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轉读后感精选
《一念之轉》是一本由Byron Katie / Stephen Mitchell著作,奇蹟資訊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450,页数: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念之轉》精选点评:
●《新世界 灵性的觉醒》的通俗版本。
●事实上还是自己真正想改变 这些才会起效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力度太强 比较推荐自用
●虽然现在练习得还不够好,但真的是不错的功课。
●臣服事实,不要幻象的"自我"投射
●好吧,我承认我是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幼稚鬼。 个人还是喜欢西藏生死书
●简单的
●值得仔细品读。 现场对话不仅富有哲理,直指内心,同时又是非常经典的教练技术的展现。
●A NEW EARTH is what. This book is how. 读完,内心震撼!!!四句话改变了人生!!!我爱上这四句话了!
●很有用的工具。
●正在看,,,,
《一念之轉》读后感(一):Notes
最重要的4个问题:
那是真的吗? 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 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想想看,今后所有的仇恨,心灵都能回复它原有的纯真,最后终于明白——
那就是自我愉悦、自我安慰、自我惊吓,以及,它自己甜美的意愿就是天堂的意愿。
——叶慈
每个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镜子:是你的想法在响应你
事实永远比我们编的故事仁慈些
每当与事实真相争辩,我准输无疑,而且百试不爽
“我不知道”是我最爱的处世心态
任何外在之物,永远无法满足你的追求
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我”而发生的,而不是“冲着我”来的
当你相信自己痛苦得合情合理时,你就完全悖离了事实真相
只需不断回归自己,因为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我是自己痛苦的一切肇因,并非一部分而已
《一念之轉》读后感(二):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当你受够了以后,你宁愿要“对”,还是要“自由”?
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
我很喜欢《一念之转》,里面的许多观念都超棒,比方说,“做事实的情人”、“热爱真相”,因为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你与事实争辩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受苦。另外,我们的脑袋通常都是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一念之转》设计的问话,就是要让你看见:你的想法基本上只是诸多想法中的一种,凯蒂就一直强调:相信你的想法,你就会受苦!所以她设计了六个问题,让你一一回答,然后她会问你四句话,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你可以看见自己思想的可笑和独断性,然后你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放过了你(而不是你放过了它!)。
——华语畅销身心灵作家、《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可说是地球上的伟大赐福。一切苦因皆源自我们认同自己的念头以及终日萦绕脑际的故事。“转念作业”犹如一把利刃,刺破自我的幻觉,让你体悟自己的无限本质,活出喜悦、平安和爱的本然境界。《一念之转》给了你这把钥匙,现在,好好用它吧!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
《一念之轉》读后感(三):2010.11.4
决定买
虽然心理学方面的书已经够多了
我觉得需要买的书分几种
一是工具书,比如养鸽指南
二是有收藏意义的,比如西方建筑图谱
再有就是,我一下子没看懂,但清楚这是一本好书,需要花时间慢慢看,慢慢琢磨的
这本属于第三种
我手里拿的这个版本封皮是翠绿的
晶莹剔透
比起豆瓣上这个封面来
生命许多
(华文出版社)
其实这书原来的英文名字是
Loving What Is
翻成一念之转么
怎么说呢
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
虽然书中的案例似乎都是一念之转的结果
我读了几个案例就开始实验
关于按时给父母打电话
“我没有话和父母说,不想打电话,但是我必须要打,因为他们想我打,如果我不打,我会很内疚”
。。。
磕磕绊绊的分析了半天
发现其实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要求子女做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可是
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呢
功力不够
书中很经典的一段是讲
世界上的事无外呼三种
一是自己的事
二是别人的事
三是神的事(真相)
我们太多的压力是因为去管了别人的事和神的事
所以
管好自己的事很重要
《一念之轉》读后感(四):《一念之转》读书会--上海--2011年1月22日
读书会时间:2011年1月22日 周六 下午2:00
读书会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龙田路190号3号楼1A会议室
我们的共识:
这是一个彼此相爱的地方。
这是一个可以说出心里话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要关心并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包括
自己在内。
这是一个彼此倾听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所听到的,绝
不会到外面去说。
在这里,没有批评与指责,我们每个人可以拥有自己
的看法与感觉,不必担心说错,因为不管对与错、好
与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彼此倾听。
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全新的
光彩,而这正需要读书会中每一位成员的互相扶持、
互相关怀。
导读:
朱晓平:
内观修行者 / NLP教练 / 国际教练联合会成员 / 职业经理人
目前主要是参加过一念之转课程同学的分享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免费参加。想报名的同学,可以发送姓名/手机号/邮箱到fx.mark@gmail.com
《一念之轉》读后感(五):我是自己痛苦的一切肇因
我们常说的是“一念之差”,多带有负面的意思,常用在于某事某人失之交臂、错失什么、毁掉什么的时候。这个“念”担当了不少的决策,一经谈起直教人曾经沧海。佛说一个刹那有一百多个念头生起,有被我们几时感觉到的,还有更多的是未被我们了知的。科学不断在探寻着物质世界的各种规律,但对于人之念,却从未有过规律可寻。
与“一念之差”的贬义相比,“一念之转”来得更加的人性化。“转”字不单揭示了念头的动态过程,更进一步说明,事情往往只是从一个念转入另一个念中,但也就因为这样,我们却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进程。念,就像冰到水,水到冰这些过程中的那个零界温度。
所有在爱海中浮沉的男女想必都尝试过一念之转的过程,爱自然来自念,那种炙烈的化学反应,是世界就仅剩你我的念。失恋却是最能反应念转的,一对原本充满爱意的人儿,怎么就突然要分手了,那个原本厚实得仿佛无坚不摧的爱意,怎么就化成云烟了呢?通常此时,当事者都能列出缘由几十条,通读下来也许鸡毛蒜皮,其实质还是心念已转。由爱转至非爱。
失恋的人儿啊,沉沦在苦痛中不能自拔,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在炼狱中渡过。煎熬着一天一天过去了,直到突然有一个时辰,并非你准备好的那个时间点,突然一个念头圆满了,心豁然开朗,所有的痛苦和悲伤如同轻烟一样渺渺飘散,你还可以看得出那个轮廓,但是那些让你度日如年的伤痛、不解都步入了它们的终结。这个念头转得如此之突然,此刻,你甚至会生出一种荒谬之感,事情怎么会以如此的方式告终。
当然,上述都不是定式,各种念头出现的时间难以捉摸,任何一件貌似不经意的事件都可能是一个大念头崛起的契机。
念转让我们觉得天大地大的“爱”成为一种带着不确定不稳定性的感觉,它会让人产生怀疑,如果爱是如大家心口所认的那么伟大,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分手与离析?如果爱是那么排他的,为什么将时间拉长我们就会看到无论是痴情男女还是花情男女其实质竟然都是不专一的呢?
念转揭示了我们提到的爱绝大多数不过是小爱或曰私爱,人说大爱无痕,没有任何的痕迹,你无法看见,却能感觉得到,你无法触摸,却无时无刻不在享有着。私爱更多的是一种片段性的存有,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不完整,但在这些片段中含有着大爱实质的情感,这得以让世俗中始终保有着一份人性成长的甘泉。
《一念之转》要表达的思想,绝非上面我借题发挥的那些,它确实是关于“转念”的,这个转念说来简单,它简洁得只有四句话,真正掌握起来却并不比“转山”要容易,来一起看看这四句话:
1、 那是真的吗?
2、 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3、 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怎如何反应?
4、 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用四句话来提问那些对某人或某事的观念,然后外加一个“反躬自问”的反向思考,你会看到——“我是自己痛苦的一切肇因,并非一部分而已”。
转念,有如禅宗说的“放下”,尽管放下后可能会提起另一个什么别的,但如不放下,就连转换的机会都一并不要了。而《一念之转》的精髓是作为方法的那四句话之后的——将你的意念,转到正念之上,并长久,抱持着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