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赫索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赫索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03 03:59: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赫索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赫索格》是一本由[美]索尔·贝娄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赫索格》精选点评:

  ●做个好人,尤其做个知识分子般的好人,不易

  ●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注意力常常难以集中,可能是与贝娄相比太不够博学广识了,总之不是很入境

  ●赫索格的第二个妻子马德琳如何抛弃他以及在纽约和芝加哥五天的戏剧性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是赫索格回到路德村后在回忆中展开的外部事件,在外部事件叙述的同时,则不断交织着一系列的联想与意识的四环:儿时在蒙特利尔和芝加哥的经历,他的两次婚姻,性爱与性生活,尤其是马德琳和格斯见奇的私通与背叛,由此而起的精神错乱,甚而至于被当作疯子等。不仅于此,整个意识或下意识的闪回与断想还交织着他用文字或是在头脑中写就的几十封信,这些信有给朋友的、妻子的、总统的、艺术家的,他们有的已死去,有的还活着。这些书信涉及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正是它们构成了作品最为博大的内容和最为精妙的分析。五天的戏剧性事件构成叙述文本的主体框架,这一系列的外部事件则全部是在人物的意识流程中展开,它们构成了人物精神的流变史。

  ●帕斯卡说我们知道的太少因而当不了独断论者,但又因为知道得太多不能成为怀疑主义者。

  ●一本意识流式的杰作

  ●在琐碎与疯狂之间,令人不安的作品。好像下一秒就要崩坏,但居然存活留证。由于视角的关系,无法确定到底何者才是真实。贝娄的学术语法带有不可置信的意味,明智的见解与疯子的呓语只有一线之隔。是微妙的、矛盾的、摇摇欲坠的作品。

  ●~

  ●我经常批判的一本书,写出了男性文科知识分子的所有弊病,男哒必读。

  ●一步步地剖开自己,就像阴雨天,一个人在家,喝一杯黑色的苦咖啡

  ●When I was younger I liked Woody Allen a lot; yet more and more I find myself impatient with his artist speeches. This one simply reminds me of that.

  《赫索格》读后感(一):混不混乱,一样悲剧

  索尔•贝娄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索格》是他的代表作。

  赫索格是一位大学教授,两次结婚两次离婚,使他对世界的现状极度沮丧。他只能写许多寄不出去的信发泄内心的积郁。写给亲戚朋友、认识不认识的、活着的死了的,甚至上帝和自己。涉及诸多社会问题,迷惑自己的良心、反映世界的混乱。

  译者评价说赫索格的精神危机的本质是一种时代病,如贝娄名言:“不可避免的个人混乱,也就是社会悲剧的写照。”

  知识无用,反省无力,这个世界倡导不择手段的行动力,犹豫徘徊琢磨内心横亘过多的信念判断,就应该避开现实,满足现状。赫索格最终明白了,也妥协了,全书最后,“现在,他(赫索格)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都没有。”

  不混乱了,仍然挺悲剧的。

  《赫索格》读后感(二):索尔贝娄笔下的唐僧

  他们会把你这个混蛋的肠子都打上结,在你的鼻孔上放个计量器,按量向你收取呼吸费。他们会把你前前后后都给锁起来。到那时你会觉得还是死了的好。你会祈求早日归天。你更需要的是一口棺材,而不是一辆赛车。[em]e120[/em]这段话是来自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是不是有点熟悉呢,周星星同学的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杀唐僧的理由就是他的啰嗦犹如一只苍蝇,抽出这只苍蝇的肠子也是要打个结,然后手起刀落,嗖的一下。。。。。。这个世界平静了![em]e120[/em]他们都是同道中人对于打个结打个蝴蝶结情有独钟哦,在这本书里的赫索格是个离婚的老男人没事干就自言自语的给各种人写信,就像至尊宝拿着月光宝盒来回穿梭的忙活一样,他们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中年危机。唐僧注意了不是你太啰嗦只是你徒儿遇到中年危机。[em]e129[/em][em]e129[/em][em]e129[/em]

  《赫索格》读后感(三):《赫索格》主要内容

  赫索格是一位大学历史教授,早年发表了不少极富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两次结婚,两次离婚,有一儿一女,儿子马科,由第一任妻子戴西所生,女儿琼妮,由第二任妻子马德琳所生。马德琳和赫索格的好朋友格斯贝奇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因为马德琳受不了赫索格的脾气,他被赶走,女儿给了马德琳。赫索格变得精神崩溃,经常写信,写给很多很多人,甚至有不存在的人,但是不寄出去。他在和马德琳离婚后,他和蕾蒙娜好上了,但是两者的关系有些飘忽不定。有一天,赫索格飞至芝加哥探望女儿,还想杀了那对狗男女,他去父亲的故居,拿了一把手枪,他潜入马德琳的住所,但是格斯贝奇却在给自己的女儿洗澡,赫索格下不去手了。第二天,他来接她女儿,陪她玩,结果遭遇车祸,被因为手枪被警察逮捕。马德琳前来带回女儿,自己的哥哥威利保释了自己,他拒绝和威利一起住,他来到乡间小屋隐居一阵子,但是蕾蒙娜闻讯赶来,赫索格准备迎接她,他再也不写信。

  《赫索格》读后感(四):一部适合自己的书-索尔 贝娄《赫索格》

  今天拿到了这本书,在看完不涉及情节的译叙,有关这部书译者的评价外加6页正文之后,便想一抒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说起来倒有些惭愧

  我真的感觉我与书中主人公有太多的相似处,甚至觉得,当我到了45岁,会不会就是那个样子呢?

  它带给我已许久寻不到的阅读乐趣,我感觉到这将是一部带给我不少启发的书。当然,我没指望作者会在结尾给我或世上千万如斯的痴徒一个皆大欢喜的出路,我想更多的是一些安慰吧,这就够了。

  这多时日来,自己也经历了不少事情,正如书中所言“他把自己的一生从头到尾细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没有一件事做对”,这可怜的人儿,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念头的。“悲哀是懒惰的一种”

  年轻,环境或经历的缘故,在许多方面上我们还是存在差别的,但,作一个假设,如果让现在的我把他的人生彻底履行一遍,我想我们就相差无几了,我说的就是这样的相似性。我也喜欢写信,写那些注定不会寄出的信,但倒现在为止,那些都是情书,呵呵。

  不论主人公发生什么,我想这部书我都会笑着看完

  《赫索格》读后感(五):赫索格,我,会吗

  昨晚又失眠,眼睁睁的看这天开始亮了,就是没有一点睡觉的意思。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着以后的日子,不自觉地感到恐惧。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应付多久。做什么事情都能闻到失败的气息。开灯,继续看我的《赫索格》,其实没有勇气再读下去。赫索格的失败,赫索格的思想,赫索格的心理。。。他的解脱方式,不停的写信,给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给总统,给贫民区的黑人;给两个前妻,给现在的情人;给律师,给背叛他的朋友。。。却没有一封寄出。研究来研究去的问题,一摞摞的著作,最终留给了乡下的耗子去啃读。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到头来又有什么?精神崩溃的边缘,惧怕亲密的人,看着别人的幸福,折磨自己,衰老下去,走向生命的尽头?活在这混乱的世界上,理不清顺不明,找不到生存的地方。还不如混乱的活着,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和周围混为一谈。就如明亮洁净的厨房里,也总会有你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黑乎乎,脏兮兮。不要去想那些个肮脏之物,反正你也看不到,看到了也擦不净那油腻。

  赫索格,“也许笨拙不堪,但他确是按照他所知道的高尚原则生活的。尽管他坐得有点过分,有点不自量力。可是,这是一个有冲劲,甚至可以说有信仰,但缺乏明确的思想的人的悲剧。”这是在美国,在中国呢,或许不会等到你的那股冲劲活到四十岁,早就胎死腹中。反过来看,也许会是好事情。就像是裹小脚,从小缠着那些白布,总比你的脚骨头硬了时再裹来的好。

  “他把自己的一生从头到尾细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没有一件事做对”我会不会到老也会有这样的“反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