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读后感摘抄
《哈姆莱特》是一本由莎士比亚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姆莱特》精选点评:
●我很喜欢朱生豪翻译版本
●以前看觉得全书浮夸又做作,现在看才领会到其中的绚烂和光彩,其中的比喻和想象力让人折服,令人惊叹。四个故事的内核如今是很多故事的模板。我爱戏剧。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problem.
●是不是文化有差异
●一个比一个惨,悲、悲、悲!
●以为王子不会死
●-_-其实严格来说哈姆雷特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什么to be or not to be。他到最后还是be了。他只是在矛盾,纠结。是生活中的各种人是变故,一次一次地扣问他的道德与良知。最终,他只是在半推半就中去履行父亲人民给予的使命——复仇……
●阅读经典
●值得反复去读和思考,悲剧的魅力
●出版社真是业界良心,何不改名叫《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好像以前看的不是朱生豪的翻译,感觉有点点不同。
《哈姆莱特》读后感(一):永远永远的经典
伟大的莎士比亚,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悲剧,太多太多的警世名言,极具生命力的语言艺术。在中世纪的觉醒中强调复仇的意义,超越了世俗的爱情和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唤醒了人们的个体意识,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优美深邃的台词,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洞悉,以及目的与形式的强烈冲突,都让这部戏久久盘桓在读者脑海中,亦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中央。
《哈姆莱特》读后感(二):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经典无论我说再多,也只不过是溢美之词。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在最后哈姆雷特说的那段话。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自己生活在一个万恶的世界里。可是,我们在痛苦的生活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在生存,不是生活。自我读书之来,还没有哪一个人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够达到莎翁的地步。即使,翻译过来,其中文字的精妙也不是我一时之间可以完全领略的。能够不受国度,语言影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叶可以说是文字的功劳。
《哈姆莱特》读后感(三):权力斗争的独立宇宙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创造了一个权力斗争、家庭三角关系矛盾的独立宇宙: 其核心引力场就是父与子的矛盾,但是又不止于此,而是大处上升到王子与国王,外延到异国国王与本国国王;小处延展到兄弟与兄弟,以及女婿与岳父;维度上又抽离出一个同构的弑君篡位舞台剧。 于是,家庭与国家,现实与虚构,此国与彼国,都上演同一出戏剧。莎士比亚真结构天才! 以一部剧建立一个独立宇宙,而且张力十足,层次丰富,主题又切中人类内心最核心的冲突,读来惊心动魄,令人惊叹!
《哈姆莱特》读后感(四):注定了吧
那么多的寓言故事,往往都会体现一个命运早已注定的无奈。以前总觉得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又慢慢发现,冥冥之中,命运自有定数,那么既然命运早已注定,我们生存的价值何在呢? 看《大话西游》,最后说‘他好像一条狗啊’同样也说出了悟空对于命运的无奈,不管你爱谁,最后的结局早已注定,五百年又五百年,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又回到了原地。人没能战胜命运,就像《勇敢的心》一样,最后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命运,但是我们既然生而为人,我们的价值自当会体现在对命运抗争中的尊严之中。因为我们有心也有情。
《哈姆莱特》读后感(五):魔鬼般的天才
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人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生活也让每个人遇到很多矛盾的地方。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有时候人的确很累,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停下脚步,时间在不停的飞逝,而我们也该永不放弃的向前进,享受痛苦并快乐着的感觉。即使有的时候看不到快乐,感觉上只有痛苦,我们也要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因为也许真正的快乐也许像天堂一样永远达不到,或者只能不断的去感觉,但是我们依然要去寻找快乐,在痛苦中寻找快乐,而这就是人一生的目的!看了这本书,我有了自己的英文名,HAMLET!这个出生和去世在同一天的作家是个伟大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