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告》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被告》观后感摘抄

2020-10-04 23: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告》观后感摘抄

  《被告》是一部由尼古尔·加西亚 Nicole Garcia执导,Daniel Auteuil / Géraldine Pailhas / Emmanuelle De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被告》精选点评

  ●只能说法国人太有想象力了,这样的事情都能创造出来。力荐意思是:一定要知道,世上竟然还能有这样的事情。

  ●故事還行,劇本不行,比起所謂《公民凱恩》式的結構,我覺得更相似的一部是林克萊特的《伯尼》,但比這部乾淨利落好多,用明亮塑造压抑是更高的段位

  ●其实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班里的人都那么不喜欢,我觉得拍的挺好的,片子阴郁凄冷氛围,基于小说之上也尊重真实案件。以及男主演的实在是好,从头到尾都有一种脆弱感。 最后他对妻子我爱你,然后转脸就把她杀了实在是…

  ●难以置信面具生活,居然还是真人真事,法国人这是肿么了?

  ●很法国

  ●主要是1983年的这个事件震惊了,而他本人2019年6月被刑满释放了,根据作家的非虚构作品改编的电影,打算原作,吴谢宇的案子也是很好的改编题材,总是让我一遍遍想起精神分析师尼克特的false self

  ●

  ●for sub proofreading

  ●活在自己意淫世界就是自我毁灭

  ●assez sombre

  《被告》观后感(一):一个人战争

  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就如学文学的人读书逐渐丧失纯粹阅读乐趣,可是Jean-Mark正常一天的开始到他在国际红十字会的会堂无聊瞌睡,然后进正式会议室被拒,我就是那样清楚地读到了每部电影的所谓“为什么”。

  我原来以为我是在某个小说片段里见过类似情节,直到几乎看完,才恍然想起,这其实来自于最平常的生活——新闻里说过下岗的男人为了脆弱的骄傲,每天还是整装出门上班,在外无聊地打发一整天。电影《L'adversaire》说来也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只不过主人公虚构了从大学开始自己生命中重要的 15年。

  L'adversaire是对手的意思,这让我轻易的想起林白的小说名字“一个人的战争”,男人或女人,还不是都活在自己对自己的战争里嘛,只是这是一场不论输赢、但看精彩与否的战争。骗得了所有的人,还是无法骗过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悖论,再冷静持久欺骗,终是不免坠入疯狂

  “你还缺什么吗?我最怕你和孩子们缺少什么了。”Jean-Mark那永远儒雅而平缓声音冷气逼人,因为他已经嗅到了崩溃的气息

  《被告》观后感(二):谎言背叛

  让*马克在众人口中一直是个聪明谨慎热心甚至有点腼腆模范男人,是一个典型中产阶级,有美丽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份体面职业、一个门户交际圈子甚至还有一个魅力十足的情人,似乎一切都无懈可击,但他的面相一旦出现,就会毫不犹豫、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他是有心事的!关于这点,他的情人有精辟的言论:“你身上有忧郁感有阴影,而我不愿意和忧郁的人在一起” 。从他独处时的狂躁表现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男人。

  镜头在众人的回想叙说和过去片段中轮回闪现,终于将埋藏在他底长达18年的秘密一一抽丝剥茧,原来这个所谓完美男人竟是一个绝佳的演员,他不仅欺瞒了大学同窗兼好友、人,也对整个交际圈子撒了弥天大谎,他所谓的出差、热心公益、投资都仅仅是巨大谎言,他一直生活在秘密的负重之下(不忧郁才怪!),他生活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让这个谎言如何看起来更完美,我在想,到最后是否他自己都相了这个谎言?

  直到有真正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的人,证明并无此人时,他妻子对他不由绝望,他的秘密正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为了消除罪孽感带来的沉重,他妄图消除这世上所有与他有关的痕迹,包括家人,因此他变态地杀死了妻子、孩子、父母,然后通过烧房毁屋结束生命,但他不幸被救。

  所以我们都要坦然一点,因为我们的心虽然那么大,大到可以遨游宇宙可以包容过失缺点,但也那么小,小到无法容忍细节,既然无法背负秘密,那就要和的人共同分享,那就要坦然。你得知道你毕竟是人,你背不动的。这里的谎言和背叛是那么令人绝望而伤心,也许他的不忠也是排谴压力的方式吧,他的对手仍是他自己。

  《被告》观后感(三):敌人

  “我想这是一条回不了头的路,我一直在一个人走”

  让•马克•富尔对着镜头讲述藏在心中十五年的秘密,十五年的伪装被卸下——却只能在最终面对自己的时候,只能在面对冰冷的摄像机的那刻。

  法国影片的晦涩一直都让我无法接受,主人公们一律的表情淡漠,目光游离,各怀心事的生活。区别于好莱坞的大喜大悲,通俗易懂,观看《敌人》这样的影片是需要勇气和耐心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用自己的勇气和耐心来欣赏这一场光与影的饕餮。试图走进主人公的内心,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想法做法。

  影片平静的展开,如在我们身边生活的每个普通家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美丽的妻子,可爱的一对子女,健康的双亲,稳定的“工作”——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平静中隐藏着激烈的暗涌,这暗涌来自让的内心。

  “回不了头”——让再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无助的表情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无法回头”使我觉得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所谓失败、挫折在人生旅途中并不可怕,最可怕的莫过于再走错一步之后用更加错误的一步去遮掩,一步错,步步错,错到不能再改,错到无路可退。选择带来痛苦,然而不能选择,无路可选真的可以摧毁一个人的人生。让的十五年就是在用无数个大错去掩盖起初那个可能被原谅的小错的过程,雪球越滚越大,达到让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掌控它的方向。

  “我开车到处去,停下。然后,等待。”

  让清早衣装考究,开车送妻子儿女上班上学后将车停在某个路口,零食、报纸、广播可以陪伴他整天的时光;他却步于红十字会办公楼前,流连于书店,咖啡厅,他每天的全部内容就是在等待,等待太阳落山。

  先让我们抛开让最终选择的结束方式。我始终觉得让身边的人要远远比他幸福,是的,我愿对让施以最大的怜悯。就像我始终相信,处于谎言关系中的双方,欺骗一方要远远痛苦与被欺骗一方。个人认为,道德情感上得到的惩罚要比物质肉体上的惩罚残酷。假定这个谎言永不被揭穿,让的家人在精神领域并无损失,而让再维持这个谎言的全部时间内使承担最大压力、痛苦、忐忑、不安的人。最悲哀的结局是什么?是无辜的被杀害的妻女父母么?并不是,惟死者的永生,最悲哀的是始作俑者自杀未遂,活着,才是对让最大的惩罚。

  “因为我爱你们,没有什么比你们更重要”

  这位演而优则导的女导演是在用割裂的时间片断来描述一个谎言么?我想其实她在讲述一个爱的故事。让爱他的家人,这点毫无疑问,没有人有权利去给爱下定义,没有人有权利去区分这些是爱,那些不是爱。你可以说让错了,让必须承担着错误带来的责任,但是即使让以最惨烈的方式去呈现,那也是爱。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切传统意义上美好的东西,比如爱,比如善良,在走向某种极端的时候所带来的伤害或许比任何东西都残忍。而传统以一种丑陋的东西,比如欺骗与被欺骗,真正的获取者和失去者未必像表象中所呈现出的样子。

  让在一个人的战争中败得遍体鳞伤,只希望我们在有生之年,在灵魂的斗争中

  ——给自己救赎。

  《被告》观后感(四):冷风在这虚空的身体里穿梭

  谎言的序幕展开了,只有拼力表演的余地,因为他被自己扔上舞台 —— 直到惯性使然,恐惧、愧疚、彷徨、孤寂,都是年深日久的尸体一样,都藏匿在宁静生活的壁橱里。面具戴久了,不痛也不再沉重。这才真正是亲手砌成徒劳的高墙,一砖一瓦都错了,却安慰自己,毕竟挡得了一时的风霜。

  这样一个男人。十八年来人们交口称赞的正直的好人,疼爱妻儿的丈夫,公事繁忙的医生,沉默寡言但温文有礼,出差,聚会,打球,关心社区福利,唯一的污点是在外有个情妇 —— 然而对于法国人也算不得什么。

  这样一个男人。在1993年1月9日亲手杀了妻子、儿女和父母,然后试图引火自杀。没人知道,让-马克从没参加大三学年的考试,从没拿到医学院的证书,从未工作,老人们委托他保管投资的养老金也从来没有在银行生出一分利息。

  一切都是谎言,在荒谬的舞台上失控,向着惨烈的结局疾驰而去,他会夜夜自问何时有终止,可这痛苦的路足足延续了十八年。太久了。

  --------------------------------------------------------

  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先在法国文化中心读到原著。可为什么会读到这本书?你知道,中译本甚至冠以《恶魔》这种不知所谓的题名,为什么会想读呢………… il m'attend, 这想法冷飕飕的抹不开。觉得,这故事就躺在沉默的文字里,耐心的等我来。

  --------------------------------------------------------

  让马克也曾在门后等待。

  【有时候叩门的声音响起来。他就侧身在门后一动不动,等着来访的人自行放弃,自行离开。他仔细的听着门外的脚步,在楼梯上慢慢变浅。】

  最初的谎言就在这扇门后,他没去参加学年考试,却和父母说“题很容易”,和同学说“考试过了,下学期见”。

  这一扇门和日后千万扇门是同样。你一旦选择了回绝,就有无形的迫力要你千万次做同样的选择。

  电影中的让马克,在试图“终结”一切之前,录了一段自的视频,他断续的说:

  这是送给你的,克里斯蒂娜,以及孩子们。因为我爱着你们,因为你们是我一生中最珍爱的。(……) 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我一直是一个人在这路上走着。

  --------------------------------------------------------------

  在法庭上,让-马克立在被告席上几乎并不言语,小说的作者说:

  【眼前的男人仿佛只是一身黑衣的躯壳,全部内在的血肉都被蚕食殆尽只留下巨大的虚空,冷风在这苍白的深渊里穿梭】

  和朋友在电话里谈起电影时,他为这句子动容了。可这是一句修辞罢了,这没什么含义。在十八年封闭的痛苦里,一句修辞多么轻。

  希望自己变小,变得微不可察,可越是想要蜷进时间的掌心,希求爱与被爱的心也愈加剧烈的膨胀,自责着,也自我欺骗,最后都搅在一处,夜夜碾压着愈发麻木的灵魂。可旁人近不得身,他也打不开自己的心。

  je le comprend, puisqu'on partage un pareil commencement.

  在巴黎,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走上高悬在南泰尔与拉德芳斯之间一座莫名的铁桥,桥与四围的松柏等高,远处商区的喧嚣像是特意和两侧墓园的静穆对峙。夜幕中涌动的是雨还是水雾?耳边的风湮没一切无关的声响,一路走,一路给自己唱起歌。

  我希望自己已经摘下面具了。但梦境里依然泄露恐惧。害怕,还会回到那条悬在空中的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