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马车》经典观后感1000字
《黄金马车》是一部由让·雷诺阿执导,安娜·马尼亚尼 / 奥多阿尔多·斯帕达罗 / Nada Fiorelli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马车》精选点评:
●雷诺阿大班主对演员伶人戏剧生涯什么的到底是有多少同情在里面嘛
●三星半。
●好喜欢色彩啊!AM很漂亮很可爱。这个电影的亮点很容易找到,但作为对commedia dell'arte的致敬它的失误却很难说清楚。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AM十年前还在演avanspettacolo,后来却成了“名声很好但没人要看”的演员?我真的很怀疑一部分共同的答案是这种喜剧的语境太男性化了无法支撑一个属于女性的故事(我还去看了一下梅里美的原作,其实按原作拍换成金发年轻女演员说不定是一部很好玩的亲王电影)所以多一星送Renoir。
●总督的黄金马车,女子的真爱回头
●马戏团女子同时被三个男人爱上。剧中剧。即便戏外,人物们的动作仍延续表演的方式。真实和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还有,让·雷诺阿电影总是充满盈溢着欢喜感,包括大量的舞蹈,和音乐。即便是女主角流泪,也不会是烂俗的煽情。没有一处外景,室内空间与空间之间总是不断有人物的移动。
●A sumptuous homage to the theatre of commedia dell'arte.
●这居然能是让.雷诺阿的东西?
●雷诺阿对意大利的爱完全渗透在此片的形式中:维瓦尔第的音乐,巴洛克服装,即兴喜剧,以及女主角的选择,同时延续他一贯对阶级制的讽刺。
●7。雷诺阿的巴洛克戏中戏,核心依旧是讽刺喜剧,似乎讽刺了贵族“朦胧的欲望”。不过最后竟然便宜了教会,要是再把教会也批判一番就更好了
●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的“终身成就奖”,以此片命名。
《黄金马车》观后感(一):达观,开朗的Jean Renoir
我们人类往往是多变的,一个人可以愤世嫉俗,也会变得悲天悯人,甚至还会变得开朗,达观,Jean Renoir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就是开朗,达观的。
电影中每个人的人性阴暗面就在导演设计精美的画面中,在闹剧式的幽默剧情下,被放大,之后被消解,最后甚至是趋于无形.我想在当时的Jean Renoir看来,"这些本是人性生来的弱点,纵然他们有着诸般的不是,也不应该归罪于他们个人,要怪罪,也应该怪罪造于引发他们这些弱点的那个阶级社会."
唯一不喜欢的是它的结局:宗教式的理想结尾,并不是不喜欢这类结局,只是因为它和影片的整体气氛实在是不搭调的.
《黄金马车》观后感(二):The Golden Coach
《黄金马车》是理解雷诺阿电影的一把钥匙,因为它比较了艺术和自然的差别,演戏与生活的不同。
——侯麦
尽管有维瓦尔第的音乐、贵族们的假发和洛可可风格的“黄金马车”,雷诺阿的这部电影与库布里克的《巴里•林顿》相比,巴洛克时代的氛围还是单薄了不少。在《巴里•林顿》中,饱满而富有质感的烛光、华丽考究的服装、符合时代节奏的人物缓慢典雅的动作、传奇故事,还有巴赫的音乐和 “woman of Ireland” 这首风笛曲,这些元素都围绕着一个人命运的沉浮完美地聚集在一起。而《黄金马车》里,贵族们机械呆板的社交礼仪常常与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人物作风混杂在一起,成了观众的笑料。故事的地点则被放在了西班牙在秘鲁的一个殖民地,也许只有在这里,那种奇妙的混杂才会发生吧!
这不是一部讲述冲破阶级局限,成就浪漫爱情的电影。电影中的西班牙总督厌倦了虚伪的贵族礼仪和腐败的生活作风,迷恋带有吉普赛风情的剧团女演员卡米拉,并把象征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的黄金马车送给她,这种迷恋带有幻想和崇拜的成分。但雷诺阿的着眼点并不在浪漫之爱上,在片中,本应深沉的爱情总是为各种喜剧效果冲淡。贵族与下层女子的联合让人想起雷诺阿的平民主义倾向,像在《大幻灭》中看到的那样,但这种隐含的倾向也很快溶解在电影的戏剧冲突中。在我看来,推动这部电影叙事的动力无非是将两个自身性格内部有矛盾的人放在一起所引起的戏剧张力:总督厌倦了上层社会和黄金,倾慕下层有活力的女子,但最终无法放弃自己的权力;卡米拉珍视自己的事业、人格和价值,但是难以完全抵制上层阶级所拥有的“黄金”(黄金马车)的诱惑。两者之间彼此满足又彼此不满足。
舞台演出在雷诺阿的电影中一直充当着重要功能:它们或者作为情节叙事的必要元素(《大幻灭》),或者作为将电影的节奏推向高潮的直接动力(《法国康康舞》)。《黄金马车》是雷诺阿对于电影和戏剧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入的思考。在这部电影里,雷诺阿有意让真实的生活(自然)和戏剧表演(艺术)完全融合在一起。影片开始时,总督屋子的内室呈现为戏剧舞台的布景,随着摄影机一步步推向具体的人物,电影才从舞台上独立出来,获得它自身的内容。最后在同一个内室,当卡米拉将黄金马车捐给教会之后,走向前景,身后一块幕布落下,电影中的故事再次成为舞台上演出的内容。这种有意融合电影和戏剧的做法既体现了雷诺阿的电影哲学,又显示了他对电影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雷诺阿拍出《黄金马车》的1953年,巴赞的真实美学已在法国深入人心,根据巴赞的理论,电影被认为是对生活的记录,电影中表现的内容就应该像自然的一样,而戏剧则自古希腊时期就一直居于艺术的殿堂。无疑,雷诺阿认为好的艺术就应该像自然的一样。对于演员来说,演戏也应该和在生活中一样自然。有趣的是,在雷诺阿的电影中,演员往往将这种逻辑推向极端,认为只有在舞台上,他们才真正地在生活,真正地存在,对他们来说,唯一真实的生活就是当他们在表演的时候(《法国康康舞》中的康康舞表演,《黄金马车》结尾时卡米拉走到前台时的话无疑表明,只有当她把她的生活看作戏,把自己看成是舞台上的演员时,她才能放弃总督和她的黄金马车)。在电影和戏剧两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关系上,雷诺阿是将戏剧表现方式溶解在了他的电影中,无论贵族还是真正的演员,这些人物的动作都带上了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的风格,这种风格又有效地影响了电影总体的风格。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是这部电影的内在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
《黄金马车》观后感(三):《舞台与光景-让·雷诺阿三部影集》之《黄金马车》
《舞台与光景-让·雷诺阿三部影集Stage and Spectacle: Three Films by Jean Renoir》
让·雷诺阿是法国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是印象派大师P.-A.雷诺阿的儿子。1894年9月15日生于巴黎,1979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驱使。他1924年步入影坛,此后逐渐成熟,在二战前后执导的《幻灭》、《游戏规则》开创了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他在影片里利用镜深镜头表现场景里人物的多重关系和环境影响对当代电影关注人的境遇,介入真实的创造风格有着极大影响,而这两部电影也成为了学院派和影评人眼中举足轻重的作品。二战结束后,他回到了祖国创作了具有浓郁喜剧风格的《黄金马车》、《法国康康舞》和《艾琳娜和她的男人们》,这三部传承于法国喜剧的作品标志着导演风格的转变,作品更加接近民众趣味,这里有着好莱坞模式对他的影响,同时,也有着显著的时代背景,在战后民族心理创伤尚未愈合的时候有什么比喜剧更能唤起民众对幸福生活的记忆和憧憬呢?!特别是《法国康康舞》里面传达的对生活坚忍不拔的追求以及奔放的舞蹈给人心里的激情让法国人找回了民众的乐观和浪漫精神。
题记:
受金子支配的地方,笑声就消失了!如果你在这里也有一个金矿,你也会停止笑声
拉丁美洲的秘鲁当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总督是个粗俗、奢华的人,他从荷兰订购了象征权势豪华的黄金马车,和马车同船而来的是一个以演出喜剧著称的意大利剧团,剧团的主演卡米娜是个漂亮的女孩子,他们经过一阵忙碌终于搞定演出场地开始演出他们的拿手戏,当地的红人斗牛士也来观看演出,斗牛士的到来引起了场内喧闹,演出在人们争先恐后向斗牛士的致敬声里打断了,卡米娜和剧团有些恼火,在演出冷场的时候是斗牛士的掌声解救了他们的尴尬。总督为了取悦他的情人侯爵夫人安排剧团到总督府演出,他们的演出为贵族不懈却为另有所谋的总督欣赏,总督因此赏赐了剧团一些金币让窘迫的剧团上下十分开心。在演出后的舞会上总督喜欢上了这个有些粗俗的女孩。于是,斗牛士、总督和男友比利三人进行了明争暗斗,他们三人终于在卡米娜相遇,于是,上演了一场争夺战。在这个过程里卡米娜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她甚至放弃了总督赠送的黄金马车,跟着剧团为观众开心继续着她的戏剧。
此片是导演从好莱坞回到法国后的后期首部作品,显示了他作品风格的改变。影片塑造了一个可笑而贪婪的总督形象,他以公款购得马车却因为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而闹尽笑话,影片显示了西班牙殖民者奢华、放浪的生活,导演以喜剧的手法讽刺了他们道貌岸然背后却男盗女娼的真实嘴脸。黄金马车是南美殖民者权利荣耀和金钱的象征,卡米娜对她的态度前后不同表明了一个人人性向往和取舍的过程,而片中三个不同层面的男人对爱情的态度导演是带着温和嘲讽色彩的,这种爱情的反思显示了导演的人生态度和对男性思维模式和专权的批判。
导演十分喜欢利用舞台来营造喜剧效果,欢乐明快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画面表现着欧洲传统喜剧的魅力,而对于台下的原住民而言他们更加喜欢看的显然是美女,导演以这样的反差来显示欧洲文化和秘鲁土著文化的差异。同样,总督府的演出有着贵族对平民文化的轻蔑和他们利用数落演出而进行的勾心斗角,这个段落充满着导演对于贵族虚伪的嘲弄和讥讽。总督因为热和痒脱下假发套的场面让人慨叹贵族优雅背后的真实。平民文化的直接冲击着贵族文化的故作姿态。而总督对卡米娜喜欢就在于她和他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这部电影的一开始就以一道幕帘来表明场景的虚拟性,导演以莫里埃式的闹剧手法给我们带来了法式市井喜剧的滑稽和热闹。影片里最精彩的是斗牛士在卡米娜家门外弹吉他唱情歌的局面和总督的到来形成了喜剧高潮。总督府的会议总督周旋二个女人之间置正事不顾,对殖民者不务正业的本性做了揭示,影片最后是卡米娜放弃了奢华象征物黄金马车而跟随剧团云游四方,老班主在影片结束时一段讲话是对人世的总结。
导演最后把故事回到舞台时有着戏如人生的暗示,也显示了法国喜剧的传承来自于戏剧的观点。
影片里卡米娜男友比利关于文明世界虚伪的话语更像是导演对于原住民文化的同情,从好莱坞回国后导演对普遍人性有着赞美,他通过电影歌颂人间美好的情感以及温情,虽然依旧有着讥讽,但这些已经成了善意的劝诫。可能是因为当时法国也在二战复原期,他的影片美好的结局有着抚平战争创伤的善意,或许这是导演从好莱坞文化里学到的吧!导演没有回避人的私欲、虚荣和小心眼,但是最后人的宽容战胜了这一切,雷诺阿传递着人本身的质朴爱和宽容。影片的花絮是简短的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访谈,他谈到了莫扎特音乐对于影片主题的影响。
片名《黄金马车The Golden Coach》
语言:法语
音效:杜比1.0
字幕:英语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片长:103分钟
格式:美国一区
制作年份:1952彩色
银幕比例:4:3全屏
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
演员:安娜·玛尼阿尼Anna Magnani、 邓肯·拉蒙特Duncan Lamont
推荐指数:IMDB: 7.6/10 (208票)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约稿邮箱: kavkalu196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