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读后感1000字
《诗人》是一本由迈克尔·康奈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5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精选点评:
●最近一直在读短篇,快把口味养叼了。第一页写得太棒了。我想说长篇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这种除外),用第一人称POV,在和剧情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尤其只是主人公胡思乱想发展一些猜测还有这样描写主人公的-“我坐起身,四周望望,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接着,我记起这是哪里,我在做什么。我坐了一会儿,直到噩梦带来的惧意彻底消去”在中文语境下就感觉特别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有点排斥心理。作为一部96年出版的小说,笔记本电脑,BBS,电子邮件,数码相机……吓到我了
●记者有时就好似侦探一样。
●结尾很棒!但“诗人”真正的动机又在哪里呢?
●前大半部分近乎完美,情节和人物设定都能让人印象深刻。“死亡是我的领域,我以它为生。我靠它成就了我在这一行的名声”这样的开头太吸引人了。可惜这个结尾要扣一星。
●好久没有看到这种让我不想吃饭的推理小说了。
●久违地看点推理。节奏不错,写的挺细腻。觉得有种年代感。类型在侦探小说和冒险小说中摇摆不定。其实是挺好看的,不过现在没有原来这么喜欢推理小说了,所以少一星~
●比较不错的畅销小说
●书的前半部分很精彩大赞 最后一小部分反转太生硬 如果说女主是凶手我还觉得可信 毕竟从心理分析还合理 但凶手换成另外一个人时居然没有任何背景交待 目测会有第二本吧? 不然看完总有故事没说完的赶脚
●人格分裂的极致在哪里
●《诗人》这样一个书名谁会想到是一部情节紧凑,逻辑严密的犯罪小说呢?简直按照经典犯罪类影视结构翻录,细节和语言,情绪和心理,铺垫和反转呈现完美,阅读时画面感十足,一些警探,罪犯的形象呼之欲出,两条线交织出现,轻重比例恰当,甚至连场景的切换都像分镜头脚本。最后留了一个半开放式结局,按照美剧第二季的思维,必须是魔王再现江湖,并将其童年的经历和阴影娓娓道来,交代犯罪动机三要素。强烈推荐此书,恨不能一口气看完。
《诗人》读后感(一):犯罪类小说中的精品
《诗人》这样一个书名谁会想到是一部情节紧凑,逻辑严密的犯罪小说呢?简直按照经典犯罪类影视结构翻录,细节和语言,情绪和心理,铺垫和反转呈现完美,阅读时画面感十足,一些警探,罪犯的形象呼之欲出,两条线交织出现,轻重比例恰当,甚至连场景的切换都像分镜头脚本。最后留了一个半开放式结局,按照美剧第二季的思维,必须是魔王再现江湖,并将其童年的经历和阴影娓娓道来,交代犯罪动机三要素。强烈推荐此书,恨不能一口气看完。
《诗人》读后感(二):诗人读后感
昨天吃完饭拿起这本书就放不下,一口气看完了,文章构思很棒,内容紧凑,逻辑清晰,确实一本好书,里面人物性格特征描写也很有特点,一开始 以为喜欢诗人的书的拉登就是幕后杀手,内容跌宕起伏,差点就把真正的杀手给漏掉了,幸亏被记者发现线索。加以推理才知道拉登只是恋童癖 但不是刺杀警察的真正杀手,一环紧扣一环,看的很过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尾,也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刺杀警探的原因,感觉有点牵强,整体来说还是很棒的一本书,五星推荐
《诗人》读后感(三):《诗人》书评
虽然读过一遍,再次翻看,还是被惊艳到了,“死亡是我的领域,我以它为主”。知道了大概剧情之后从头再看,就忍不住为他的伏笔点赞。文笔深沉细腻,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他的小说和迪弗的小说比起来,故事情节不如后者,但是文笔绝对比后者强,表达的内涵也更深。迪弗的小说看多了会猜出他“把戏”中的套路——依然不影响从中获得得体验,因为他的小说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感很强——但是作者的作品却能从每本书中读到故事以外的感受,各种人类的情感。
很喜欢作者细致但不拖沓风格,他的虚构作品世面上能买到的我都看过了,故事情节很棒,语言很有说服力,希望国内能引进他更多的虚构作品。
《诗人》读后感(四):迈克尔·康奈利《诗人》
一本很厚的警探小说。它讲的是一个警察在处理一起案件期间莫名自杀,他做记者的弟弟坚信哥哥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于是开始独自进行调查。他发现还有五起警察自杀案跟他哥哥这一件非常相似,因为他们都在处理未成年人性侵案期间死去,也都在现场留下了一封引用爱伦·坡诗句的遗书。如果是谋杀,那么应该是有一个连环杀人凶手在暗中作祟……书名里的“诗人”指的就是这次调查行动的代号,而爱伦·坡也是推理小说的鼻祖,这里有致敬的意思。 它是硬汉推理发展到现代的变体。一个孤身男主角寻找真相,还会遇到让他心动的女人,进而发现她可能是蛇蝎女郎,气氛阴冷。同时它又采用了双线叙事,让凶手线索从一开始就与主线并行发展,直到两条线索相交。在你以为就是正确答案的时候,它又反转再反转。可以说它集中体现了当今欧美推理文学的所有特质,中国的《心理罪》等警探小说都跟它很像。 尽管厚达500多页,但它节奏鲜明,很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即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去浏览这本书,故事内容也不难理解,这样的书拥有了畅销元素和影视化元素——的确太像好莱坞电影的剧本了,简直跟杰弗里·迪弗的小说比肩,但据我所知好像它还没有被改编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