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字

2020-12-01 01:3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本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快车谋杀案》精选点评:

  ●本来我是想看最后侦探的态度 但其实侦探更专注逻辑思维 他交出自己的答案 仅此而已

  ●个人觉得比《无人生还》的推理更加出彩

  ●当逻辑演绎不下去的时候,天才就凭着惊人的想像力来继续前行。

  ●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当法律无法惩罚凶手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是审判,还是沉默?讨论个问题的作品我看过不止一部,以前对于成为屠龙者是拒绝的,现在似乎有些改变了,真觉得善于恶之间的边界很模糊,我会做出和布克、康斯坦丁一样的选择吧。

  ●这本书,不论从剧情到文字描写都堪称绝妙。最重要的是,她体现出了波洛除侦探天赋方面,伟大的宽容的人性。整个小说中人物众多,但都各具特色,最后的侦破方式也很独到,有说服力。是一部难得的小说。

  ●完全意外的结局!

  ●最后的“推理”其实颇为生。硬。吧。?然而五星并不是给其“推理”之“术”。更何况在当时看来这样的脑洞实在是很超前!

  ●凶手就在车上,就在我们身边!

  ●我有这本剧本版啊哈哈……

  ●我看的居然是绝版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一):东方快车谋杀案

  一本关于救赎的书 13个人的救赎 当波罗登上这么一列13个陌生人的列车时,他是否可以嗅出一丝救赎的味道。 12个凶手,12个渴望复仇的心是12个需要救赎的灵魂。因为爱,他们拿起了屠刀。他们如同一群梦想家一样,表演了这么一场谋杀的歌舞剧。12刀,难道是为了确保把恶棍送进地狱?每一刀......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二):意外的结局~

  这是看的第一部阿婆的作品~记忆特别深~

  记得当时火车上的人都一一让我给猜完了,总觉得没一个像样的凶手~不是时间不符就是动机不明~直到最后揭底了~一种恍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油然而生~阿婆真的是吊足了胃口,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又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不得不服,没任何理由反驳,真不愧为侦探女王。。。!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三):哪里不对呢?

  这部书有很多优点,情节曲折,故事精彩,译文流畅富于美感。但我总觉得小说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哪里不对呢?要把分布在不同国家,属于不同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十多个男男女女,在多年以后,在某一时该,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凑到一块,做一件谋取人命之事,需要多费周章,多耗盘算,情报得掌握得多么精确才行。而那该死之人的生活得多规律,多么一成不变,才能将集体的复仇变为可能。

  但那个目标,那个倒霉崔却是整天提心掉胆,东躲西藏,时刻提防有人要谋害他···············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四):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

  一直反感所谓的侦探小说,在我看来无外乎矫揉造作的脑力折磨。

  促使我拿起这本书的,就是他的第一段,叙利亚,阿勒颇,寒冬,东方快车。这个开头跟我喜欢的基督山恩仇记的开局一样, 士麦那,那不勒斯,马赛,航船,美丽的东地中海+旅行的开局。

  案发前的部分都很迷人--在异域的旅行,各种人物的纷杂呈现。案发后的推理侦破部分还是很难接受,阿加莎添加了一堆人物的个性描写,也难以柔化推理的生硬和无聊。

  一直到最后一页,人性的光辉升起,女性的慈悲和柔软是阿加莎为侦探小说的绝妙贡品。

  下的电子书,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版,不是新星和人文版的。

  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五):设计精密的头脑风暴

  9.0/10

  整个故事设置得十分精巧,打破了”凶手是我们其中之一“的成见,而是”凶手是车上的所有人“。波洛的头脑风暴把嫌疑从一个人引向另一个人,是一种很烧脑的体验。

  但对于读者来说,对最主要的案情背景“阿姆斯特朗案”是不知情的,直到最终揭晓谜底大家才知道原来阿姆斯特朗家的教师、厨娘、司机等等角色可以对应到车上的人物,也正是这种背景知识的差异造成了波洛可以展开头脑风暴的基础。这部分程度降低了读者对于同步解密的快乐。但因为这是底层架构基础,向读者提前解密就不能形成悬疑气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影版《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的结尾,因为没有决定性的物证证明凶手,其更偏向于一个开放式结局,到底是真如波洛头脑风暴所还原的情景,还是阿姆斯特朗家的相关人员在此是个天大的巧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