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1000字

2020-11-29 00:50: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1000字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是一本由索尔·海尔达尔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精选点评:

  ●一拿起就放不下来,文字本身非常简洁生动,让人如临其境。100天的海上漂流令人向往,还顺便长了一些海洋知识。

  ●孤筏重洋的另一译本,配合着BBC纪录片《南太平洋》看,震撼!

  ●扣两星因为kindle版错字太多。

  ●木筏虽小,却能盛下整座星空

  ●补标。Trekking系列最爱之一。

  ●探寻先人古迹,追求天人合一。可惜此版翻译太次。

  ●毕肖普挑战海尔达尔

  ●哇!哇!哇!

  ●和金字塔一起看的,怪玄乎的。

  ●木筏虽小,但却能装下整片星空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一):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本来是一本自己永远也接触不到的书,书店老板也觉得卖不出去,把它丢在处理书当中,封面这3个问句吸引了我,翻翻序言,译者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应该是倾注不少心血。

  作者海尔达尔是个了不起的探险家,探险故事也写的很幽默生动。

  最后向这些探险家们致敬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二):关于附录的几篇

  之前看孤筏重洋的电影,想起了以前看的书。

  很奇怪 更多回想的却是附录的那几篇。如果说正文 海尔达尔他们的故事是阳光的,附录就带着阴暗的色彩。记得一篇讲一个人为了获得横渡大洋的名声 倾其所有 投入冒险,却因为选择了竹子来扎筏子 注定了失败。一篇讲一个很老的老头,抛下相濡以沫的老妻 带着一只黑猫 独自漂流渡海,黑猫被鲨鱼吃了,淡水给养消耗殆尽,他就靠饮海水支撑,没有现代化的仪器 靠原始的观天判断方向,最终竟然成功抵达欧洲,人还剩下半条命。然而他还不肯收手,还要再一次次地出海,最后终于在海上失踪,空筏子被人发现。另一篇说二战一个士兵的遭遇,舰船沉没 他和战友们一起在海上漂流,如何一个个死于饥渴 鲨鱼 和绝望,最后剩下他一个,在黑暗的晚上看见深深的海底 死去的战友们在向他召唤 召唤他去另一个世界。。。

  正文里海尔达尔们是为了验证科学的猜想才去冒险,附录故事里的人则是为了名声 甚至 我猜想 像那个老头 被一种自我毁灭的冲动所驱使;正文里的冒险是经过理性计算 缜密策划 做足准备,附录里的则是凭着一腔蛮勇 以一种非理性的疯狂支撑;正文里海尔达尔和他的同志有着深厚友谊,附录里要么不被理解要么完全是孤身一人;正文里的大海在给予冒险家足够考验后 最终被他们征服,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给予他们无限荣光和快乐,附录里的大海则是神秘和恐怖的,折磨和吞噬着人的理性 将他们驱向疯狂。

  我想人类历史中真实的海洋冒险 应该同时具有这两面,甚至后一面的因素要来得更多。我不知道这本书的附录是谁编选的,是否有意要提醒我们这样一面的存在。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三):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其实是通过某篇托福阅读知道托尔·海雅达尔这号人物的。托福阅读实在是包罗万象,话题涉及考古、天文、生物、社会学等等等等,你能在里面找到各种学科的文章,获取一箩筐的跟自己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冷门知识。

  说回海雅达尔.... 这位著名的人类学家, 坚信Pacific islanders的祖先来自南美洲, 然而没有人相信那时的人们能凭借着没有任何动力的木筏从秘鲁一直远航到太平洋群岛. 于是他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亲自造了一个木筏, 并乘着它从秘鲁出发, 沿着先人的航海路线横渡太平洋, 最终成功地抵达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 证实了远航的可能性. 后来他将这一壮举写成了一本书《The “Kon-Tiki” Expedition》. 我慕名去读完了这本书(《孤筏重洋》),很受触动。

  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六个人, 要乘坐着小小的、原始的木筏越过重洋, 接受风浪的洗礼, 这听起来让人胆战心惊, 冷汗直流; 又教人心潮澎湃, 热血上涌, 恨不能自己也站在木筏上, 向着前方无边无际的碧蓝色王国不断前进、前进.

  古往今来无数的探险家向着大海扬帆远航, 梦想着大洋的彼端有一片流着蜜与奶的沃土. 而在罗盘与像样的船只都还没有的年代, 这些伟大的开拓者们只能白天追寻太阳的光辉, 夜里听从群星的指引, 乘着小小的、脆弱的木筏顺洋流与海风而行. 也许他们会被巨浪吞噬, 也许他们会葬身鱼腹, 也许他们会一直漂泊在广袤而又荒凉的海面上无法靠岸, 直到桅杆被劲风吹断, 木筏被海浪打散, 筏上的人沉入水中,在望不见底的深渊里永远地下坠... 但他们不怕,他们相信漫天的星辰都将眷顾他们。头顶的南十字星犹如一把巨剑,剑锋遥遥地指向南天,为他们引路,给他们希望。

  于是数不清的长夜里,南十字星下的一个小小木筏就在海面上悠悠地漂着,筏上躺着的几个人做着不尽相同而又奇幻瑰丽的梦...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四):我们的征途, 是星辰大海!

  最初知道海雅达尔, 是在一篇托福阅读上(TPO 05, Passage 2):

  In 1947 Norwegian adventurer Thor Heyerdahl drifted on a balsa-log raft westward with the winds and currents across the Pacific from South America to prove his theory that Pacific islanders were Native Americans (also called American Indians).

  这位著名的人类学家, 坚信Pacific islanders的祖先来自南美洲, 然而没有人相信那时的人们能凭借着没有任何动力的木筏从秘鲁一直远航到太平洋群岛. 于是他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亲自造了一个木筏, 并乘着它从秘鲁出发, 沿着先人的航海路线横渡太平洋, 最终成功地抵达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 证实了远航的可能性. 后来他将这一壮举写成了一本书《The “Kon-Tiki” Expedition》, 也就是我刚读完的这本《孤筏重洋》. 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六个人, 要乘坐着小小的、原始的木筏越过重洋, 接受风浪的洗礼, 这听起来教人胆战心惊, 冷汗直流; 又教人心潮澎湃, 热血上涌, 恨不能自己也站在木筏上, 向着前方无边无际的碧蓝色王国不断前进、前进.

  远征与冒险是人类的天性, 也是人类文明得以繁荣的关键. 古往今来无数的探险家向着大海扬帆远航, 梦想着大洋的彼端有一片流淌着蜂蜜与牛奶的沃土. 而在罗盘与像样的船只都还没有的年代, 这些伟大的开拓者们只能白天追寻太阳的光辉, 夜里听从群星的指引, 乘着小小的、脆弱的木筏顺洋流与海风而行. 也许他们会被巨浪吞噬, 也许他们会葬身鱼腹, 也许他们会永远漂泊在广袤而又荒凉的海面上, 直到桅杆被劲风吹断, 木筏被海浪打散, 筏上的人永远地沉入望不见底的深渊. 他们明知道这些, 却依然不退缩,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着漫天星辰, 装着辽阔远方.

  听着S.E.N.S的《南十字星》, 翻着曲子下的评论, 我的脑海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 漆黑的天幕上无数的星星在闪烁. 南十字星高悬于其中, 就像一柄巨剑, 剑锋直指南天极. 在这把巨剑之下, 一个小小的木筏就在海面上摇摇晃晃地漂着、漂着, 筏上躺着的几个人做着不尽相同而又奇幻瑰丽的梦...

  《南十字星下的神迹》读后感(五):当世界还年轻的时候

  “如今旅行问题已跟印加时代相去甚远。我们拥有汽车、飞机和旅游局,不过为了让事情显得并不容易,今人设立了国境这个障碍物,以及国境上带着铜纽扣的人员,他们不信任任何人,粗鲁地对待别人的行李,而且还用盖了章的表格弄得你意乱心慌;但前提是,你最终能侥幸进入国境。”

  1947年,当海尔达尔在打算进入厄瓜多尔找做筏子要用的轻木时,发出了上面的感慨。作为挪威人,在当时进入南美并非易事,就已经需要有入境许可。

  在这本记录他这次了不起地航行举动的书里,他花了几乎四分之一的篇幅讲前期的准备,其中一半都跟取得各种许可有关。中间有段他说当最终取得所有需要的文件后,有天跟船员讨论这些文件有多重,其中一位成员托斯坦说他已经称过了,“二十六磅”。

  跟之后真正的冒险比起来,反而早期的准备更惊险。但好在这位海尔达尔是位白人,并且颇为擅长与政客和官员搞好关系,才最终能上筏子远航。

  与这些跟现实世界的困难周旋相对应地是,一旦离开“20世纪旧世界后”,海上世界是如此激动人心。

  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在这次航行中打心底里欣赏到自然之美,这种美妙只有乘坐木筏才能欣赏到,如果在几百吨重的轮船中感受则又完全不同。

  他写道,“我把身子伸到窗外才能越过高楼围成的天井看到大都市遥不可及的星空。木筏虽小却能盛下整个星空。 ”

  “在木筏下面我们不但能看到鲸鱼,而且要是掀开睡觉的苇席,还能透过圆木缝隙一直看到蓝色透明的海里的深处。 我趴在筏子上,不一会儿就可看到一个胸鳍或尾鳍摇摇摆摆,游来游去,偶尔还能见到整条的鱼。假如缝隙再宽几英寸,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用鱼线钓床垫下面的鱼。”

  这些描述本身就像星空和海洋一样吸引人去做一样的事情,太过鼓舞人心,难怪想要周游世界的海子在卧轨时手上拿的是这本书。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6个人里没一个是专业航海人士,更不用说是木筏专家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个几千年前人们用的筏子,也对大海和航线缺乏认知,但就是凭借着人本身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在旅途中学到很多,并最终顺利完成旅行。

  最喜欢他关于海里鱼类的描述,最吸引人的当属他们对鲨鱼的认知了。一开始他们就跟所有人类一样看到鲨鱼就吓得直往后退,相处久了发现原来鲨鱼没那么可怕,最后甚至跟鲨鱼玩了起来。

  书里写,“我们同鲨鱼相处到最后便开始用手抓它的尾巴了。人们普遍认为拉动物的尾巴没多大意思,这大概是由于没人拽过鲨鱼的尾巴,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 ”

  即便看过这本书,看到有人说拽鲨鱼尾巴很好玩,也不会有人胆敢尝试。现代人似乎丧失了尝试的能力,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太多限制。当然国境和签证的限制是看得见的,还有脑子里的各种观念。

  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从当年索尔达尔的世界走过来,因为无法想象今天的世界还能诞生这样的故事。索尔达尔当然也对他所处的世界不满,但因为他相信他的世界与几千年前康铁基所处的是同一个世界,所以他勇往无前地上路了。

  用这个视角去看今天的世界,会发现我们已经习惯的世界有那么多可笑的/不合理的地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老朽/垂败,缺乏生机。这个世界老了,所以全世界的年轻人才过得那么不开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