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夫人》影评摘抄
《米尔斯夫人》是一部由苏菲·玛索执导,苏菲·玛索 / 皮埃尔·里夏尔 / 亚历山大·阮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尔斯夫人》精选点评:
●没想到在非洲的飞机上看到了....
●#2019BJIFF#
●为了亲眼目睹女神芳容,我给5颗星!
●#9th BJIFF# @电影资料馆. 风格成迷,较为老套的喜剧桥段配上夸张戏剧性的颅内小剧场,奇怪且波折的故事线,还有令人生厌的美式法语。但女神的映后也太值了!优雅俏皮,妙语连珠,在求婚插曲后的玫瑰人生简直是我的心动时刻,法兰西玫瑰名不虚传。
●三星给配乐,耽误他人时间的情况下在公共场合求婚的行为让人厌恶
●苏菲玛索用尽全力吸引中国观众 中国观众不明觉厉
●法式喜剧,很多点其实都显得有些粗糙,男扮女装的设定也有些平庸,get不到法国人的笑点
●20190414资料馆。1.本以为也是情人节,能见到苏菲·玛索何其幸甚。可惜是‘黑色情人节’。2.电影价值观实在是不敢苟同。以苏菲·玛索的个人能力,不应该局限在‘拍个漂漂亮亮的电影’就好了……3.男主角皮埃尔·里夏尔跟贝贝尼有些酷似,我肯定不是第一次看他的电影,但想不起来是哪个……4.映后确实有些灾难,主办方显然低估了苏菲·玛索的魅力,在保护苏菲这一点上,安保人员都不如馆里检票大爷们顶用。5.请原谅映后的人们吧!面对苏菲·玛索,谁能保持理智呢?
●一部剧情平淡情节设定比较刻意的法式小品电影。本篇短评主要目的是表述一下参加映后交流的复杂感受:到场的从观众到主持以及工作人员大多是苏菲玛索的影迷,大家都格外珍惜与心中偶像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起初两个问题基本都是针对影片乃至编导演三种角色集于一身的苏菲的。之后一名号称影迷的抖音用户强行为苏菲唱了一首发音乡土走调并破音的英文情歌,并将整个过程进行了直播。随后得到交流机会的是一名女友下周过生日的男同学,他希望苏菲为女友录制一段生日祝福?!就这样全场观众不得已在听了一段难听又尴尬的英文情歌之后又见证了女神为不在现场的路人甲女友送去生日祝福……又听闻昨日映后交流现场有人求婚?!愤慨过后觉得人类何时可以不为一己私欲毫无歉意的占用公共资源,不将自我利益强加于他人之上,世界将更加有序和美好~
●苏菲玛索看起来好自然好舒服。
《米尔斯夫人》影评(一):法蘭西國寶也要當導演了
well,完全是打發時間去看的,下了班去影院想著有什麼看什麼,三部片子裡面選了這部,只想說整部片子就在靠女神的顏值撐著,全程都在感慨女神皮膚很細膩,輪廓線條優美又柔和,voila!cest tout!
情節沒看出來,故事的敘述性和完整性也一般,包括身邊的其他觀眾也一樣,偶爾發出一點笑聲(注意,都不是一陣笑聲哦),就這麼看到了最後。
較差已經是給多了的評價。
其它沒啥可說的了。
《米尔斯夫人》影评(二):艺术无代沟
观影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女神苏菲玛索执导并参演的法国影片《米尔斯夫人》。在观影了中国场和日本场之后,终于迎来了法国场。本片通过一段以骗人为乐的老头变装为米尔斯夫人,在对苏菲饰演的角色进行行骗的过程中,被苏菲的热情和才华所感动,进而发展出一段忘年友谊之情,故事情节非常有趣,笑点十足。映后女神苏菲玛索出席了见面交流会,本场非常精彩,除了苏菲玛索本人畅聊自己的电影创作之旅外,还有影迷现场求婚,苏菲亲自下台唱歌送祝福,亲民十足。我身边坐了一位五六十岁的女前辈,对电影也是了解颇多,我们聊的特别投机,就像电影中的忘年友谊一样,果然艺术的交流是没有代沟的。对于主持人一直追问苏菲书单的问题,我表示这个问题有点尴尬。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只有读纸质的书才叫读书。我平时也能从电影中学到很多知识,有时候要了解电影的背景,还会去查很多资料,也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知识,其实这也是一种读书。Anyway,这是电影节期间最喜欢的一场,非常值得。
《米尔斯夫人》影评(三):最混乱的一次演后交流会,素质低下的观众应该感到羞耻
剧本本身不够硬,成品是奶头乐性质的混搭,能看出很多近两年在法国流行的元素。大多数人去看都是想见苏菲吧。
本来应该是非常珍贵的一场交流会,苏菲从头到尾都很亲切也很可爱。
自己谈电影创作的时候有对题材和趣味的思考,也说跟Pierre Richard的合作很愉快。导演和演员的身份叠加后能更好地产生理解了,还提到这两年更多时间留给了自己和生活。
但这一切都被糟糕的映后秩序给毁了。
不停有观众从后排往前挤,通道上一直有人在走动,即使是在她说话的时候。挤到前面舞台边上的人拿手机怼着脸拍,还有拍完转身就走的。
观众Q&A环节更是夸张,一位男士站起来用蹩脚的英语说了句你很美之后,开始表演现场对女友求婚。然后开始讲自己的爱情故事…激动哭的女士站起来说,要学苏菲找回自己的天真。沉浸在自我感动里,请问这个交流会主角到底是谁?
主持人也很离谱,一直问苏菲阅读量,问她剧情里的人物是书店老板(我怀疑他根本没看过电影吧?明明是出版社老板好吗?),书单是什么样的?并且直接说道“你知道现在很多年轻导演都不看书”。苏菲已经解释了说自己没有埋很多文学梗,自己不懂赛车但依旧能享受《速度与激情》。
所以追问的意义是什么?炫耀自己知道解构主义是什么吗?
提问环节说要送礼物的观众,说匆忙买的可能不是她喜欢的。送上去一个玩偶,然后补充说是doctor strange…exo me?这跟苏菲有什么关系吗?现在准备礼物心思都不用花了?
她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除了两三个相关问题之外,通篇都是傻逼观众的自我感动。苏菲有涵养、人和善,一直说感谢。
听人表白说喜欢她,会站起来90度鞠躬;被主持人问毫无联系的问题,会说“对不起但我没明白你说什么?”;Q&A环节甚至好心的给ky的戏精求婚者唱了一段《玫瑰人生》。
最后她说请大家keep going to cinema我都快哭出来了,挤在前排的观众们呢?在挥舞着票根,不顾主持人和经纪人的阻拦抢着要签名。
最可怕的是结束之后,我在打车,身后一群观众还在后面说。“我们是不懂,有人站起来的时候,就应该往前走。我后悔。”糟糕的示范作用就是这么来的,在交流会上“戏多”的“福利好”,素质之差令人尴尬。
主持人最后还说什么我们资料馆观众都很懂电影,希望苏菲以后常来。exo me?这种素质的观众,和这种控场能力的主办,但凡你真爱一个演员,你都不舍得TA以后再来遭这份罪。
一点基本的对电影、对演员、对其他观众的尊重都没有只能用灾难来形容。花了60块钱电影票,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带走可“战利品”的低素质观众,真的很悲哀。
我希望所有这些人,这些准备今晚回去发微博发朋友圈炫耀自己拿到了什么福利的人扪心自问,电影到底对你们意味着什么?
你们应该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