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之名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玫瑰之名 第一季》是一部由乔科摩·巴蒂亚托执导,法布里齐奥·本蒂沃利奥 / 詹姆斯·卡沙莫 / 迈克尔·爱默生主演的一部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玫瑰之名 第一季》精选点评:
●阿德索一上来就秀腹肌我以为要全程卖肉了,结果没有,害。原创了很多多尔奇诺一家和贝尔纳的孽缘什么的,我觉得没意思,挺狗血的。食品总管和傻子的孽缘也和多尔奇诺一派有关系,这里还蛮能接受,但后面给编了大量宗教(宫斗)审判,我又不可了,再加上不可避免被扩写的露水情缘,书里比较期待的部分都被压缩得有点惨,各位的死因揭示得太仓促啦,空间想象力很差的人看书时期待能具现化的迷宫解密也拍得比较简单,虽然那个图书馆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的,还有教派的辩论,唉笑点都没了怎么回事。最后感觉剧里真的太注重贝尔纳撕逼了,知识的力量铺垫也不够,导致动机的出现实在是,不知道普通观众能get到么。。。
●其实《玫瑰之名》原著最动人的地方,一是在于威廉在与人辩论时展现的智慧,二是在于他对智识的热爱及其背后深藏的对人性的悲悯,而两者在剧中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辩论的段落本就不多,凌乱的剪辑更是削弱了辩论的戏剧张力,而于主题最为重要的关于“笑”的辩论,剧中也是草草处理了,导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变成了鸡肋。威廉见到图书馆被烧时的哭泣,是书里最感人的场景,但剧中也没有。当然,本剧的改编也有比较值得称赞的地方,最突出的是阿德索这个人物跟书和电影版相比都显得更加立体。
●脸盲症~修道院里面的人傻傻分不清,剧情倒不错
●场景还原地非常精致。把电影版缺乏的皇权这一条线索收了进来。不过感觉还是拍得太长了,应该缩减为5集。
●比電影版好看多了。
●开始看新剧吧~
●看完E1弃
●当盲修士豪尔赫出现的那一刻,仿佛曾经的小说情节又出现在脑海之中。画面与风格还是很符合小说营造的17世纪苦修士回忆录的感觉。期待威廉进入迷宫的那一刻。
●书的内意支撑起了一个成功(额)的改编,她无论以何种形式,都无及其,香消色殒,名流如芳
●好看!剧版阿德索偶遇的姑娘那部分内容相对原著改编较多,猜测是为了补充当时不同教派之间冲突这个背景?其他的内容比起电影版更忠于原著,选角也不错!(另,赞下人人影视字幕组,角色名用的沈萼梅、刘锡荣译版,方便与原著联系起来!
《玫瑰之名 第一季》影评(一):跟原著比一下
因为短评装不下所以换成书评(
首先讲点遗憾:
①深挖内容的比重没有书那么大,但关于冲突、贪欲、弱点、霸权和混沌,都表现得很有力,得原作精髓。
②说“昔年玫瑰以其名流芳,如今只余玫瑰之名”时,惆怅程度不及原著,想是因为原作讲了更多教廷滥权、民生凋敝、修士腐朽,更多求知而不得的无解的哲思,比剧更见衰败、迷茫与虚无。喜欢感受思考的困惑和爽利,或爱好寻找倾颓的怅惘的话,原著更胜一筹。
③不是单纯的阿德索视角,对多里奇诺的视角更公正更遥远,差了他的“理念继承人”这个可能的凶手(。)故而悬疑得不够,但谋杀的关键剧情护得很劳x,最后才讲。
④雷米乔的爆发不如书里震撼,可能有上帝视角提前预告的原因
⑤方济各会的悲惨未来表现不够(
⑥教士头太不符合我审美了
《玫瑰之名 第一季》影评(二):这么高级的推理剧,看得我寒毛直竖!
十几年前,《达·芬奇密码》的畅销,让密码型推理小说走进了大众视野。
环环相扣的情节,复杂的符号学推理,纷繁庞杂,难辨真伪。
天天今天推荐的这部剧,根据一部超级畅销小说改编而成,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密码型推理小说”的始祖。
《玫瑰之名》
The Name of the Rose
原著小说的作者翁贝托·艾柯很传奇。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学者,曾经任教于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波隆纳大学,教授哲学、文学和符号学。连梁文道都说,他是今天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之一。
你可能要疑惑,这么一个大学者写的小说,能好看吗?
你还真别说,《玫瑰之名》的原著小说从1980年出版至今,已经被译成了35种语言,销量1600万册,一些爱好者圈子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
总体来说,小说原著雅俗共赏。
俗的方面,小说围绕14世纪发生在修道院里的一连串离奇死亡事件展开情节,神秘晦暗的氛围,离奇的情节,迷宫般的场景,缜密的推理,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好奇心。
雅的方面,身兼哲学家、符号语言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多重身份的艾柯,在缜密推理中糅合了哲理分析、神学辩论、象征意义,对中世纪欧洲的再现也极度还原了历史,这部小说简直是一个知识万花筒。
当然,电视剧版本要通俗得多,繁琐的哲学推理和宗教辩论被剔除出去,只保留了离奇情节和悬疑推理。
但由于这部剧所展现的中世纪欧洲宗教场景,对很多观众来说比较陌生,如果看剧前不先做些功课,很可能看得云里雾里。
所以,天天先给大家介绍下这部剧的历史背景。
公元1327年,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德意志国家)皇帝推崇政教分离。为此,法国教皇开除罗马皇帝的教籍。
罗马皇帝的军队和法国教皇的军队为争夺主宰权而在意大利开战,最终罗马军队打败了教皇的军队。
基督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冲突不断。教皇将方济各会教徒视为“异端”送上火刑架。
方济各会崇尚苦修,生活清苦,他们不满法国教皇过着奢靡腐败的生活,对教皇发起弹劾。
教皇视方济各会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们。
被迫害的方济各会受到罗马皇帝的保护,但罗马皇帝提出了交换条件,要求方济各会修士在即将到来的神学教义辩论大会上辩赢教皇的使者。
故事的主角之一威廉是个方济各会修士,另一个主角阿德索是罗马帝国将军的儿子,但他醉心于宗教,并成为了一位见习修士。
故事的开始,威廉受罗马皇帝之邀,前往意大利北部的本笃会(基督教修会之一)修道院参加神学辩论,阿德索出于对威廉的好奇而跟随他。
但他们刚刚到达修道院,就发现这里发生了命案:画师阿德尔摩从自己的房间坠楼而亡。
修道院院长委派威廉在神学辩论会开始前调查出死亡原因。
正当他们调查时,修道院里接二连三发生命案,每天都会有一宗离奇死亡:第一天,画师阿德尔摩从自己的房间坠楼而死;第二天,希腊语学者韦南齐奥的尸体被倒插在猪血缸中;第三天,藏书馆馆长助理贝伦加被发现死于水缸中……一时间人心惶惶。
他们到达修道院第三天时,修道院里一位神秘的修士告诉威廉,3个离奇死亡的人,其死状与《启示录》中的末日预言一一对应。未来几天,也许还会有人像《启示录》里预言的那样死去。
这一切,到底是有人在暗中预谋,还是如神秘修士所言,是“神的计划”?
很多的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藏书馆。
这座藏书馆是当时基督教修道院藏书馆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因此威廉一到达,就向院长请求参观藏书馆,但被院长拒绝。
调查死亡事件过程中,威廉和阿德索偷偷潜入藏书馆,却在迷宫般的空间里迷路,阿德索还因吸入一种致幻剂而产生幻觉,看到了“魔鬼”,感觉被黑衣人袭击。
这座藏书馆,似乎隐藏着很多秘密。
同样让威廉感到不安的是,修道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秘密,阿德尔摩和他的导师贝伦加是同性恋,修道院院长阿博内在暗中疯狂聚敛财富,雷米乔有一段和宗教“异端”同行的经历……
离奇的死亡事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像迷宫般复杂的图书馆,消失的神秘书本……
如果你也想在重重迷雾中探寻真相,那么快跟着天天一起入坑吧。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欢迎来撩~
《玫瑰之名 第一季》影评(三):2019.08《 玫瑰之名 》修道院内景壁画 溯源
【 不是剧评 】
看到剧中 1327 年份的半裸激情戏,有点意外。
小男主 本笃会见习僧 Adso 的感情线提前大幅展开,层次丰富,他的恋人由书中的短暂出场变为形象完整,戏份吃重,与其野合山林。 此外,原著读过时间太长,完全不记得有多奇诺帮派首领 Fra Dolcino 女儿 Anna 的女刺客故事线。
这些内容自然很正面地弘扬了 - 当时颇为超前,如今完全正确的 - 打破对人性美好情感的禁锢,和对女性地位的肯定。
但我这个专注于离奇命案 符号解谜 经文附会 真理诡辩 异端邪说 混淆善恶 的禁欲系 半吊子 原著书迷,对改编情节完全不感兴趣,大大分散的注意力,继而转向了无关紧要的方面 ----
首先,注意到了修道院。
外景取自意大利城堡 Castle of Roccascalegna剧中修道院倒相当符合读者想象,孤绝挺立于高山雪原之巅,彰显佛罗伦萨教堂建筑风格,典丽庄严,雅致恢宏。
修道院方丈属 多明我会,主建筑正面设计,与 佛罗伦萨 多明我会教堂 新圣母大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十分相似。
佛罗伦萨 多明我会教堂 新圣母大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Facade接着,镜头里一副又一副匆匆掠过、模糊不清的壁画牢牢霸占了我的视线。 啊,真是一个痴迷的平庸美学业余爱好者。
修道院的壁画,作品风格很符合剧情年代,即所谓的文艺复兴发端之时期。
可见的第一幅画作, 在老男主 方济各会修士 William of Baskerville 与小男主 Adso 入住的僧房内。
此画作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这件作品,是艺术家 Taddeo Gaddi 约 1360 年为 佛罗伦萨 圣十字圣殿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所绘之湿壁画 Crucifixion 耶稣受难 的局部(下图)复制。
耶稣受难( 局部 )Crucifixion Taddeo Gaddi c. 1360 Fresco Sacristy,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Taddeo Gaddi ,文艺复兴早期大师 乔托 Giotto 最著名的弟子,继承发展其风格,完成很多宗教壁画,以 圣十字圣殿教堂 的作品最为震撼人心。
而这个 圣十字圣殿教堂(下图) ,是最大的 方济各会教堂,也就是说,剧组很有心机地把各个帮派的元素都融入了修道院中,呼应原作的宗派纷争。
佛罗伦萨 圣十字圣殿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Facade随着剧情发展,剧中各帮派人物齐聚修道院大厅,展开辩论,或审讯案犯。
由于镜头停留时间较长,这个差不多能算长方形结构的大厅中的每一侧墙壁在剧中都有展现, 所以,我趁机画了一个大致位图(如下):
大厅所设 12 幅画作,几乎全部都是意大利教堂之中的 14 世纪湿壁画的局部复制品。 依图中序号,搜到了 11 幅的出处 :
1 Marriage of the Virgin Taddeo Gaddi 1330 Fresco Baroncelli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2 Stories of the Virgin and of the Girdle : Marriage of the Virgin Agnolo Gaddi 1392-1395 Fresco Cappella del Sacro Cingolo, Duomo di Prato, Toscana ( 这幅作品出自 托斯卡纳 一座 罗马天主教圣堂,可见主创真是思路繁杂 )
3 Legend of the True Cross : Emperor Heraclius Beheads Chosroës and Enters Jerusalem with the True Cross Agnolo Gaddi Cross 1385-87 Fresco Chancel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4 Stories of the Arrival of the Sacred Girdle in Prato : Delivery of the Belt Agnolo Gaddi 1392-1395 Fresco Cappella del Sacro Cingolo, Duomo di Prato, Toscana
5 仍未得觅。 心头大憾。 从糊成一团的画面,我猜啊,画面正中的桌上摆的,可能是圣母玛利亚的圣腰带 Holy Girdle or Sacred Belt or ...... 主题可能是 Adoration or Presentation or whatever of or to the Virgin ...... 这么猜的原因,在于画面构图在宗教画作中其实不多见, 中间一张桌子,有人的一般就是耶稣在跟人吃饭或谈心,但有人一般得有好几个,这没人, 然后前景群众有跪着的,说明桌上物件比较尊贵,但也有站着的,能是啥呢 ? 我真不知道。
若您知道,请不吝赐教。
6 Feast in the House of Simon the Pharisee Giovanni da Milano 1365 Fresco Rinuccini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7 Legend of the True Cross : Recovery of the Wood (left) from Which the True Cross is Constructed Agnolo Gaddi 1385-87 Fresco Chancel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8 Legend of the True Cross : Retrieval and Trial of the Three Crosses Agnolo Gaddi 1385-87 Fresco Chancel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9 Adoration of the Magi Giovanni da Milano 1365 Fresco Rinuccini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10 The Healing of the Man born Blind Duccio di Buoninsegna 1311 Tempera on poplar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11 Raising of Lazarus Giovanni da Milano 1365 Fresco Rinuccini Chapel, Santa Croce, Florence
12 Annunciation Agnolo Gaddi 1392-1395 Fresco Cappella del Sacro Cingolo, Duomo di Prato, Toscana
修道院大厅的 12 壁画之外,餐厅,修道院长的僧房以及教皇使团代表入住的僧房也有一些画作,但画面委实太模糊,我的视力又极差 ...... 真是看不清,无从下手。
仅就前边已搜到的 11 幅作品而言, 主创要么有点儿心急,要么故意而为,不是像通常的教堂壁画那样,同区域内主题一致, 让画作主题头绪过于繁杂了,显得各画幅之间没有叙事连贯性 ...... 嗯,这倒是跟情节里面隔三岔五地插入爱情戏的风格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