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脸读后感摘抄
《他人的脸》是一本由[日]安部公房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人的脸》精选点评:
●杨伟译本。有关自我认知的迷惑,人与现代社会的疏离。
●面具
●“Words are like clay to him. “ “You are like clay too.” / 阅读者在作者陈述的过程中,从只是拥有感官开始,逐渐开始拥有立场和主体/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佐证/ 看到一半开始觉得很疼,看完觉得身体被干净的切开了,又用透明物体被缝了回来。
●p161
●立意很特别,重塑一张假面的同时,也巨细靡遗的将人生种种重新来过,像一种微型的现代文明社会里的创世纪。时代的发展途中,人的表象与社会意义是可以相互剥离来应承一段眼下狂欢的。不知这算不算是科技与文明的发展对人的物化分割。
●我只能说这部是我看过安部的书里最晦涩难懂的…
●困=_=
《他人的脸》读后感(一):读书笔记之十六:《他人的脸》
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作品。安部公房在文坛中被评价甚高,曾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第二张图的作者简介。他也是村上春树喜爱的作家。(村上春树红透半边天,但我也没读过他的小说) 不过我觉得日本人或者文人喜欢安部公房,正如中国人喜欢鲁迅一样。作为外民族的人,或是文化迥异的人群是没办法产生共鸣的[闭嘴] 这本小说是一个笔记,或者说是信的形式。记录了一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因为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面部毁容,从此产生了浓浓的心理自卑感,和妻子的关系也在崩溃边缘。 科学家的好处就在这里,他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自己做了一张假面。戴上以后天衣无缝,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类似于中国武侠小说里的人皮面具。 下面的剧情就是我无法理解的了。。。这家伙开始进行心理挣扎,觉得自己被这个假面支配了,自己不再是自己了。然后居然开始去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去勾引自己老婆,和老婆出轨以后又开始心理挣扎。最后留下了三大本笔记记载了前因后果,放在一间出租屋里留下给老婆读。然后坐在家里等待,久等老婆也不归。找过去以后发现老婆留下的一封信,说我早就知道是你啦,你想这些有的没的纯粹是自己找别扭云云。 以上全是我翻译的。小说里面的文字晦涩阴暗,而且全部都是大段的心理描写。不过所谓名著,基本都是这个风格。浅白有趣的那还配叫名著吗?[捂脸] 对于岛国民众的心理状况,就不加评论了,大伙心理都有数。
《他人的脸》读后感(二):不知所云,还是不知所云
从心理和哲学的层面上来说,这部小说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内容的,一个是不停的唠叨的内心独白,一个是「脸」和「假面」所引发的哲学思考。
这些确实都很不错,尤其是在当时。
但是,无论是心理独白,还是「假面」,都会让人想起安部同学的另一个好朋友,亲爱的平冈公威(就是三岛由纪夫同学)。当然把这部小说与「假面的自白」来对比,可能有一些不公平。
但是我仍然在阅读中感觉隔了一层。这种使用手记的方式来表达的方式也不太令我感冒。
可以这样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在里面包含了很多的预设和计划,并且在结构和构思上反复考虑过的。你可以从中引申出很多现代主义的内容出来,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与「假面的自白」相比,它还相当欠缺诚意。
而关于悖德和底线的探索,其实也进行的很不彻底,这个与我读过的安部同学的其它的作品有类似的感觉。你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在力图搔你的痒,但是,却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回到这部小说,就如我标题所言。是的,你能从中列举出无数的结构上的精巧构思和哲学上的巧思,但是,做为故事,一个小说最基本的部分,除了不知所云,还是不知所云。即使完全读完 ,也给人以这个感觉。我是大概一个月前读完的,到现在除了一些关于蛆虫和空洞的描写之外,剩下的就是「假面」去引诱自己的老婆这种情节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当时的感觉「不知所云」,与现在相同。
《他人的脸》读后感(三):脸
“无论怎么想,在人这一存在之中,脸都不可能占据那么大的比重。人的重量应该最终依据其工作的内来加以衡定。这是一个即使与大脑皮质有某种关联,也绝对没有脸插嘴的余地的世界。倘若因为脸的丧失,而在天平的刻度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那么,也无非是因为它本来就空洞无物的除故。”
“脸”究竟在人身上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或许它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通道,现在的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了通道,正因为所有人都带着假面。人们总是凭借着他人的目光去寻找自我,一个假面通过另一个假面去认识自己,永远都不会找到真实的自己。或许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不会通过他人的目光去找到自我。就像书中写道的,对盲人来说脸的存在并不重要,或许只有在盲人面前,人们才敢于卸下假面,甚至袒露出自己最恶的一面。
“所谓爱就是彼此剥下假面的游戏,为此,为了所爱的人,就必须努力佩戴假面。因为如果没有假面,也就失去了剥下假面的乐趣。”
书中写道爱就是彼此剥下假面的游戏,那看似不是真正的爱,只是人与人之间自私虚伪的“爱”。人们带着假面活在自卑、焦虑、恐惧当中,去侮辱自己、嫉妒别人,甚至嫉妒自己的另一面。一方面对自己的真面感到恐惧,同时又对自己的假面感到兴奋,最终被自身的欲望打败。害怕被人发现自己的真面,其实他的假面早已被另一个假面看破,其实他自以为是真面的也是假面。最终他回到了戴上假面之前,虽然还戴着假面,却找不到自己的脸,与丧失脸之时一样,迷失了自我。
“自以为是的假面东西其实是真面,而自以为是真面的东西其实是假面。”
安部公房在本书中指出了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人们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导致了疾病与罪恶,现在越来越多的整容、换脸,伪装自己,互相欺骗。打着“流行”的旗号,无数人换上了与他人相同的脸。与丧失“脸”一样,人们早已丧失了自我,给自己的内心与脸都带上了假面,带着“他人的脸”,每个人都活成了他人。
不敢想象,到世界末日那天,会不会上帝看到的每张脸都是同样的......
《他人的脸》读后感(四):手枪对准的永远是自己的心脏
我认为这本书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在笔记中插入的内心独白往往让我手足无措,并且不知该如何解决。
结尾妻子的信算是一刀切的回答,即“对他人一无所知”。
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文中提到了假面,真面,蒙面,围绕自我和他人以及沟通的渠道、身份、肖像、禁忌等诸多话题展开 。
表面上看,假面是他辛苦做的道具;蒙面是绷带;真面是布满水蛭窝的脸。假面好像是创造自我,打破禁忌,而蒙面则通过阻断他人窥探心灵和表情,而肆无忌惮。(文中对假面和真面做了区分,在哪里我忘记了)
首先是真面与假面的倒置,人的脸虽然真实附于头骨之上,但每时每刻不得不伪装生活,变成人们保护自我,沟通他人的假面。假面虽然让人难以分辨是谁,但却可以毫无忌惮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想笑,想吃,想做爱,想犯罪,想打破禁忌。真面引向秩序,假面引向混乱,但实际上人们只是把真实的自我隐埋了而已。因为欺骗他人和别人欺骗是不同的。假面通向一个全新的婴儿般的自我,实际上通过不断打破禁忌,创造了无限的自我。
其次是蒙面与真面的区别。真面是表情和内心之间的桥梁,也是他人与自己之间的桥梁。因此,真面连接着整个世界,从内心到他人,到各种事物。即使存在伪装和修饰。而蒙面,无表情则让这一渠道堵塞,自己不在被人理解,感知,慢慢被人忽视。同时,蒙面与带墨镜很相似,只可观察他人,不允许他人观察自己。同时,因为蒙面而无人知晓身份和想法,于是各种罪行蜂拥而至。(个人认为前者态度是被动的,而后者是主动的)
而对于蒙面和假面。蒙面隐藏自我,是一堵墙,假面是一个开往无限空间的通道,释放自由。(这里记不大清了)
作者因此构建了三者的区别。但从妻子的信里面,这三者都被画上了等号。不论是真面,假面,蒙面,其实都是自己罢了。假面和蒙面会让人有一瞬间认为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但只要它接触了氧气,融合了时间,戴在了人的脸上,不过就是自己而已。那一瞬间的错觉,更像是自欺欺人。
2.脸和身体,种族,性别。
脸只不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也曾坚持戴上假面并不会改变本人。但一旦戴上假面,它也不再受他控制。假面控制了整个身体,容器控制了灵魂。所以脸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身体的一部分会控制整个身体和灵魂?
文中写道,脸是他人认知自己的方式。人们不用脸识别身份时,脸的差别并不重要。我们看原始人,更关注的是其骨架,身体架构。但当文明照在脸上的时候,脸就发生了。正如性别,肤色一样。当文明照在人的私处时,性别产生,于是性欲,繁殖,死亡存在。当文明照在肤色差异上时,对立产生,高低贵贱产生。
无脸的世界,人们是会互相取暖拥抱还是会互相贬低嘲笑呢?是文明催促着我们以脸辨别身份和地位吗?也许是的。(然而我并不知道答案)
3.生活在监狱里的孤独人
其实无论是真面还是假面,都无所谓。因为我们队对他人一无所知。走在大街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颜色,其次轮廓,最后人脸。但直视别人的脸需要勇气。
而现在行走在大街上的人,都已经习惯忽视人的脸(比如我发现在路上自己从不看人脸,也看不清)。看手机或者风景,看身材或者衣服,看背影或者发型,总之避开人脸。
这样一看,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带着帽子,口罩,化妆还是素面朝天。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不论怎样躲藏,怎样观察,怎样寻找安全感和优越感,人不过是躲在笼子里不触碰罢了。行走的世界,就像行走的监狱一样。坦诚并不存在任何意义。光打在脸上还是别处,也是一样,白色或者黄色。
人本来是要以脸识别身份的,但现在脸却不能再担任这一任务。人们素颜抛头露面,或者有机会仔细观察,只限于必要的人际关系之中。而在现代社会,流动的人群把人封死在孤独之中。脸失去了区分和辨别的意义。
4.自我与面。上文说过,真假蒙面都是一样的,都是自我外现的渠道。如果想证明自己可以凭此有所作为,只好推翻真正的自我。希望获胜,打破现状,拯救自我,都指向死亡。死亡不是败北,而是获胜。
生命终结,只为证明超越了禁忌,打破了自我。这看起来这是不必要的。
因此,我们不可能凭借假面获得另一个自我,无限的自由消费。而蒙面的他与世界阻隔无路可退,戴上假面本来应继续遵循自我。
但他自作聪明跨越了那一步,创造“虚无的自我”,由此引向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