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病毒学概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病毒学概览》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9 02:39: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病毒学概览》的读后感大全

  《病毒学概览》是一本由L.松佩拉克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毒学概览》精选点评:

  ●能给6星吗!!!

  ●恩……作为一本专业书籍能做到这么通俗易懂,贼酷(๑•̀ㅂ•́)و✧

  ●国际友人的独特视角诠释的是你想不到的问题,且引人入胜!咱们的叙事方法实在呆板!

  ●有趣易懂

  ●=。=要是教材都这么通俗是多么美妙。。。

  ●生物学专业必看的一本书,可以当作小说来读

  ●很好的一本生物学科普书籍,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

  ●原著我给5星!形式很新颖,每一章简介一种病毒。每一种病毒都从病毒入侵、复制、分泌、抗宿主防御入手,条理很清晰。 但是中译本我就只想给2星了……好歹找个有生物学背景的人可以吗?我一个学生、结合谷歌翻译,都敢拍胸脯比他俩译的好……

  ●很生动的表现方式 很不错的书。 个人 小小的借鉴了下这种形式,权作科普:)

  ●不一样的角度。亲切感

  《病毒学概览》读后感(一):病毒学概览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表述,用“演讲”方式,对人们最感兴趣的病毒进行了阐述,突出重点概念,使读者真正做到享受学习病毒学的乐趣。很专业的一本书追逐病毒的传奇之旅,带领你走过致命病毒的世界,揭开了第四级病毒的真相,籍此了解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防控举措。告诉我们哪些人为了捍卫我们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追猎病

  《病毒学概览》读后感(二):有感而发

  正好在这个疫情爆发的日子里看开了这本买了很久却一直没来得及看的书。在这一段时间里,人心惶惶,全国都进入了一种紧急的状态。有的过分夸大了病毒,有的也过分看低了病毒。所以正确的理解病毒才是正确的道路。这本书并没有太过复杂的专业术语,易于理解,十分适合非生物学科的人看。面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过分惶恐,了解他对症下药,才不会那么慌乱

  《病毒学概览》读后感(三):可以当作科普来读的专业书籍

  今年年前看的这本书,虽然不是医学专业的,生物知识也就仅限于高中的那一点,但愣是毫不费力的看完了这本书,顺便把高中所学的哪些胞嘧啶啊这些又温习了一遍,还勾起了不上高3那年的回忆,呵呵,跑题了。

  本来开始以为这本书比较难度,其实不然,本书按照病毒的传播,复制等特性的不同来进行分类讲解,而且都采用了常见的病毒进行介绍,比如鼻病毒,轮状病毒等,看完这边书还能顺带学到一些医学常识。当然了,如果没有一点生物学知识的话,看起来还是会有点累,毕竟,本书还是定位成专业的入门书籍,类似计算机导论这类的书。感兴趣又有一点生物学知识的非医学专业的童鞋们完全可以当科普著作,好好看看。

  《病毒学概览》读后感(四):和病毒相关的常识

  ·每一个病毒都必须面临并解决的三个问题:复制、传播、避防

  一、如何在人体细胞内复制

  1.复制遗传信息

  2.产生mRNA以编码相关的病毒蛋白

  二、如何向一个新的人体宿主传播

  易感染较大的器官,如呼吸道表面积大于一个网球场,肝脏具有大约一万亿个细胞,病毒可以杀死或损伤许多细胞而不至于引起机体损伤

  病毒伤害其宿主并不符合它的最佳利益

  三、在宿主防卫机制产生后如何逃避这些防卫反应

  ·病毒引起疾病并非它的本意,只是为了解决复制、传播和避防三个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造成的结果。有时是病毒本身造成病理学结果,有时是宿主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大多数宿主抗病毒的防卫都不具有精确的靶向性)。

  -----------

  ·病毒:由一个保护性的外壳包裹的一段RNA或DNA;利用进化而可在所感染的细胞内以寄生形式复制,也能在细胞外保持极强的生命力。

  -乙肝病毒是已知的最简单的病毒,只有四个基因

  ·病毒是基因快速进化的必然结果。许多人类病毒是过去5000~10000年间进化形成的。

  -----------

  ·人体防御

  -物理屏障:皮肤(覆盖于体表的细胞层)

  皮肤是有效屏障的原因是,病毒只能感染活的细胞,而皮肤表面是许多层充满角质蛋白的死细胞。于是大多数病毒选择攻击黏膜屏障。黏膜是进行氧气、营养物质跨越转运的必需结构,必须有很好的通透性,一些黏膜表层仅由一至数层活细胞构成。

  唾液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很少有病毒可以引起口腔感染,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何HIV-1感染一般不通过口交传染。

  阴道为“层状上皮组织”,覆盖有粘液,不是病毒所青睐的靶细胞,感染一般是因为小的撕裂伤口。寄居于阴道的某些细菌还能产生乳酸,pH降为5左右,也成为防御机制之一。

  -天然免疫系统

  1.专职吞噬细胞:一般巨噬细胞可以自己处理那些病毒,还可以召集增援力量;但有些病毒会利用其吞噬特性以方便感染。

  2.补体系统:非常古老的系统,由大约20个蛋白分子组成;表面被大量C3b修饰的病毒很容易成为吞噬细胞摄取的目标,C3b还可结合至有包膜病毒的表面,在其表面形成小孔;C3a可以招募吞噬细胞进入侵染区域。吞噬细胞和补体系统仅能杀灭位于细胞外的个体。

  3.干扰素系统(IFN):结合至附近未感染细胞表面的相应干扰素受体之上,将使这些即将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特性发生改变——在即将到来的病毒感染过程中自杀。

  4.天然杀伤细胞:特异地杀伤那些不产生MHC Ⅰ类分子的细胞。

  系统各成员相互协作以加强天然防御,结果是产生炎症反应,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身体出现发热、疲劳和不适,或是造成组织的损伤,使感染者只能在家休息而减少了病毒感染的传播。

  -获得性免疫系统

  细胞:按需生产抗体,彻底清除细胞外的病毒;一些还会变为“记忆”B细胞,牢记入侵者。因此获得性免疫系统既可以生成可结合任何病毒的光谱抗体,也可以生成只针对某一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杀伤性T细胞:消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细胞内的病毒;绝大多数细胞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供杀伤性T细胞“阅读”。

  弱点:应答慢,一般需1~2周时间;如果天然免疫系统不能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危险境地,则无法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体内较弱。

  “年长的人们对首次感染的病毒的应答能力愈来愈弱。不过在抱怨免疫系统设计得如此不完善之前,我们必须记住,免疫防御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仅需延续到人类繁衍后代,并将其抚养长大。

  -----------

  ·呼吸道病毒

  1.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

  复制:病毒血凝素可以结合至靶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之上

  传播:作为病毒感染而杀死细胞的自然结果是所引起的咳嗽反射促使了病毒的扩散;流感病毒仅引起急性感染,不能在机体中建立潜伏感染或慢性感染,因此需在短时间内传播至下一个易感者

  逃逸:通过抗原漂移的方法逃避免疫系统,发生突变而使免疫系统所拥有的是过时抗体。

  通常人类几乎不被禽类的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但猪可以同时作为人类流感病毒和禽类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可能导致一种杂交病毒的出现。

  抗原转变是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原因,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世界上2000多万人的死亡。

  2. 鼻病毒

  复制:直接接管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合成机器,病毒复制非常迅速。

  传播:适宜温度大约是32.8℃,是鼻子和上呼吸道的温度。

  逃逸:在感染后很快投降,所引起的症状也比较轻微,但获得性免疫系统通常不能充分激活,而不能形成足够的中和抗体以保证抗击下一轮鼻病毒感染甚至是同株病毒的再感染。

  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的管壁间隙增大,体液逸出而形成鼻涕。

  3. 麻疹病毒

  -----------

  ·消化道病毒

  1. 轮状病毒

  2. 腺病毒

  3. 甲型肝炎

  -----------

  ·母婴途径

  1. 乙型肝炎

  2. 丙型肝炎

  3. HTLV-1

  -----------

  ·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而感染的病毒

  1. HIV-1:母婴传播的结果可能意味着病毒的死亡终结;亲密的性关系并不是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单一伴侣的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2.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了三分之一的人类

  3. 人乳头瘤病毒(HPV)

  -----------

  某些病毒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可以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相同的病毒感染不同的物种,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鸟是病毒非常理想的宿主,鸟和人一样都喜欢旅行,它们能把病毒传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真正危险的病毒:自然宿是人或包括人;人通过日常接触也很容易传染;要经过长期无症状的慢性感染后才杀死宿主;可能是由现存的易变异病毒突变产生的

  病毒几乎全部依赖于人体细胞的生化机器才能进行复制。因此,欲研究既可以杀死病毒,又不损伤人体细胞的药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