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读后感大全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是一本由吴敬琏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460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精选点评:
●吴老在今年两会召开前 呼吁改革的声音多了起来,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确实是改革走向良性循环所必须的
●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案,被阐述的非常清楚。
●是他一贯观点的再次重申。
●法治在哪里?
●短文集,贯穿提倡自由思想的保守主义
●如果不是经济学入门者,这本是最推荐去读的一本经济学书籍。最推荐,无之一。尤其是关于权力寻租和股市七题两个部分。
●敢讲真话,有真正科学感的学术家,政治家
●邂逅:2010.12.3.文图; 旅程:2010.12.3.-2010.12.9.; 地点:家中; 读了吴爷爷的书会让人觉得政府这十年屁都没干T.T一些很基本却也很重要的道理,都被这位老人家说透了,其治学之严谨与责任之担当均让后生敬佩不已。
●一本很好的书,吴老在15年前提到的问题,到今天依然没有获得任何的进步反而愈演愈烈。中国正在滑向权贵资本主义的路上
●很多问题现在愈演愈烈,吴老当年的眼光真是犀利!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读后感(一):未来仍旧艰难
书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属于演讲稿性质的,不过吴先生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只能是通俗的文章。十年前书中提出的问题,现在还是问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如关于增长模式的问题,前几年依靠出口和投资推动,当时就提出了增加内需,但是在现行的GDP优先的考核模式下,投资和出口成了见效最快的方式。今年,面临全球经济危机,这种增长不得不停了下来,原来隐藏在高速增长下的矛盾凸现出来了。关键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总有一天需要直接面对,唯一不同的是时间的早晚。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读后感(二):市场经济是个什么玩意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最近看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不多,看了快四分之一,都是一些演讲稿或者以前文章的集合,尽管吴先生自己说,校订时已经删去了一些重复的话,但这书翻来覆去还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好吧,吴先生的意思就是要将这样的常识普及给“沉默的大多数”,很好,效果达到了。一遍两遍,形成印象、加强印象,终于,记忆。
不得不说,这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短短9个字,把本书的内容基本囊括入内。按其逻辑,这题目完全可以用三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市场经济——法治——呼唤。
先说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出现了对教育重视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支流,也出现了腐败与权利寻租等逆流现象,但市场经济的主流和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非但不能怀疑市场经济的正确性,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所以“市场经济”是本书也是吴先生所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所在。也正因为出现上述支流逆流,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合理的制度安排,我们才要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要限制行政权力,减少行政审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必要的行政许可置于监督之下。但这些目前做得远远不够,于是要“呼唤”。连起来,我们要一起“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观点描述到此为止。是否接受另当别论,但如果能从其中只言片语还原某些本不为我所知的史实,进而有所教益亦不枉费一段虽无聊仍宝贵的时间。
青年学生如我,竟然对自己国家近代史实,尤其是当代的一些事情毫无所知,呜呼哀哉~!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读后感(三):呼唤法制的市场经济
读吴老的书很放心,观点中肯,起码不会让人怀疑他的动机和利益取向,这跟一些主流的经济学家非常不同。然而,将几年下来的演讲和约稿集合起来,固然能给人“学而时习之”的加强功效,重复的地方却也太多了。下面辑录下我读此书时概括出来的观点,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难免(或者说肯定会)出现断章取义的地方,如果对下面的摘录有疑问,还请参考吴老的原著,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给我QQ(785960708)联系大家讨论~~
1.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平等、自由和人权;
2. 发展民间商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3. 法治(rule of law)而非法制“rule by law”。后者仅仅是把法律当做了统治的工具,而且还暗含着一个问题:“by who?”,即由谁来统治?“依法治国”的口号也有这个问题。法治的主语应该是“法”。
4. 法治不仅”治人”,更“治政府”;
5. 应该建立经济学与法学的桥梁,经济学家把蛋糕做大,法学家把蛋糕分好;
6. 民主政治的敏感问题:(1)民主政治与党的领导(2)党内民主与党内纪律;
7.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中国被错误翻译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8. 中国公司法是由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本土规则混合而成的;
9. 在汇率问题上,牺牲资本自由流动其实是牺牲了效率;
10. 500年来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1)自由市场经济制度(2)宪政民主(3)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4)法治(5)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即两头小中间大);
11. 设定了某种终极目的地理想主义极容易由于其领袖认为可以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包括专制和杀戮来实现这一目的而转化为专制主义(顾准);
12. 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资本利用效率的底下(保罗•克鲁格曼);
13. 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资本以及其他资源的推动转移到人力资本的积累上来。与物质资本的报酬递减不同,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高的(冯国经的“软三元”理论);
15. 全要素生产率为内生变量,而非外生变量。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对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绝不是简单靠引进科技就能推动经济发展的;
16. 本国货币的低估,降低了本币计算的商品成本,短期看对我们的出口有利,但同时也降低了我们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压力,中长期来看并不有利甚至还有害;
17. 政府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和惯性的,很难想象它会由于思想认识到了而发生转变的,更何况它还意识不到(财经访谈,记者问);
18. 结果的平等与效率的提高在很多情况下呈负相关关系,而增进机会平等和提高效率的方向是相同的,现阶段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机会不平等;
19. 地方政府最有效的评价体系不是上级政府,而是老百姓的打分;
20.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政治领导与法治所要求的司法独立是可以兼得的;(我保留意见)
21. M型社会容易产生地方保护注意;
22. 社会公正具有普世价值;
23. 企业家寻租会导致创新不足;
24. 归还国家队老职工的社保欠账是牵涉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
25. 社保财务机制应有“现收现付制”(即代际转移支付)转为“个人账户制”;
26. 个人帐户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健全稳定的证券市场;
27. 现代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学问,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如果没有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训练,思想难免混乱;
28. 完善的市场机制必须要求放弃任何形式的所有制教条。
《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读后感(四):将正和的概念继续外延
公司内部阅读会,让每个同事自己先推选一本书报上去,然后由老大老敲定其中的一本,然后给大家各买一本。先阅读,然后再大家分享。因为上一期的阅读是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我这次推荐了几本。实际上没有想到刘东华老大会选这本书,因为经过《市场的逻辑》一书的阅读,大家在对市场经济及企业理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个人认为大家掌握的还不足够好,有必要再次基础上继续夯实一下。所有我第一推荐的书是陈志武写的《金融的逻辑》。这是一本可以与《市场的逻辑》相互印证相互证明的一本书,可以对是我们加深一下对市场经济的印象与继续理解。吴敬琏教授的这本书,是我次选的推荐读物。我觉得它在整体逻辑上,是《市场的逻辑》与《金融的逻辑》的深化,在视野上更加宏观,话题也更加宽阔,更加高屋建瓴,认识的高度更加明显。
在市场经济的把握上,吴敬琏教授与张维迎教授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国内有良心的为自由市场经济积极呼喊的经济学家。学习他们的观点,有助于帮助我们正确理顺在当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理论与认识,他们的观点对于我们的认识,有着拨云见日的效果,可以起到指点迷津的效果。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个阅读的时机,切实地读好、读通、读透。因为目前轻松读书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多,在公司正式上线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目前的读书状态会是很奢侈的行为。我想,东华老师也是基于此点来推荐这本书的吧,他希望我们能够更迅速地成长起来,一步一个台阶,而不是原地踏步。东华老师在他的微博里提到的也是这个意思。海燕已经给我们做过了解读,要求我们不仅作为一个“真善美”的好人,更希望我们能够做到“稳准狠”的有执行能力的人。从《市场的逻辑》到《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真是顺应了这种脉络。
在《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书的第一篇文章《有关中国改革前途的对话》里,吴敬琏教授就有说,“什么是能够支撑中国经济长时期稳定增长的力量呢?在我看来,是企业,具有活力的企业。如果我们通过改革把不是真正企业的”企业”改造为真正的企业,如果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政策把已有企业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1999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应当是有保证的。”这段话与张维迎的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就是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的力量。同时他也提出,需要将企业的活力充分激发起来,将不是企业的企业改造过来。而这个改造,就是通过法治的力量。
吴敬琏的法治不单纯是法律制度的规范那么简单,他指出这个法治是“实施宪政民主制下的法治”(P32)。必须了解,“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其实是在呼唤宪政与民主的制度。吴敬琏教授提出的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双头并进的改革,而不是目前经济改革的单向度改革。也正是这一点,是张维迎在《市场的逻辑》中没有得到更充分表达的改革。也是我们阅读此书的意义所在。我们必须了解到,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让经济的发展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证,必须要促进中国改革的全面发展,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改革,而且应该包括政治改革。宪政民主制下的法治,以及法治下的市场经济正是这种改革的目标。
吴敬琏教授提出中国目前发展面临两种危险的选择,一种是倒退,回到计划体制中去,目前的“国进民退”就有这种危险;另一种是权贵资本主义,即权力与资本的合谋,少数人得到更大的利益,而更大多数人的利益则受损。这两种选择都是危险的,目前来看,第一种危险,我们都能够看到,大家都反对“左”。而对于第二种危险,则显得隐蔽一些,有时候我们都可能被宣传所蒙蔽,而现实种的国有行政垄断,正是这种权贵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还有更加隐蔽的“官商勾结”。从博弈论的观点看,“国进民退”的左倾发展,是一种“负和博弈”,对整个社会都不利,而权贵资本主义的存在,则是一种“零和博弈”,少数人的利益放大,而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整体上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的并不多,整体呈现“零和效应”。而东华老师创办的这个平台,一致倡导的则是“正和效应”,它要求这个平台的人都必须是“正向的”、“积极的”、“做正确的事”的因子,向“左的”、“投机的”、“负向的”,都不是我们这个平台所需要的因子。吴敬琏教授这本书所倡导的理念,与东华老师的理念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所共同致力的,都是一种“正和”的效应,只是吴敬琏要求我们将眼光看的更远一些,胸怀更宽广一些。
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读取促进整个社会“正和”的养分,对于我们来说,善莫大焉。
以上的文字,是在书阅读一半时写就的,是一个中期的阅读摘要。并不算是对于全书的详评。后来因为公司事务繁多,这个读书会一直没有开起来,所以详细的评论也就一直未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不过鉴于我的懒散,就先放这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