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忍者之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忍者之国读后感1000字

2020-11-14 00:18: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忍者之国读后感1000字

  《忍者之国》是一本由(日) 和田龙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忍者之国》精选点评:

  ●忍者是不是有点幼稚啊

  ●角度好,没想到忍者也叫人如此喜欢。作为小说,这类笔法倒是没什么特色

  ●挺好一题材,可惜被写废了。

  ●重新认识了忍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好久没看到这么干脆利落又好看的的小说了,改编漫画还要更好,毕竟原作是剧本吗,不过漫画啥时候能出第二话啊。。。

  ●和傀儡之城风格一样,画面感很强,读起来很容易脑内生成,拍出来应该很好看

  ●很适合当剧本

  ●有点牵强吧..

  ●不太喜欢忍者那套,打斗很精彩,无门和阿国最后的对话令人唏嘘。开始谁都不喜欢,看完除了无门,居然觉得信雄也有点可爱

  ●伊贺这就利己主义了?这不就是穷惯了想赚点钱嘛?怎么话都被你们武士给说绝了?无非就是大家以后接单多考虑一下,风险与回报并存,大家都是成年人,想明白一点。

  《忍者之国》读后感(一):和田龙《忍者之国》

  身怀绝技却被爱情束缚的无门,终于得到了希冀的爱情。

  打戏很精彩,主人公无门冷漠懒惰的性格与高超的忍术形成了反差,增加了人格的丰富性。打斗场面有些过于残酷,过于强调无门在战争中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本书似乎在追求的“史实感”。还是英雄美人的戏码。尽管可读性是有的。

  因为是利达主演,读了小说。意外的还不错。

  《忍者之国》读后感(二):好看

  很好看,没有多余的字。

  作者像是剧作出身,因他极其善于把握人物性格和剧本结构。描写人物只几笔行动,几笔语言,就能立刻使观众了解到这是什么人。且出场人物百人百相,没有同样的性格,又都很典型化,让人期待要是改编电影演员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

  整部小说情节积蓄得极其自然,一步踏一步,几步有一转,戏剧冲突伴随着人物性格的冲突出现,且人物性格始终为小说的主体。比起”寓教于乐“的多数历史小说,本书更可称为文学。

  不过个人不太喜欢下山设计儿子平兵卫那个桥段,平兵卫出奔是因为本性与伊贺人之本性相逆,此种发展理所应当,次郎兵卫的死无人关心也是伊贺人视死人于常物这个说法的依据。读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对伊贺人的与今人不同的人生观产生兴趣。对次郎兵卫的死越轻描淡写,读者心里“证据”就越重。把此事扯到计谋上,伊贺人重金轻命,性格与众不同的依据在直觉上就弱了。而且以前看漫画火凤燎原的时候,一会这个设计了那个,一会其实那个被另个设计,另个背后还有别个。。。诡计多于人,人的性格反而没了,觉得没趣,看了几本就不看了。从此就对小说或漫画里“其实之前的情节都是我设计好的”这种上帝桥段不太感冒。

  本小说没有什么噱头,只有编剧结构堪称完美,因为剧本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很多人会忽视它,认为它不是什么本事,语言才重要。其实它是最重要的一环,电影要是结构好,人物也不错,基本就是好电影了。所谓的经典,就是剔除了所有俗余的部分,只留下性格的内核及其间的冲突,因而能使它更加耐读的东西。

  《忍者之国》读后感(三):阿国的无门

  好久没有给自己写点书评,是因为好久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

  看这本小说的动力,完全是无意中看到了电影《忍之国》(直到现在都还没看过)——买到《忍之国》的日文版本——看不太懂日文版本——买中译本。这样一个过程,中译本也是为了读原汁原味日文版的前奏曲。

  就目前这前奏曲来看,日文原版是值得花时间去读的。

  先笼统记一下,这本小说是基于了日本战国期间的一段真实的历史改编的,主要人物不多,但辨识度非常高,性格和个人魅力都跃然纸上。文中有很多像批注式的文字被写在括号内,可以理解为角色的内心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故意做的批注,自己的书自己注,挺有意思的。

  如果说缺憾,我认为在个别的字眼上的翻译可能不太准确,比如“下人”,其实一城“下忍”更为贴切,诸如此类的小毛病也不算少,但总算瑕不掩瑜。

  这本书故事讲得很完整,以伊贺内斗始,以文吾追杀无门终。伊贺经历了引狼入室——灭国危机——死里逃生——人死国灭的情节起伏。不同地位不同出身的角色在三观上的迥异,忍术的战法诡异却并不脱离现实以及主角“无门”在整个过程中的“成长”,都在真实与虚构间平衡拿捏得非常棒。

  我之所以愿意留下点墨记录我曾读过这本书,多半还是为了女主角阿国。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阿国的性格有点不太讨喜。阿国是一个武士的女儿,被无门巧言求婚并带回伊贺后发现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于是将无门赶出家门,要求赚到一定的工资水平才能回家。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在伊贺,无门的本事算是首屈一指,依然会被家内克制得毫无脾气。

  无门所有的行动都是根据阿国的喜怒哀乐来进行的(难怪会被看透并利用),阿国是“无敌”无门的唯一软肋。无门为了阿国拼命赚钱,为了阿国的安危带她出逃,为了阿国的荣誉感拯救伊贺,为了阿国的安全放弃击杀敌军主帅的良机,为了阿国的死煽动信长灭国。乃至无门把阿国葬在西野山是怕妻子不愿意呆在破旧的小屋内。

  这样,一个身怀绝技,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有如探囊取物般的忍者,忽然因为妻子而变得可爱,变得温暖,变得让人怕不起来,恨不起来了。纵使作者全文中对忍者的阴险狡诈、麻木不仁、欺骗、谎言、毫无道德感进行大篇幅的描写。还是会有三郎左卫门、平兵卫这样的忍者因为儿子、弟弟的死而叛离伊贺。故事的最后,无门抱着阿国的尸身,仿佛此二人附体一般说出:“你们都不是人。”他们三个都是或被亲情,或被爱情融化了内心,从杀戮的“兽”变成了“人”。经过这三个伊贺人的蜕变,导致了伊贺一国的毁灭。

  那么阿国究竟爱无门么?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问。只是作为武士的女儿,极为重视荣誉和名声,看起来处处苛责无门,但是在大是大非和生死关头,这个女人都以无人匹敌的勇气和荣誉感拯救妇孺,拯救无门。尽管这种爱看似樱花一般,绽放旋即凋零,但却是文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临终之前,阿国想要知道无门的名字,想起了自己答应跟随无门的初心,这也是作者想表达阿国已经完全接纳了无门,却回天无力,这种遗憾甚是让人肝肠寸断。

  所以,小说描述爱情,不一定要平铺直叙,不一定要描述得天花乱坠。有时候,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够了。

  正是因为有了阿国,无门才成为了我们所喜爱的无门。看起来无门是阿国的无门,但是没有了阿国,也就没有了无门。

  我想,折磨了我半个月之久的“夜半正明,天晓不露”,我从阿国与无门间,窥得一二。读书之乐,莫过于此。

  2018.05.08 于DL

  《忍者之国》读后感(四):基于史实的精彩忍者画卷

  整本书篇幅不长,以至于让我有一种看中篇小说的感觉,很顺畅地就看到了结尾。一开始图快我看的是翻译的中文版,之后怕错失原版的“风味”我又硬着头皮啃了日文原版。但是发现我日文水平也仅限“能读懂”吧,哪还能读到什么“风味”,基本感觉和看翻译版无异。(我觉得这本翻译得挺不错的,句句精准,文笔流畅。)

  看完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故事写得特别像商业电影剧本,人物的塑造、故事的起承转合、职业的猎奇、以及字里行间安插的小噱头,这些商业电影的要素,基本上都具备了;不过最像是商业电影的地方在于,书中价值观构筑得比较平面,基于此价值观可以轻易区分出“正邪”,其实这是一种方便观众理解剧情、同时让观众心理更加“舒适”的剧作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不用读者多去深度思考,故事已经预设好了善恶。(文中反复渲染伊贺国人的人性之“恶”,而织田方的日置大膳则代表了武士阶层的“义”)所以看完我还奇怪,怎么最近才被改编电影,总觉得应该更早一些。作者说故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且文字简洁,行文毫不拖沓。也很擅长营造画面感,让我读到某些桥段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和剧情一起热血沸腾。

  从故事上看,大概就相当于中国的通俗武侠小说吧。不是很严肃的历史小说(虽然作者查阅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做足了功课)。而且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点类似的是,它借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天正伊贺之乱),除了塑造得神乎其神的主角之外,其他大部分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是这些人物的故事当然都是重新编纂的。我看过很多中国的通俗武侠小说,也许是由于无法遏制不断涌出的灵感吧,很多作者容易塑造过多的角色,甚至有些角色于剧情毫无关系,只是占用了一些笔墨描述人物的奇异之处而已。毕竟能做到像《红楼梦》那样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行文能力的作者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在通俗小说的领域,所以经常一部小说看下来,冗余的人物一大堆。这部小说却做的非常好。统共有名字的十个人物左右,撑起了整个伊贺战争。每一个人都性格鲜明,且都为剧情发展服务,这也很利于电影的改编,人就那几个,已经没什么再能砍的了。

  关于书里的人物我就不剧透再评价了,主角们还是刻画得相当丰满的,作者在描写时也加入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只是稍微有一处我觉得笔墨少了一些如果再渲染润色一番会更加精彩。就是无门和平兵卫“川”字决斗的场面。这个场面是平兵卫这个人物的高潮部分,总觉得应该再多塑造一下…

  还有上面也提到了关于忍者这个职业“猎奇”的桥段。这本书日文版后面,儿玉清撰写的后记里也提到过,忍者的世界是一个宽广而充满想象力、无论怎样夸张都没关系的世界。所以在描绘忍者的故事中,总要有些神乎其神的忍术、神兵、道具…这部小说也不例外。读到精彩之处,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伊贺人”的奇术。但是这本书很难得的一点是,它在对于忍者生存状态的描绘的时候,并未脱离史实。书中展开的伊贺人生活的画卷,基于大量真实历史资料,即使对于忍者的能力有艺术的夸张,但是对当时战国时代伊贺国的忍者们在战乱的夹缝中挣扎、背井离乡的生存状态的描绘,还是给不了解真实忍者的世界的读者很多启发的。

  总而言之,是本很有趣的休闲读物,看完和闲暇时偶然发现一部好电影的心情差不多。对于忍者有兴趣的人推荐看看这本书(当然更推荐今年7月刷一刷它的电影),说不定能像我一样,感兴趣又去看了挺多的史料,对忍者的认识不再是《火影忍者》或者《忍者神龟》那样了……

  ========

  以下是我对真实的忍者的理解:

  1、伊贺和甲贺这两个忍者发祥地隔了一座山,因为土地不好种田填不饱肚子,开始琢磨其他的营生。时逢乱世,伊贺的村儿和村儿之间总有抢粮食什么的冲突。一开始都是地主带着佃农你抢我我打你。佃农能有啥好衣服,也就是种田的衣服再找块头巾,能有啥正规武器,也就农具改造点小刀小镖,甚至河里的菱角晒干了都能往地下一撒当暗器,再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琢磨点烟雾弹、套索、毒物什么的。都是邻村的知根知底,所以一般晚上偷袭,那为了防御别人偷袭,自己屋子里弄些暗门、壕沟的方便逃跑,渐渐地发展出了独特的农人战法…也就是忍者前身 …

  2、战国时代开始,伊贺的地主们开始琢磨集中训练佃农,然后送到别国帮助大名打仗挣钱。大名的领土有的是农民,不缺炮灰,得有特色有竞争力。渐渐地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雇佣精兵体系。从锻炼方法开始,包括招数、兵器、着装、思维都区别于光明正大打仗的武士,走偷袭、暗杀路线,成为独特的一支战斗力。在战国时代逐渐崭露头角。

  3、天正伊贺之乱有两次。第一次是织田信长的儿子带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去讨伐伊贺。当时伊贺虽然村儿与村儿之间还打打闹闹,但是好歹签订了个什么各村统一起来对外的协议。于是齐心协力,发挥了劳动人民的特长,在山林里开展了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莫笑,事实就是如此)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1000多人打退8000人),大败敌军。伊贺忍者更加名扬天下。不过没过两年织田爸爸就又集结了更多兵力(4万)杀回来血洗了伊贺国,也就是第二次伊贺之乱。织田信长报复性屠村,几乎杀光伊贺所有人,少数幸存伊贺人流亡四方。(所以说看完这段历史,对书中描绘伊贺人都善恶不分无底线追逐利益好像活该都被肃清、被剿灭的价值定位就很不适应。乱世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求生存,难分正邪对错,伊贺人利用自己能力对抗强敌,最终因为实力太过悬殊被残忍剿灭应该是一段很悲壮历史。)

  4、为了找营生离开伊贺的人,以及家乡被毁被迫流亡的伊贺人,在其他大名麾下继续效力。最著名的就是德川家康麾下的服部半藏以及他的忍者军团。德川家康统一天下之后,服部半藏的忍者队伍渐渐壮大,成为真正的统治阶级豢养的一支特种兵部队。大概类似于“大内密探”什么的吧,一直活跃在德川幕府的黑夜中,直到明治维新。(不过服部半藏虽然是伊贺流忍者,但是他都没出生在伊贺,他爹那一代就跑出伊贺效力德川家康去了。)

  5、当代影视剧、游戏对忍者有诸多“思维发散”,都已经看不到忍者本来的样子了。光天化日穿着黑衣服蒙着面街上走的那肯定不是忍者;拿个大武士刀、或者要和你正面怼的那肯定不是忍者;会什么召唤兽的那不是忍者;爱吃披萨不是忍者…绿乌龟不是忍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