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极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北极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20 02:28: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极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北极光》是一本由张抗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9.00元,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极光》精选点评:

  ●北极光是一个符号,太过着重的符号。

  ●“从来没有爱过的女孩子是无力为自己描绘爱人的肖像的,即使多次得到过爱的女人也不会有爱的模式。那只是心灵奇妙的感应和吻合,是自己飞扬的气质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得到的体现……"

  ●我果然是看不得这个年代的小说。。。

  ●活在探索主义世界下的男女主。一面是情窦初开,对未来和自我有无限向往,一面是经历世事,依然不肯低头的浪子。虽然以世俗目光审视,俩人都不乏天真与冲动,但在那个时代,能用心做场梦也是快乐。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突破束缚对爱情的追寻。

  ●很喜欢,曾因为这本书去了漠河

  ●“这生命之光,只有她自己能看得见,只有她知道它在哪里。她是要去寻找它的,一直到把它找到为止。”

  ●四种人,四种生活态度

  ●这是我大学一年级开学 读的第一本书 当时很感动 理想是那么的美好而纯洁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要做个理想主义者

  ●很喜欢这个故事,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个敢于追求与放弃的姑娘,即使遭社会唾弃也不怕,为她喝彩。看完故事,只觉碎了一地公主梦,醒来仍旧柴米油盐,为自己活得精彩才是最好。

  《北极光》读后感(一):年轻人的心态

  

这大概是一本上了年纪并且有直男癌的读者不甚喜欢的小说写法。女主内心的思想斗争与心态变化作者着墨很多,写的很直白,不甚高明,没有我期待的那种文学高度,反而有些矫情、啰嗦,可能我不是女人不太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吧!

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贫乏,但是思想上的百花齐放还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反观今天很多价值观却都趋于同质化,媒体、社会上的思维导向也存在矛盾的偏颇。我始终坚信的是作者要表达的想法,精神上的富足是高层次的,有些时候是人生而为人的终极追求,没有追求过,或者耻于羞于追求的人生都不是完整的人生。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那个思想上的点完美契合于你的想法,这样的精神愉悦是语无伦次的,是比住大房子,有豪车美女要让人更有成就感和人生归属感的大作为!

这部小说的思想立意是好的,但是可能是受到时代局限和行文风格的影响,它并不是令我全身心愉悦的酣畅淋漓的文学作品!

  《北极光》读后感(二):迷

  “你说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从恋爱的角度谈幸福,就是获得他所爱的人的爱。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存在,努力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人应当自救!”

  所以, 这到底算不算爱?

  还是这爱原本就是以为了“历史使命”的名义而活下去?

  又或者本身不存在爱,而是幽暗的生命里存在的了了寸光,错乱的理想救赎。

  当真正面对要选择的伴侣和生活形式时是不是会有一系列的迷茫?

  因为发现对方能给许多物质或体贴的关怀,但却无法在精神上达成共鸣。

  时代的背景已教人们学会如何选择以某种心态生活,犹如他们几个以不同的心态一样活着。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起了《伤逝》里的娟生和子君,《盛世恋》里的静初和方国楚。又是那一颗被双面夹击的心灵最终得与否的救赎。

  生活和理想总会在某一时刻让你看清面前所处的生活,给你破晓般的希望,给你了无尽头的惆怅。

  其实有时候读着心里不禁有种感叹: 幸好那人不是自己,也从未有过这个一般的时代,类似的命运。

  《北极光》读后感(三):人人心中都有北极光

  不知为什么,长时间的认为苏童是女性,张抗抗是男性。对姓名的执着真是有点奇怪的说。O(∩_∩)O~

  我心中的《北极光》是个在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寻找爱情的故事。不过貌似这不是作者的初衷。

  芩芩的不安、迷惘、彷徨。。。小说都用极大的篇幅一直描述着。虽然有读到那些人生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碰撞,但那种因为时代变革的撞击所引起的思想共鸣,到底因着距离太遥远了只是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觉,索性就把它当个爱情故事来看吧。

  芩芩与傅云祥一开始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了,毫无共同点的两个人。只是因为傅没犯上一个相亲对象同样的错误,当然不足以让芩芩赌上一生。于是,她继续寻找心中的北极光。第一道光是费渊,事实证明他只是一瞬而过的亮光,他不能,或许也不想带给芩芩北极光的绚烂。又于是,寻找继续,然后,我们的曾储就出现啦。每个知道曾储故事的人,肯定都不会无动于衷的,那丛林中奔跑的小鹿,是灵与生的代表,只要想想小鹿的眼睛,就总觉得曾储怕是也有那样一双眼睛吧。

  小说没有告诉我们,芩芩在寻获她北极光以后,生活又呈现出怎样的一派欣欣向荣,不过欲言又止总是作家们最爱的手段。。。

  《北极光》读后感(四):北极光是个符号

  岑岑问过许多人,看过北极光吗?喜欢北极光吗?

  北极光是个符号,是每天闪耀在我们脑海的理想生活和理想情趣。当然,在现实中,已经没有几个人相信这东西了,因为遥远,因为可望不可即。

  曾储是一个励志类的人物,人格完美得不那么真实。我却喜欢这一个角色。我们都已对生活缺乏信心,需要有一个永远乐观,永远积极的人为生活润色。尽管他贫穷,尽管他被残酷的现实打压得一文不值,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他是傻!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了我们许多美的想象。

  关于爱情,岑岑不知道她在追寻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许如同岑岑,只是在找一个热爱北极光的人。我一直觉得我对爱情有一个很理智地趋向,就是契合。可终究也说不清契合是怎么回事。

  看着张抗抗的文字,觉得很优美,那么地文雅。并不先锋,并不张扬,倒似乎符合我的阅读期待。

  《北极光》读后感(五):当历史映照着现实

  小说与当下有着惊人的相似。

  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文革的伤害还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带着过去的阴影,迎接着眼花缭乱的新时代。各种思想洪流裹挟着人们的大脑在时代的河里起起伏伏。人们睡眼惺忪恍恍惚惚地看着这个世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于是迷茫和庸碌像病毒一样在人群中扩散开来。

  麻将桌旁就聚着这么些人。“酒窝”很崇拜岑岑,因为岑岑眼睫毛比她长一点五毫米;小跳蚤说,我够了,活着干什么?活着就是活着,我想退休,最好明天就退休;老甘有些门道,在别人眼里他是能弄来几箱“格瓦斯”的人物;而傅云祥只是那个没喊“少了一个”的脾气好,技术好,钻业务的三级木匠。

  社会就是由许许多多类似的人组成的。每个人的内心和追求都有着极近的相似,仿佛出自于一套花样为数不多的模板。岑岑是这些人里的异类,她对幸福生活有不一样的看法,她的心中有一道北极光。

  她想摆脱世俗的枷锁,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费渊是第一根稻草。她曾把她想象成挥舞着宝剑的骑士,但最后却发现,他爱生命,却不爱生活;爱人生,却更爱自己,;他把高山大河切开了让你看,却不管山塌地陷。

  最后是曾储帮她开启了那扇窗,让她看到了日思夜想的那个世界。曾储的形象过于完美,让我一度觉得他只是个虚幻的存在。但他毕竟存在于小说里,给迷茫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充满意义的道路。

  把眼光聚在现实。二十一世纪,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速增长的经济,相对落后的文化水平,道德与信仰的模糊与迷失,通货膨胀尤其是高房价带来的恶性影响,现实存在的种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人生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酒窝”,老甘,小跳蚤,苏珊,傅云祥……

  现实中也不乏岑岑。他们追问这个社会所出现的症状的根源,他们不甘于庸碌,他们渴望梦想,渴望有意义的生活。他们有着最强烈的渴望但同时也有着最深的迷茫。于是,世俗的洪流吞没了他们,慢慢壮大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

  现实中也有费渊。但他们只会对生活指手画脚地批评指责,他们只会说,不会做,最终也在严酷的现实中北扭曲变形。

  那现实中的曾储在哪呢?也许有,但他们离普通大众太远。正如韩寒所说,事实是这么残酷,方圆几里,都找不出一个可以励志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