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读后感锦集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是一本由[日] 黑岩泪香 / [日] 小酒井不木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精选点评:
●(南大图书馆)其实最后一篇挺萌的,短小有趣,同理,前面几篇的精彩程度都对不起它的长度
●明治时代的推理,居然还挺好看的。
●其实,本来可以五星力荐的,但是鉴于小酒井的日系恐怖有点令人反胃……四星以示和我最爱的古典派区别
●《凄惨》写得还是很扎实的 无奈后面几篇几乎没有佳作 小酒井的作品我是完全get不到点
●小酒井不木真棒= =愚人的复仇
●2009.8.16购入. 这本推理小说,我比较喜欢小酒井不木的作品.那种把精神病理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文笔,另我佩服.甚至我读后觉得难道他本人也是这样吗的想法.只能说太精彩了.
●除了第一篇《凄惨》觉得很无趣外,别的都很有意思,最喜欢《恋爱曲线》
●因为太无聊,所以随便地拿起来看,因为看得随随便便,所以不太好意思黑。于是打一个三星糊弄一下吧。(现在才想起这系列我买了一堆,却只看了一本= 。=
●黑岩泪香的两篇中篇比较平淡生活化,第一篇凶手真的是凄惨第二篇侦探妻子的想法赞,后面小酒井不木的短篇变态感强orz,《恋爱曲线》目瞪狗呆,《尸体蜡烛》还挺可爱的
●明治二十二年,彼时尚需与清政府交涉。 各具趣味的短篇集,真想去那个时代看看年轻的诸位大师。 《凄惨》头发由极细微的毛鳞片所包覆而成,如笋子外皮。由干净的现场而生的逻辑链略有瑕疵,但破局点不乏新意。 《血书》基于死前留言的反转,蓝色封蜡的酒瓶栓有何作用?案发后应趁事出突然尽快询问当事人亲属。 《愚人的复仇》眼球摘除术是最普遍的青光眼治疗方法,利用克洛福木和乙醚的混合药剂来进行全身麻醉。 《恋爱曲线》心脏是最赤裸坦白的器官,是一个有着蔷薇般红艳的底色下绽放出黄色小菊花瓣的妖怪。别忘加草酸钠。 《愚人之毒》呕吐与拉肚子是这无色无味的的亚砷酸中毒的主要症状。以药物杀人的男人是什么身份? 《斗争》特劳贝·黑林固氏弛张状态,心脏与紧绷的脑髓。 《尸体蜡烛》焚烧人类脂肪的味道让人联想到曼珠沙华的有毒色彩。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读后感(一):冲着黑岩泪香的威名读的,结果被小酒井不木震撼到了……
只说 一句话的话……就rt。
也不是说黑岩的作品差……翻译力求古色古香,但年代感造成了距离感,我始终无法代入。也可能跟数量少有关,只有两篇嘛。
对于《凄惨》一直揪着那撮儿头发(准确地说是俩人揪着四根儿头发)不放还各种直白地卖关子,我表示阅读无力。
《血书》也看得我提不起劲。这可能跟阅读顺序有关。毕竟英美系也好日系也好,都还是看了一些的,再回头看日本推理小说的滥觞……
小酒井不木啊,当初看简介觉得尼玛就是科学怪人我就没入他那本儿《恋爱曲线》。现在真是,惊艳啊!
就这五篇而言,《愚人的复仇》稍显弱了一些。
看《恋爱曲线》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回放着那首《为爱痴狂》,金志文版的,哈哈~
《愚人之毒》,虽然凭直觉猜到了凶手,但结局或者说整个儿命案其实和我的直觉颇有出入啊。喜欢这种感觉,虽说有点儿被愚弄的感觉。
《斗争》是聪明人的较量。《尸体蜡烛》是道高一丈的写照。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读后感(二):也看两大源头
吉林的这本分别收录了黑岩泪香日本战前古典推理的开山之人——以及所谓变革派代表的小酒井不木。关于黑岩泪香,可以看出是十分注重逻辑推理和科学依据的,虽然本书里的这两篇,无惨里关于发鬓的推理演绎显得有些玄乎,而血书里的诡计辨别也并不复杂。然而却颇具当时欧美推理的风味。关于其人,以前有过既晴的一篇简介:
若论及日本推理史上功绩卓越者,自然首推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一九二三年以〈两枚铜钱〉出道的乱步,其贡献非仅亲身创作一端,尚且包括大力引进外国杰作、费时旷日研究创作理论、悉心提携後辈、撰写少年推理俾使阅读年龄层更普及、提供奖金设立江户川乱步奖…………等等。
而在江户川乱步之前,是日本推理概括承受欧美推理风潮的酝酿时期,也出现了一位同等重要的人物,同样大力引进外国杰作、同样亲身尝试创作,使日本推理创作的起点,在一开始就获得更丰沛的资源、更成熟的高度,让日本推理的第一兴盛期「新青年时期」足以绽放更夺目的光芒。他就是--翻译家黑岩泪香。
黑岩泪香,本名黑岩周六,一八六二年生於高知县。本为知名新闻记者,曾任《同盟改进新闻》、《自由新闻》主编,未久,泪香观察到外国的通俗小说在媒体上强势发展的现象,而他在求学期间原来就对国外小说备感兴趣,是以决定身先力行,在请益过发表连载故事《二叶草》的小说家杂贺柳香以後,遂将外国优秀通俗小说大量翻译为日文,并在报纸上大幅连载。当时,正是欧美推理在艾德格.爱伦.坡(Edgar Allan Poe)、艾米尔.加伯黎奥(Emile Gaboriau)、韦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等人努力下初具雏形,准备进入短篇全盛时期之际。
为求令日本读者易於接受,泪香将这些推理、奇情类型的外国作品润饰改写,把外国人名、地名、生活习惯全数改为日本情调,删修不合日本阅读口味的内容,称之为「推理仿作」。一八八七年,改编自修.康威(Hugh Conway)的《Dark Days》(1884)的首部作品《法庭的美人》,旋即大受好评,泪香也因此大受鼓励,六年间一共译创了三十二部仿作,诸如《是人是鬼》、《大盗贼》、《我不知》、《噫无情》等作,都风靡一时,显见泪香对於外国小说筛选及改写的杰出功力。
泪香的成功随即引起其他报刊力图跟进。水田南阳外史、丸亭素人、菊亭笑庸等翻译家也开始执笔译介,将更多的推理小说引进日本。也因此,使得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等推理巨匠,得以在童年时代潜移默化,引动未来澎湃的创作灵感源头。我们可以说,若非泪香兴起了推理仿作热潮,日本推理不可能有耀眼的开端。
一八八九年,泪香在《小说丛》上发表创作〈无惨〉,是他撰写推理仿作以外的另一贡献,也成为日本推理创作的先驱作品。〈无惨〉的文风简朴平实,情节虽不甚曲折,却专意於推理程序的细腻展现,风格近似於爱伦.坡的名作〈玛莉.罗杰命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1842),而〈谜团〉、〈推论〉及〈水落石出〉的三段式架构,亦呈现了泪香对推理小说的完整认知。如今已有一百馀年历史的〈无惨〉,对日本推理的初期发展,实有无可取代的启蒙价值。
黑岩泪香发表唯独仅有的创作〈无惨〉後,亦持续不辍地译创三十一部长篇小说,直到他於一九二○年因肺肿疡辞世。
另外的小酒井不木似乎并不太有名,观其风格有些地方颇似梦野久作,但比较切入主题,不似梦野那般暧昧。其短篇充满妖异的氛围,往往围绕华丽的恶为核心。有时又给人以不真实感,愚人的复仇中如此简单的诡计却未被识破,恋爱曲线里无稽的科学依据(这篇莫非是SF小说?),以及斗争里简单得不切实际的催眠。可以说此人并不太注重手法及其情节布置的合理性,而以突出悚然的气氛,以及对于谋杀者的恶之崇拜,以致这些感觉植于读者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读后感(三):医学博士力压推理始祖
买下这本书主要是冲着日本的爱伦·坡——推理始祖黑岩泪香的名头,接触到他的大名是在《脑髓地狱》的天蝎小猪的导读里,对这个相当香艳且女性化的名字印象深刻,后来则是在《本阵杀人事件》里那个走火入魔的推理迷的书架上再一次看到了他的名字。因此昨天看到这本书,就匆匆买下。薄薄的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
黑岩泪香的作品只选了两篇,分别是《凄惨》和《血书》,篇幅都比较长。可能因为是日本推理最早期作品的缘故,文笔显得很是稚拙。就像褚盟在《双轮马车的秘密》的导读里说爱伦·坡的推理小说都是不完备的一样(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这个观点),黑岩泪香的推理小说也显得很不完备。可能是因为日本推理小说史并不太长,没有像《福尔摩斯探案集》那样几近完美的短篇推理的范本加以对照,文中处处显示着作者有些稚嫩的摸索。早期的推理作品都有一个特点,案子都几乎平平无奇,就是那种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日常刑事案件,完全没有后期密室、不在场证明、暴风雪山庄之类充满幻想性的元素,因此读起来比较乏味。平凡的案子,一个或几个侦探抽丝剥茧地推理、碰壁、再推理,直至找到真相。但是这两篇文章对于逻辑推理过程极为注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绝无半点花巧可言,因此显得真实朴素。比如在著名的《凄惨》一文中,两名个性迥异的侦探通过对死者手中攥着的三根蜷曲的头发推理出真相的过程,就经得起任何人推敲。以后的大阪圭吉就很好地继承了黑岩泪香的衣钵,只是大阪文风更为流畅成熟罢了。
黑岩似乎深受欧美文学影响,文中人物对话,既有日本刚开化之初的土气,也有欧美人那种虚浮的洋气。一读到《凄惨》中那句警方侦探所说的“根据法国侦探秘籍分析”,我就很想笑。而在更为成熟的《血书》一文中,侦探渐渐成为脱离警方的存在,变得真实可感,与我们心目中那个侦探形象更为接近,并且有一种多重解答的意思了。由于是最初的尝试,因此要本着敬畏之心来看待。
真正觉得此书所花之钱不亏,是看到小酒井不木的几篇小说。文笔流畅,处处洋溢着天纵的幻想性。《愚人的复仇》《恋爱曲线》中的人心怨毒让人不寒而栗。备受称誉的是小酒井不木作品中精准高深的医学知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小栗虫太郎,然而作者却用文笔与滑稽刻毒的语言很好地缓和了大量引用炫学知识给读者带来的枯燥感。他在高深莫测得甚至令人恶心的医学知识中成功加入了幻想性的元素,由于立足于科学,显得可怖却不虚假。看到《恋爱曲线》中心脏离体的描述,很简单的就想到了京极夏彦的《魍魉之匣》中那备受争议的核心诡计。
除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医学描述之外,另一个很吸引我的元素就是那不时闪现的巧妙的创造力,比如《愚人的复仇》中阴险的眼球对调,《恋爱曲线》中女主人公身份之谜(及最后小小的逆转),还有《斗争》里那科学怪人的天才举动构成的诡计。当我读到《愚人之毒》的结尾里检察官公布的第一次尸检结果时,再联系前文大胆的透露,简直令我击节赞叹。另一篇我很喜欢的是最后一篇《尸体蜡烛》。本文气氛渲染极好,语言流畅:一个风雨大作之夜,庙里的师父向小沙弥自白自己因为迷恋尸体焚烧的气味而杀死前任沙弥,并将其制成蜡烛的恐怖经历,读来仿佛日本怪谈。而当师父命令小沙弥杀死庙中的小贼,小贼仓皇出逃时,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际,果然,师父恢复了慈祥的表情,这不过只是师父联系刚看过的怪谈《雨月物语》,为吓走不知来路的亡命之徒而临时想到的恐怖故事罢了。紧张的气氛保持到最后一刻,突然松弛,不由令我为小酒井不木的天才会心一笑。
可惜小酒井不木只活了39岁,比短命的梦野久作先生和小栗虫太郎先生还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本书是日本推理诞生之初的不朽经典,我衷心期待着他们两位更多的遗作。
《日本推理名作选·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卷》读后感(四):扫雷
不知道黑岩泪香是谁?不知道小酒井不木是谁?好吧,出门右转拜托度娘谷歌吧,就算百科里不是什么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珍贵资料,但也足以满足一般民众的好奇心了。反正乃们也不会想看我在这里神神叨叨的,更何况我也不想这么做。
咳咳,回归正题。
关于吉林这套书,该吐槽的应该已经被大家吐个够了吧,我反正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了。总而言之,封面美编审美不符合大众潮流也罢,还是装裱设计书页错字校对已死什么的也罢,我反正是没什么脾气了,这种程度的事情,作为人类,只要习惯就好了。这真是老天赐予人类的最无敌的技能了。
但是嘛,终归还是要看看翻译的表现。毕竟有了同系列小栗卷惨不忍睹的毁原作垃圾翻译经验,这次我还是留了个心眼,战战兢兢。好消息是总体而言还是能够让人阅读的,至于坏消息嘛,接下来会针对各篇做点小小的吐槽。
现在开始正式扫雷。
首先来谈谈这位日系推理的爱伦·坡式人物,黑岩泪香。至于他是什么人,对日系推理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之前应该已经让乃们自己去查百科了,所以在这里这些内容一概省略,纯粹的就书论书。
本书选录了黑岩泪香两篇中篇代表作,分别是《凄惨》和《血书》。这也是黑岩泪香少数自行创作而并非改编的作品,所以从其中应该能够看出日本推理的原始形貌,对于相关的日系推理发展史之类的研究大概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黑岩明显受传统的所谓本格派的概念影响(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此概念),在早期讲故事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地添加了大量的逻辑推理的内容。案件,推理,解决三步走,应该说和大部分传统本格派一个模式,由此可见其对于后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至于书本上介绍的文笔“俊逸”“朴拙”,当然我是没看过原文也不能说自己的日语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也无法加以确认,但就从翻译的表现来看,朴拙有余但所谓的俊逸就远远算不上了。或许是翻译刻意营造中古之物的风范,还是碍于时代果真如此,我是不打算考证就是了。总之那个时代的叙述风格和用词,或多或少与现今不同,还是请各位在阅读之前先调整好心态,不要以现代的标准苛责古人,贻笑大方才是。
就来简单谈谈吧。
《凄惨》算是两篇之中完成度较高的作品。在某种层面上扯了一套看上去还颇算严谨的科学解答,倒也算是极具想象力了。靠经验的老派探员和靠科学搜查的新锐精英,分道扬镳却又殊途同归,从其交流间也可以一窥当时时代之风貌。不过封底上所说的,能与《玛丽·罗热疑案》分庭抗礼,这话大家笑笑也就那样了吧。
而另一篇《血书》算得上是一颗地雷吧。就本人的观点来看,本篇的布局,人物智商和推理逻辑都十分之弱且缺乏想象力,破案过程的巧合设置更是生硬刻意,实在和《凄惨》落差过大,让人掩面。我想,与其设置这么生硬无趣的解答倒不如活用之前提出的反诱导来进行多重逆转可能还能成为一篇佳作呢。只能说可惜可惜。
然后现在我们来谈谈江户川乱步的导师小酒井不木博士。
本书收录了五篇小酒井的短篇作品,《恋爱曲线》和《愚人之毒》两篇名作也在其中,选作的质量还是令人高兴的。小酒井是所谓“变格”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日本科幻的始祖级人物,依靠其医学上的专业知识和想象力,这些作品在当时都当得上是奇想式的作品了,由此可见其领先于时代的魅力。
不过毕竟不是传统本格的套路,其作品基本上也是以讲故事为主再辅以逆转和奇想,其实简单而言就是悬念小说那类东西罢了。想要追求逻辑性请绕道而走吧,至于像本人一样追求故事和奇想的,小酒井的故事还是能令人愉快的。
而几十年后的小酒井的文笔明显比黑岩的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所以在阅读上并不会有过于难受的地方,这大概也是阅读过这本书后,大部分人更倾向喜欢小酒井的一个原因。
《愚人的复仇》,一个老梗,见识广的很容易预测到故事的走向,不过倒也不能说不有趣,满满的恶意。
《恋爱曲线》,名作,奇想科幻与逆转的精彩配合。
《愚人之毒》,名作,安乐椅式的逻辑交锋和多重逆转,跌宕起伏,节奏很好。
《斗争》,又是一篇奇想科幻,从中可隐隐窥见梦野久作名作《脑髓地狱》的影子,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关联,但是个人猜测梦野在创作《脑髓地狱》的时候或许或多或少受到此篇的启发也说不定。
《尸体蜡烛》,五篇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个人觉得比较无趣的一篇。又是一个老梗,而且逆转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在豆瓣上此篇似乎颇具好评,看来老梗还是有市场的。
总的来说,本书的全部亮点就仅在黑岩泪香一处,想看小酒井博士的作品的朋友自然可以选择吉林的其他更全装裱更美的版本,完全犯不着在这本书上投钱。
对黑岩泪香感兴趣,又或者如本人一样喜爱中古物的,又或者有偏执收集症的,还有想要研究一下日系推理发展史的朋友,入手一下还是可以的,毕竟大陆就只有这个版本了,也算别无选择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