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观经典读后感有感
《今古奇观》是一本由抱翁老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722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古奇观》精选点评:
●多么解放人性的作品啊
●古人重因果,所以有德
●郭德纲说得好。
●通俗,却也微言大义。
●好极啦~
●有许多陈旧老化的思想,学不得。但故事本身有些意思。
●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 看了一遍又一遍 买了好几个版本的 好喜欢看!!是我古代文学启蒙作之一!!
●按照袁腾飞的说法:“三言二拍便宜了那帮说相声的”。没错儿,我就是因为听了郭德纲的相声对古代的市井生活产生了兴趣。《聊斋》不错,我很喜欢狐仙的故事,但是文言,比英文难懂。《三言二拍》非常白话,是话本小说。和郭德纲说得一样,节奏韵律,遣词用句都非常喜欢。
●古版仁义礼智信孝
●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
《今古奇观》读后感(一):脍炙人口
第五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六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七卷 卖油郎独占花魁
第八卷 灌园叟晚逢仙女
第十二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十七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第二十卷 庄子休鼓盆大道
第二十三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十八卷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第三十二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三十三卷 唐解元玩世出奇
《今古奇观》读后感(二):真得感谢王阳明!!
据说抱瓮老人是冯梦龙的好友,否则也编不出这么好的集子。
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三言二拍是五本书。冯梦龙真是个大才子,经过王阳明格物致知之后,明朝末年人性解放的思潮已经汹涌澎湃了。格物致知要求是很高的,大概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无善无恶,有善有恶,知善知恶,为善为恶,往大了说就是承认人欲,正视欲望,否定了程朱灭人欲存天理的观念。人性解放!其经济基础就是当时江浙一带的所谓资本主机萌芽了。苍天有眼啊!冯梦龙生长于斯,风云际会,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光辉璀璨的大家!
三言二拍里没有三严三实没有三个代表没有四个全面没有八荣八耻,有同性恋包括男男和女女,有性变态、有性虐待、有妓女妓男、有通奸有偷情,有人贩子念秧子,这是一幅辉煌壮丽的生活图景。
今古奇观,是三言二拍的精选本,值得一看。此间儒释道思想高度融合,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看着看着,有一种快意恩仇的感觉,不少篇章憋到最后,猛地吐出一口恶气。大快人心。
《今古奇观》读后感(三):多喜欢
我有多喜欢这本书啊!这是爸爸借我的老书,但是我并不以为旧,所谓“书卷香留万年长”,我并不需要看别人推从的书,我看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书不看外表,正如看人不能只看衣装。
这本书是苏州白话小说,是明朝 .抱瓮老人 从旧时《三言》《二拍》中精选出来的40篇。
爸爸把古董书都当宝贝看待,就连对联啊、元曲啊,都一本一本用牛皮纸头或者报纸包好了,昨天看的对联本子也是,外面的报纸老旧老旧了,旧的有一种温暖的味道,上面还有大革命的宣言啊什么的。然后爸爸把它们悉数收进箱子里面,以前我对他们不闻不问,现在我开始看开始琢磨了。
《今古奇观》讲的不是什么魔幻超现实的“奇”观,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生活小品,引人深思。而且用词隽永、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但是还可以写的很有条理,忙而不乱。这平淡之中,有作文人的好功底一看便知。我最赞赏它的是,它里面很多家乡方言,对于我这个在南京的苏州人而言多亲切啊?还有,每个故事都有诗词做总结,归纳能力很了得。
好书,可以留得很久的。那些浮躁的文字,怎麽能接受得起时间的冲刷呢?
《今古奇观》读后感(四):历史的白话文 古今文化的桥梁
读明末小说《今古奇观》,真应了那句老话:知史可以明鉴。
此书中有大量的单回故事,有诉说爱情至真、小人之恶、拾金尽归、富贵浮云、官场腐败、民间万象的,可谓不一而足,犹如浩瀚的社会长卷,展现了历史中的形形色色。这些发生在明朝或之前的事,虽有杜撰与修饰的成分,但大体还是与历史现实存在有紧密的联系,其反映出的是历史某种程度上的写实。几百年一晃而逝,却惊讶的发现,这些往事中的往事,不像成年旧事,而就算拿到当今年代来看,也没有多少违和感。想起不知是谁说起过的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朝代更替如此,社会上的民生之事亦是这般了。
不过书中所宣扬的中心思想,还是夹带了浓浓的封建意味在内,类于此类男主女卑、一夫多妻、好人必善报、坏人必恶报等此类,这类思想在今天看来,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也可作为现在的我们研究历史的工具,辩证的看来还是具有巨大的意义的,何况书中所传达的大量思想,即使在当今看来也是不过时的,像爱情不以身份论卑贱,贫穷富贵也仅是一朝一夕的事,都是受用至今。
再论这《今古奇观》的行文风格,在抱翁老人所在的明朝看来是白话体,也就是那些在饭馆茶楼说书讲故事的人所说的大白话,即使没上过私塾的,也能听得明白。而在我们现在来看,文风还是偏杂了一些古文的色彩,因此谓之半古文更为合适。仅从流传角度而言,从古至今,《今古奇观》这类通俗易懂的文体也更有生命力,特别还是当今白话行文为正统的年代,就史书一类而言,还是此类书阅读率障碍更少,易被接收,可见文化承载载体的重要性。
可惜而今读这类史书的终究是少数,国人对于历史,对于过去文化的关注已是在了一个冰点附近,多数人对历史的了解还是基于课堂上的历史书了,自觉去查阅和深入阅读的少之又少,可见传统文化传承之痛。也许正因为纯古文阅读起来会有隔阂,反衬出这类偏白话的文体就更像了一座桥梁,拉近了远去的历史与现在的距离,望更多的国人也将走上这座桥。
《今古奇观》读后感(五):因贪忘善
其中有很多故事都深深打动了我,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九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琴音相识而相交的故事。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真的很好。我们现代社会很讲究人际交往、沟通、人脉,类似的书籍比比皆是,而各种培训课程、MBA课程更是汗牛充栋,然而很多人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学习、课程、学习班能够认识更多的高端人士,对于自己的生意、业务有所裨益,充满了严重的功利性,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而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这种淡然如水的君子之交在现在社会愈发的难得,让人敬佩!
人与人的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而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知真的做到了这些,可以称他们是真正的知己、知心与知音,但愿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人生中都能用我们的真诚和热情找到自己的知己、知心和知音,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温暖!
其实,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平生不做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