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2020-12-03 00:07: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曾野绫子小说选》是一本由曾野绫子著作,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66 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野绫子小说选》精选点评:

  ●不知道如果没看前言会不会有同样的感觉,但是知道她是富家女而且一直生活的顺风顺水之后再看她的小说的确会有种不愧是衣食无忧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尤其第一篇鲱鱼干,简直是自尊过剩的大小姐心态。直到幸吉的座灯开始才算稍微关注一些有深远意义的话题。

  ●284

  ●每一篇都非常不错,以致我竟选不出来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几经曲折地在图书馆翻出这本旧书,真是值得。

  ●一提笔,凡尘小人物世态百相漫漶字里行间;一掩卷,生死爱恋如走马观灯云烟漫散悲无言喜也无言。生,亦一世间,死,亦一世间,富贵与之绝缘。罢了,空叹!

  ●一般来说我是没有耐心去看短篇小说集,因为不是很多篇章都是同样出彩。但是这本选集让我非常喜欢,每一篇都无与伦比的优秀。

  ●爱的墓碑

  ●基本上短篇小说能做到细腻深刻就是一流了。若是能平淡之中见清奇,则是绝品。

  ●中规中距

  ●每一篇都很好看,文洁若的译文也很好

  ●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一):细腻,深刻,庄严

  现在渐渐感觉这些旧版的带有编选者倾向性的小说集也不都那么讨厌了……

  说实在的,曾野绫子的作品以前不曾接触,刚开始读也没什么感觉,可是渐渐发现了妙处:对于情节的安排,语句的选择和总体的结构,无论长短她都有着精心的掌控与安排。而撇开这些不谈,她文章中对社会底子里沉重东西的也捅得很深,《春草之梦》这样的文章更是极少见的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很奇怪为什么原先的中学课本里没发现她的文字。

  《幸吉的座灯》是此册书里最长的中篇,火车司机宫寺定吉因为两度使天皇所乘火车倒退而导致一家以不同方式身亡,情节让人唏嘘,对明治维新前后的天皇崇拜极度膨胀问题进行侧面揭露。虽然天皇始终未曾露面,然而在末尾身体却传出其“御体欠安的消息”,意味深长。有趣的是,这本从冷摊中的冷摊上淘来的书中这个故事居然装订错误,前后颠倒,急得我乱翻……

  《只见河》《鸡蛋和熏肉的早晨》等诸篇涉及的爱情的篇目让人难忘,虽然爱情只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可那种绝望的感觉还是全身游走。

  细腻而深刻,大概是曾野绫子风格的最简单概括。另外有几分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庄严感也一并记下。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二):短篇

  读书笔记281:曾野绫子小说选

  女作家出生在二战前,经历过东京轰炸,被停学派去做战斗力零件,战后成为作家。她个人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擅长描写小女人心思。

  一共选了十一篇作品,鲱鱼干讲的是衣锦还乡的故事,早年读书,班主任偏袒官员的女儿,让菊枝幼小的心灵受了很大的创伤,毕业后草草嫁了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夫妻拼搏多年,不想事业有成,回乡的时候遇见做了校长的班主任,阿谀奉承丑态毕露。菊枝的心结也终于放下了。

  暴腌咸菜的故事也比较有趣,几十年前的同学会终于举行了,同学们死的死,不来的不来,四十二岁的同学会,能来的也就七个男人,高中教师和另一个失业者自然被人轻视,插不上话,过了郁闷的一晚上,高中教师独自离开后,又去买醉,回家的路上猥亵了一个妇女。对于中年失意男人的描写读来甚是心酸。与之对应的是高更那篇,一个年轻主妇,每天被家务所累,睡眠很差,终于有一天它背弃了丈夫和孩子,做了别人的情人,岁月荏苒,当她回去看儿子的时候,已然不认得她了,留下一句,你长得那么丑,居然能找到婆家。

  这个时代的日本经济刚刚起飞,战争的伤痛尚未愈合,对于那场战争,作家把更多的文字用来描述国内留守的妇女的痛苦,退伍老兵内心的煎熬。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三):今晚心情很好

  从图书馆回来,手和脚都觉得凉,所以钻进宿舍楼就感到很温暖。可惜刚才豆瓣上不去,我的狂喜已经平息了。

  这个女人是我偶然遇见的。在坚持不读或者说赌气不读文学作品长达一年之后,终于像以前那样因为消遣拿起一本文学书。只是随便翻翻的,用来缓解读理论带来的麻木感而已。小时候就经常是这样,学习累了就看书,看着玩,纯属娱乐。

  我想不能算是最一流的作家吧,但还是一个我喜欢的作家,是为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去写作的。看《爱的墓碑》的时候哭了。千江记得住童车却记不住让自己记住童车的男人是谁,那一段特别真实。

  我看到石桥对千江动心的时候,有点担心会出现千江欺骗石桥的场面,但同时又觉得不会的。千江这个人“如果出现了个她想与之攀谈的青年,她就目光炯炯,神情大变。相反地,如果出现了个她讨厌的男人,她的眼神就冷酷得从一旁看上去都会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也就是说,千江是个非常纯洁的女孩,这种人是不会骗人的。

  上面的感慨和我的喜悦完全无关。哪怕我对小说的评点完全不着边际,我也不觉得难过。反正我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获得了极大的快感,好像要死去一样。我知道,我和文学的感情又回来了,就好像《春光乍泄》里面张国荣对梁朝伟说:让我们重新开始。想到这里我就热血沸腾。尽管文学研究不是主题先行就是没有深度,是如此地让人进退维谷,我根本还是离不开文学。当然,假如我从事别的工作,阅读文学作品也会得到同样的快感,但是我总是要娶自己最初爱上的那个女孩。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四):爱的坟墓

  她的书在初中的时候看的,后来莫名丢失,姐姐遗憾很久。她是我姐姐很喜欢的作家,原因她的故事悲伤细腻,而我不太喜欢。尽管不喜欢,对于书中出现的情景却印象深刻。扭断鸡脖子的太太;吃番木蜀的猫被扔到墙外;杀母之后平静等死的少年;目光灼灼的幸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反正有个江字);她目光灼灼,一直让我眼眶发热。

  我喜欢的是美国式那种吵吵闹闹,什么都可以摊开来讲。人心的混乱投入社会的混乱,混沌中各自消泯。可是东方式的冤屈,无法诉说无人了解,会永远留下去。曾野绫子的写法不带评判,但是太明显她是个爱憎分明的女人,这一点倒是长大以后才注意到。鲁迅说:真的猛士,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可以正视淋漓的鲜血。我看她书的时候就默默念叨这两句。

  看幸吉的座灯,那么惨烈的人生,最后少年淡淡地微笑,还是让人觉得安定。曾野绫子一定对人性善的部分抱有强烈信心。

  收录:

  鲱鱼干

  断崖

  暴腌咸菜

  爱的坟墓

  妙见岛夕景

  鸡蛋和熏肉的早晨

  滨海的庭院

  幸吉的座灯

  只见河

  高更

  春草之梦

  百度词条上很简单:

  曾野绫子,日本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其小说、随笔收到读者的广泛好评。1931年在东京出生,圣心女子大学英文系毕业,1953年与作家三浦朱门结婚。翌年,以《远来之客》获芥川奖提名,在文坛崭露头角。此后,以人之原罪和欲望、信仰、家庭、老、教育等主题发表小说及散文。此外,对社会活动亦不遗余力,担任各种审议会会员,并任职“日本财团”会长。荣获多项文学殊荣。1995年至2005年,曾就任“日本财团”会长一职。

  著有:《灵魂自由人》、《都市里的幸福》、《中年以后》、《绿手指:园艺之乐》、《圣经中的友情》(天下杂志出版)、《无名碑》、《戒老录》、《远来之客》(远流出版)及《曾野绫子作品选集—全集七册》等。

  《曾野绫子小说选》读后感(五):无为

  “近来我不断地在回忆,”吉田说。

  “回忆什么呢?”

  “无锡的春天呀。一望无际的稻田,泥土房屋,杨树和桃树,土堆的坟头,成群的家鸭,在河上划船的少年,还有坐在门口衲鞋底的妇女。水牛背上的泥快干了。还有,月夜里周围一片银色。”

  《春草之梦》里,濒近死亡的吉田这样回忆道。他寄居在本地医院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邻里,护士,小孩都很喜欢他,他是个耐心友好的病人。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他是参加过战争的士兵,去到过华中,在那杀害过朝鲜士兵,强奸过中国妇女。在回忆的时候,他说,他想再回到无锡去一次,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很难说我读到这一段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许我也不该拿这段来开头。作家曾野绫子,不论是百科还是维基,都不会有过多的资料。她有着太过幸运的人生,即使经历过二战,也因为家境的关系,没有危险,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虽然战争对她有着启发,但大概并不是切肤的体会。

  她的文章,最先是日语课上老师领着读的。第一篇《落叶之声》讲的是纳粹集中营中的故事,神父代一位有家室的男子受了饿死刑,被关在地下室里活活挨着饿。一同被关进去的另有九人,神父听他们忏悔,然后一一祝福他们。而他是最后一个死的,即使积水不沾都坚持到了最后,直到集中营的医生给他注射了药物致死。第二篇《无为》,讲的是在冲绳岛上的日本士兵,因为放哨时误杀了结巴又智障的同队军人,出于愧疚活活把自己饿死了。一个人坐在树上三天多,随后在一个起来撒尿的瞬间倒下了,而战争记录上,他是“荣誉战死”,牌位进了靖国神社。第三篇读了《エトラルか岬》,讲的是智利革命后的故事,一位因为公司事务派到智利的日本男子在那迷恋空中跳伞,而他的妻子担心他只不过是借此自杀罢了。

  我曾经和老师提过,日本作家的作品,英译和中译总是选择不同的书本来译。比如东野圭吾,英译本只有伽利略系列。而宫部美幸,小川洋子这种,英译本和中译本的选择也截然不同。所以翻译是带目的性的。老师半带玩笑地说,大概西方人就想读在温泉旅馆里穿着和服的人发生的故事吧。那么中国人呢?又想在日本文学里找到些,或是期待些什么。

  这本《曾野绫子小说选》,也算是编者自我倾向很重的文本了。例如这篇《春草之梦》,想来是一定要出现的。难得有日本作家能提及这段历史,自然是需要在前言里都反复强调一下的。而教授喜欢曾野,是因为她带有国际性,写的不单单是在日本发生的故事,却是在世界各地。我想,曾野是个很喜欢旅行的人,总是到一个地方就写出一个故事来。但是,这些故事,究竟又有多贴近那些地方呢?

  曾野写东西,总爱若无其事地铺垫一下历史,尤其是政治环境,然而那段历史却又只能作为背景,略微带过,重要的还是当时的人们心内一种无力之感。我不知道是因为她出身良好所以无法确切感受,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的,还是因为她只愿以平常语调带过一下痛楚,毕竟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人都是龌蹉的登场人物,并不值得多一点或是少一点的注意。比如在集中营里,饿死刑并不是最残酷的惩罚。又比如在无锡,那个半带被迫半带自愿地强奸妇女的士兵,都离真实远了些。现实应该更残酷才是,我想。

  可在曾野的小说里,却总有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然后又恢复平静的意味。她对故事的描写,很少直接进入,相反总是以第三个人的角度去偶遇、讲述、或者倾听一个故事。例如在《无为》里,日本兵的故事是被一位来冲绳旅游的女子打听到的。听故事前,她沉浸在自己的繁乱生活里,听故事后,她又返回加入了同她一起来旅行的家人队伍里。又或者《落叶之声》,也是从一个几年后拜访集中营幸存者的作者笔下缓缓道来的。而那篇故事的最后,写着我全文最爱的句子,听完幸存者故事的作者走出房间,闻到了带有秋季波兰太阳特有的体臭味,这大概就是生的味道吧,她想到。

  如果这么想的话,曾野大概是个很喜欢“无为”的人。这个在中国道教里带有和谐意味的词语,到了日本后逐渐被用来形容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之人。在曾野的故事下,有太多这样的人物了。于是我在想,曾野又是属于哪一批人呢?

  曾野那篇《エトラルか岬》,讲的是智利一个海角的故事。我的教授问她,是否真的有这个地方。曾野说,她是编出来的。可教授好像很想找出这个名字的意义,如果在课上提议说,可以想成“餌取らるか”,“你是否中计?”般的意味。因为全篇里,读者都被一种“这位生无可恋的日本父亲大抵是要跳伞自杀吧”这样的氛围所引诱着,稍微熟悉一点日本文学的,马上就会觉得这又是一种极为日本式的自杀方式了。可结果这位父亲并没有自杀,而是好好地活了下来,甚至在跳伞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而我想,这个诱饵,不单单是给读者的吧。

  《エトラルか岬》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那个很危险陡峭的海角,发生过很多起案件。讲述人说,“你永远都想不到,海浪带走的都是那些让人无法置信的人。”因为在这个海峡,海浪曾带走的,是一个五岁的幼童和一群修女。听说那群修女是因为冥想修行才来到这个海边,散步的时候碰到这个海峡,便在这闭目修行,然后闭着眼睛被海浪卷走了。然而她们前赴后继的,一个个闭着眼睛,一个个祈祷,一个个被卷走了。 她们大概是被诱惑走了。如同《幻之光》中的丈夫,被一所光所吸引,就这样地走了。

  于是我想,曾野笔下这群碌碌无为的人们,有的人被死亡诱惑走了,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更多的人就继续这样无为下去了吧。我觉得她太爱写大时代背景的故事,最终的态度却总归结到无为上,不知道是她体悟不深,还是太深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