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100字

2020-12-15 04:3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100字

  《王维孟浩然诗选》是一本由陈铁民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维孟浩然诗选》精选点评:

  ●王维部分注释仔细,到位。孟浩然部分出现文字错误

  ●有错字!

  ●我喜欢的 摩诘

  ●最爱王维淡然悠远

  ●随缘任运,心有禅意。出世心做入世事

  ●~

  ●越来越喜欢王维了~

  ●如果他俩活在现代 我就多了些脑残粉身份

  ●少有的诗人之诗。失去王维,中国诗歌将一无所有。

  ●名如其诗,王维就是唯,孟浩然就是浩浩然然....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一):山青卷白云

  孟浩然是附带的,汗。。。。虽然我的名字跟他的诗很有关系,不过印象中一直是个老头儿。李白也是老头儿,觉得他长得像太上老君。杜甫又太苦大仇深,没有共鸣。白居易更有种好色老伯伯的腔调。总之好像都是老头,起码也是大叔。

  王维就不一样了。出身山西望族,21岁进士及第,官拜尚书右丞。这几句话一说,立马就好感大增。可惜在当代名气一直不如李杜,甚至不如小李杜。他的诗如同水墨画,太淡。所以一直醉心于李白的洒脱磅礴和李商隐的绮旎妩媚。

  大概是年纪大了,因为他那句“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而买了这部书。不过更喜欢那首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非常有镜头感。果然是画画很行的人啊。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二):诗情画意大智慧

  这几晚迷上王维的诗,读得欲罢不能。

  王维集诗人、画家、佛学家于一身。

  诗人和画家让他的作品诗情画意俱浓

  如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庐。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佛学的博大又让他把一切名利看淡看开。

  如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昨晚一口气读了十来首,都是他隐居辋川的作品

  看似写景,却字字寓情寓智

  尤其喜欢《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间芙蓉,不管有无人欣赏,兀自开放凋落。其间的冲淡平和,几人能做到?

  似悟非悟,不求甚解,聊以静心养性。或者套用李白颂孟浩然的诗句

  ——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借助先贤的余香,获得片刻释然。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三):孟浩然的向子平愿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向长”: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於莽,固辞乃止。潜隐於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嫁娶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向长〉~2758~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唐·李贤注引《高士传》:「『向』字作『尚』。」

  《昭明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唐·李贤注:「嵇康《高士传》曰:尚长,字子平,河内人。隐避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孟浩然 《李氏园林卧疾》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孟浩然 《经七里滩》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一婚倘毕 了婚嫁 儿婚女嫁 十年婚嫁愿 向平事了 向平多累 向平婚嫁 向平约 女嫁儿婚 女嫁男婚 婚娶未毕 婚嫁了 婚嫁毕 婚嫁累 嫁娶毕 子平 子平婚嫁 子平嫁娶 子平窥破 富不如贫 尚子 尚平 尚平加累 尚平婚嫁毕 昏嫁了 昏嫁向平 未终婚嫁 毕娶 毕婚姻 毕婚嫁 追尚子 门容向子过(搜韵)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四):中国诗歌文化中的精粹——禅诗

  禅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也产生重要影响。禅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改造印度佛教的产物。禅在印度古已有之。从佛弟子达摩东渡到五祖弘忍,禅宗在中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使禅宗发生根本变化是六祖慧能。慧能是文盲,少数民族,地处边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获得衣钵,对禅宗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革,被称为“六祖革命”。这场革命,使印度佛教改造成了中国佛教,禅宗本身获得极大发展,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禅的实质是追求真我,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解放。这种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反过来又对中国哲学、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禅诗,成为一种“禅文学”,此外,还有充满禅味的散文、小说、戏剧等。在内容上看,禅诗可分为禅理诗和禅意诗两类。禅理诗,又可分为示法诗、开悟诗、赞颂诗等,这类诗富于禅家的哲理和智慧。 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形诸文字。禅诗精妙、小巧,注重启示和象喻,需要有深切而敏锐的感悟,读后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禅诗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帕宁静的情趣。禅诗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其中一些名作广为传颂,如慧能的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永嘉禅师证道歌等等,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广为传颂。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崇信禅佛,有崇佛参禅者,也有尊儒崇道者,出现了众多禅诗人,如谢灵运、王维、柳宗元、白居易、苏东坡等等,蔚为大观。崇道的李白写下《庐山东林寺夜怀》一诗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之句,充满禅味,尊儒的杜甫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古人写了很多以“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句,还涌现出了不少以禅论诗的诗学著作。禅诗是中国诗苑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禅反而在英、德、法、美等国得到特别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在中国一部分有识之士中,也掀起了一定程度上的“禅宗热”。

  禅宗、禅诗与伊斯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引人关注的派别——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王维孟浩然诗选》读后感(五):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王维的禅诗

  唐朝诗坛,最耀眼的有三位诗人:道家逍遥之诗仙李白;儒家济世之诗圣杜甫;佛家清净无我之诗佛王维。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他还精通音律,善书法,是少有的全才。王维生活的时期堪称为中国禅宗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的佛学已经由道佛合流、禅宗勃兴、 高僧辈出而发展到全面成熟的阶段。参禅成了当时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王维自幼就随母吃斋奉佛,坐禅诵经王维的山水诗融禅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唐代禅诗的奠基人。他的名“维”与字“摩诘”,是出自一部著名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经中的主人公维摩诘居士是一位智慧超群,博学多才,辩才无碍,德行高妙,出生尊贵而不染世尘的大菩萨。王维曾在禅宗高僧座下受学禅宗顿悟之旨十年,后来又拜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为师。据载,王维曾求教神会修养心性和求解脱之事,与他语经数日,反复参究修证境界。后来王维受神会之嘱作《六祖能禅师碑铭》,对六祖慧能大师充满崇仰:“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谈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重迹,百越稽首。”“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

  在现存四百多首的王维诗文中,在诗歌之外,别有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光佛影。 空山、翠竹、日色、青松、莲花、鸟鸣、流水、钟声……,淡雅恬静,朴实自然,一切都是那样的圆满自在、和谐空灵,似乎象征着“真如”的永恒。 这种禅与诗画的结合和统一,是难能可贵的禅悟的境界与艺术。人们读诵这些充满着浓厚禅趣的小诗,会别有一番清远闲禅的禅味,寓有禅理。王维不但深谙佛理,而且坚持比较严格和正统的佛教实修,道德品质很高贵洁静。他早年诗作中写有:“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隐居时,王维常与一些高僧和居士一起禅修,如诗《山中寄诸弟妹》云:“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蓝田山石门精舍》的诗中有:“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他对超脱世染的精神深表敬仰并身体力行。如诗《期游方丈寺》云:“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如诗《投道一师兰若宿》:“一公栖太白,高顶出云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露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留暂宿,服事将穷年。”

  王维很喜欢清净,且终生素食。如其诗所云:“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他晚年时更是潜心于佛教修持。虽官至尚书右丞的高位,仍然过着半官半隐、身在家而心出家的清修生活:“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临终之时,从容而逝:“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王维长年的禅修,使他自己身心欣悦润泽:“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王维有许多诗歌名篇: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里描述了以寂静禅修来制服内心的贪嗔痴三毒。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白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晚年时在终南山隐居修行,以其恬淡清净的慧心灵性,常领悟到大自然的无穷机趣和随缘任运、自由洒脱、无忧无虑的禅悦之乐,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与《金刚经》中所言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妙契之处,为深蕴禅理的千古佳句。

  王维的很多诗歌盈溢着禅意,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禅悦之境;也有他的名篇:《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正是诗人随缘任运、清寂自在的禅心。有后人赞美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王维用清净无染的禅心,静默观照大自然的变化,在诗中凝炼出一片永恒的静谧,如他的一首名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又如他的名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正如《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诗里展现的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境,不难让人感悟到身心的宁静与淡泊。王维以一颗清明自在、随缘任运的禅心,体味大自然的生命律动,禅悦之情常流于字里行间,如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木兰柴》:“秋山钦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这首禅境诗描绘了在这一刹那之中,虽有将无的残照以及似有似无的夕岚,令人去领悟其中的禅趣。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美丽,流溢出诗人生动而丰富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魅力和禅境。

  清净禅者觉悟的心目中,大自然清净美妙,天机禅趣洋溢:“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用一颗空明清静的禅心观照大干世界,天地万物任运自然,显现起生着缘灭、本自空寂的清净妙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