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字塔原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精选

2020-10-17 14: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精选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由[美]芭芭拉•明托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字塔原理》精选点评:

  ●很干。干巴巴

  ●过誉了。

  ●注重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介绍、表达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地表达。书中满满的全是硬货干货。

  ●准4。略冗长,但一举囊括了金字塔原理几乎所有的概念要点

  ●思维逻辑性的实操概括,比较符合常识

  ●读完只能说读过,太教条化,不怎么讨人喜欢。

  ●一本提高逻辑能力的实操书,经典书目无须多说,看书的过程不断在反思,麦肯锡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思维培训上,着实对人的成长大有益处,自己在国内从事投行多年,但是思维方式深度思考的培训从来没有过,基本靠自己摸索领悟,若遇到比较好的前辈,可学习一二,但这种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和华尔街特种部队根本无法对抗,几年下来,没啥大志向或者思考不足的人,自然被淘汰成了专项螺丝钉,但对于有些想法且想要继续往前走的人来说,则要不断摸索补足短板,才能踏向更广阔的天地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进击更强大脑!

  为什么读?

  为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如书的副标题——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我觉得这本书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书的内容

  一句话总结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分组归类、逻辑递进。

  当然细说起来里面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和学问,以下用一张图归纳总结了书里最重要的两个思维模型,不仅仅是作为读书后的归纳,也作为以后亲身实践可以使用的模板。

  我把这两个思维模型的关系理解为先「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后把思考结果整理为逻辑缜密的「金字塔结构」进行表达。有时候简单的问题可能很容易就能提炼出中心思想,进而构建金字塔模型,然而涉及更复杂的课题时,就需要两个模型结合利用了。

  最后,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有需要Word版可以联系我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二):《金字塔原理》: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适合所有职场人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毫无疑问,表达能力,无论书面还是口语,是十万分重要的一项,有时甚至对一个职场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表达能力又是很多职场人的软肋。我们一点也不难发现,很多员工会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说得乱七八糟,以至于所有人在听完之后并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领导自然也不会青睐这样的员工。

  《金字塔原理》正是一本帮助我们提高表达效率和效果的书籍。

  书中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金字塔原理,掌握了这个方法,就能在表达的时候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书中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金字塔结构思考力的强大效果:

  未经组织的思想

  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唐的秘书说,唐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用金字塔结构组织后的思想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毫无疑问,后者的表达方式能让领导一目了然,从而迅速做出判断。如果只有一个晋升机会,领导一定会给使用第二种表达方式的员工。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开头那个讲不清楚的员工真的只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行吗?

  其实不然,问题的本质在于想得不清楚,如果已经想清楚了,为什么不能清晰地讲出来呢?紧张最多会让声音颤抖。

  所以,表达能力其实是思维能力,而所谓的表达能力差,其实是知识储备不够,思维能力差,没想清楚,没想明白而已;只要想清楚了,很少会出现讲不清楚的情况。

  而要把事情想清楚,要提高思维能力,读书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本书是一个大的系统,书中每个章节又是小的系统,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所以读书不只是看文字,发现文字背后的逻辑思维、做好知识管理也十分重要。

  阅读的最终目的,本就是思维,而思维本身,就是财富。

  如果把一本好书比作一个黄金屋,那么在我看来,《金字塔原理》是一个24K纯金的黄金屋。所有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尤其那些渴望在所属领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人们,不论商界、政界、学界,还是企事业单位。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三):《金字塔原理》:职场必备的结构思维能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说了半天,结果你仍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清楚他到底想告诉你什么事。

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30秒电梯理论”,假如你正负责研发公司的新款产品,某一天你与老板在电梯中偶遇,对方想了解一下产品的开发进度,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对方满意的答案?

有3个备选答案:

A.一切顺利(都挺好、还可以、进展得挺顺利)。

B.产品主体已经搭建完毕,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地优化细节,大家最近都很辛苦,不过现在人手不够,可能会影响产品上线的进度。我们也请了一些同事进行内部测试,反馈不错,每周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员的头脑风暴,希望能将更多的创意融入到产品中。不出意外的话,产品将在9月1日正式上线,为保证上线的顺利,我们正准备再招聘两名员工。

C.产品预计9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处于最后的优化部分,同时正准备招聘两名员工应对上线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很明显,C是最优答案。

但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答案是A或B,有的人明明想法很多,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有的人说话啰嗦,无法清楚表达事情的重点。

这是因为他们都无法准确地将信息中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不具备结构化表达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表达遵循结论先行的原则——先给出结论再具体说明原因,任何主题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并且应该放在表达的开始部分,让受众能够第一时间清楚你想谈论的主题。

然后再为结论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同时,每个论据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子论点继续展开说明,结构模型就像金字塔一样自上而下不断扩散。

像前文中提到的例子,如果只有30秒的时间,只需要让老板知道结论就可以了。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依次表述金字塔结构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思想。

除进行有效表达外,金字塔结构还能提升我们思考的维度。

它可以通过归纳分组的方式简化原本复杂的信息,帮助我们快速界定主题思想,找到支持结论所具备的条件。

在进行分组时,必须遵守MECE原则(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比如,很多人都有减肥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期望的效果。

正确的减肥方式需要合理的饮食搭配,还要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和饮食就是有效减肥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分组。

为了提高减肥效果,最好养成像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与之前的两点构成了减肥的所有组成部分。

在使用金字塔结构思考时,应确保每一层的主题必须是下一层的提炼或总结。

处于同一层的每组主题应属于同一逻辑范畴,且每一组中的内容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具体什么样的食物才有利于减肥?可以根据属性将食品分为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三类。

同时可以根据运动类型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通过金字塔结构,科学减肥需要具备的全部条件一目了然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金字塔结构解决。

首先进行问题的界定,通过对比现状与期望目标的差距,找到解决问题应该做的事情。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先回答3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愿意看到什么?(非期望结果,现状,R1)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目标,R2)

还是以减肥为例,将内容依次填入框架内。

当确定了问题真实存在并明确了问题的核心后,就要进行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转换为金字塔形式。

在分析问题的环节,可以按照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的流程进行。

比如导致肥胖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了过多高热量高脂的食物,或是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列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是表达和写作,可以采用由上而下“总分总”的方式,先给出结论,在依次列出论据作为支持,最后做出总结。

如果是分析问题,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列出关键词,收集相关论据进行归纳,最后总结出具体的问题。

金字塔每一层都需遵守遵守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

同时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四):这本书能帮助你「写作」 和「表达」更有逻辑性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其实是很经典的一本书,很多人推荐的书单里都有。这本书读起来有难度比较大一些,但也提炼了两个大部人都能使用到的方法。

  这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逻辑能力,我觉得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平时沟通和写作方面,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逻辑,就会让人听着很混乱,导致沟通低效,如果写的内容没有逻辑关系,也会让读者产生雾里云里,不知所云的感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平时会做思维导图,它本身其实和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学习之后思维导图做的好也是种收获了。

  01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首先要了解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二、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第三、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所以如果我们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如果具有逻辑性,会更容易让读者记住。

  02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一句话总结就是先表达中心思想,再说论点,论点还要有论据,具有层层关系,看起来比较像一个金字塔。

  03 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简单说就是先总结后展开。

  举个工作中的例子: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思维从最底层开始构建,如果拿写文章来举例的话就是先按照某种逻辑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一篇文章,而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金字塔尖。

  04 序言的具体写法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金字塔原理的概念和构建方式,现在我们进入写作当中金字塔结构的实际应用。

  写作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但是读者如果没有简单了解过他所不知道的信息,他就不会去看对应的文章或内容,所以写作当中序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读过序言之后才会产生疑问,随之去找答案,就像是寻宝的过程。

  所以文章一定要能回答到读者心目中的问题,这个时候序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性的作用。

  那么序言应该怎么写呢?

  文章的序言概述了文章的主要信息,在演讲当中,序言对应的是开场白,所以会非常重要。

  文章的序言通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先介绍背景(situation),说明发生的冲突(complication),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question),然后针对该疑问做出答案(answer)。该方法称为SCQ故事法。

  序言应采用的讲故事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为读者抛开自己的思想,专注其他人写的内容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这个时候故事发挥着重要的吸引作用。

  举个例子,假如我现在对你说:

  “深夜,两个内蒙老乡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当中相遇…...”

  读到这段故事,你是不是正在脑补接下来的发展?这时候我就成功的把你吸引住了,把你的思想成功带到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并且通过两个内蒙老乡将你绑定在了我的故事当中,接下来你会跟着我的剧情发展走,直到故事结束。

  所以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好故事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相当于引导进某个“背景”下,阐述发生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

  平时的沟通、写作、表达都会使用到金字塔结构,因此简单的了解并且运用它都能让我们变的更加有条理,这样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在心中进行逻辑力的“刻意练习”,比如想跟对方表达某个观点的时候,先在脑中组织一下整体的结构,再进行表述,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附:全书思维导图,来自xmind

  自我介绍:

  你好~

  我是图佈伦。

  工种豪:图佈伦(tblxmt)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