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乔宋仲基一起上离婚真人秀?我们离婚只是为了减少不幸......
看完综艺《我们离婚了》的前两期,
我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割裂感。
一方面,作为单身男青年,黎哥对婚姻的期待还停留在甜甜的恋爱里,
另一方面,就像综艺里展现出来的那样,打败爱情的不止有岁月,还有生活中的细节和现实的包袱。
我承认,原本看这部综艺我是抱着吃瓜的心理想去“窥探”明星的婚姻,
就像网友们说的:
“把宋仲基、宋慧乔安排上,节目一定大爆”
“期待双宋 CP 同框录制!”
一开始,我也以为他们两真的能够上节目,彼此开诚布公地交流,
也期待着他们在认真冷静地反思后,能够重归于好。
对于我们观众们来说,俊男美女的复合,无疑是一个喜闻乐见的结果。
但真相往往是:对于离婚夫妻来说,复婚就等于重蹈覆辙。
因为很多时候,离婚并不是为了追求新的幸福,而是为了减少更多的不幸。
节目里的第一对离婚夫妇是娱乐圈里的“金童玉女”——鲜于银淑&李英河。
可能很多人对这两个名字很陌生,
简单类比一下,这两人的知名程度,完全不亚于国内的谢霆锋和张柏芝。
1981 年,两人结婚的时候,被韩媒称为世纪婚礼,占据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
他们在婚后还合体拍了不少广告,可以说是国民公认的模范夫妻。
但遗憾的是,这对让所有人都羡慕的恩爱典范,却在结婚 26 年后宣布离婚。
没有第三者,也不是因为不爱了,只是离婚了。
在宣布的当下,舆论都震惊了。
为什么模范夫妻会闹到离婚的地步,这里面究竟谁是过错方?
这个答案,在他们宣布离婚的 13 年后,被节目组揭开了。
在录制综艺前,得知要与前夫李英河重新独处,
鲜于银淑表现得很期待重视。
在见面的当天早上,她特意去做了妆发造型,
希望在前夫眼里,她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而不只是“前妻”。
两人见面后,精心打扮过的鲜于银淑一直主动找话题和李英河聊天,希望对方能够好好倾听她一次。
而李英河则显得很局促不自在,
面对情绪激动的前妻,他只会呵呵笑地敷衍。
做饭的时候,鲜于银淑很自觉地一手包办了三餐。
甚至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也记得买前夫爱喝的酒。
看得出来,结婚多年,不管是家庭还是感情,鲜于银淑的付出,都多于前夫。
但无奈李英河是一个把社交看得比家庭更重要的人。
两人婚后,李英河整日和朋友出去喝酒,7 天有 6 天都是凌晨才归家,
在新婚的蜜月期间,他让妻子留在酒店休息,自己则和朋友出去玩到半夜。
在聊天中,儿媳说:“爸爸其实很会做菜,可能做的比妈妈还要好吃”
鲜于银淑愣住了。
对于结婚 26 年的鲜于银淑来说,前夫从未做过菜给她吃。
两人在节目中碰面时,李英河手提着年糕礼盒,
鲜于银淑激动地以为这是他特意带给自己的,
结果下一秒李英河就说,这些是要分发给住在旁边的陌生邻居。
这时鲜于银淑突然明白,李英河的温柔,给过朋友,给过儿媳,甚至给过陌生人,就唯独没给过她。
其实,鲜于银淑和李英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就是传统夫妻的生活常态——
妻子絮絮叨叨,顾里顾外,渴望得到丈夫的爱和关注;
丈夫一脸冷漠,习以为常,眼里只有自我和社交活动。
这两人的相处就像是在打乒乓球,
一方在很卖力地发球,
另一方却在神游不予回应。
就像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的一句台词:
“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20 多岁的时候,我们以为婚姻是孤独的终结;
30 多岁的时候,才开始明白,对于许多人来说,婚姻是孤独的开端。
同住一个屋檐下,无言以对就是感情里最大的问题。
在爱情里得不到回应的那一方,只会在寂寞的婚姻生活中备受煎熬。
于是,抑郁难安。
于是,痛苦丛生。
而这种冷漠,也在一点一点地杀死对方的爱和期待。
第二对离婚夫妻,是一对年轻网红。
丈夫崔烤肉,是油管上的视频博主;
妻子刘紫苏,是模特和美妆博主。
在录制节目的时候,两人刚离婚 7 个月。
因为刚分开不久,他们的相处还很轻松甜蜜。
紫苏在洗漱的时候,烤肉会自然地帮她挽起头发。
晚餐的时候,烤肉会煮饭给紫苏吃。
饭后紫苏肩颈不舒服,烤肉也会像以前那样给她按摩。
他们还一起给女儿打电话,互相关心对方的生活。
这一切的互动和身体接触,都能看得出他们还彼此爱着对方。
既然不是感情出了问题,那为什么还会离婚?
原来,压垮这段婚姻的,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来自父辈的压力。
烤肉的父亲是一位很封建传统的老人,
在他看来,两个人结婚,男方要准备房子,女方要准备嫁妆。
而紫苏的家境一般,给不起丰厚的嫁妆,
崔父则嫌弃紫苏的嫁妆太少,在见面礼会上说出让紫苏妈妈难堪的话。
于是,这件事就成了两家人的心结。
结婚后,崔父对紫苏的意见更大了。
在他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妻子就应该做全职太太,专心侍奉家庭。
可紫苏她是新时代女性,她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尽管她也投入大量时间回归家庭,一个人包揽了家务和育儿工作,
崔父也仍指责她“作为女人和母亲,都是零分。”
处在中间的烤肉,面对着以死相逼的父亲和郁郁寡欢的妻子,
最终,他选择了站在父亲那一边。
如果说鲜于银淑和李英河是因为精神负担而分开,
那紫苏和烤肉这对,则是赤裸裸的现实包袱。
明明是两个相爱的人,却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再继续下去。
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可婚姻不是;
它还涉及到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代人的相处。
如果光凭“爱”,真的难以维持长久。
而真正的婚姻,也必须要考虑很多现实的东西才会长久。
在一段婚姻关系中,除了情感的需求和现实的问题外,
生活中的细节也处处彰显着婚姻的质量。
《裸婚时代》里有句台词,让黎哥记忆犹新:
“我用九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细节打败爱情。”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真情不是体现在形式主义的诺言上,
而是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流露出来,
爱与不爱、婚姻是否美满,细节最有话语权。
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同学说的。
她告诉我,她一直认为自己的父母感情很好,
在家里的大事上,父亲做决策,母亲也很赞同,两人鲜少吵架。
但是她的父亲在生活中有点大男子主义,
要求她和母亲上完厕所必须把马桶盖翻上去,以便他上厕所。
母亲也没有说什么,但偶尔有几次时间赶,会忘记顺手翻起来。
有一次,她的父亲直接尿在了马桶盖上,
当时是夏天,厦门的天气又很炎热干燥,整个卫生间的味道特别难闻刺鼻。
她的父亲还以此向母亲示威:
“这次我就是故意的,让你们母女两涨涨记性,看下次还敢不敢忘。”
同学告诉我,那是她 20 多年来,第一次在母亲的脸上看到失望。
后来,她的父母离婚了。
工作几年以后,她也交往了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她去男朋友家里玩,上完厕所后习惯性地把马桶盖翻上去,
男朋友看到后表示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把自己父母的事情告知了男友,并疑惑地问:“难道你爸爸没这要求吗?”
男友告诉她:“不用的,在我家都是我和爸爸上完厕所把坐垫放下来,方便我妈妈使用。”
我同学听到后,回来哭着跟我聊到这个故事。
确实,马桶盖是翻起来还是放下来;
牙膏是从中间挤还是从底部挤;
脏衣服是丢衣篓里还是地板上,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但在一段婚姻中,这些小细节,却很容易成为彼此争吵和矛盾的根源。
不置可否,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只有在爱人面前,才会化身利他主义者。
因为有爱,所以才事事照顾对方的情绪,考虑对方的感受。
有的时候,在卫生间里一个微小的细节,
就能折射出一个人对另一半的关怀。
之前有读者在后台私信我,三观不合的人可以结婚吗?
其实我经常在后台看到这类问题,有的是纯粹好奇,有的是自己遇到,有的是不知道怎么解决。
建议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婚姻就像一件衣服,穿着合不合身,自己心里最清楚。
我就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我老家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妻,两人结婚有 40 余年了,他们的婚姻在小县城里,还算得上是备受瞩目。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两人还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隔壁的大妈直接对大爷说:
“我不喜欢做家务,我也不喜欢在家相夫教子,我要去追求自我。”
大爷听着一愣,在他们那个年代,女性就是操持家务,照顾娃娃过一辈子。
大妈这番话,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但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
结婚后,大爷也确实没让大妈做家务事,
他从乡下找了一个穷亲戚来家里帮忙做工,
大妈则去看歌剧看表演,去享受艺术的熏陶。
在当时思想守旧的小县城里,很多人都暗里议论大妈:
“不好好帮衬着养家糊口,还天天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在邻居们看来,大妈这些行为,无异于败家媳妇。
后来有人开玩笑地问大爷:“这辈子忍得很辛苦吧?回家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
大爷却笑呵呵地说:
“没有啊,她虽然不喜欢做家务,但她其他方面很优秀啊,
你看她喜欢追求艺术,她就品味好啊,
哪怕现在年纪大了,她也是老太太里最优雅的一个。
而且她还带我去看了很多名山大山,我这辈子不亏了。”
我说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
三观合适的婚姻,才能感情融洽。
那什么叫三观合适呢?知乎上有一段话是这么解释的:
「你喜欢看书,我喜欢玩游戏;我理解你看书的文艺,你也理解我玩游戏的快乐;
你喜欢旅游,我喜欢宅家;我理解你追求不同风景的享受,你也理解我躺在家里的舒适。」
这就是三观合适。
三观合适的夫妻,永远都在接受包容、享受幸福,最后参商不离,殊途同归。
其实,婚姻就像是找人合伙开公司,
经营得当,稳赚不赔;
经营不当,输掉人生。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很多时候,你以为凑合凑合就幸福了,可事实是凑合凑合,你就越来越来讨厌自己和生活。”
确实,在这个“快餐”时代里,相爱容易相守难。
因为颜值、因为才华、因为人品、因为家境……
这些都能成为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但想白头偕老,却尤为困难,
因为漠视、因为家庭、因为细节、因为三观……
这些也都能让一对夫妻在携手前进的路上乱了步调,渐行渐远。
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权利去奔向幸福,
但在幸福之外,我们更需要知道当选择出现错误或偏差时,该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兜底。
最后,就像主持人说的:
“离婚不是为了更加幸福,而是为了减少不幸。”
我想,这大概也是节目给我们所有人的一个反思:
将婚姻的真面目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让我们惧怕两人三餐的生活,
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婚姻背后的真相,能够底气十足地迈入婚姻。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