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的读后感大全
《劝学篇》是一本由[日] 福泽谕吉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00元,页数:1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劝学篇》精选点评:
●P116的译校后记表达了我的想法,「硬是近代化」。
●中国就是出不了这种人,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刻,对汉学毒瘤对日本的遗毒也深知,日本当年的国民风气和中国一样都想当官依附权力,这已经证明了汉学谁学谁倒霉落后无知愚昧。
●先是文笔好,论证说理层层深入毫不艰深,再者够勇敢,批判传统毫不手软,最后是用心良苦,开化之初已为现代公民树立孜孜不倦
●高铁上读完,觉得其实应该放在商务绿皮系列里。总的来说作为历史资料以及那个时代的药引而言是好书,但说理和发论也有不小的孟子气(x)将此中思想接受后的群体又将导向何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最这一问题的最大可能倾向的答案了,今日但言我国启蒙者不可不鉴之畏之
●从孔孟之说到欧美文明,大和民族一直是最强劲的学习者.这本小册子适合放在手边常读常新.
●福泽谕吉=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的言论对日本发挥了作用,但是日本还是对外独立,对内妥协,还是先看一看丸山真男的说法吧。
●日本近代思想家的暢言與展望 文明衝突中的選擇 是依靠在政治 文化 思想諸方面效仿和實踐西方為主 但也堅持維護自身文化內核 即區別於歐美的現代日本人。用心實踐的確能出成效 可歎中國。
●“归根结底,死是肉体的活动,匹夫也有缚首死于沟渎之事。而变通是智慧的工作,是洞察时势的变迁、事物的轻重的能力。”
●130420 亚马逊
●:B313.4/3233-9
《劝学篇》读后感(一):更像是劝世
这几天利用空闲时间,在手机上粗略的把这本书看了一遍。书名虽为《劝学篇》,但书中阐述更多的,是辩论指导处在当时大变革时代,人们应该怎样生活、发展,政府应该怎样治理。初读的时候,感觉有些像是培根的散文集,讲述道理有论有证,容易让人信服。其中部分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在今天的中国也可以用来启发民智。也许是仁者见仁,书的后半部分,如《内心的检查》中的道理,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对我自己也挺有启发的。
《劝学篇》读后感(二):劝学篇 介绍
最早从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是受到劝学题目吸引(上学记过荀子劝学)。后查知作者是一个日本人?!而且头像印在一万日元上,才了解此人来头不小。接着一连串问题等着要回答:这本书讲的什么事?他写劝学篇干吗?
原来作者之前是单篇发表后来整理成册,1880年写的序,针对时事,写给民众看的。他把学问分为实学和非实学,指出要学实学:即西方的地理、历史、物理、生物、经济和外语等。这些恰是现在我国中 学生在学习的,以前听说我国教育是学日本的,由此看来是真的。
《劝学篇》读后感(三):思想的局限性正是此書的優越性
福澤諭吉認為對於政府的暴政不應該採用暴力手段對抗,而是應該採用情願等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編譯者說這是福澤諭吉思想的“局限性”,什麼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妥協性!我想福澤諭吉的這個“局限性”今天看來卻是最佳的處理官民關係的手段。也許日本是因為有了福澤諭吉這樣的思想家才避免走上了gongchan主義暴力革命的悲慘道路的。福澤諭吉書中許多局限性的東西,在今天看來卻是最有價值的東西。相反,那些沒有局限性的革命思想才真是禍害無窮,日本聯合赤軍的歷史就是明證啊~~
《劝学篇》读后感(四):独立究竟是什么
正如书中所言:基础设施、高楼等都可以用钱买到,这些根本不算独立,只有国民独立了国家才是独立。
现在一些国民不独立为何?盖因文化不自信。为何不自信,因为脑袋里空空如也。每天都是各种垃圾信息、劣质文化进大脑,不做过多思考,完全被自媒体的行为引领自己的情绪、思想,久而久之,焉能独立?
国民要独立,就需要思考,明辨是非,学各种文化、中西兼学。现今学几句英文,看个国外电视剧说几句俚语,就盲目崇拜,要知道随便国外一老农也讲的更好。
《劝学篇》读后感(五):《劝学篇》小记
为了凑单买的这一本小册子 拖拖踏踏两个月才看完。
读的时候如芒刺在背。
哪里有资格评论呢?
践行书中的道理。
佩服福泽谕吉百年前的眼光智慧。
书中有一句“博览群书 著书立说”
这是我四年前读大学时,在不愿上的电脑制图课上为自己定的目标。
要用行动embody。
译者文笔优美古雅。
大概一年多不上豆瓣,都忘了自己的签名“少年病起虚已白,拟哭途穷吹不起”是什么意思,
现改作“内心沉潜如深渊,待人接物活泼如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