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明外史(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春明外史(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29 03:31: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明外史(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春明外史(上中下)》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平装/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元 2.35元 2.50元(平装各册定价),页数:14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明外史(上中下)》精选点评:

  ●很小的时候,被妈妈书柜里这三册厚厚泛黄的书籍所吸引,读小学后就偷偷躲在被子里翻阅,虽然当时并不能读懂这部著作,却发现读书是那么的有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和过去甚至未来的"人"成为"朋友",从那时起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尽管后来慢慢的偏爱上外国文学,不怎么喜欢中国文学的白描,但不可否认,是中国文学开启了我读书的大门。

  ●旧书摊子上淘到了85年版本的老书,它比我大了14岁,摸着就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今日起阅,静观后续

  ●当时买的还真是这个版本! 话说张恨水的书中,我最喜欢这个。 书中不仅展现了老民国的世俗风情,通篇更是满溢着张的才情和良心!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个人觉得比金粉世家写的更好,简直就是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风俗画,无所不包

  ●繁花像是仿春明外史写的,不过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北京。

  ●家里的老书,这么多年,读了好多遍了。

  ●刘以鬯对鸳鸯、武侠都嗤之以鼻.张先生确是讲故事的高手.这本书应该不算鸳鸯蝴蝶了吧,或者算其巅峰之作。

  ●一个学期都在看这本连载了五年的书…有很明显红楼梦的风格…杨杏园的经历不知让多少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李冬青和梨云这样的姑娘也是很难找的…73回合任毅民自杀以后,74回合就看到富家俊开始思春,这样的对比出现了很多次,可以理解成想突出矛盾,也可以看成快乐与悲痛的抵消…也就是张恨水所说的双极线,于是在最后 当杨杏园死后,生活依然继续,因为他死去的悲剧被梅双修们的欢乐归宿所抵消了…

  ●恨老最见功力的作品,恨老我最喜欢的作品!

  《春明外史(上中下)》读后感(一):老北京的似水年华

  看序才知道当年有那么多人每天等着报纸上的连载。这是所有张恨水老先生小说中我个人最偏爱的一本,书中讲到民国初年北京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的故事,因为男主家杨杏园记者的身份全有串联起来,对于民国历史有兴趣可以一读。

  《春明外史(上中下)》读后感(二):巨笔纤毫写京华

  张恨水曾对人言,与其读《金粉世家》,不如读《春明外史》,这是其最得意之作。《春明外史》枝蔓勾连,借杨杏园一人为线索,蔓延出老北京的人物故事,蔚为大观。人道是明写爱情,实写世情,果不其然。

  爱情虽是幌子,却也有模有样。梨云老七之娇憨玲珑,实在动人。清民小说中的“倌人”多系如是。其中的苏白更是堂子中的官话,现在女孩子的苏白仍旧动人。

  至于冬青女士,则不可以幌子视之了。冬青之沉静而灵秀,且有任侠之风,数十年后的读者如我亦被打动。以前看过的言情小说中的爱情比杨李二人差了些世故。张恨水写当时的其他男性打抽丰、尾随女性,写当时的时髦女性爱俏,养小白脸,用笔是那么狠,那么世俗,到了杨李二人却是软得不行,也是功力深厚之至。

  《春明外史(上中下)》读后感(三):抛书人对一支秋

  想读这本书,算来已经十年。碌碌如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翻完。初中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对我后来的影响极大,文中有这些诗词和段落。比如“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支秋”“解语何妨话片时”等句子,可见作者是个可爱的姑娘,或许今日已经佳作人妇,只是我不识。还有一段话,大意是说,我可不愿意做一个像杨杏园一样的书生,写几个字,偏要在案头插一支梅花,才文思灵咏。

  杨杏园是谁?

  于是十年后,我翻开了洋洋百万字的书。我喜欢这本书,遇到人就推荐。

  全书百万字,几乎没有高潮,如同超链接一样链接出去,展示社会百态。所以,动人之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可是骨子里的悲,让人彻底绝望。源于社会的绝望、时代的绝望。

  我真的绝望了。

  今晚看完话剧归来,去荷塘顺道散步。烟雨迷茫,整个荒岛没有别人,不时有树叶落下,打在地上声音很响。残荷一片,路灯的光透过树影里洒下来。

  故地重游,春日的百般纠结扑面而来,湿漉漉的。转眼间,连秋天都已经走了,想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伤感,只剩下天地间,好冷!

  偶得一句诗:少年心已老,叶落也惊心。

  《春明外史(上中下)》读后感(四):民国并不那么美好

  对张恨水不甚了解,此书是去附近的上海老夫妇家时,主人借我看的。至于为啥特意挑这套书,那就不得而知了。

  周末闲散的日子,看这套书,特别适合。此书算不上特别出色,可是就像喝茶时啃那瓜子或鸭翅膀一样,挺有味道的。

  上中下三集由杨杏园这个在报社做编辑的人串联起来,由主角的感情、交友和社会见闻引出分支故事和人物。

  故事大概分成以下几类:

  3,虚伪与买官

  杨杏园这个报纸编辑,接触最多就是这类人,有人希望杨杏园能够登些吹捧的文章,能够发表他们的文字。也有人希望通过结交新闻界的人获得某种关系的联络。例如里面的徐二就是很典型的人物,常自吹自己认识某某大人,被某某大人赏识,逢会必参加,真是丑态百出。

  也有另一个所谓的十几岁的老总,父亲给他买了个老总的位,收入倒是无忧。这个少年老总天天吸鸦片,小小年纪就面色发黄,吐出一口口浓痰,张口闭口就是谁谁谁大人,哪个窑子胡同,怎样抽烟吃鸦片。

  整个社会被这些官们填充了,国库日益干枯,很多官位无法支出收入或者是延迟出薪水。虽然还有歌舞升平,但可以预感到,这个民国政府是走下坡路。

  4,悲观离合,生死无定

  喜中有悲,盛中带衰是故事的总体走向。杨杏园的感情很有玩味,第一段感情是跟梨云,犹如烟花的绽放,刹那消散,剩下只有悲苦和失望;第二段感情是跟落难才女李冬青,也是以杨的病逝无疾而终。两人从才学和性情上都很匹配,可是因为李因各种原因抱着独身主义而无法结合。在李回故乡后,极力撮合好友士女士跟杨杏园的关系。可是感情哪有转移?

  杨杏园的病逝(或者说是入定?)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红楼梦的结局,都是以佛家作为归宿,两个有情的女子的都不能要。

  不过无论好人坏人,什么人都似乎无法避免一个无定数的死亡。死亡抹走一切,无论是美好的情愫还是可悲的过去,亦或是丑恶的行径。死亡是一也是空,人生不过匆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