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浪漫的逃亡》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浪漫的逃亡》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11 19: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浪漫的逃亡》的读后感大全

  《浪漫的逃亡》是一本由阿信/五月天著作,相信音樂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3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漫的逃亡》精选点评:

  ●我给5星,因为我对老陈盲目崇拜!

  ●当年从别人手上抢来的台版书。

  ●真的去日本,這本書有用啊!

  ●恩啦

  ●虽然觉得可读的文字有点少,但是的确还是比一般的明星写真之类的好看的多。

  ●后来的书和这本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屎 还那么贵 这本值得收藏啊

  ●阿信~MY LOVE阿信。

  ●阿信路过的关西我想再走一遍

  ●真不是蓋的

  ●五星=日本=阿信

  《浪漫的逃亡》读后感(一):他的逃亡,我的童话

  白球鞋上沾染的不同城市的灰尘,将自己的所到之处定格……那一口鸭川水,把回忆变成影像、图画、文字,被阅读、被思索……有些人追随他的足迹,也让自己的身影留在那条街道,猜度他当时的感受。是否,《浪漫的逃亡》,是除他一人之外,所有人的童话。

  《浪漫的逃亡》读后感(二):我并不打算去夸阿信

  我并不打算怎样去夸赞陈信宏这个人,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刻薄的人了,无论对自己对他人,对电视上的影星歌星更是批判嘲讽居多。但我就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热爱与激情,全部都送给五月天了。

  最开始知道“五月天”这个乐队是在福满多的广告上(笑)。而最开始喜欢“五月天”这个乐队是因为阿信。

  我今天不去说阿信的帅气,不去说他的才华,也不去说他自己设计工作室、咖啡店……(好吧虽然他每个方面都是那样出彩)

  我想阿信对于我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偶像的存在。更像是一个知己,一个从未谋面却又无比熟悉的人。

  他对这个世界,社会,及其人生的思索,都贯穿在他的作品之中。比如《如烟》,比如《人生海海》,比如《我心中尚未崩溃的地方》。他所有的好奇,思考与生活体验,我都能清晰的体会到。毕竟对这个世界,人生,我也曾努力,刻骨铭心的思索过。

  但我的“整日嚷嚷要革命”的结果是一个悲剧,我的思想成为他人的笑料,为他们所不接受;我说的话成为他人嘲笑的对象,为他们所排挤。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于我这个人的评价都是:歪才。(比如说再将《雷雨》这节课,老师为了避开“早恋”的敏感话题,而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篡改为“友谊之情”!我当时就说老师你不能为了……而……这是不对的!而引来的结果是哄堂大笑……)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老师在回应“春晚小品审批总不过”时无奈的一句话:实话,往往引人发笑。(大致意思应该没有错)

  抱歉抱歉,说的有点远了,一说到自己就满怀激愤。。。呵呵!

  而阿信做到了我不能做的,他在歌词里说出了我不能说的,就冲这一点,我也得给阿信加个赞!

  听过阿信在电台(我不清楚是不是只有录音)里为新书《happy.birth.day》做宣传时的录音。这让我稍微了解到阿信的内心世界,原来我并不孤单……

  阿信也老了,身体发福了,黑圆圈已经遮盖不起来了,但是你还是要加油,正是因为不完美的你,才是我们最爱的你。正是因为我的理想无法实现,才要你替我完成!

  我的内心深处藏匿着黑暗,脸上却要假装微笑面对这个世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值得真正的快乐。

  阿信,我的知己。请原谅我草草结尾吧,要知道我写的本来也不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浪漫的逃亡》读后感(三):浪漫的时光

  当我七十七岁的时候,会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余生呢?

  新书拿到手里,不急着去翻阅。

  很多书评里提到的--《我喝过鸭川的水》那篇文章。写在书的末尾。

  我倒着开始看,看他说“从认识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时常约定着,那些将来要一起去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期望的地图上,未完成的标记不断增加着。有一天;突然想到,我应该将这些写下来。”

  看到他写着自己如何跳进鸭川,然后再说一句:“我很庆幸,我当时真的去做了。”

  那你呢?你能回忆起你的故事里,庆幸当时去做了的事情吗?

  那些善良的 勇敢的 美好的 温暖的事情

  一开始觉得《浪漫的逃亡》只是个表面词,美好能抓人眼球就够了。可是到后来觉得这个名字用的真好。这么说吧:那些从一开始就喜欢五月天的孩子们,现在上班的请举手...恩,很多嘛。 那么,跟我一样已经开始工作的你们,有没有厌倦每天挤公交和地铁呢? 有没有突然很想撂挑子走人呢?有没有真正开始体会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有没有在KTV里上气不接下气的唱一棵苹果然后再用乱七八糟的闽南语唱咸鱼?

  倔强的你 不肯认输的你

  是不是偶尔会好想逃离这个金戈铁马的城市,幻想一个世外的桃源,装做自己是在亡命天涯?

  想要从容的走着自己的步伐再优雅老去,真是一种足够奢侈的浪漫啊。

  为什么总要提起阿信给你们的希望或失望呢?他又不是神。不因你存在而存在,在任何的时候,他都只是在做他认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他让你失望了,对不起,他没有义务跟随你成长。即使他曾让你充满希望过,亲爱的。那也只是曾经和你拥有过相同的想法的他,可以用一种骄傲又华丽的方式去宣之于口而已。

  爱丽丝长大了,三月兔消失了。我只能说很庆幸我们在刚刚好的时间相遇过。

  当我不再是个小女生的现在,也会一直记得那个少年不经意间带来的感动。

  那些时候。成长也好溃烂也好,在所有物事人非的故事里,我最喜欢他。

  除了最后那两篇,我还喜欢《最缓慢的光速》 。如果机缘巧合,真想去看看光之教堂。不知道脖子上佩带着的佛祖吊坠,会跟耶稣进行一场什么样的对话。

  时间那么的公正

  无论是万人景仰的英雄,还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最后都在熙熙攘攘中尘归尘土归土。

  那么,如果死亡和衰老终将无可避免。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我想不出我能做什么伟大或猥琐的事情被人说上几千年。

  但至少我可以快乐的活着,

  欲望小一点点,心脏宽一点点,宠自己多一点点,步伐再慢一点点。

  虽然在我时间的尽头,可能还是会担心。

  担心我看过的东西不够多,担心我遇见的事情不够多,担心我老去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角落,太阳那么好而我的回忆却不够多。

  《浪漫的逃亡》读后感(四):一個人浪漫地逃亡

  世界上的很多个小到无法在地图上标注的角落是我们想和某一个人分享的,还有另外一些地方的空气会是我们想只带自己一个人去呼吸的。

  东京 代代木竞技场

  东京 越繁华越寂寞 就像筵席散场后的空虚

  请原谅无知的我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的是古罗马竞技场,于是我将它和斗兽场联系在一起……

  其实原来是一个为奥运赛事建造的场地啊,里面会举行比赛会有歌手的演唱会,那么就像是上海的八万人体育场那样咯。

  那是《青春电幻无语》里莉莉周开演唱会的地方……

  而从入口处偷偷看一眼没有举行活动的代代木竞技场的心情,会不会和我在清晨轻轨迅速略过的时候,看一眼刚升起的太阳照耀下的八万人体育场有些相似呢?

  反正我决定,如果我有机会去东京,也要从入口处张望一下没有灯光黯淡的代代木竞技场,好像会很有趣。

  上野 博物馆

  看到“上野”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那个我很喜欢的日本女演员上野树理。

  每次去博物馆的时候,总是想从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上找故事。在我看来,最珍贵最美的应该是这些在岁月流逝中凝结在文物上的故事,它们曾经的主人,曾经经历过的时间。没有故事,它们再精美也不会有生命。可惜的是,它们的故事我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

  约翰列侬纪念馆

  1980.12.10那一道纯白的墙

  好像能感受到那种戛然而止阻断了一切可能的冲击感

  那些陪我们一起长大的音乐和偶像,总是像回忆的一个结点一样,一触就会沿着大脑的沟回四处延伸。他们和我们的记忆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突然想起了那年的五月天未来博览会。有些情绪是共通的吧,有披头四陪伴着长大的五月天和有五月天陪伴着长大的我们。

  神的孩子继续跳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读村上变成一件有点”太普及”的选择。甚至连吉本芭娜娜的冷调静默,都有点变得太主流了。于是,读村上春树变得有点难说出口。(哈,是不是跟喜欢五月天的音乐一样?)但,真的是这样吗?”

  哈,会心一笑。

  大家好像总是喜欢自己读的听都是很独特的东西,同时又很喜欢不停地寻找共鸣,所以人真的是矛盾的动物。而且,最好笑的是,那些从很少人知道的非主流变成很多人知道的太普及的主流,其实,传递的东西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可是凭什么那些曾经的喜欢的人要摇着头说不是这样子了然后大义凛然地丢弃呢,难道只是因为有很多人分享就变得像地摊上随处可见的小物件一样廉价了?曾经的感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磨损然后消失不见?

  也许他们一直站在北极星的位置,而越行越远的是我们。

  那本《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我曾经读过,记得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上有人用铅笔写着《倔强》的歌词。现在突然好想再读一遍哦,因为也许这次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疗伤修复的力量

  山本文绪的书只读过《蓝,另一种蓝》。但是说到彻底毁灭后修复的力量就会想到吉本芭娜娜。“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总是在绝望的时候看得到隐约的光亮,即使在生命中最寒冷的时候也会有温暖的存着。

  京都

  原来那是抹茶冰淇淋

  记得在读《素人自拍》的时候,我对阿信那张手握绿色冰淇淋的照片产生了好奇,并且产生了诡异的想法,一度固执地认为那是芥末味。现在在《浪漫的逃亡》中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是抹茶口味的冰淇淋啊,嘿嘿。

  四字熟语

  我乐苦多

  我觉得那可以把“乐”当作动词,于是就变成了我喜欢苦多,感觉上很自虐呢,不过假设是从一个得道高僧的口中冒出这四个字,大概就变得不那么变态了,反而是参透了生活的哲理之语了。我乐苦多,我乐苦多,我乐苦多,体会一下吧。

  一期一会

  一生只有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漫天飞舞的樱花。

  天地无用

  小时候看过一部卡通片就叫《天地无用》,当时觉得这四个字特别像那种魔法咒语之类的,搞了半天是印在纸箱上叫人不要上下颠倒的,哈哈,为什么听上去会这么有气势呢。

  十年如一日

  红豆婆婆的十年如一日真棒,好像有一种打败时间的感觉。

  鸭川清甜的水

  比起鸭川清凉甜美的水,这个鸭川的故事让我印象更深刻。

  就像那几页书的颜色,像一盏小桔灯。

  在记忆中那个飘着雪的鸭川边,世界上最可爱的打赌,故事泛着温暖的光,闪啊闪的。

  有没有一天,我可以在在代代木竞技场外感受莉莉周的以太,站在约翰列侬纪念馆那堵墙面前感受那纯白的撞击,亲眼看一下纸箱上的“天地无用”,喝一口红豆婆婆“一生悬命”熬出来的红豆汤,来到下雪的鸭川边尝一下清甜的鸭川水……

  那个时候,《浪漫的逃亡》会是我最重要的行李。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要一起去的梦想国度

  就算只剩下我一个也没关系

  我要一个一个将地图上的记号变成回忆的胶片

  知道吗

  有些地方更适合

  一个人

  浪漫地逃亡

  《浪漫的逃亡》读后感(五):出埃及記

  浪漫的逃亡,真是個天煞的名字。人總是太容易被自己框住,以至於寫出的文字唱出的調調講出的話都頑固重複著某一點,要逃,要奔,還要浪漫。

  笨拙自序的結尾說“想帶著你一起到那些地方”,真好。不知道為何,我想到了出埃及記,那個聖經故事講述了摩西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受盡奴役的猶太人逃離埃及,在迦南追尋自由生活。阿信當然無法成為摩西,我們也不至於成為受役的猶太人,可自由的旅行生活滿足著被熟悉禁錮的我們對陌生的渴望。

  這是Rocker兼producer兼Designer兼poet的陳信宏出的第二本書。

  這個眼花繚亂不斷變換角色出現在歌迷面前的歌手,像個厲害的魔法師,歌迷永遠心甘情願像阿甘一樣說出“阿信就像一盒巧克力,我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然後被施了魔法般乖乖掏出上個月的加班費,以減肥為藉口吃青菜加泡飯的零花錢,男朋友女朋友彌足珍貴的愛情友誼,去支撐一個歌手轉變身份需要的信心和勇氣。

  可不管怎樣講,嘗試總是該被鼓勵的,人不能總限定在一個身份裏,喜歡做什麼就去做吧,不管你是明星還是普通人。

  非主流,想法很好,新鮮的旅行,可這口吻像是看不起主流般自以為是。

  東京刻畫明顯的博物館之旅,哪怕貼心的加進30張圖拼貼的大東京,也無法消解在空曠公園裏眼光失神的慌張。

  大阪草草了事,就像日本五日遊,轉往京都前在大阪消磨一天,上街逛逛,海洋公園瞧瞧,和香港有什麼不同?讓熱愛大阪的我好生遺憾。

  京都,連名字都透著“古意”的地方,可大部分景點介紹少了風趣,演變成參考翔實寫作嚴謹的論文附隨感。

  不是說圖片多文字少就是非主流。

  不是說不逛街買東西就非主流。

  不是說講了很多很棒的建築介紹了很多很棒的日本人嘗到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就是非主流。

  按照那樣的邏輯,不是說我是台妹就一定會唱轉吧七彩霓虹燈。

  這樣羅列免不了讓我聯想充斥商機的N日遊計畫:哪天哪個時候到達哪里做哪些吃哪些買哪些。它惡狠狠地搜刮著冒昧來訪的人們攥緊的錢包,笑意盈盈地在行走中扼殺著因為好奇而滋養出的各種欲望。

  旅行的程式化是一種悲哀。

  所以陳信宏提供的這麼多可能,不應是“非”,而應是“私”。

  順著“私”,一切都能被解釋:博物館是瞭解一個城市最深刻的方式,街道和建築則是最迅速的,那些微笑著疑惑著沉默著跳躍著的臉是最直接的……

  沒有導遊趕著投胎般前進的速度,循著地圖和香味而去,在喜歡的地方停下來呼吸,觸摸,將影像照進腦子裏,然後道別,自然簡單。

  東方人出門總習慣帶著這樣那樣的期盼,渴望著在流失掉的這輩子或許再無法到達的地方留下“我來也”的證據。在全世界有趣沒趣的景點前,總能見到站定或沖著鏡頭傻笑比著V字的東方人。不管多大年紀,不管合影人數,這都是免不了的禮數。

  可人像若作為景色主體,總是容易打破和諧的美感。明星遊覽者望向鏡頭,一切的搔首弄姿都辜負了輕鬆兩字,生活成為有跡可循的規則被默默吞噬掉熱愛二字,大抵我都很排斥。

  現在的陳信宏,穿著漂亮衣服,乾乾淨淨,像個稱職的工作者,站在各景點前拍照留念。他只有小女孩玩單杆到玩秋千那麼短的時間。他只能走一條街那麼遠的長度。他只能迅速的坐著站著笑著滿足著迷妹們熱情的眼神。原本乘電梯朝聖的氣質被列儂畫像前的正面立人照徹底毀滅,藝術氣質轉瞬還是回到鄉民,仿佛打扮入時的暴發戶一開口嚇走了人一般。他看鏡頭了,所以很不自然。

  上班的時候,我會沖著沒有望向鏡頭的主持人大為光火,停下運作的攝像機說,看鏡頭看鏡頭。他們沒有看鏡頭,所以很不自然。

  相片和影片這麼不同,也是我沒有料到的奇妙。

  好吧,說白了,我還是惡俗地喜歡他成為一個背景,在代代木坐著,在表參道走過,像個路人般。

  或者成為看這些城市這些人的眼睛。那些小小的圖片,還原了一種生活,不管時間過去七年,十年,七十年,你還是能在它們的流動中找到快樂。把成百上千的圖片和物件擺放進書中卻不許聲張,不許平靜,是件困難的事情。在無聲無息中找到關於旅行生活的痕跡,它們正努力出賣著人們的生活和喜好:各式各樣的建築,車站地上可愛的標誌,心齋橋奔放的色彩,禁煙標牌前點煙的黃牛,大阪橋頭彈吉他的女生,在幌布前揮手的紅豆婆婆,,京都湯豆腐退去所有只留下本來的樣子,三十張照片拼出澀穀空中的東京,十二張照片拼出的奈良東大寺,小鹿恐龍浪漫狸,上手還是下手的笑話,kororo消滅地球的孩子氣,安藤忠雄裏尋找自我的嚴肅,一期一會,天地無用,早就被虧爛了的我樂苦多……每一段都是引子,成為前進日本尋找的“私”快樂。

  而關於旅行,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那些起眼的歷史、華麗的建築而著迷於某種氣氛,一些那時重複閱讀的書,一些那時不斷回憶的事。這本書裏最感動的一篇,對我來說,是《我喝過鴨川的水》 ,算是旅行尾聲的文字,他記錄了一個圓臉虎牙的阿倫姑娘。她一定是很棒的,或許他當時也是很棒的,所以用這麼大的篇幅寫她,懷念他那段回憶。在我看來,它完全可以成為鴨川旅行的意義。

  交通資料的總結是無法辨識地圖或空間感極差的人在平面上用名稱和時間找到生活的方法。他很細心,可畫蛇添足那段交通資料旁的肉麻文字,讓總是無法很好轉換理性和感性的我,被這突兀出來“說好的”約定弄的不快。

  我想我還是應該寬容的,畢竟他不是歐陽應霽,不是妹尾河童,他還有一屋子的樂器無數的歌迷等著他回去做他該做的擅長事。而我更不是什麼有資格批評指導他的人物。

  在他的才華和他的身材一樣縮了水,他的熱忱和他的歌曲一樣流於形式時,剩下的大概只剩我糾結著“半成年”主張繼續期待下一次 “逃亡”。

  至少敢於做,就是巨大的成功。

  旅行總歸是有意義的,他在於你熱愛自由的程度和尋找自由的決心,一起走出你的埃及,走到你的迦南去。

  you may say he's a dreamer,but he is not the only on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