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摘抄
《当代讲道艺术》是一本由斯托得(John R.W.Stott)著作,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的1986图书,本书定价:336,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讲道艺术》精选点评:
●这一本书虽然已经写成了30年,作者对于讲道深刻的理解和阐释还是非常精辟和到位的。作为一个神学家,牧师,斯托得厚积薄发,我看到不是单纯的讲道技术,而是作为牧者在讲道上的艺术。
●斯托德牧师旁征博引,善于“筑桥”,技术性的经验丰富,但是个人感觉斯托德牧师的著作似乎缺乏属灵的“热力”,而这一点可能是更重要的…
●讲道主要的秘诀不在于精通某些技巧,而是秉持某些信念。
●传道人的自我修养。因这本书喜欢上斯托得,喜欢他的敏锐和学识。
●于己灵修和传福音也大有益处
●Great!
●关于“筑桥”这点非常帮助自己。这点再次提醒自己避免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保守,讲道只是一味地解经,却忽略与台下会众产生互动和关联;一种是过度自由,一味迎合台下会众,用娱乐和花样吸引会众喜欢。如何有效筑桥?传道人需要敏感世界的偶像与趋势,会众的软弱,并且透过不断地研究与阅读来预备自己。
●讲道真正的艺术在于与神联合,讲道人生命的操练很是重要。斯托德注重平衡圣经世界和当代世界,平衡真理和圣灵。。最近体会很深,还在摸索中
●超喜欢这本书~除此之外,牧者的祷告和对圣灵的依靠,权能是重要的!
●关于讲道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一):翻译的遗憾
正在详读,一部分细节很有参考价值,很可惜书名和部分内容翻译的实在不怎么样,不知有没有简体版?
牧师制度的圣经依据?待批评,具体参考“守望的人”小组‘牧师制’贴
orry,too short ?
《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二):淺言
當翻看這本書前言的時候,落款為一九八一年,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那麼這樣一本書,會對我們今天的時代起作用嗎?進入正文後,作者開宗明義,闡釋觀點,講道是基督教不可缺少的,第一,神就是透過先知講話;第二,基督道成肉身,就在地上講論天國的信息;最後,聖靈為基督和聖經的話作見證,借着人的口,傳揚基督救贖的道理。無論先知,使徒還有救主本身,都是利用傳講的方式,所以在今天的世代,這本書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為作者抓住了基督教不斷發展的關鍵,今天的世代,也是講台軟弱的世代,各樣新媒體,信息爆炸,自由派的思潮,都得讓我們警醒,講台是上帝道得出口,我們要堅持住,並要不斷反思,進步,建立上帝神聖得講台,建造屬神得教會。
《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三):“拆书帮”职场沟通力之说服能力(外周因素)
@拆书帮 赵周
【拆书片段】·说服力与人品
R 原文片段:《当代讲道艺术》p.252
讲道绝对不能沦为学习一些演讲技术。其根基必须是神学,其后盾必须是整个生活方式。讲道不能与传道者的人格分开。因此新约十分注重牧者的自我操练。……若一个人自己不是耶稣基督的好仆人,就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好牧师或教师。
I 拆解指南:
如果说牧师的讲道不能沦为学习一些演讲技术,那么说服也不应该沦为学习一些影响人的技术。说服的根基必须是思维,后盾是人的品格。说服他人的前提是自己相信,而真正相信的前提是亲身实践过。
若一个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就不可能说服别人。就算有些人可以通过技巧来影响他人一时(比如希特勒,比如某些包装出来的“大师”,比如一些“销售高手”……),也迟早会露馅,连本带利还回去。
上一期说服力的综述片段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其实演说者的性格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可惜,如今很多职场人士都追求立竿见影的说服技术。因为,某种程度上说,在互联网时代,品格的重要性确实比以往有所降低——因为我们打交道的人比从前多了若干倍,交往的节奏也快了若干倍,从而很多时候还没有等到了解对方的人品就得做决策。
但互联网的最新趋势是社交网络的兴起。如今我们想了解一个产品是否好用,相比于google或百度搜索的结果,人们更愿意在微信或微博中看到自己朋友的朋友的评价——当信息过载难以分辨的时候,人们选择去相信自己信任的人信任的人。所以,归根到底,无论在任何时代,人品都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
A 拆解作业:
一、如果你是销售从业人员,你是否坚信自己的产品对客户带来的价值?如果你是管理者(或者为人父母),你对下属(或孩子)提的要求是否自己都能做到?
二、你最近曾经试图说服他人什么事情吗?想一想,那是为了别人的好处,还是为了自己的好处?
三、请去读《富兰克林自传》中相关章节,规划如何拆为己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给自己列出了十三种德行,然后设计了一本小册子来规划和操练。
--------------
《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四):与神联合的讲道
“讲道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这是作者斯托得在《当代讲道艺术》这本书中的第一句话,同时也涵盖了本书全部思想和内容。为什么说讲道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永活全能的神,祂在主动地向我们这些罪人启示祂自己,并且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文字或语言,传达给属祂的子民。神同样也选召一些人,听祂的话语,并将神的这些话语传达给别人。“传道人”——就是神在这世界所选召原原本本传达祂话语的人。
作者斯托得是当今英国少数伟大的传道人之一,他在伦敦万灵教会服侍了50多年,有着丰富的讲道和牧会经验;他也是一个跨文化福音传播的跨国领袖。对全世界各国、各地的基督教领袖进行培训和书籍的派发;同时他也是位多产作家,创作、编著、各式篇章、短论、专文及小册子约五百本。世界福音联盟总干事图尼克利夫博士表示,斯托得是他个人神学发展中有巨大影响的一位。斯托得对于圣经正统信仰的委身和与基督身体的联合,在他个人属灵旅程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今天,作者也将他关于讲道的体验,藉着《当代讲道艺术》这本书来告诉了我们。
本书首先带领我们回溯了讲道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讲道传统以及产生的巨大果效,他得出“真正的基督教讲道就是解经讲道”的结论。接着,作者又立足于现代的社会。当今的教会中有些人对讲道存在着异样的声音——说讲道是“从被遗弃的过去所传来的回声”。针对这种质疑的声音,斯托得有力的提出了反驳和挑战,并在此鼓励我们要进行讲道的更新,对福音重拾信心,相信上帝做工的大能。作者从神学和个人两方面阐述了讲道的秘诀:从和神关系、圣经、教会、牧师职分、以及解经讲道的本质等教义告诉我们,为了神的荣耀和教会的益处,重视根据圣经的讲道是必要的。接着,斯托得提出了他著名的“筑桥理论”,要连接圣经世界和现代世界的鸿沟,将神的道连于世界,将基督连于个人。在讲道中,传道人一方面要纯正地讲解神的话,另一方面要带领会众走向成熟。斯托得鼓励传道人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思考,并且能加以应用在讲道中,使会众更好地遇见基督,经历祂的同在。默想和研究和预备也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同样采用了他的“筑桥理论”,在深入理解圣经世界和现代世界后,将两者完美的连接在一起。其实“圣经世界”和“现在世界”这两大阵营都有其合理的地方,而我们就是要在这两大阵营之间沟通。“使神不变的信息与这千变万化的世界建立联系”。从第六章开始作者向我们讲述了预备讲章的流程:1、准备经文(可根据崇拜礼仪、外在条件、牧会情况、自己研经偏爱准备);2、默想(思考经文中的原意和在现实世界的应用,这一点也符合斯托得的“筑桥理论”,将圣经世界、讲道员的世界以及听众的世界相连接,找到共融的点);3、找出经文主要思想(注意是最主要的思想);4、找资料(撰写大纲、使用恰当的措辞、结合具体应用);5、写引言和结论;6、祷告——将每一场讲道都交在神的手中,求神的大能亲自作工,以圣灵来浇灌和喂养每一个人。在给我们所有讲道具体的建议之后,斯托得反复的强调传道人的生命。传讲福音的人必须以真挚、热情、勇气和谦卑来讲道。讲道的人在讲台上要真实,在讲台下生活中,要活出自己所讲的真理;因此讲道人要以自然、真诚地状态讲道和生活,并求圣灵的能力附臂我们,清楚、亲切、热诚地来服侍,以基督为中心,合乎圣经的真理,让圣灵来工作,连接到活水的泉源,让生命的活水从我们心里流出去;忠实圣经的教训,平衡圣经和时代的需求,勇敢地宣传上帝的话语;以谦卑的心思顺服神的话,以谦卑的动机服侍渴望神和祂子民的相遇,依靠圣灵的谦卑来荣耀基督,高举基督。
在这本书中,斯托得没有把讲道的技巧和实际的步骤放在主要的地位,他一直在说要操练每一个讲道人在基督里的生命。他引用邦兹的话说:“讲道的背后,是讲员本人。讲道不是一个小时的表演,而是一生的流露。一篇讲章需要准备二十年,因为二十年才能塑造一个人”。他同样引用布莱克的话说:“最好的讲道总是成熟心灵的自然倾流,成长经验的表达。一篇好讲章绝不是制作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因此,我们要追求的也不是“讲章的标准写作流程”,而是心里涌流的生命,我们一方面要通过默想、读经和祷告来追求圣经的真理,另一方面也要追求基督的生命,和基督这活水的泉源连接上,使我们内在的生命有基督活水的流淌。斯托得同样力图通过对讲道步骤的叙述来说明他的“筑桥理论”,他认为,讲道如同筑桥,桥的两侧都是同等的重要和必须。斯托得向来注重均衡,圣经世界和当代世界要达到平衡,真理和圣灵的平衡,语言和行为的平衡,热切和安静的平衡,理智和心灵的平衡,幽默和严肃的平衡,严厉和温柔的平衡,他一直在说,要避免极端。今天,神把传讲福音的重任交托给我们,我们同样应该处境化的,将神启示我们的普遍真理同现实中每个人所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相结合,将历史和现今的生活结合,总结圣经的属灵原则,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宣讲变的有血有肉,带领神的子民走向成熟,在生活中遇见基督,建立基督徒的思考,并在生活中运用出来。
1811讲道法读书笔记
《当代讲道艺术》读后感(五):讲坛如何应对世俗化
这本书中作者着力于“筑桥”:永恒的圣经真理如何复兴世俗社会中的信徒。
与此书相结合,我想到的是以下几方面的世俗化危机:
一、劳苦工作。
二、粉碎家庭。
三、深陷娱乐。
四、无神教育。
一、工作不是上帝对人的咒诅,而是上帝赐给人管理世界的权柄。
工作受到世俗化的冲击表现在:首先,目的上,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甚于神的荣耀。我们的日常工作成了我们的巴别塔,我们要在工作中极力彰显我们的荣耀:看,我多有钱!我们祈求上帝也是为了让工作更顺心、更成功。工作是为自己、为家庭,就是不再为上帝。我们的讲道中也常举这样的例子:某某信徒守主日后生意就做得更大了。其次,工作不再是乐趣,而成了重担,影响灵修生活。虽然人有能力赚钱,却没心情享受生活。很多人都说钱赚得不够,生活压力大。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有稳定的灵修生活,但是一旦工作,心就静不下来,拿起圣经也看不下去。再次,工作中的潜规则,请客吃饭喝酒尚且是小事,撒谎、给回扣、偷漏税、送礼走后门,很难说哪个工作的弟兄姐妹没有遇到这样的试探。(当牧者直言:不要偷漏税的时候,也意味着在这个高税收的国家,所有的基督徒公司都要关门了。)如果我们的讲坛信息不帮助青年弟兄姐妹照着真理应对这些情况,我们为年轻人搞再多的青年团契、营会等有什么用呢?
虽然时局艰难,但是使徒们也是这样吩咐的:留心做正经事(弗4:28,多3:8、14)。保罗吩咐提多要去宣扬的工作伦理,同样也是今天牧者需要去宣扬的。
二、家庭是上帝祝福的管道,是三位一体上帝在世界的投影图;家庭敬拜也是上帝的命令。
今天,婚前性行为、堕胎、离婚、二奶、嫖娼、同性恋等现象越发普遍,它们不再是羞辱,也不再被谴责,并且被合理化,甚至很多基督徒都默认婚前性行为、堕胎和离婚,在这个时刻,传道人宣扬基督徒家庭伦理就非常迫切和重要。
家庭的世俗化表现在:性混乱、家庭秩序失当、家庭敬拜缺失。
性观念和性行为都混乱了。流行的观念是:爱得轰轰烈烈,不爱时分得干干脆脆,或只要性爱不要婚姻;一些人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帜贩卖淫乱,性解放的呼声在大众媒体上也随处可见。随着性观念的混乱,青少年性行为也更加任意。大学校园成为性放荡的场所,校园附近的旅馆和日租房的生意红红火火。基督徒还不至于任意的性行为,但是讲坛对当今的性观念持沉默的态度,再加上父辈羞于向儿女谈起正当的性行为,下一辈将随着他们的眼球走,而不是跟着圣经走。
随随便便的离婚也是性混乱的表现,耶稣称之为淫乱。离婚与上帝设立婚姻“男女二人成为一体”的心意相违背。信徒离婚不仅伤害儿女(如果他们有儿女的话),而且伤害其他信徒的信心。使徒教导:婚姻人人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来13:4)。
家庭秩序失当的问题,也包括离婚,离婚粉碎了整个家庭结构。家庭秩序在圣经中是反复强调的,丈夫是妻子的头,父母要管教儿女,儿女孝敬父母等。但是现在家庭秩序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一谁来教养孩子?外出打工者常把教养孩子的任务抛给祖辈。二谁来操作家务?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把重心从家庭移到了工作,受过高度教育的女性作全职主妇被认为是浪费人才和丢脸。这些做法真的符合圣经吗?传道人对此没有任何回应吗?保罗几乎在每封书信中都提到基督徒的家庭伦理,但是现在的传道人似乎认为家庭无关重要,至少我很少听到基督徒家庭伦理的讲道。
整个家庭来敬拜上帝,这是上帝的心意,摩西五经中多此出现“你要把这些教育你的儿女”之类的话语。(出12:26-27;申4:9-10;申6:7;申11:19;神31:12-13),又说到在纪念神的日子,整个家庭在神面前欢喜快乐(申12:12,18;16:11,14)。约书亚说:“我和我家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保罗在书信问候中也常提到服侍神的家庭(罗16:3-5,10,13;提后4:19;门1-2)。但是,家庭敬拜在很多地方严重缺失!
现在一个家庭聚在一起的时间实在不多,除了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闲谈,一个家庭聚在一起的时候还能做什么呢?我们的家庭太缺乏一起祷告一起读经一起唱诗。我们的家人就像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缺乏属灵的交通。我们既然缺乏家庭敬拜,怎么指望儿女做一个敬虔的人呢?现在电视节目中家庭剧流行,很多人喜欢韩剧中喋喋不休的家庭关系,恰好说明了传道人缺乏对家庭敬拜的关注。
三、年轻人常在电脑面前兴奋的玩六七个小时,却常常在一个小时的听道时间昏昏欲睡。
我们寻求快乐的方式已经被罪严重扭曲,世俗化中的娱乐是凭借最快速的方法寻求最高潮的快乐。无论是电视遥控器,还是网络浏览器,给人假象:通过随意切换就找到最大的满足。但是就在指点之间,时间如洪水一样跑走。电视机侵占了家庭相聚的快乐,电脑侵占了面对面交流的快乐,现在的手机则超时空的侵占了沉思默想的快乐。很多人没事做的时候就玩手机,而古人则抓住“马上厕上枕上”所有等待和空余的时间来读书。一些年轻人在教堂听道的时间就低头看手机小说或者玩手机游戏,你还以为这小伙子在低头静思默想呢!
传道人不能把这些娱乐方式一棒打死,也不能对娱乐现象漠不关心。过去有人传讲的:看电视就是偶像崇拜,基督徒不能看电影;现在娱乐就像温柔的铁链捆住你的群羊。一些传道人从来不看电视不上网不玩手机,就以为他的群羊也像他一样“圣洁”,他看到群羊变得越来越慵懒、丧失学道的乐趣,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节制的娱乐让群羊迷失生活的方向、失去生活的激情,他们把热诚从服侍人投向娱乐。从电视时代到电脑时代,从互联网到3G,教堂正在失去吸引力。传道人可能需要向信徒讲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希腊哲人说:沉思的行为乃是至乐至善。大卫诗人说:“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又说“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传道人要做到让信徒享受到神话语带来的喜乐,这个喜乐超越世俗的喜乐。
如果传道人只是把生活的经验当作属灵的经历,把个别的见证当作普遍的真理,他们把故事讲了又讲,却没讲到神话语的甘甜,就不能满足群羊灵里深处的需要。如果传道人只是迫于委派的任务,自己也丧失对神话语的喜乐,就不能把信徒从无节制的娱乐中挽救出来。传道人必须首先花时间对神的话语沉思默想
四、为什么教堂里只是些老年人和妇女?为什么年轻人不想去教堂?为什么信徒愿意看《百家讲坛》也不愿意在教堂里呆半小时?
迄今为止,中国教会还不能有效应对现代教育。这一方面跟中国文化体制有关,教会无法涉足教育、出版、媒体领域;另一方面,教会牧者仍欠缺研究精神,以为学术研究与己无关。无神论教育只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表现,教育中的进化论、历史辩证法、相对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也不同程度影响年轻人,这些都是讲坛信息需要面对的。在年轻人中,无神的观念已经先入为主,信徒也有怀疑的时刻:如果上帝不存在,怎么办?现代的教育把基督教逼到一个极其丑恶的地步:基督教阻碍科学进步(书中常举牛顿例子:老年新教,学术停滞。——这当然是谎言),是精神的鸦片,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帮凶……学术界正在揭开这些长久以来的谎言,而讲坛信息对教育中的谎言却置之不理!
专制体制下的年轻人常把“自由和宽容”提高到上帝位置,当上帝妨碍他们放纵情欲的自由时,他们就把上帝抛弃了。他们吹起启蒙运动的号角,以革命者的形象反对任何权威,包括教会权威。他们骚动起来说:“来啊,起来,我们挣开神的捆绑,脱去他的绳索。”这些人深受人文主义者影响,把人的罪解释成心理学正常现象。他们认为正常不正常只是标准不同而已,而标准是相对的。因此,他们的任何行动都可以被合理化。他们不能允许一个绝对的标准存在。他们从文化相对主义滑向虚无主义的深渊,自己品尝人生的虚无和绝望,喃喃道:没有神……
这些人,传道人要用爱心和智慧把他们挽救回来。这些思想就像毒瘤一样,扩散得越来越大,传道人必须用启示的真道把它们驳倒。学校教育下的世界观是与启示的真道明显不合,传道人需要拿出十足的精力来研究、来反驳,否则下一代人骄傲的挣脱信仰的枷锁,告别腐朽的讲道。传道人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和经济保障才可能清心去研究去反驳。
最后以耶稣的祷告作为总结: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