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观后感大全
《坠落》是一部由Jon Garcia执导,Quinn Allan / Brian Allard / Benjamin Farm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坠落》观后感(一):我从幻想中的虚无天堂坠落,遇到了真实而美丽的你
第一次在豆瓣上写影评。
《坠落》三部曲制作不能称为精良,很多镜头和剧情的衔接有些生硬,不够自然。但是,这部影片带给我的冲击力依然非常强烈,让我深陷入Chris和RJ的苦痛情感之路中不能自拔。以下为第一部《坠落》的简短回顾与点评。
坠落
初遇结为传教的伙伴时,Chris还是单薄的青涩少年,RJ还没有蓄起成熟的络腮胡。Chris在父亲的声望下长大,进行传教这样的社会活动自信而轻车熟路。反观RJ,当年还只是个羞涩内敛的大男孩,但也逐渐在Chris的鼓励指导之下开始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搭讪。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产生让Chris对摩门教教义和自己传教行为的合理性开始产生了怀疑。两人回访一位前基督徒时,Chris看着眼前这个已经离经叛道的前退伍军人恣意喝酒,听其谈论对伊拉克战争时牺牲的战友的暧昧情愫,他觉得自己一个只经过几个月传教培训的年轻人,不配对别人的人生百味指指点点。更令他困惑焦虑的是,当他看到RJ离开自己和一位女性教友有说有笑时,他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愤慨RJ不符合规章和女教友交往,更是在为RJ不在自己身边却和别人谈笑感到嫉妒。Chris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动摇。RJ虽然懂得并不比他多,但却很贴心地宽慰他,告诉他困惑是正常的,一切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Chris的内心升腾起一股暖流,一股他从未感受过的强烈的欲望,他想要拥有眼前这个美好的男孩。其实,RJ又何尝不是暗暗喜欢着他呢。RJ在灯下细细欣赏Chris的睡颜,努力克制自己亲吻Chris冲动的眼神,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动容。
两人在森林中接吻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像普通的热恋情侣一样,怀着炽烈的、童真的、忠诚的心,给予对方关切,把两个人的生命紧紧交织在一起。可惜好景不长,二人疏于传教的情况引起了负责人的怀疑,这最终导致了两人发生关系的事实暴露。两人被迫分离,Chris更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他的保守父亲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在自己家出现,Chris注定要面临命运的残酷折磨。
故事讲到这里,往往就应该结束了。我们已见过太多悲剧作结的现实事件,已经对悲剧性的同性关系感到麻木。这是2012年的美国,同性婚姻合法虽然已是很多开放大都市的众望所归,但在摩门教这样保守的宗教组织内部,同性情感依然是不能触碰的雷区。不论生活与命途对我们如何不公,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放弃奋勇抗争,不能放弃希望。RJ是一个外表看似柔弱,其实内心坚强果敢有担当的男孩。Chris应该谢谢他,没有RJ的反抗精神,二人的故事可能就止于此了。
最后,从审美的角度谈谈第一部。这一部是三部曲系列中情节上最为连贯的一部,一气呵成不拖沓。可惜情感表达上略有缺陷,二人从暗暗喜欢对方到在一起的过程虽有比较明确的交待,但是带给人的共情感不够。此时的Chris真的是演值巅峰,这样的男孩谁看到不会为之动容呢。
《坠落》观后感(二):简“读”坠落
影片《坠落》(The Fall)是印度导演Tarsem Singh的作品,此君的另外一部作品便是《入侵脑细胞》。虽然《坠落》是06年的作品,但直到今年9月初才发行DVD,所以也是最近才看的。整部影片将现实与虚幻结合的非常完美,影片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奇幻感觉,但又因为有着牢固紧凑的现实叙事做基础,使得整部影片没有让人觉得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
影片通过男主人公讲述的一个复仇故事,让两颗陌生的心灵得以碰撞,进而完成依次生命拯救生命,乐观战胜悲观的感人历程。男主人公是一个在一次事故中不幸残疾,同时爱情又弃他而去的替身演员,万念俱灰,心如同折翼的天使般直坠深幽的黑谷,没有了斗志,没有了希望,唯一残存的是自杀的勇气。他用故事哄骗一个不期而遇的不知死亡为何物的小女孩Alexandria去药房偷吗啡,安眠药,试图以次得到解脱。当Alexandria为了听到他继续讲故事而去偷药不慎坠落险些丧命,他醒了......他意识到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将Alexandria置于死亡的边缘,他不负责任的逃避险些酿成更多的悲伤。当他来到Alexandria的病床前,女孩要他把故事讲完。他在故事的结尾要让故事里的主角蒙面侠死去,因为那是现实中他懦弱无能的化身,他想在他的故事中结束这一切,因为他已经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坚强,他要在现实中重新开始。但Alexandria苦苦央求,蒙面侠应该活下来,因为那就是她的英雄,是敢于为了手足情谊和爱情向强大敌人抗争的英雄,英雄不应该倒下。他让步了,因为他知道是小女孩的纯真的心灵拯救了自己,是小女孩在他枯萎的心疾速坠落时,用童真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赐予了他一对强有力的羽翼。是的,蒙面侠应该活下来,只为了守护小女孩心中的那一方净土,而他自己应该在现实中真正活得坚强。
影片中的Alexandria是坚强的,在她儿时,家园被“愤怒的人们”烧毁,她心爱的小马也没有了,而她住院是因为她在采橘子时坠落摔折了手臂,但她始终是微笑着的,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温暖,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像天使一样拯救男主人公。
影片中那个带假牙的老者,也是一位让我感动的人,他自知命将不久矣,但他丝毫没有对死亡产生恐惧,也没有悲观厌世,急切的想投入死神的怀抱,相反的,他快乐的享受着人生最后的时光,还告诉了小Alexandria自己克服恐惧的方法,足以见得他是一个坚毅乐观的人,所以,他在男主人公故事中的角色仿佛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
影片值得玩味的地方还有很多,再比如Alexandria在医院看到一位母亲抱着自己奄奄一息的孩子痛哭,她或许是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惧,或许也是第一次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性若有所悟。
影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出场人物,他们有些出现在了男主人公的故事中,化身为另外的角色,这样设置的用意,我也不甚了解,另外对于这么一部满是神奇的,略带宗教意味的影片,我想其中必定还有一些隐喻,这些都需要你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才能完整解读。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对这部影片的画面和色彩的看法,因为它们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值得称赞的是影片中画面和色彩极具个性的表现手法完完全全是为影片内容存在的,而不是想一些影片中毫无作用的造作之举。在影片现实部分,始终散发着令人愉悦的阳光般的金黄色,让人感到心底温暖无比,同时也不禁让人想起那部同样散发着金色光辉的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那种慵懒又明快的情调。不同的是这部影片并不像《天使爱美丽》那样,自始至终是在记述一种快乐,充满希望的生活,而是如前面所言,讲述的是美好下的绝望,但结局还是光明的,希望最终战胜悲凉,填满心扉,而这么一个转变的过程更让人感慨良多。至于影片的虚幻部分,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色彩对比鲜明,简洁干净,很少有之间的杂乱混合:天空是那种望眼欲穿的湛蓝,没有白色云朵的掺杂,沙漠是那种凝重静固的金黄,没有高低起伏而形成的褐色阴影,故事里的人物,大都身着单一色彩的服装......故事里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简单,不加修饰。原因很
明显,因为男主人公不没有真正用心投入地给小Alexandria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这只是他结束生命的步骤,只是他绝望内心的独白。
当你遭遇挫折,我会鼓励你,你应该坚强;当你的心坠落,我会给你一对羽翼,你应该继续飞翔......
不管何时,人都需要相互的扶持,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坠落》观后感(三):就算坠落,也要让你们承认我们的坠落。
今天看了三部电影——《坠落》《坠落:爱的誓约》和《坠落:恩典之约》,电影讲诉的正是两个摩尔门教徒面对信仰和爱的欲望之间冲突的取舍和斗争。
从电影制作层面来看,这三部电影各有瑕疵(先讲瑕疵后说我所爱)。
《坠落》是故事的开始,也是这三部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它将故事循循道来,视听也很好地把两主角之间渐生的情愫勾勒出来,你能感受到从一开始的陌生人的冷漠尴尬到最后空气中都充满了爱的化学分子这个巧妙变化的过程。但是,这部电影与另一部同性电影——《闪亮的日子》重复度太高,同一个教堂、相似的人物设定,就连结局都一样,抄袭的嫌疑很大。
第二部《坠落:爱的誓约》直接把故事切到了两男主分开的五年后。这一部主题上其实和前面一部差不多,都可以归为“同性恋的自我觉醒”。主题的重复一般会让电影的可玩味度大打折扣,但它从不同侧面、不同社会身份的角度来阐述,把这一缺点补了回来。可惜,它又和《自由坠落》的设定有相似之处,这对于看过后者的观众来说会比较枯燥。但我很喜欢《坠落:爱的誓约》的一点是它缓缓的叙事,有些像欧洲的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并不是专门选取有看点的、有趣的情节拍,而是拍了这场自我觉醒中每一次挣扎和反复,不断重复相似的剧情,把现实生活的琐碎搬上荧幕,十分真实。
《坠落:恩典之约》是导演在2013拍完《坠落:爱的誓约》后时隔3年再拍的该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这一部的风格与前两部都大有不同,从过去关注人物内心、关注内在的爱与信仰的冲突到关注外部争取被教会接受的奋斗上。但我认为这一部是导演的三部曲中最差的一部,尽管它的豆瓣评分在三部中最高。它的剧本就像是在凑字数,这里上一件事那里搬一件事,缺乏连贯性。对于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是跳跃式的,缺乏逻辑的连贯性。 《坠落》三部曲的导演是Jon Garcia,从三部曲中很容易看出他对对话戏的拍摄的技巧拙劣。冲突性很强的对话却依旧用固定机位,没能把人物情绪中的愤怒等能量带出来。但我觉得导演的音乐品味还是很高的,每一首插曲都特别好听,有种日本音乐的小清新感,有点可惜的是我在网上找不到它们。
干完后祈祷的摩尔门传教士抛开制作中琐碎的败笔,《坠落》三部曲更值得关注、更有现实意义的是它的主题。
虽说宗教和同性恋冲突已被许多电影刻画过,但《坠落》三部曲关注的是教会对此事态度的转变。电影以两人物“即想能像普通人一样去爱,又想保住自己对上帝的信仰”这个角度出发讲诉这一冲突,这就意味着宗教和同性恋之间必然采取和解态度的结局。
不仅仅是角度的新颖,还有它所反映的拍摄时间中现实生活所发生的那些事。 电影映射了对于“同性恋治疗”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电影拍摄国美国LGBT平权路上的一大问题。
美国同志游行5 月 25 日,美国夏威夷的州长签署了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试图「改变性倾向」的「扭转治疗」的法案,成为全美第 12 个实行这种法律的州。州长表示,同性恋不是疾病,所谓的「治疗」不仅改变不了性倾向,反而对未成年人造成身心伤害,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州立法禁止「治疗同性恋」,目前已经达到 12 个州。
被娱乐化的杨永信反观国内,尽管主流媒体对于这种“矫正”机构很少报道,但我们也能从诸如“杨永信电疗”等极端、荒谬的“矫正”机构预想有多少人正在受到这种所谓“矫正”的侵害,将人当做动物,利用动物的“反射原理”来达到目的,这简直就是非人性。杨永信当年被揭发后也没受到制裁,主流媒体们还都给他打了一次免费广告,让他愈发猖狂。现如今,他已成为许多人口中的笑话,又有谁会把这件事当真,去关注其后无数的受害者?
祸害众生的百度更让人气愤的是,百度这个“三巨头”之一居然接受治疗同性恋的“医疗”广告,不吸取魏泽西事件的教训,依旧为了钱财而不顾道德与正义。
同性恋亲友会的创始人阿强曾发文评论:
不夸张的讲,百度就是中国同志运动史上最大的恐同者,从没有一个个体的恐同者对同性恋社群带来的伤害有百度这么大,它把持着入口,分发着流量,把很多人带入恐惧和被骗的深渊。依我看,现在“三巨头”也已变为“双巨头”,我们也少有听到百度的声音,看来离死亡不远了。 电影还刻画了教会对于同性恋态度的转变。
西三一大学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私立大学「西三一大学」以校风严谨著称,学生不准吸烟,不准喝酒,禁止婚前性行为。这所大学还以其宗教信仰为由,禁止学生有同性恋性行为,然而这条规定被认为是歧视,该校法学院向一些省申请律师协会认证时被拒绝,因此导致该校法学院的毕业生没有当律师的资格。6 月 15 日,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决该校败诉,认为律师协会有权以该校歧视为理由拒绝认证该校。
方济各2013 年 7 月,方济各回应记者关于梵蒂冈内存在「同性恋小集体」的问题时说就说过:「如果某人是同性恋,又真心追随天主的善意,我又有何资格评断?」
而就在两周前,智利恶性性虐虐的受害者 Juan Carlos Cruz私下觐见了天主教教皇方济各。此后Cruz 告诉西班牙《国家报》:他对我说,“Juan Carlos,你是不是同性恋并不重要。天主造就了这样的你,怜爱着你,我对此毫不介意。教宗也喜欢这样的你。你应当对你自己感到满意。”
James Martin,在推特上拥有近20万粉丝的纽约耶稣会神父,于上个月被选为梵蒂冈秘书处的咨询顾问。Martin在他的作品《筑起桥梁》(Building a Bridge)中指出,教会的责任是让教会内的 LGBT 天主教徒感到被接纳,并停止以“性道德”之名对他人行歧视之实。
随着LGBT平权运动的不断进行,在国外,教会这个最不待见LGBT群体的组织开始服软,做出妥协。从全体不接纳的态度,到如今部分大主教掌权人持接纳态度,同志被允许任职神父,我们都可以看出在平权路上宗教这块“硬骨头”因为人们长期的“化学腐蚀”正在瓦解。
这自然也让我们想起天朝的态度。
731事件结果微博禁了一系列关于同性恋微博后又在舆论压迫下取消了该举措。798事件发生后也不是被掩埋,而是被有关机关依法处理,在当事人的公开的最新进展中还透露了警察蜀黍主观上对于同性恋群体的认同。
5月17日 _ASam 通过自己微博公布自己同性恋身份,并将以世界同志运动会全球形象大使的身份,参加#巴黎2018第10届世界同志运动会# 的游泳和篮球比赛。
5 月 18 日,国际不再恐同日的第二天,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青年报》发表《它不是奇观,它只是爱》一文,正向评论近日在全球上映的青少年同志题材电影《爱你,西蒙》(Love, Simon)。——文中重点强调:
「同性电影一直在有意识地试图去奇观化,传递价值的普世性是作品能否赢得大多数观众的关键。讲述这样的故事不是为了贩卖同情或奇观,而是因为“人人都值得拥有一份爱情与幸福”。尽管我们还处于黑暗之中,挣扎的路上,但我们已经能依稀看到阳光了。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骄傲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