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1000字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是一本由李冬君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精选点评:
●日本的原始文化。精致。
●难读。。不做翻译地直接带入了好多日文词汇。。最忌这种了= =
●其实挑剔者可能会觉得这本太言之无味了?
●10.09.13前面的地方有点腻;内容不够满;不够有逻辑;对日本俳句的赏析,有些地方难以说服我。两星半。后面南方周末采访的内容倒很吸引人。
●要是排版再易读一点就好了。
●华丽的袍子,底下一般都是虱子——虚有其表,做历史也作出一副安妮宝贝的腔调来,也算创新吧。说叶隐啰嗦不如此书精简的人,你大概喜欢《于丹说论语》甚于《论语》吧?
●美
●文笔很美,柔和淡雅,关于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也算是深入浅出
●花,大化改新,唐化,明治维新,欧化。
●从另一个角度认知日本。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一):落花、流水
落花,是故人之花、往事之落;流水,是时间之水,历史之流。本书全然从日本古典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日本文化自己的历史,及历史中的人们。文字流畅优美,插图选用精致。
当然,本书是属于日文高雅、空寂文化的,对日本朴实、生活文化的介绍,则略显不足。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二):不错
这本书得让对日本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看才不至于回太艰深
这是一本很从精神层面上去剖析日本之所以为今天的日本的原因
书里并没有很明确的论点和论据,但是字里行间却让你感觉到了作者的意图
和周作人先生的《周作人论日本》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三):非基础读物
作者很在惜用词。有些名词也并不符合汉语习惯,也许是直接翻译自日文文献。不过算是优雅的文字。
对于像我这样对日本文化仅仅好奇,而无任何涉猎和研究基础的人来说,读起来,只能说有想象空间:不至于深奥地读不下去,但也算不上能让人一口气读完。
书的排版和包装是很精良的,颇有日本视觉设计之美。探讨的命题,诸如美,生和死等等,你可以从往高处看,其实也不过是个人感悟。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四):菊后无它物,唯有大萝卜
感觉日本文化是扯了汉文化最上面的一层皮,加以形式化极致化,于是美好而欠缺深度,容易领悟而不容易感动。 但是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我写都能比他写的好,简直是连话都说不利索,前言不搭后语。文风可以日本化,但遣词造句起码要让人看懂吧,google翻译直接翻都能比这明白。当我咬牙忍着看到俳圣部分,说写菊花的诗歌“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是好诗,而俳圣的“菊后无它物,唯有大萝卜”才是好诗,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读后感(五):华而不实
切入点很好,但是论述漏洞较多,故意追求词藻,以至于华而不实,讲的内容比较肤浅。而且照搬日汉字,于是很奇怪。不过书做得真的很漂亮~于是贵就贵在装帧上了。为了写论文还是一直在翻着。于是越翻觉得问题越多,其实一开始我是很喜欢这本的~~哎~~真是个挑剔的人。
而这本书作为学术研究性的文章(或许有人会质疑我的这种说法,即使不把她作为学术类的文章,他的问题仍然是很显然的)却没有一点深刻性可言(除了序言部分关于日本人民族的描述)。完全是散文体,文字是刻意营造出的美感,为了迎合花的美好。但是背后是很空洞的,很多我希望看见的考证都没有,比如为什么从全民赏菊变成了举国爱樱等等,作者逃避了许多不可以也不应该逃避的问题,只是单纯地写写日本写写花。
如果说此书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的文字,那么它最大的败笔还是在于文字。仔细读就会发现他的文字是非常散乱的,前后没有严谨地逻辑顺序,这样的文字出现在这种类型的作品中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他如果作为普及之用,那么太多的专业名词就会让人无法适从。如果是作为专业读物,那么他有显得太浅显,太不严肃。
当然,他的角度真的是不错的,全新并且很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