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线之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线之间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05 01:05: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线之间的读后感大全

  《一线之间》是一本由哈特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美]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60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0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线之间》精选点评:

  ●青蛙设计创始人写的书。内容关于其对于设计、公司设计导向发展、如何创新等的见解。值得一看。ps:作者是Jobs非常欣赏的一个设计师,苹果的“白雪”设计语言就是由它奠定的。

  ●2018

  ●让我很受启发的一本书,Esslinger成为我偶像了,虽然我很多年都没偶像了。身处这个科技变革迅猛的时代,你不该袖手旁观,做点什么对得起这个时代和所处地点。坚持发展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这将在未来相比品牌与营销更具优势。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设计与制造才是未来的趋势,试着去改变一些固有的千篇一律的平庸产品,不限于旧有的商业模式,处于中国发达的制造业环境,不该仅为他人作嫁衣裳,多年低端的付出,是时候去获取高端回报了。

  ●作者站的位置很高,大谈全球战略。书中重复的内容比较多,也就是说谈来谈去就是那么几个观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效率经济学”的反思,并给出了世界工厂带来的“外包问题”三种解决策略——智慧外包、本地外包和私人工厂。尤其是对于私人工厂的论述,很具备前瞻性。除此之外,如果你想看看顶级工业设计的案例,那么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相当棒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太早

  ●你选择待在舒适的做一端,还是迈向无限的未来?

  ●艾斯林格就应该算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吧。当然是个十分值得敬佩的理想主义者。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之前做设计时的想法各种幼稚和浅薄。不过好在路还很长。

  ●冲着艾斯林格的名字读了这本书,能引起共鸣的地方主要在后几章,略有

  ●大师之作!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点像个人自传但是又不完全是,书中所呼吁的绿色经济和设计战略总的来说更适合更高层次拥有更多资源来实施。虽然没有方法论和工具很多思想还是收益不少。例如没有钱将寸步难行。他们不仅要想办法弄到钱,还要知道怎样花这笔钱。是的,创新必须有钱,但是缺乏卓越的头脑,创新很难成功,不管有多少资金支持。同样拥抱变化,且后来某方面结果都是之前战略和实施行动的滞后结果,也是非常认同

  《一线之间》读后感(一):一位设计师的大视野

  以一个工业设计师的角度来畅谈商业战略的现状与发展,前两章涉及到设计方面的知识多一些,后面的章节更多的是对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点越界,但也在情理之中吧!跟购买时设想的内容有所偏差,但这也正是探索跟学习的乐趣吧!

  《一线之间》读后感(二):如何把设计和商业完美结合

  1 本书讲的层次都很高,涉及到公司的各种战略。这也是作为公司创始人的角度来写。主要是设计和商业完美结合。

  2 内容有企业应该注重长远的创新和设计,而不是近期的财务表现、从产品最初就考虑环境、智慧外包、开源来实现共同设计等。

  3 书中将这些主题的时候,会结合青蛙公司的一些案例。这本书逃不开的是苹果公司,无数次被提及。

  4 书封面上的小颗粒突起是作者早前的一项设计。

  5 书的排版格式很多,最不好的整段文字中部分字体加粗。这种刻意的强调影响了阅读。

  《一线之间》读后感(三):你今天的生活状态是由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

  我其实完全不太懂技术,我做金融的,主要是我爱人在看,连着看了几个晚上了。今天早上翻了一下,刚好看到第二章。

  很多公司的领导者甚至无法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公司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来自于其领导层过去所做的正确决策。

  想要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成功,要求有强有力的领导,他们要有战略远见,并勇于承担服务民众以及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伦理义务。

  有两点感受。

  第一:学过一段管理学,其实一个公司现在的成就,往往由他过去的领导层决定的,同样现在的决定也会影响未来。在国内金融危机以后发展起来的公司,大多数都是行情好的时候,就觉得往综合配置,理财服务方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守着自己的原始业务。

  第二:服务民众。其实这个很重要,毛主席说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你的利润从群众中来,你的产品由群众买,所以能意识到这点,可能也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

  :其实发现了特别多跟交易相通的地方,但是怕写出来被打,就没写。

  《一线之间》读后感(四):干货提取:设计成品是当下的,但创意一定得从未来回溯而得出

  作者本人抱持一种很西方主义的观点:不仅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作为设计师,应该端正一种态度——你的工作是跟社会、地球以及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的,你有能力且有责任为一个更好的地球,更值得期待的未来做出你的努力。这一种表述很精神层面且非常像忽悠,但却与作者的身份很相符,且很真诚。

  引言部分(摘抄):

  设计的文化语境将商业根植于历史,使它与更深远的未来连接在一起。

  我想要的科技产品是这样的:它必须与人在情感层面上联系在一起,而我把这种理念后来总结为“情感设计”。

  (传统的)效率市场是一个单纯追求更低价格与无情需求的市场,无视对社会、环境、经济造成的损害。

  定制服务和细分市场正在逐渐取代批量生产的商品市场占有率。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帮助构建一个能突出其品牌的战略,通过诉诸消费者的情感,提供有价值的消费体验,并摸索出一种环境负责型的经营之道(此处为缩写,跟原文有少许出入)。

  第一章(个人概括):

  设计是一种语言。

  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已经把设计做成了一种DNA,注入了苹果品牌的灵魂之中。每一件苹果的产品都具备提升消费者体验的某种特性和某个明确的概念,这些体验构成了苹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充分融入了品牌的运营和传播中。

  每个消费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什么样的视野取决于个体本身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认为品牌其内核是一种文化,那么可以推理出,就像传统、政治和宗教对人类的影响一样,品牌也渗透进了其目标人群的生命,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一些决定。

  第二章(摘抄及个人概括):

  一个公司今天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领导过去的正确决策。(摘抄)

  公司机能失调经常不易察觉,因为其结果不是同步显现的——行政决策、实施和市场的结果之间的关键性时间延迟,会使评估当前领导层效力变得困难。(摘抄)

  品牌的个性应该是鲜明的,前后一致的,不断推出的产品应该有内在的承继性,保持基因层面的沿袭。(个人概括)

  LV的“非匹配”战略延伸解读——提供非匹配,高度无差别协调、非恶意排他的产品(比如大部分型号手机都能用的充电器、移动电源,无依赖性低致敏护肤品等),是否有利于打通区域标准壁垒的限制,从而更加符合不浪费、可持续的未来趋势?(个人概括)

  第三章(摘抄及个人概括)

  成功的商业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对未来资源的运用做成规划(如新技术和新潮流),对未来威胁做出反应(如全球变暖)。(摘抄)

  当竞争者致力于捍卫他们在个人电脑市场所取得的成功时,乔布斯则通过创建从未有人涉足的新市场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进攻路线。(摘抄)

  在开发ipod和itunes时,苹果的制胜创新战术是整合、优化并压缩现有的技术,使之成为无缝聚合的消费者体验。(摘抄)

  “创意”也许是一个精英者参与的过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这个过程局限于一个刚愎自用的小团体。创新型战略必须以一种文化共识为基础,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共识必然不是局限于上述小团体,而应该最大程度让公司及产品的制造者、协同利益者参与进来)。(只有最后括号里的内容为个人概括,其余为摘抄)

  如果你想成为最好的,你不能固执己见,你必须为取胜而工作。(摘抄)

  第四章(摘抄及个人概括)

  一个公司若希望获得成功,不但要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还必须能够预测将来的竞争对手来自何方,以及对方将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吐槽,此处公司能根据形势适当的引用未来学家的著作作为管理层参考或者聘任相关领域未来学家作为顾问,参见加拿大公安聘任未来学家作为未来恐怖犯罪领域的顾问定时为当地警备力量培训等)

  (摘抄及个人观点)

  创新会带来无法预测的变化,因此大多数传统管理层还是坚持认为公司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核心商业过程中榨取尽可能多的效率。如今变化越来越难预测,因此对渐进主义的偏好会让公司付出越来越高代价。(摘抄,部分改写)

  创新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应该把创新的范围放大,不要局限于甲方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本身,而应该着眼于一个大的视角,从消费者、参与者多个角度考察并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个人概括)

  一些卓越的创新会遭遇极巨大的障碍,因为消费者仍愿意接受沉闷而实用的产品,比如极不符合人体工学的笔记本电脑。因此把一样伟大的创新推向市场需要很多天资,还需要一点运气,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摘抄)

  第五章(摘抄及个人概括)

  很明显,目前环境负责型和可持续性的产品已成为世界性需求。(摘抄)

  市场行情告诉我们,消费者更青睐那些将用途、品牌和策略结合在一起的产品(特别有趣的一点,集成和系统化本身也是生物链本身的进化方向)。(摘抄及个人观点)

  创新的一种途径是让高科技产品更加模块化,产品中应该有一些功能性的零件可以进行单个的升级或替换,这样就不会因为其中某个微小原件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产品报废。这样的规划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环境及经济意义(脑洞:是否会有一种新材料的出现,让人类的服装变成信息素的升级更替,如材质、色彩变化,3d打印的分支貌似正在结局这个问题?)。(摘抄及个人观点)

  第六章(摘抄及扩展阅读)

  公司若想与快速发展的文化及消费需求保持同步,“变革”是永恒的基调。(摘抄)

  开源设计在多数产业内确实能提高创意品质(此处扩展阅读: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073834/answer/61116861,此问题中李淼的回答)(摘抄及扩展)

  第七章(摘抄)

  在不断演进的全球新经济中,懂得如何设计、制造产品的人,将比那些懂得品牌创建和产品营销的人具有更多的优势。(摘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