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意义读后感摘抄
《寻觅意义》是一本由王德峰著作,上海画报出版的136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觅意义》精选点评:
●血汗
●精神启蒙老师
●前半部分内容劲道,后面就有些滥竽充数了
●1,德峰教授是有哲学的哲学教授,这一点就使得他高出野鸡大学大部分哲学教授许多;2,德峰教授最迷人的还是说,而不是写,他的声音比文字更加精彩,这与古典音乐的境界可能是一致的。
●王教授说的很有道理,点拨的很到位~~
●感性艺术和想象力是超越理性而接近真理的更本真方式。绕不过去的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啊
●想在看《哲学导论》时来调节一下的,相比之下此书更生活气息点。一年前的旧书现在算是认真看懂了
●在艺术中发现真理,在真理中寻觅意义。理性主义的崩塌,科学主义和资本逻辑的肆孽置现代人于绝望和非本真的境地。在传统文化中获得生命的体验,重拾艺术的本质,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
●我要成为王老师的脑残粉了!:)
●心有戚戚焉
《寻觅意义》读后感(一):网络反思:启发不能代替思考
对于网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正如作者(王德峰)在书中所说之言,值得成天在网上爬行的自己思考:
一味信赖网络,意味着
我们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各种人的各种想法的跑马场,
却唯独没有自己的思想。
举凡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愉快、幸福,总是要求面对障碍
并且克服障碍,总是需要感性的力量。
在感性的抽象化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条躲避现实的道路,
但我们的真实的力量却始终还在于直面现实。
文明的真实基础永远不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是人的真实的感性生命的发扬。文明的每一种成果都来自我们的感性生命的力量。
《寻觅意义》读后感(二):王德峰爱讲的段子
一同学向我推荐的时候说,这书没有《哲学导论》那么学术,更贴近现实。他说的时候我已经读了一半,并且上完了一个学期的王德峰的哲学导论课。
读完全书后发现好多他课上常讲的“段子”也在书中有出现。仔细想想,这些段子还确实颇有深意。
比如爱情:爱情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不fall in,便谈不上爱情。拿一本《爱情心理学》去找对象,这里面没有爱情。
热恋的时候,“你不愿意相信爱情和一个苹果是一样的东西,它慢慢地成熟、丰满,而后又慢慢地腐烂,直到最后消失”(《人文研究与“书呆子”》)。在失恋的时候,爱情问题不是理性问题能解决的。理性告诉你“天涯何处无芳草”,你能理解,但那无济于你的痛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为这种痛苦属于心灵。由此他说明了人对无限的渴望,以及理性的局限。
于是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上我们得以窥见迷信理性力量的当代文明之症结所在。资本和科学的力量把我们的生活逼入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的二维平面中,没有为我们每个人的个性留下任何空间。
再比如存在:要知晓存在也就是要知晓非存在,即虚无。然而虚无(nothingness)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因为我们不可能konw nothing,这变成了一无所知。虚无只能领会。
他就用这样近乎玩文字游戏的手法指出,西方文化的那种理性规范的精神遭遇虚无的必然。“绝对知识”的上帝已死,无法给予欧洲社会这艘大船拯救的许诺。这时,中国哲学就体现出了其价值所在。
中国哲学思想的主题是“从人类最真切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情感中阐发出普遍真理”。相比西方“理性规范的精神”,中国是“感性生命的精神”,这是对“道”的不同领会。但是即使中国文化能“在有限的感性存在中通达无限”,仍有其自身的悲剧。
中国文化遭遇虚无,表现在《红楼梦》一书中。上课的时候王德峰好几次说,曹雪芹就是中国的尼采,因为他看到了儒家文化理想的没有出路。这在本书中《<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悲剧》一篇里有详细的论述。
……
其实我的哲学功底还是太浅,不足以领会此书所包含的许多智慧。因为缺乏古典音乐和艺术修养,在读到《漫谈西方古典音乐》那篇时还真有点不知所云。但是正如此书的书名“寻觅意义”,哲学是寻觅意义,读书亦是。这本书确实让我对生活有了些许更深刻的感悟,那么我也算是觅得了一点意义了吧。
《寻觅意义》读后感(三):debede 6 寻觅意义 王德峰随笔集 中
艺术
真正的书的阅读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那些值得我们去读的书,都是我们可以与之对话,并且值得与之对话的书,这就是选书的标准
艺术是应当能够感动我的东西,而不是一种要我去猜的谜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艺术,恰好就是那些比自己稍微高一点的艺术,踮起脚就能够到,不会痛苦,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须知莫要强求,人与艺术之间的对话感是最好的。由艺术中无所得,那就是纯纯地kill time了。同理,念经拜佛就是练口条健身。但是终归也不能算是坏事,毕竟有尝试,且自我感动。
音乐既是作曲所领会到的命运的表达,也可作为娱乐,安慰我们的心灵,宣泄我们的情绪,完成心理上的某种效果
音乐不等同于BGM
心静就不用BGM梳理了。对于音乐的态度还是拿来,不走心的。音乐可比语言难猜多了。读书说是作者已死,听音乐,作曲那是骨头渣子都吹的不见踪影了。
例如最初听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时,我确实觉得他很晦涩,有时候觉得不知其所云,但我并未自愧不如,并没有认为自己配不上这部传世之作,慢慢的我就开始能听懂几句了,然后就是大段大段的听懂,所谓听懂指的是被他所打动,感到它是如此的美好感受与流行音乐所给予我们的感受,迥然不同,这是一个博大的世界的开启,而这个博大的世界却也同时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整个作品的整体就此出现了,它的每一个乐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味,其丰富的内容难以言表,所谓百感交集正是此状
可能是我真的太钝感了,也可能是我人生经历未到,之前看有词有音乐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哭了几下,但是没有觉得自己陷进去,看到网上写的观后感,一脸的黑人问号。
按照作者的观点,听音乐真的是门学问,门槛还不低。假若一个作曲家在音乐里表达的是孺慕之情,听者听出的是爱国,那这是听懂还是没听懂。
科学
科学本身没什么错,科学如今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这是有非常积极的,文明的意义的,但是我们反对科学主义,科学一旦突破了自身的意义范围,承担起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其结果一定是人的异化,物化,今天科学主义与基资本逻辑已经联合起来,扮演了当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角色,他们共同执掌了对人生目标的解释权,对整个社会和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施加了进步,强制,你每天都要进步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必须不停顿的前进,永不停息的追求效率,以便不断的在一个更大的规模上有效的控制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这其实就是当代所谓进步的真实内涵,这个进步原则是由资本赋予我们的时代的
在人的世界里有两种真实性,一种是逻辑的真实性科学,在这方面展示整个世界的真实性,科学因为展示这个世界的逻辑真实性就可以帮助我们趋利避害,还有另外一种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对世界之构成的体验的真实性,我们体验什么?体验这个世界的原初构成
塞进去,叫艺术宗教,重新把它领出来,那叫科学
科学所提供的真理是逻辑的真理,它来自我们心灵的一种形式,抽象化的能力,我们用一种抽象的形式去描述和整理世界,另一种真理是艺术的真理,它是我们的心灵的想象力的产物,我们用心灵的想象去感受世界的原初构成,超越感觉经验而去重建世界,注意在这里不是整理世界而是重建世界,我们人类唯独在艺术的领域里才真正的重建世界,在其他领域中,在科学的领域中,我们只是描述和整理世界,因此对于艺术品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我们绝不可小看
上面这几段话摘抄出来,但是也不是完全同意,雷布斯说他编的程像是诗歌一样优美,我也非常相信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矛盾对立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不同。
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肉体与精神,是三对彼此无对应关系的对立统一
毕达哥拉斯的宇宙观是什么?是数的宇宙观,他把这个世界理解为一种服从于数的关系的结构,数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数的和谐的关系乃是这个世界的内在结构,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才使今天的自然科学成为可能
说起这个就想起了奇门遁甲命理学,周易术数,B站上有一个特别慈祥的清华教授老爷爷讲奇门遁甲,还分入门和进阶篇,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我相信命,但我也相信改命。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命还得有的放矢的改命,因果对应的改,多做好事不一定身体健康,但是适度锻炼身体一定会。
与上面的几对相对应的,数应该也有ta对应的好搭子,但是我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叫
《寻觅意义》读后感(四):debede 6 寻觅意义 王德峰随笔集 下
人的意义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既然崇高的理想已经退场,我们就应当承认自己是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应当承认,在当代谁不愿意做平凡的人,谁就是想做当代英雄,但是当代英雄都是数量的英雄,是量的扩张上的英雄,倘若我们在当代做成了这种数量的英雄的话,那么我们同时也知道,我们作为英雄的伟大,也正是与这个时代的渺小相一致,这个时代是如此的渺小,以至于无法估量自己的渺小,这是海德格尔说的话,我们应当甘愿平凡,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没有崇高的苦难,只有琐碎的苦恼,那就让我们都站在这大地上吧,用我们平凡而朴实的努力,展现出人性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是渺小的,归根到底是渺小的,但是我们投身于一种普遍的关怀之中,关怀民族的命运,关怀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也正是在关怀我们自身,如果我们在这种关怀中做出了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努力,如果这种努力居然对别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就是我们此生最大的幸运了
至此,人皆为(圣)人,然而
在训练头脑和滋养心灵这二者之间,我们的时代多注重前者,忽略后者
呵呵哒
在演员和他的背景之间,在人和他所处的宇宙之间,就处于一种荒诞的联系之中,这就是说在一个物质的舞台背景中,舞台上的人仍想证明自己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而且是精神的存在,这种成为精神存在的要求,显然就与他的物质背景之间处于一种荒谬的联系之中
人对非物质存在的寄托可能是写在基因里的,最近老雷(异形导演)的新作异星灾变里就讨论了无神有神的对立,可能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情节。就我个人,由于悲观的不信任,选择信仰理想化的自我,我明确的知道TA是不成熟的,TA是我制造的,TA控制了我,但是是最安全的。话说会不会搞得自己精神分裂,很多小时候被欺负的很惨的人都会分裂出一个强大的有攻击性的自我,保护自己。emmmm,我应该不会
拜金主义,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大概是信仰欲望吧,但是由于欲望并不可持续的特点,故而更容易陷入无限流死循环之中
意志不是被我们认识到的,而是被我们体会到的,我确实深切的体会到我乃是一团欲望,一团意志
为我们体验到的那份意志,不在时间中,也不在空间中,而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肉体恰好是这份意志的表现形式,这种说法就很有意思,在此之前没人这样讲过,身体作为肉体只是现象,它本质上是意志冲动,渴望,欲望等等,整个宇宙作为感知的对象或理性认知的对象,只是现象形式罢了
这个部分不是很同意,人的本质应该是意志(理想化的自我),也可理解为孟子的本善的性。
欲望与身体合一,是动物性,也可理解为荀子的本恶的性。举例,人的情绪,智力等等往往会和身体激素大脑沟壑等相关,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研究对比,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大脑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以此来检验我的观点。我认为,这种动物性随着对于人体,生物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将会逐渐清晰,人类的动物性包括但不限于已知的动物的动物性,这可能可以基于人脑的复杂性。人的动物性在此之外才是意志。
忘了之前是哪里看到的了,年轻人要区分欲望和理想。按照我的上述观点,理想属于意志层面。不过要我说,说这位话的亲您真是想的太多了。乱世才出枭雄,非乱世大多就就得过且过了。
网络游戏指向空洞的无限进取,在这样的无限进取中,你几乎永远不可能停止游戏,这种无限性在哲学上称为坏的无限性,当我们终于从游戏退出之后,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恐怕只是空荡荡的感觉(同属于欲望,也分多巴胺和内啡肽,也有鄙视链)
叔本华最后说,在痛苦之中,我们人类还是有解脱之路的,人生总体上是一个悲剧,因为欲望和意志驱使着我们,我们没办法停歇下来,有三条道路可以帮助我们解脱,第1条道路是艺术,纯粹认知,即为审美,除了艺术还有哲学的沉思,因为哲学的沉思不是科学的思考,还有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从生存意志那里的解脱,因为那是一种普遍的恻隐之心的发动,真正善良的人可以从他人那里推其自身,以己推人,感受别人的痛苦,犹如自己的痛苦,叔本华说这就是最高的道德
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摆脱,那么彻底的解脱是什么是涅槃,切勿以为它是之死佛教讲的涅槃是超越生死不死不生,我们平时训练这个生活,是因为总是执着于外物执着于自我,我们平时是在这个意义上恋生的,这种恋生并没有沐浴到生命本身的光辉,我们每天蝇营狗苟,被各种外部的利害关系所牵扯,来来去去,你怎么才能把这种恋破掉呢?你就站在虚无中看生命吧,在这样的境界中,通常的那种生与死之间的严格的区别就消失了
这段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就是,工作累的时候,可以听听歌,刷刷手机,换换脑子。冥想效果最好
资本
资本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必须不断增值,一旦停止增值,它就不再是资本而只是消费基金,不断增值,而且必须保持一定的资本速增值速度,这就是资本的生命活动。资本增值的生命活动,要求整个社会按资本运作的需要高度有效的组织起来,而这种社会组织的有效性目标,居然直接的就被看作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其重大的结果之一,就是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被卷入了这样一种进制进步强制之中。今天我们遇到了消费文化,在双休日或黄金度假周中,我们拥有了闲暇,马克思曾经对闲暇时间给予很大的期望,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方面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就是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得工作日缩短了,工作日的缩短具有重要意义(???996er的懵逼,资本和人欲真的是自由熵增啊),因为闲暇时间的获得就为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自己打开了空间,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闲暇时间并没有成为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仍然是资本的对象,那就是文化产业。我们今天所能谈论的进步,通通都与资本增值的效率联系在一起,尽管我们仍然能够谈论文化的进步,精神财富的创造,但是这些活动如果不能为资本带来效益,就一天也维持不下去,凡是与资本增值无关的,人类活动与人类爱好通通都是个人琐事。
马斯克和乔布斯,与其他的区别就是,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
市场原则是必须保持界限的,在社会中起码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教育领域,一个是医疗领域,除了有法律责任外,还有伦理责任。(2020新冠疫情期间的法国马克龙点了一个赞)
雅思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言及西方社会因科技昌盛,市场经济发达所生的精神文化病症(Mark)
你口袋里的货币一旦增加到一定的数量,超出了养生之资,包括养育后代之资的范围就变成了一种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支配他人之力量及权力power,只要在市场经济中这种权利,就自然的在一部分人的口袋里形成,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超出养生之资的原则上都可以断舍离掉)
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利,也同时是社会责任,在资本的社会责任中,除包括维护法治,尊重社会秩序以外,更包括对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尊重,其原则其实不纯粹是出于道德理想,他更是存在于资本生存基础中的东西,资本的生存基础本身是非资本的,它是和平的社会环境,正常的社会秩序,以及健康向上的民族伦理生活,资本并非生活于真空之中,并非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增值,市场经济体系在其生存基础中必须包含社会主义要素(Achtung!注意了!泽与鱼)
其他
我想找到朋友,想找到比自己更有境界的人,以摆脱长久以来在讨论方面的孤单寂寞
(这句话为什么如此突兀,,,,,,尾生抱柱。我最近就在想,我就像是那个尾生。抱着一个石头柱子,开始还想着有人渡我,慢慢想着我自己有个柱子,求人渡不如渡己。感谢B站!感谢爱课程!感谢MOOC!感谢纪录片!感谢知乎!感谢豆瓣!感谢多瑙ifvod!感谢书籍!感谢鸠摩电子书平台!感谢百度云!感谢kindle!
然则,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求知欲也是欲,要克制)
ps 尾哥看了一眼这个神经病,表示自己展示的是契约精神
pps 新发现一个电视剧很老很不错,天道,不过据说市面上都是删减版,那我去看原著吧,叫做遥远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