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发读后感摘抄
《青山一发》是一本由陈舜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山一发》精选点评:
●近年来国朝历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让学生知道学历史要尽量避免脸谱化和先入为主的判断,尽量追求全面客观。而这本书的用意似乎又深了一层,发掘出一种“主体的历史”。上世纪,我们认识的历史人物挂在墙上;本世纪,我们学到的历史人物在生活中;这本书的孙中山则正是每一个读者本人。感觉他的每一句话都出自我口,他的每一个念头都源自我思。读后平平淡淡如水煮白菜,仿佛共和革命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到了最后一章,念到“杳杳天低鹊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才惊觉炸裂。
●这是继《太平天国》、《大江不流》之后的最后一部作品。对照着电视剧《走向共和》来看,会别有一番滋味。知识点多是陈舜臣作品的一贯风格。
●窥见晚清一斑,不过感觉历史大主线并不突出,笔力不重,并不给人印象深刻之感
●读之久则无味,弃之隔日又觉可惜。勉强着读完了。恰逢眼下风云变幻,随感还能写篇日志
●一般,我不太喜欢孙这个人
●写得还是挺好看的,细节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看了之后才觉得对清末民国史其实了解的不多。
●一個個歷史中的名人,漸次鮮活了起來
●塔希里亚英雄年代19年的时候,大法师艾克萨罗斯这么形容自己的学生艾梅达尔: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一事无成的聪明人了。他们把自己的才华用在逃避上,逃避磨难,逃避挫折,到头来还不如那些直面命运的笨蛋。。。挫折就是成长。 孙文是笨蛋,以上。
●《青山一发》,陈舜臣先生带领我们回顾孙文从辛亥革命时的重阳起义到最终辛亥革命的艰辛的琐碎历程。 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特别的真实,很多琐碎的细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全面的革命全景。青年孙文在革命道路中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各地奔波时的历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时读中国近代史,感觉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背后的故事,也知道了辛亥革命后的故事,孙文在各地筹集军费时的历程,由于利益,他经历过各很多国家的驱逐,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庇护;由于信念,他有着康德黎、宫崎滔天等帮助,也有着筹集军费时的无奈。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真实的孙文以及他的崛起路程,支撑他的是乐观的心态和逐渐完善的改变中国的信念,推荐大家阅读。
●对中国历史他比司马辽太郎更熟,但才华远远不及。
《青山一发》读后感(一):翻译得差强人意
陈瞬臣虽然是个中国名字,本身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估计己经不怎么会使用中文写作,青山一发行文间有浓厚的日文风格,大段大段的对白,偏偏翻译得如同白开水淡出个鸟来,整部书就像一本抽掉图像的漫画书,读起来了无趣味.
《青山一发》读后感(二):换个角度读此书
看了之前两位同学的评价,我觉的读此书不应安一般读小说的角度来看,若从历史从事件的角度看,此书可圈可点值得推荐,角度的不同,看法的不同,让人思考,我想这也是出版社发行此书的最大初衷吧,文字结构或翻译上一些所谓瑕疵并不会让此书失色。
如果你敬仰或对中山先生好奇,不妨读一下此书,会有所得。
《青山一发》读后感(三):真实的革命之路
《青山一发》,陈舜臣先生带领我们回顾孙文从辛亥革命时的重阳起义到最终辛亥革命的艰辛的琐碎历程。
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写的特别的真实,很多琐碎的细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全面的革命全景。青年孙文在革命道路中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各地奔波时的历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时读中国近代史,感觉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背后的故事,也知道了辛亥革命后的故事,孙文在各地筹集军费时的历程,由于利益,他经历过各很多国家的驱逐,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庇护;由于信念,他有着康德黎、宫崎滔天等帮助,也有着筹集军费时的无奈。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真实的孙文以及他的崛起路程,支撑他的是乐观的心态和逐渐完善的改变中国的信念,推荐大家阅读。
《青山一发》读后感(四):一般,重复太多
《青山一发》是我所购的陈舜臣先生近代史小说系列最早的一本,看时却已在阅读完《太平天国》、《甲午战争》之后,而阅读的感受也是《太平天国》最好,《甲午战争》次之,《青山一发》读来最累。书中翻来覆去重复的内容太多,如“西医书院”“天地会”等的介绍,都是多次长篇的介绍。还有就是叙述多事件之间的跳跃,经常太过于生硬,容易造成看书时思绪的打断,也许是日文写作的关系,也许是翻译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心痛的是国人之间的窝里,反衬的是日本团结(看另外两部是也如此感受)。不仅仅是清廷与革命派之间的,清廷内部满汉之间,汉人之间到处都充斥着争权夺利,私欲横流。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流亡海外革命派之间的争斗,互相拆台。改革(保皇)派与革命派、革命派内部的都有。
康有为看不起孙中山的原因却是他一心想推翻的科举制度,也许康有为的推翻体制是为了成为体制的一部分,如非著名相声演员。
当然以上我对康和孙的认识都是基于《青山一发》得出的结论,很是浅薄狭窄。作为历史小说,虽然比之国内一些同类的严谨的多。但终归还是小说体,作者的主观意见必然也掺杂在内地。
陈舜臣先生的近代史小说系列还有一部《鸦片战争》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