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淑媛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淑媛读后感1000字

2020-11-29 00:17: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淑媛读后感1000字

  《淑媛》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淑媛》读后感(一):比较不同的时尚杂志

  跟好多“纯”时尚杂志不同,《淑媛》没有一般时尚杂志厚度但却有一般时尚杂志没有的内容;没有一般时尚杂志从头到尾充斥着的大牌却有一般时尚杂志没有的智慧。

  让女生在变为女人的过程中,不再胸大无脑。

  《淑媛》读后感(二):说说

  很难在书摊上找到的一本杂志。每次问,店主总是一脸茫然,要不就是找半天说没有。让人郁闷。

  我觉得还不错的一本杂志。至少我愿意每次不厌其烦的问。看到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不像其他杂质,需要看看标题和封面,有时还要看看自己的心情,才会买。

  手头就有一本。长城三公主的主题做得还算内容翔实、角度独特的。看了不由感慨,那个时代的明星才是真正的明星。

  《淑媛》读后感(三):智慧与情感

  我特别相信生命中的缘分,之前没看的杂志,我直接决定订阅!

  那天纸老虎在做《淑媛》的订阅活动,我觉得杂志定价合适、薄厚合适,还有就是送的礼品,是一个白色的手提包,看上去很像一个医疗救护包,很特别,喜欢。于是订阅了1年。拿回来看过之后,非常喜欢,这是唯一让我流泪的一本杂志。有很多共鸣,很真实。

  人生就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理想的、物质的、过去的、未来的……

  丰富的智慧与情感在这里真实的流露了,我很幸运的结识了她!

  《淑媛》读后感(四):my favourite magazine

  我一直努力在找适合自己的杂志。

  我是个业余的“杂志买手”(如果有这种说法的话),特别喜欢买那些最新发行的杂志,然后看看内容是否适合自己。

  说实话不太喜欢看那些纯粹的FASHION杂志(例如VOGUE,也许您有疑义)。但真的到目前为止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杂志。相对于那些大开面的20元的杂志,我几乎都买来看过。但我更愿意等这本每月分上下2期,又不太能在书报亭买到的杂志。好在我喜欢固定的去逛书店和便利店,总是能在其中一个那里找到他们的身影,对每期的内容也很期盼,也作到了几乎每期不拉。

  内容相当不错,每个部分都挺喜欢的,感觉不做作。其中的REPORT和PEOPLE,总能给我一个HINT,让你对这个报道的人物感兴趣,然后再去追和她相关的内容,我觉得杂志就应该给大家一些HINT然后让人自己去发掘。

  其实和大家一样,我不知道是分销的问题还是什么,我是看到(我住上海),起码书报亭还是做过她的大副广告的,上前一问却不知为何不售卖。只以上海来说,我住浦东,我只在我家小区和单位附近的便利店曾经买到过,东方书报亭偶尔看到有售,但时常买不到,最后发现有个地方正大广场的大众书局货源一直很充足,后来又在一个书局看到过,反正一般好象只在书局贩卖,好象她的销量不怎么好吧。可惜了,好东西呀。

  其实写这个东西呢,心理还是有些小小的动的,因为我以前也喜欢过一些杂志因为可能太受大众喜欢了,后来做的商业了,内容也不在喜欢了,随后就放弃了,所以我一直在寻觅中。

  有时大众不见得是件好事,小众反而是我希望看到的。希望她09年可以越做越好吧!

  《淑媛》读后感(五):第四层的圆舞

  这是我最近经常阅读的一本杂志。

  虽然此书也和国内的时尚杂志一样,在图片的采选和版面美术设计上不够优美,但是由于其间经常介绍一些西方上流社会的名媛和早年的著名女性的逸事,文笔还不错,有点西方知识女性的派头,所以就不定期的看看。

  说实话,就象一个农妇总以为皇帝老婆顿顿吃饺子一样,我这样一个人也有莫里哀笔下贵人迷的倾向,在看到文章里出现的毛特冈,纳波可夫夫人,肯尼迪家族这些显赫的名字就很着迷,虽然有点八卦的意思,但是终究还有些味道。一个人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特别要推荐的是最新一期介绍西方豪门女性成为艺术资助人的专门文章。美国现代艺术的两大女主,惠特尼和古根海姆,她们将财富化为艺术而获得了永世的荣誉。

  两位富家女子都是基于当时不够开化的社会风气与家族的禁锢本人没有成为艺术家,但是她们却大力的资助了许多当时没有成名却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并且建立了两座以她们名字命名的伟大的博物馆。

  在西方一直有所谓艺术赞助人的传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和领主,到各个不同的国王,甚至很小的只要有贵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专门赞助音乐家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王侯。我们熟知的许多艺术大师,从达芬奇到贝多芬都是有人资助他们的创作。也许萧邦也算是乔治桑的的功绩之一。至于伟大的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之间的友谊更是一个精神之爱最好的证明。

  瓦格纳对自己被指责为滥用路德维希王的热爱奢侈生活回答说,自己是个艺术家,伊索德的音乐就是要在一个富足安逸的环境下才可以写的出。尽管世人都以为波西米亚艺术家是应该贫穷的,并且举了莫扎特与凡高的例子。不过,艺术人生确实是一种奢侈的人生,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艺术所要求的诗意的栖居。拉赫玛尼诺夫只有在他富足的庄园住宅里才会创作出那些浪漫的乐曲,而许多艺术作品---说实话不是普罗艺术,而是贵族艺术,是写给那些美丽富有的贵夫人和上流社会的人们的。

  贝多芬追求的也只是那些美丽的贵族女人,而从不可能是月光曲传说中的鞋匠的妹妹。

  所以西方一直有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举办艺术沙龙,发现和资助艺术家的传统,我们当然可以说她们确实是吃饱了撑的,因为她有钱有闲。

  但是,有品位要有钱,可是有钱不一定有品位。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家。

  这是中国的耻辱。

  在一个小孩子要攀着激流上的铁索,象猴子一样去上学的国家,这是一个莫大的嘲笑。

  沃尔夫说,正如被发现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过的幸福对一个诚实的人来说是一种可鄙的罪恶。

  我们不能指望世界在一天之内就消灭了贫富差别和不平等,多少世纪以来,多少圣贤都在试图解决这个另人头痛的问题,可是还没有在根本上实现无差别和等级的大同社会。

  有人曾经说特里莎修女只会帮助那些印度穷人而不去和他们的政府抗争是懦弱,而这位圣女则以她天国的慈悲回答,当看到一个人就要死了的时候去让他安静的死去是最要紧的。

  她做的只是她所能够行的善,而这微小的善却汇成了爱的大河。

  所以我们不应该指责有人穿着名牌服饰去进行慈善,因为还有更多穿着名牌的人没有去做。

  盖茨和巴非特的壮举并没有震惊我们现今那些富豪们。

  他们依然在口出不逊,辱骂穷人和自以为是,我们也没有听到过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赞助艺术和公益的事,除了港台的几个富翁,内地的富豪们所做的实在是令人失望。

  他们会摆出几十辆林肯嫁女娶亲,他们会公然的炫耀自己的浪费和奢侈和侮辱别人,而那钱是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当我走在我所居住的一个京城小镇的大街上,看着那停靠在权金城门口数十辆气派的轿车的时候,却为这里居然连公共图书馆和公园都没有感到悲哀。孩子们没有免费的场所可去。

  人们除了吃喝玩乐没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追求,过着契诃夫笔下那浑噩的畜生一样的生活,据说这里有很多人的资产是达到了亿的。

  我不知道一个人有了一个亿是什么滋味,是否象盖茨所说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我这辈子见过最多的一次现钱是许多年前,单位有人来交纳销售货款,六万元,害的我这个蹩脚的出纳数了半个钟头,满头大汗。

  少慈善和资助艺术事业的传统,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理念。

  儒家的爱不光是有等级的还是有次序的,先爱谁后爱谁,都给你规定好了,剥夺了一个人选择灵魂归属的权利。基于家族和所谓熟人关系的次序,中国人的山头地域圈子作风很严重,所以中国人基本上是一个不老实,很难相信他人的民族。

  西方人讲他人是地狱,是一种他们特有的害怕被亲密关系剥夺了自由的被害妄想,而中国人对于他人,本质上指没有血缘与功利关系的外人的冷漠。

  所以中国人没有基于基督教所赋予的那种博爱,爱一切人,宗教的平等。而是非常狭隘的功利之爱。

  就象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一次过节发食用油,一个大姐居然搞了三桶。

  她就把油藏在办公室的柜子里上了锁,她不想让自己的亲戚看到拿走,结果后来油全部坏掉了扔了。

  这东西是我的,我就不能给你,

  这钱是我的,就不能给别人。

  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即便是烂了也不要给外人却是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

  所以富豪们可以挥霍财富,但是却不做一点公益的事情,也是因为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的钱,烧了也不给你!

  不打破这个基于血统与家族的伦理不树立博爱的观念就难以出现象卡耐基和诸多美国富翁那样赞助艺术和公益的善举。

  财富是属于上帝的,我只是暂时拥有,在富有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了在地狱第四层的景况。

  这里的人比别处的更多,他们不停的推着重物,来回的碰撞,有人叫,你为什么浪费?

  有人叫,你为什么吝啬?

  维吉尔说道,挥霍无度和一毛不拔使他们失去了美好的世界,托付给时运女神的人类相互争夺的钱财是短暂的骗人之物。愚蠢的世人啊,智慧超越者一切者给世上的荣华指定了女总管和领导者她及时的把虚幻的荣华从一个民族传给另一个民族,从一个家族给另一个家族,人类的智慧无法阻止。

  这第四层的人就是由贪财者和浪费者组成的,各自组成一个圈子相互辱骂碰撞,象快速旋转的圆舞。

  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而精神的光荣是永恒的。

  正是因为那些著名的艺术保护人深刻的知道物质倘若没有精神来做主宰人就会伦为畜生,为了追求永恒的荣誉要舍弃财富换取新生。

  凡是可以提高扩大充实心灵的东西,都最能使心灵去完成与心灵本身无关的事情。

  凡是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会破坏心灵处理小事情的能力,因此必须使心灵处于强大的有力的状态。

  倘若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和兽类一样,对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又不会使物质财物生产和发展--托克维尔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建立一座公益图书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淑媛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