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金者》读后感100字
《赌金者》是一本由罗格.洛温斯坦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赌金者》精选点评:
●大二或大三读。当时怎么可能想到这两个Nobel laureates都要见面,Scholes还不止见一次。。。
●经济不是纯粹的数理学。
●错误的精确
●超级强烈推荐
●一群天才和有地位的的人的失败史,印证一句话:墙倒众人推。
● F837.124.8/023/1.2
●曾经ltcm30倍的杠杆被作者认为是疯了,10年后所有的华尔街投行都用30倍的杠杆操作,所以这次危机毫无疑问更重
●LTCM,简直梦之队啊。。。而且是一群学术明星,充分证明了“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你看老西他们团队多低调,至今只有Andrew和Frey抛头露面。。。
●嗯。。。
●老师要求自选阅读书目之一。。。(中文译本) 自以为是终将坠落凡间。。。
《赌金者》读后感(一):数学模型的过分迷恋
这本书详写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成立发展以及衰落的过程。虽说是一个对冲基金,故事的观赏性却不亚于一个创新公司。现代风险分析运用数学工具模型的起端可从本书看出,学院性质的注重电脑数据处理的交易员光环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逐渐发光。特别是有两位诺贝尔奖学者的加入,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成了最耀眼的梦幻组合。坚持市场有效和极度依靠工具,有了贪婪本性而忘了谨慎原则,结果招致基金业绩几乎直线的陨落。另外,本书还提及了高盛的两面派和巴菲特的冷峻。
《赌金者》读后感(二):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书
如果科幻小说需要在物理层面建立一个自元其说的未来世界;
神话小说只要在一个想象世界建立一个自解释的规则;
那么这本书当作小说来看,是一本在金融界没有自元其说的失败作品。
在其对LTCM的套利交易中,充满了晦涩的名词,难懂的规则。
包括筹码翻倍,利差,解释的很不人性。
我估计他完全是想避开这些名词,营造一个神秘的气氛。
所以结果就是,一个最多100页就能渲染完的故事,写了300页。
如果是外行,这本书扫过也就算了;
如果是内行,还是扫扫就算了,因为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思考。
总结,这就是一本包装成哈利波特模样的金融神话故事。
《赌金者》读后感(三):华尔街故事
最初看此类书的时候,《说谎者的扑克牌》、《贼巢》、《诚信的背后》,只是觉得华尔街很神秘,充满了智慧、欺骗、赚不完的钞票,越多看不太明白的地方,越觉得金融真是有趣的,不再是令人讨厌的模型。
于是去听金融课,公司金融也罢,货币银行也罢,老师讲起来,真是枯燥的多,他们讲一个概念,只会用数学模型推演给你看,却不讲这个为什么重要,在操作中一旦出错,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就做一个听故事的人,我宁愿还继续看这样有血有肉的书,忽略掉那些生涩的部分,像《诚信的背后》作者告诉读者的,给出几个关键概念的生动的解释,把其他无聊的数学问题丢在脑后,依然可以洞悉问题的所在。
《赌金者》还是这样的一本书,流畅、生动的来让门外看也看看这个行当里的热闹。
《赌金者》读后感(四):一刻未曾停止过的贪婪与恐惧
看When Genius failed,看得阵阵寒意。做finance的人的宿命,哪怕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叱咤风云的trader,冷血的投机者还是美联储副主席,都逃不过一劫。
看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作者对LTCM这个曾经的奇迹抱着的鄙夷态度,也是,资本市场可能是成王败寇最明显的地方。作为哈耶克的忠实信徒,我对理性致命的自负也是有着充分的畏惧感。但是这仅仅是对理性的无限崇拜导致的悲剧吗?LTCM后来不顾一切无视风险管理的仓位,包括赌并购套利,赌duel listed股票已经和他们原来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尽管这些和他们最后的崩溃关系不大,但是冥冥当中已经埋下了祸根。
因为他们已经被贪婪蒙蔽了眼睛,过度充沛的资金,过度成功的往绩,即使是最冷酷无情的机器也会犯错。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像是上帝在对金融市场无情的耻笑和践踏。
10年前的LTCM,十年后的Bearstern,下一个是谁?
《赌金者》读后感(五):读 罗格.洛温斯坦《赌金者》
11 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损失,直到它变成你的盈利。
18 冷漠 克服情绪的法宝。
巴菲特执掌所罗门对与长期资本基金设立的影响。
Robert Merton认为,长期资本基金并不是一个对冲基金。
61 营销能力是极其杰出的。
75 公司缺乏风控。优势不在于模型,而在于对模型运用的经验,以及资金运用能力。
90 萨缪尔森和法马对于肥尾钟形曲线的研究。
126 互换交易可以规避购买实际资产的支出。
137 欧元的使用推平了欧洲国家的疆界,收窄了利差空间。
182 杠杆过大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流动性突然丧失所带来的迅速下跌。
193 当黑天鹅出现时,所有的模型都将失效。
243 LTCM作为金融保险提供者,其破产对期权和股票市场的巨大打击。
271 LTCM引发了美联储的降息。之后互联网泡沫开始了。
280 格林斯潘对衍生品监管的过于放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