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0篇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由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 49.00,页数:3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论学生如何把金字塔原理和治学结合起来

  商业文案写作,其实和学生时代教我们的写作思维是相通。

  - 好比写论文,先引出背景,再交待主要观点,然后分章节论述,每章下面还有小节叙述分论点。这种自上而下表达方式会伴随终身,在每一个理性重于情绪场合

  - 回想起考研政治里的分点并行描述观点,恰恰也是这里的归类分组,这让读者感到更有逻辑

  - 英语作文训练,也是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去创作演绎递推的行文。

  我们在读书时反复锻炼这种思维方式,将来会成为宝贵财富,时时刻影响自己分析问题方法

  再者,思考的方式,就像科研。自下而上,利用脑图枚举出可能原因,不断归纳,收集素材,最后做出合理推断。找程序bug,调试电路,将整体分成各个模块,分块单独找问题,没有问题再跳到上一级。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种训练让我们思维更严谨

  总之,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背后,寻找各种机会,刻意训练自己的金字塔思维,不断反馈并归纳总结,这才是提高关键要旨。

  附: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二):结构化思考,实现沟通高效二次方

  解决问题是目的,思考是基础,表达是思考的呈现形式以及人与人交换思考的手段。金字塔原理提供了简明、高效且普遍适用的逻辑框架,一方面,无论是对正式的长篇公务文章到日常口头交流,都能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思考“浓度”和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清晰高效地思考以快速抵达深刻结论。另一方面,这种方法本身简洁明了,相对于语言风格等其他方面,容易掌握且效果明显

  金字塔原理根据大脑思考和认知特点,即沿着疑问思考和并行容量有限,采取了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即模式结构化、步骤结构化和逻辑关系结构化。金字塔将所有的问题类型归纳为有限个数的模式,将解决、思考和表达的步骤归纳为有限个数的步骤,进行拼图式组合排列,大大简化了思考的过程,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其中,对我有启发的要点根据其解决问题的步骤摘要如下

  一、界定问题。

  明确和限定问题标靶是第一步,一个清晰的问题包含背景、冲突现状目标状态四个要素。界定问题就是根据已知、未知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欲知”。

  二、分析问题。

  结构化分析包括用诊断框架分析问题所在,用逻辑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构化分析问题的基础是对所研究行业的深刻认识

  三、搭建金字塔结构P35。

  金字塔结构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包括3个子结构,故事式序言,纵向的疑问/回答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关系。核心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疑问引导。大脑喜欢讲故事和提问题,下意识地用逻辑串联得到的信息,无论是输入和还是输出信息,金字塔结构有有利于加深理解记忆。二是高度凝练。大脑比较笨,难于同时记住超过7个的信息,最佳为2-4个。

  1.故事式序言。大脑是发散的,如果要引导读者和听众吸引力,就需要建立关联,激发兴趣,并且按照大脑偏爱的思考方式引导其按照作者思路前进。因此,序言旨在圈定特定的时间空间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回答,要在30秒内让读者了解全文的整体的框架和主要观点,为读者和听众的思考预先划定轨道具体而言要包含四个要素: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这四个要素可根据需要调整顺序突出关注重点

  2.纵向关系为疑问/回答模式。金字塔关系要自上而下进行表达,先总括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预先明示逻辑关系,用疑问引导读者和听众的思考,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层层结构迭代至不可分解和无疑问为止。逻辑层次一般不超过3层,绝不超过4层。

  3.横向关系为演绎或归纳关系。同一逻辑层次只可能有演绎或者归纳两种结构关系,归纳结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程度结构。思考和表达的逻辑关系可以相互转换,由于演绎关系的复杂性,要尽量采取归纳关系,如果必须要采取演绎关系,那么尽量放在序言或者比较低的逻辑层次,避免跨区域引用演绎关系。同一逻辑层一般为2-5个要素,绝不超过5个。

  值得反复琢磨并需勤加练习的是,要尽量挖掘并传递“思想”,关键句要点要能回答读者的疑问,能明白体现文章的思想架构,而不仅是简单的罗列或者模糊的归类。概括行动性思想时,要清楚具体地说明结果和目的。概括描述性思想时,要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P133

  四、表达演示。

  较为复杂的架构,要体现对全文的结构进行说明。PPT上文字要少。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三):《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很多人推荐过,在手上放了几个星期,本周终于看完。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一点理解。

  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优点,第二部分为缺点,第三部分为内容整理概括。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的读者,这本书可以算是一部入门读物,能够帮助梳理概念,理清思路流程学习一些通用的方法。例如,金字塔原理的核心要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对于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方式来进行思想的阐述等,具体做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加强。详细情况可以在后面的内容整理中看到。

  金字塔原理建议先搭结构,确立中心思想,再展开描述,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很难做到。更实用的方法是,建议先罗列出所有的想法,动笔写下,在写的过程中,不断的整理、修改,趋于完善

  例如拖延症患者,很多都是过于追求完美,在未想清楚之前不落笔,这害得无数人要么放弃行动,要么在最后截止日期前胡乱应付。如果按照金字塔原理的这种说法,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拖延症晚期患者。

  书的大结构清晰,但是章节内部有点散乱,没有按照作者自己在最后一篇演示的逻辑中写到的那样去做,没有突出显示章节的框架结构,也没有使用多级标题法,导致阅读起来需要自己查找这个大点下面包含那几个小点进行总结。

  同时有一些内容重复或者矛盾,例如第4章序言的具体写法中,说明序言必须要包括:背景、冲突、疑问,文章内容是具体回答;而在结尾时则又说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1、介绍背景;2、指出冲突;3、引发疑问;4、给出答案。那么序言到底是应该包括3个要素还是4个要素呢?这当然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点整理

  1. 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解释

  1.1. 金字塔原理的定义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分散在各处,需要我们自己从文中去归纳整理出来。此一点即违反了作者的金字塔原理。

  参照冯唐 《老聃的金字塔原则》中的说法,金字塔原理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在书中推荐中心论点和重要论点均使用归纳法,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而演绎推理的论点则最好放在低一级层次中。

  1.2.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有3点:

  第一,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第二,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第三,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1.3. 金字塔的结构

  金字塔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1.4.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2. 思考的逻辑

  2.1. 如何找出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

  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帮助思考,找出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

  按照时间顺序(包括因果关系)、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3种方法,对问题各要素进行分组。分组时使用MECE原则,即: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2.2. 如何理顺思路

  1、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2、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3、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更具体。

  2.3. 如何对思想进行概括

  对思想进行概括表述时,需要避免使用无意义词汇。概括的句式有两种:

  1、行动性语句,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2、描述性语句,介绍背景、意义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2.4. 思想之间的关联方式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相互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同一组思想之间存在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2.5. 什么是演绎论证与归纳推理

  演绎论证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每一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

  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表述→对该表述的说明→推论

  1、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解决问题的步骤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归纳推理: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单一的名词。因为: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两个以上该类思想。一定要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你的推理。

  使用归纳法时必须的两项主要技能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共同点的名词。

  2、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不具备这一特点,就是归纳推理。

  3. 解决问题的逻辑

  首先界定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再按照金字塔原理组织起来。

  展开问题的4个要素:1、切入点/序幕;2、困扰/困惑;3、现状(非期望结果);4、目标(期望结果)

  3.1. 如何界定问题

  使用连续分析的方法来界定问题。

  背景——R1(非期望结果)——R2(目标,即期望结果),如何实现由R1——R2?

  需要问5个问题:

  1、是否存在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3.2. 如何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如何做到收集信息之后,从中分析出有用数据

  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之后的重点是收集资料,来证明这些原因。

  如何寻找各种可能的原因?

  设计诊断框架,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

  1、呈现有形结构;按组织结构、行业结构等进行分解

  2、寻找因果关系;按财务结构、因果结构等做分解

  3、归类分组。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逐项展开之后,就可以排出难易程度,对有可能的原因进行筛选。

  3.3. 如何找到解决方案?

  建立逻辑树,形成备选解决方案。

  逻辑树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或者子任务有关。每想到一点,就给这个问题(也就是树干)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一个大的“树枝”上还可以有小的“树枝”,如此类推,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联项目。逻辑树主要是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使用序列分析法:1、是否有问题?2、问题在哪里?3、为什么会存在该问题?4、我们能做什么?5、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2、3点使用具体流程图,因果结构进行分析,第4、5点使用逻辑树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4. 演示的逻辑

  4.1. 书面表达的逻辑

  标题要有思想。

  如何写序言?

  用讲故事的方式:背景→冲突→疑问,文章内容则是回答。

  序言要用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何时引入背景?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准备。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什么是冲突?

  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进读者提出“疑问”。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列出关键句要点,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的最初30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

  对每个关键句要点的疑问都是:它是怎样起作用的,用一个单一名词概括就是“步骤”。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背景、冲突、答案,疑问由读者发出。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如何写正文?

  原则:

  1、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2、简化论点的措辞

  3、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论点要小于4个

  一种把读者带入关键句要点的好方法是向他讲述背景—冲突—疑问三部曲,自然而然的引出关键句要点作为故事的答案

  4.2. PPT演示稿的基本规则

  1、文字幻灯片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结论、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2、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相配合。

  3、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幻灯片的指导性原则:

  1、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2、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的语音

  3、文字应尽量简短

  4、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5、字号应足够大

  6、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7、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T中,图表幻灯片占90%,文字幻灯片占10%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四):如果20年前读这本书,我也能考进清华北大!

  果断在当当下单买这本书,是因为被这样的推荐语打动:

  用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培训全员的世界知名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银行……你能想得到的牛叉五百强企业;以及知名院校: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剑桥等等所有你能想得到够不着的牛叉学府。

  每天吃完晚饭赶紧捧着这本书开“啃”,熬到很晚不舍得睡,每每看到精彩处都有无数个声音在我心里呐喊:为什么不让我早点看到这本书,早20年,那我肯定至少也是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了(傲娇),哪怕早十年,肯定混的也要比现在好上十倍不止!

  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呢?

  比起以前看过的各种干货文章、各领域方法论的大著,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他们的始祖。

  它会告诉你,所有权威的理论、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搭建、怎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它会告诉你,怎样思考、怎样梳理逻辑;它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问题,怎样通过结构化分析,建立诊断框架、逻辑树,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并抛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它会告诉你,从思考、分析、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的逻辑,通过文字、PPT怎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并准确地传递出去。

  看,从思考到表达,从逻辑到架构,这本书已经生动地在我脑海里画出清晰的金字塔。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她叫芭芭拉·明托。她毕业于哈佛大学,40多年来,应用金字塔原理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撰写商务文章、报告和PPT等。这本书的真正厉害之处,不止是因为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而是只要认真阅读后,“金字塔原理”就会长在大脑里,让你情不自禁在任何需要梳理思路的情况,自动启动,在自己大脑中构建一个金字塔、重现逻辑、重点。

  金字塔原里的基本内容是: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

  内部结构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任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并且横向的逻辑关系只有演绎和归纳,任何布局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最后都会归于这两种逻辑关系的任一种。

  归纳的逻辑顺序有三种类型,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任何表达的逻辑合理性都可以用任意一种逻辑顺序来检验,如果不符合就需要验证各组思想的归纳是否相互独立、或完全穷尽。

  而用诊断框架、逻辑树等方法更会帮助很好的界定问题。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的部分精华,应用金字塔原理重新梳理后,我做了思维导图,重新构建了属于我的“金字塔”,在原文章节配置上略有改动,仅供参考。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五):我也在努力把金字塔原理理解透

  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的大道理很多人会觉得老生常谈没兴趣听。但是假如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谈恋爱里。女生抱怨天天加班辛苦,作为男朋友的你怎么说会让女生觉得你靠谱?那就需要把你自己置身于女生的角色想想忙到披头散发时听到什么话会暖心。那一定是一种有依靠,给你力量的话。比如:看你这么辛苦我好心疼,亲爱的,辞了吧,我养你。且不论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单就“换位思考”你就该这么说。如果是在职场上和上司打交道,又该怎么说?所以,道理是道理,别听到“换位思考”就嫌烦,还有好些人做不到呢。就像这本书乍看一眼说的不就是个“总分”吗?有必要罗里吧嗦写一大本吗?答案是——有必要!“总分”结构小学就学过了,而“金字塔原理”大学老师都未必会推荐你阅读。

  金字塔原理第一重·总分结构

  金字塔原理在结构上是明晰、确定的。是你知道它想要精准无误地向你传达怎样的信息。塔尖上的是我们要讨论的核心内容。塔尖之下任何一个单元只可能与其他邻近单元存在3种关系:向上、向下、横向。向上是概括;向下是解释与支撑;横向关系是演绎或者归纳。这样的“总分”结构是不是显得更精妙?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三角形,而更像是一个系统用通道将单元与单元之间有机地连结起来。就像是人体各个器官有着自己的作用,通过血管与神经等系统贯穿起一个神奇的生命体一样。

  神奇并不能拿来当饭吃,但是当我们把这种神奇化作一把利剑在我们生活中挥舞,我们就会变成神奇的。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看文章总是记不住东西,或者记不全要点。归根结底就缺乏对逻辑结构和顺序的了解和把握。要么是拿到一篇有意思的信息但并没有将它至于我的逻辑框架下为我所用,要么是没有按照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等来提示自己记忆。所以读书当然会越读越惑,越读越惘。因此,金字塔结构把它缩小可以当把小军刀解决问题,而把它放大会成为你整个思想体系的框架。任何学科也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论进行思考与学习。

  金字塔原理第二重·渐入佳境

  金字塔原理除了一眼望去的结构精妙,它的魅力还在于对信息是收集整理是层层铺垫,自然递进。自然流畅就像普者黑的梯田呈现一种有序的梯度之美。这又像数理解题从已知条件A出发,经由B,可以得到C,但是倘若直接由A到C,就会显得唐突而缺乏逻辑。这又让我想起小时候进行的素描练习,明暗的调子总是一层一层铺叙。光影明暗总是自然过度。这大概就是自然之美的本质,它和数理逻辑之美如出一辙。

  但是反观我们的行文往往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关键句和罗列的信息间缺少了一个“提纯”的过程,所以会显得信息点与关键句组织松散甚至脱节,这会让递进的台阶显得生硬。

  金字塔原理第三重·“相互独立,穷尽无遗”

  如果说第一重是从宏观是把握金字塔原理,第二重从通道连接认识金字塔,那么第三重则是从微观上理解金字塔。这一点刺激我思考的神经从两个方面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力争做到这一境界。首先,从罗列的问题点入手归纳抽象出关键句,就像侦探从犯罪现场收集证据推倒肯能发生的案情一样。当这个“思想”产生出来之后,由于思想本身有概括性,那么可以由它出发倒推出除了已经罗列出现的信息点外还可能有哪些与此相关但可能遗漏的信息。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书中提到的诊断框架或者逻辑树等一些已知或已有的模型进行推断。不过由于我不做商业咨询所以这一部分稍微走远了一点,看起来暂时没什么感觉。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根据已有的比较完善的模型进行对比找漏。

  金字塔原理第四重

  ...

  金字塔原理第五重

  ...

  ...

  等我再多读几遍吧...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六):逻辑分析必备神器

  这本书拖拖拉拉差不多看了有两年,最近集中突击了一下,终于在一周内重新看完了整本书。读研究生期间,学校老师们曾经极力推荐过这本书,现在看来,确实是逻辑分析的必备神器。整本书来说,虽然有的地方晦涩难懂,但是贯穿整本书的逻辑分析框架十分清晰,看完以后对文章结构构成、分析问题思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是文章的结构构成要形成金字塔结构。结论先行、自上而下,每一层级的关键句都是对下一层次的总结,同时是对上一层次的支持。其实类似我们一直说的,“总-分”结构。只不过作者将这种结构视觉化,一层层论点堆积而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

  二是分析问题的思路要呈现出背景-冲突-问题-答案的框架。很多时候,其实主要是在写分析报告的时候,分析问题的思路都不够清晰,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书里面介绍的写序言的这种思考方式其实是给我们日常分析问题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将现状和问题发生的背景描述清楚,写明目前可能存在的冲突和不能解决的地方,提出问题,提供答案。思路和框架清晰了,往文章中填“肉”的过程就容易了。

  三是将文字形成图像来思考。随着每天信息量的增大,好多时候看完了缺抓不主重点,看了就忘,其实是在看的过程中没有在思考。书中提到的讲文字形成图像来思考其实是给我们平时看书看报告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和记忆方法,将主要论点形成关系图或流程图,用形象化的图标来记忆,比一目十行后忘得精光要有效率得多。

  虽然看过了书,但是如何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刻提醒自己,做事做人,都要有思路,有方法,有原则。

  这比一切都重要。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七):思维技巧能落地才是自己的

  这本书对于那些考虑问题经常一团乱,做事情想到哪做到哪儿经常出现返工的人来说非常值得一看,这本书分别从表达、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演示四个方面帮读者建立逻辑思维,本书里面提到的逻辑性的做法乍一看觉得很简单,好像自己平时做事就是按照这个方式来的,但是实际上在一个陌生的行业或者处理一个不熟悉的事情,思考以及处事的方式经常会按照自己一种想当然的方式就开始,这个时候就经常会出现很多时候感觉大脑是糊的,事情也要一再返工,再或者别人完全不能了解你的真实想法以及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这里还是因为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不够严谨,对逻辑思路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导致处事混乱没有章法。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要关注作者在每一个观点下的参考步骤以及思考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体,不会出现跳出自己熟悉的人或者事情以外的地方就慌乱无章法;

  本书分别从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以及演示的逻辑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针对里面提到逻辑执行步骤以及思考方式做如下几点小结:

  一、 表达的逻辑

  在表达的逻辑上可以运营金字塔的结构原理,金字塔的结构能够快速帮我们梳理思想的过程;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构架金字塔:

  1、 自下而上法,步骤如下:

  l 画出主题方框:这个方框就是你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

  l 设想主要疑问:你的文章将面对哪些对象?你希望文章能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哪些疑问?等等

  l 写出该疑问的回答

  l 说明“背景”;具体做法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论的表述。

  l 指出“冲突”;这里已经开始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了;

  l 检查“主要疑问”和“回答”;通过“背景”中的“冲突”与主要疑问不上不号的话,这个时候就说明前面的冲突和疑问出了问题,要重新构思;

  2、 自下而上法:当无法构架金字塔机构的顶部时,我们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上着手;思考步骤如下:

  l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l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l 得出结论

  以序言为例,按照金字塔结构的逻辑来写序言:序言必须采用“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各部分的数序可以有所变化,以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分别可以参考以下几种不同的组合:

  l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l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l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l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1、 序言的常见模式:

  l 我们应该做什么?

  l 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l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l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 商务文章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

  l 发出指令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l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l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l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在金字塔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改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结论。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共同电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1、 演绎推理的步骤

  l 出现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l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l 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归纳法进行创造时,要具备2项技能:

  l 正确定义改组思想

  l 准确识别并剔除改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3、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l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l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二、 思考的逻辑

  1、当有了表达的逻辑后,就需要冷静思考,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思维,就需要掌握冷静思考的技巧。

  l 应用逻辑顺序

  l 时间顺序:在俺咋后时间顺序阻止的思想组中,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l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结构阻止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l 程度顺序:是你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

  2、概括各组思想: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l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学校过、达到的目标)

  l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这一部分有大量的案例,按照上面提到的思维方式结合大量的案例加以运用和说明,对读者将概念落地到具体的事情中去有很大的帮助。

  三、 解决问题的逻辑

  界定问题里面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第一种是由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成为非期望结果,即现状;第二种是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想得到其他结果,称为期望结果。解决方案是指如何从现状到目标;

  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1、 第一步:界定问题框架:

  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回答界定问题的框架:

  l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l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

  l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审阅时,分解、修改解决方案的步骤:

  l 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分为四个要素: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现状(非期望结果)、目标(期望结果)

  l 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阶段(已经提出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l 提出适当的疑问

  l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l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2、 第二步:结构化分析

  分析问题的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2.1、收集信息:都是从全公司或全行业分析入手,一般在收集数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方法如下:

  l 提出各种假设

  l 涉及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人或多个假设;

  l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l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2.2、设计诊断框架:这种设想最终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者活动。

  l 呈现有形的结构: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l 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动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财务结构、任务结构、活动结构)

  2.3、使用诊断框架

  l 客户面临的问题

  l 分析的方法(建立逻辑树,这里推荐大家善用思维导图类的工具)

  l 寻找解决方案

  l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2.4、是非问题分析,参考“立论分析”时应遵循的步骤

  l 从客户的问题入手

  l 提出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

  l 提出假设

  l 确定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的资料

  l 分派任务等

  l 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l 检查结论和建议的有效性

  四、 演示的逻辑

  4.1、采用何种演示形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针对的人数。

  l 信息短,而且只对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采取书面备忘录或报告的形式,直接发给收件人,自行阅读;

  l 信息短但是针对很多人,可以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视觉资料文件夹”,坐在一起讨论

  l 信息长且人多,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用投影仪或者电脑放映。

  4.2、演示文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最常见的做法有:

  l 多级标题法: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论点、论据、建议)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层次越低的思想离页面的右端越近,同一层次的思想采用统一表现形式;

  l 下划线法:用下划线标出关键句层次下的所有支持性论点;

  l 数字编号法:优点:方便精准的查找;缺点:容易分散对整段文字的注意力,并且修改时会影响下面的其他序号;

  l 首行缩进法:支持或解释中心思想、主要观点的论点;

  l 项目符号法:是行首缩进法的变型,适用于咨询主管或高级主管讨论时;

  2、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方法有:

  l 讲故事

  l 承上启下

  l 总结各部分内容

  l 得出完整结论

  l 说明下一步行动

  4.3、PPT在金字塔结构中的运用

  1、设计PPT演示文稿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规则:

  l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l 演示文稿应图文病猫,使用各种图标相配合

  l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文字和图标的理想比例是图标占90%,文字占10%,各自的作用是:

  l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文字幻灯片)。

  l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或要采取的措施等(文字幻灯片)。

  l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

  2、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决定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应牢记以下指导性原则:

  l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l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l 文字应尽量简短

  l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l 字号应足够大

  l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l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五、 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无法解释的原因有3个:

  l 结构根本不存在

  l 结构是无形的

  l 结构不能解释结果

  2、 外展推理:解决无结构情况的方法:

  分析性外展推理(跟归纳和演绎推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性外展推理,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l 假设一个能解释结果的结构

  l 涉及一项能证实或排除假设的实验

  l 进行实验以得出明确的是或否的答案

  l 循环进行这一流程,做分支假设或后续假设,以界定其他可能性,如此循环往复。

  写在最后,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先梳理好思路才行动,简言之就是“脑袋先走,行动后走”,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就是建立你自己的金字塔思维逻辑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上面的方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工具让大脑的思路有调理化,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八):看不懂时的一些想法

  《金字塔原理》是本好书,像一个知识渊博的教授在传授毕生心法。可是菜鸟只能举头望之,感觉高深莫测,深不见底。本来计划用一个月细细学习这本书,结果效果不好。

  前面看的一知半解,后面看的稀里糊涂,这体会好像准备注会考试,好像每个知识点懂了些,但又感觉不透彻。尤其像学习《财务成本管理》的情形。当时学财管,第一遍努力弄清楚每个公式的推导,着眼于推导过程和细节知识,学了个云山雾罩;第二遍学习的时候还是稳扎稳打,努力搞清楚每一个定理的含义,记住每个公式的假设;到了第三遍,什么这个那个,公式推导、假设通通抛在脑后,集中精力学习每个公式的应用场景,可持续增长率、企业的直接定价、间接定价、投资项目的选择……,看不懂的干脆不看(期权定价),结果考试效果还不错哦~

  看《金字塔原理》时又这样,是思维惯性,看着看着就开始纠结细节,反而忽略了大的结构和用途。看到一半时,我突然醒悟,我看这书并不是要把它彻底研究明白、研究透彻,我要的是从中吸收理念、知识和技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我应该将其作为工具书看待,比如字典,我没有必要去记住字典里的所用内容,但是当我需要它帮忙的时候,能够准确找到信息位置即可。这类经典的应用型书籍应该像字典一样。当我现实的工作能力处于level-1时,我只能看懂其中一部分内容,同时这书中也仅有一部分内容直接对工作有指导意义;随着工作能力和工作半径的扩展,我需要提高到level-2时,应该再次翻看这类书籍,应该会有更多的共鸣;然后再次应用于工作中,将工作能力提升到level-2,看懂的就应该更多了……所以,这类经典常看常新的缘故大概在于此。

  所以,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我要重新调整对这本书的学习计划。

  1.将本书粗读一遍,划线整理自己认同的句子,将其按理念、知识和技巧分类;

  2.要更新自己的理念,在工作中找文件比对,看实践中别人如何应用这理念;

  3.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认真细读,找出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认真理解;

  4.对技巧类的信息要格外重视,梳理标准步骤、流程,比照工作中的高质量文件,反复练习。

  果然,写完心里就踏实了。有谱了!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九):《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买了近一年才看完,刚买的时候一口气看了1/3,发现真是汇报工作的指导思想呀。给亲朋好友的上班族每个人都送了一本。最近终于抽时间读完了。

  1.关于汇报

  这本书会告诉你汇报写作要先让受众和你站在同一水平上,不要让受众等你讲完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因为汇报不是和讲故事一模一样的。然后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展开,相关的事情放在一起讲。

  整个汇报要以提问/回答的思想展开(形式上不需要提问/回答),需要先引出受众的疑问,然后在针对问题回答,让读者不是在看一篇流水似的文章,以至于昏昏欲睡。整个汇报可以以如下方式开展:

  1)背景(这里要是受众知道的事情,问题产生的大环境)

  2)冲突(问题点在哪里?)

  3)疑问(引出读者的疑问,例如如何解决该问题?)

  4)回答(就是讲你的观点,例如应该怎么办)

  具体,以写文章(也算汇报嘛)为例。

  文章的开头应该有序言,包含上面的所有,即背景、冲突、疑问、回答。文章的正文是“回答”部分的详尽内容,以金字塔形式开展,利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

  用思维导图将你的思想记录下来,然后写成文章是写作快速有效的办法。思维导图能让你思考时穷尽所有点,然后把你的思想图像化,将这个图像以文字的形式编译,读者解译的时候也能够形成你的图像。这样有结构的传输结构明确,而且速度快。

  2.关于解决问题

  这本书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寻找问题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问题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其实已经隐含在问题本身里面。所以,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才是最关键的部分。

  3.关于文章版面和PPT演讲

  排版方面,用多级标题等方法,让文章有层次感。

  T演讲貌似对我来说作用不大,我就记住一点,做好之后排练、排练、再排练。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十):金字塔原理思考及表达的技巧

  我觉得这本书最适合的读者还是刚刚学会写作的初中生,它能够教他们写作文时应当注意的结构问题。在写文章前不能抬起笔即开始写,而应当先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这就是金字塔原理当中最注重的结构和逻辑问题,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理,先结果后过程。让读者或者听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一步步细分去解释他们,在细分过程中,应当运用MECE(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则,即各部分相互独立,相互排斥,没有重叠,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当然,不止对于写作,这些方法在我们对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同样特别适用。

  纵观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背景-冲突-回答这种思考或者表达的方式,能够将读者一步步的带入到你想要说明的事件当中去,背景通过讲故事讲一些读者知道的事情作为引子引出你将要表达的主题事件,冲突提出你所表达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背景和冲突提出你对读者应当产生的疑问作出回答,这样就能让读者一直跟随着你的思维而不走心。然后就是书中提到到一些常用的推理及逻辑顺序问题,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在这些过程当中,都应该运用金字塔的基本结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