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鬼 5读后感100字
《屍鬼 5》是一本由小野不由美著作,台湾尖端出版的25K图书,本书定价:NT$300,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屍鬼 5》精选点评:
●见弃于神,个人价值观的坚守和丧失,说到底这只是说度量的书,中立可能只是对自我价值观的一种逃避而已,而虚无也只不过是一种妥协。这书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也不能代表什么,它只是一本小说,很简单,不管是结局还是过程都一开始就决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不可能调和,这种故事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给高分只是喜欢小野阿姨说道理而已,即使这些道理,过一段时间会使我耻笑喜欢过的自己。
●典型结构上头重脚轻了orz……另外洗白抹黑显然有点夸张,要我觉得这么个故事两者立场上其实没有分别,不过最后这卷就根本在宝宝金水啊= = PS虽然不是不能理解静信那套最终理论不过袖手旁观显然不能算真正的坚持自我,充其量也就像书里说的好听点叫忠于自我而已。一词之差= =或者说这人其实根本没有行动力可言只有嘴上一套一套的,连对自己随波逐流有强烈意识的某忧郁症患者都比他强多了(咦我穿越了)……夏野本来应该很有存在感但书中的篇幅实在是……于是通篇下来还是最喜欢院长。over。
●小说的铺垫部分太长了,高潮急转而下到结局。读了半月,差点儿没耐心看下去,与TV版基本没有出入,除了结城夏野的角色。
●1.从两小无猜到决裂令人叹息。2.静信和沙子这两个混蛋的价值观需要回炉重炼,你妹的被神抛弃哦!“我如此纯洁却为世不容所以就要反人类”这样的中二心自重点好吗!觅食杀人和自卫杀人有区别么!
●为贯彻自己的理念而背弃了自己的身份,如果影响只在个人当然无所谓,但如果你的行动妨害了整个集体呢?不,集体就是正确的吗?但,集体正确与否,只是个人立场的观点吧?……虽然一直不敢苟同小野的观点,但最后还是被绕进去了囧。
●律子你是女神!全书形象最光辉的就是你! 矢野家的母女每次看都让人心酸。 武藤家再次证明有其父必有其子。 最后,既然已经放下了个人英雄的大梦,院长我坚定地支持你。
●人类的集合体——社会和国家相当于神的化身,但它却不具备人性,是人所难以掌控、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沟通的。然而人又不能独立于社会和国家而存在——屈服于这个秩序的怪兽是对人性的最大侮辱,人由此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都产生绝望,从而走上自杀/杀人的道路。凭我的能力只能拼凑出这个中心思想。累死了。
●这结局……足够引人争议。历来类似的作品都会将其描述为两方势力的对决,无论是人类对抗狼人与吸血鬼(《范海辛》)或是吸血鬼与狼人对抗(《暗夜传说》)。但本作中加入了太多“人文”的元素,“屁股决定嘴巴”,立场从来都是关键性的,但本书用“见弃于神”四个字把世界观重组成了一个奇异的东西。
●旧秩序牢不可破,新秩序不过是一场幻想。可你沉溺在幻想中无可自拔,终于被人遗弃。我看着你,眼中充满怜悯,因为我在你的眼中看见的是我自己的倒影。于是当神把我们放逐荒野的一刹那,我决定带着你亡命天涯。
●结局看得我竟然莫名的悲伤……
《屍鬼 5》读后感(一):谁都没有错
尾崎敏夫有错吗?室井静信有错吗?他们都没有错,只不过敏夫是一个理性的人,而静信是一个过于感性的人而已。敏夫站在活着的人的立场上,考虑的是如何去快速的消灭村子中的不正常现象。所以他可以冷静的对待“患病的妻子”以找到解决方法。而静信则是站在了一种高于一起的立场上看待全部的事件罢了。而我们谴责静信的懦弱其实是根本不应该的,我们只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立场上对我们认为见到的事件做出我们自己的评判而已。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是真正是绝对错误或是绝对正确的。村子中的医生和住持,他们只是站在尊重正常事物和一切事物的分界线上。我们不需要思考谁对谁错,而应该思考的其实是存在即使合理吗?如果出现的存在是威胁你生命的非正常现象时,我们又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吗?
《屍鬼 5》读后感(二):简评字数受限,补之
吸血鬼是绝望的种族,然而其中亦不乏保持人性的自省者,人类则往往失去人性变得愚昧残忍,虽然因生存而对立,其实都是人之本质的侧面呈现,这大概就是小野此书的用心所在吧,所以对静信与沙子的逃脱我心中并无芥蒂。只是须知面对存在本身一切道德准则都已失效,这也是《洞穴奇案》仅在法律问题上纷争不休,道德上则众口一辞的原因所在。
静信中二病终于结果为背叛(中二思维如下,吸血鬼杀人是肚子饿,所以可以原谅,人类反抗吸血鬼是暴行,应该叱责,如此看来投靠吸血鬼实属顺理成章),他一直撰写的《尸鬼》便是其否定性人格的体现。敏夫有勇有谋扭转乾坤赞一个,信明不过是符号令我失望,田中薰杀死化身为吸血鬼的父亲很了不起,小昭好可怜。
这本书用细腻的笔法营造出晦暗恐怖的气氛,节奏并无问题,只是揭露出人性的软弱自私,令读者阅读中颇有不良体验。
吸血鬼小说往往自缚于吸血鬼的属性设定,难以深刻,此书可谓个中佳作,尽管对某些观念不能完全认同。
《屍鬼 5》读后感(三):马太效应
尸鬼所带给我的冷是战栗的,而接受这样的冷是在战栗之后的事。
尸鬼给我看到了荒芜的人性,千百年来歌颂的生命之花是用暴虐和鲜血来浇灌的。当绝对的恶披上了正义的外衣,便无所谓善与恶了。正义是帮凶,滋长了残暴的行径与泯灭的人性。外场是人性的缩影,当怯弱的善在阳光下被恶的暴徒屠杀的那一刻,外场就注定了它的毁灭,人性就注定了它的毁灭。
尸鬼是弱者它们不可能拥有未来,尤其当它被赤裸裸的晾晒在人类正义的秩序下,这弱便成了绝对的弱。人类同外场的所有居民,他们天生就会如何排除异己,这是一个强者生存的世界,容不下尸鬼的挣扎与喘息。沙子的愚昧不在于她的愿望,她不知道人类比尸鬼更加嗜血,妄图在人类的秩序中建立一个脱序者的世界,绝无可能。理解绝非建立在爱的名义之下,强者被神赐予更强的力量,他的暴力得到人类的理解和神的默许,于是弱者更弱。
《屍鬼 5》读后感(四):难掩失望
开始看尸鬼的动画时很惊喜,动画剧情紧凑,引人入胜,于是就想着一定要找书来看看。
全书看完,只有失望二字。
叙事的手法完全谈不上引人入胜,情节展开之后,又时不时向你灌输尸鬼是多么的无辜的理念,若不是动画那么吸引人,我可能就看不下去了。全书结尾的解说部分将本书与史蒂芬金的《午夜行尸》做比较,我虽然没有看过《午夜》,但史蒂芬金的其他一些作品还是看过的,史蒂芬金的叙事能力无愧于一代惊悚大师的名号,尸鬼根本不及其项背。
静信的小说一开始还会仔细看看,看到后面只要出现哥哥弟弟的地方全部都直接翻过,跟沙子讨论罪与非罪的地方也全部翻过,我可不想看凶手和伪君子的道德讨论。沙子在结尾时拼命逃跑,不惜丢下静信,是为了逃命;在教堂将被大川杀死时向对方求饶,还是为了逃命;而当静信杀了大川救她走时她却假惺惺地说什么让我死在这里吧。静信自称是个理想主义者,容不得过程的瑕疵,对敏夫的种种做法无法接受,却可以接受尸鬼们在户籍上作假,杀人,构建虚伪的小社会;口口声声说自己无法接受肮脏,却撞伤人,打伤人,最后杀人。
我是喜欢吸血鬼题材的小说和电影的,但是并不喜欢吸血鬼本身,为吸血鬼开脱罪名之类更是无法理解。而且到尾声部分,猎杀尸鬼的人类俨然成了罪大恶极的凶手,原文使用了惨无人道之类的词汇来描绘人类猎杀尸鬼的过程,看到结局更是惊讶地发现原来全书的主角不是原本应该是超级正义一方的敏夫,而是罪大恶极的萝莉少女和伪君子僧侣,这样的世界观真是令人无法苟同。
如果早知道作者是以为尸鬼脱罪的观点来写这本书,我也许一开始就不会看。另,我会去找找《午夜》来看,竟将两者并列,我不信史蒂芬金的观念也如此扭曲。
《屍鬼 5》读后感(五):对于想死的静信,村子变成怎样都没所谓
看了评论,有很多人说讨厌沙子和静信。其实他们两个都是在犹豫中前进的人,不断地反省和追问。最大心愿也许是找到那个虚无缥缈的答案,那个生命意义的答案。
敏夫说静信是个无论何时都保有自我,根据自我行动的人。那么敏夫是认为自己带头反抗尸鬼是村民们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最大意愿。静信说中学的时候两人已经决定了,留在村里是自己的选择,是主动的。那么投向尸鬼的他也并没有改变,仍是自己选择的去做。他,可以随时抛下村民,为了保有自己不想双手沾血。也可以为了知音沙子,而去杀人。
沙子在最后时刻临睡前仍执着于那个答案,“静信为什么要自杀”“哥哥为什么要杀弟弟”。对于无时无刻追问答案,思考意义的“人”来说,生死本生没有多大关系,那明知虚无的答案才是最总要的。至于活着的时候的追求,说到底是为了打发时间,尝试在生中寻找答案。
敏夫和静信对村子的感情是复杂的,谁都不想一出生就要被既定角色,就注定要成为众人所期待的人。夏野来到这村中,也感到这根本就不是民风淳朴,而是大家都对你的角色有所既定,而罔顾当事人的想法,擅自期待,擅自蜚短流长。而敏夫和静信既想逃离束缚,也找不到更好的路,却也找不到更好的路,(外面的医院或大学勾心斗角,而静信连自己开始写作是否为了写小说也不知道)所以才选择留在村子。他们心中某个地方同样希望村子的毁灭,推动自己离开这一束缚。
静信选择去兼正之家,选择保护沙子也许不是出于对尸鬼的同情。去她家是为了找父亲寄信过去的答案,对于小写小说的他来说,“知道”比“结果”更重要。至于家人和自己还有村子有什么命运,似乎都是可以置之度外。静信重的是过程,所以不帮助猎杀尸鬼。敏夫认为那太不现实,要保住村子只能不择手段。
—————————停顿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