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锦集

2020-12-25 03:42: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锦集

  《Slaughterhouse-Five》是一本由Kurt Vonnegut著作,Dell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7.99,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laughterhouse-Five》精选点评:

  ●There are occasional sparklings in spots is all. It would be great if more subtleties in his treating illusion and the real are being applied.

  ●<五号屠场>...比较严肃的主题, 但写得很无厘头啊哈哈哈哈!

  ●经历过战争而又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A novel of sentimentality in the disguise of metafiction featured by black humor. The author is a master of depicting human beings trapped in identity crisis caused by traumas. The supernatural and the absurd, as Vonnegut sees, serve as lenses reflecting the evils by our own hands. After all, we are BUT mortals capable only of random follies.

  ●牛!比!

  ●这。。。后现代???

  ●将战争解构的有趣尝试,非线性的一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战俘营的伤寒与冻疮与乏味窒息的婚后中产生活同时存在,交互进行,被碎片化、荒谬化、进而消解,战争没有意义,婚姻没有意义,统统都没有意义,so it goes反复出现在文中,但如果冥冥中没有天命,你又该往何处去呢

  ●much better than I have hoped lol. temproal device a cross between celine and marquez. the whole thing is rather sad than satirical...

  ●one of the best anti-war books i've read

  ●没读过这么栩栩如生vividly的战争小说,真的会在图书馆笑喷出来。送我这本书的朋友又要送我Mother Night了,简直小书库。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一):五号屠场:反战文学的境况

  在书的开头,冯内古特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抗战文学有什么意义?我们都知道战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是永远不会停歇的。参加了二战的冯内古特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了:二战刚刚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世界各地的混乱与杀戮一次次提醒着世人:war is here to stay. 那反战文学,或许也只能是一首首挽歌而已吧。它们反对战争但展望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它们反对,反思的已经过去的战争,死亡,和痛苦。 那冯内古特是怎么回应的?他说“So it goes” 在四维的空间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无理的,它们只是跟着时间,一个个“发生”并永远存在着。我们可能无法解释战争,战争在时间的冰川也许也注定会一直存在,但反战文学的写作,或许也不需要理由。一切都是注定的,战争,和这本书,都是这样。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二):五号屠场:反战文学的境况

  在书的开头,冯内古特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抗战文学有什么意义?我们都知道战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是永远不会停歇的。参加了二战的冯内古特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了:二战刚刚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世界各地的混乱与杀戮一次次提醒着世人:war is here to stay. 那反战文学,或许也只能是一首首挽歌而已吧。它们反对战争但展望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它们反对,反思的已经过去的战争,死亡,和痛苦。 那冯内古特是怎么回应的?他说“So it goes” 在四维的空间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无理的,它们只是跟着时间,一个个“发生”并永远存在着。我们可能无法解释战争,战争在时间的冰川也许也注定会一直存在,但反战文学的写作,或许也不需要理由。一切都是注定的,战争,和这本书,都是这样。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三):地球人才奢谈自由意志

  反战题材科幻神作。就科幻桥段来说,这本69年出版的小说里面随随便便一个片段都能被后世拓展成一个非常不错的科幻短篇或一本科幻小说。比如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人设跟541大众星生物一样,看透时间维,颠覆因果论。其中一段倒带式播放录像的片段我觉得是《时间箭:罪行的本质》的雏形。反正太多独创的手法了,要么它为后世小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要么就是这些科幻作家都共享一本桥段大全。不像海因莱因的时间线梗神作《你们这些还魂尸》(电影《前目的地》),这本小说虽然讲的是时间旅行,却没有触及时间佯谬,那些宇宙中即将发生的事情终将发生,时间轴上的每一瞬我们都是掉进琥珀的虫子对现状无能为力,爱情不决定婚姻,庶民无法阻止战争,努力不保证幸福,时间和概率决定一切,只有地球人才奢谈自由意志!在无始无终的时间维长河中,我们能做的只是关注那些美妙的时刻就好了—— 一碗浓烈的宿命论毒鸡汤,也是蛮让人消极慨叹的。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四):So it goes

  我想冯内古特和王小波是一类人,都能在荒谬的生活中不乏幽默感,德累斯顿就是冯内古特的云南。 之前看赫拉利说人类已经战胜了瘟疫,可以畅想永生了。还说和平是常态,财富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知识产权,占领硅谷也是没用的。现在我被困在瘟疫中,对和平和永生充满了怀疑。

  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冯内古特就打算不把士兵写成美国电影里的英雄。战争经历也很衰,上战场的时候,他们都还是只是孩子。刚上了战场,就被德军俘虏了,坐火车到了德累斯顿,做战俘到现在。一直到美军轰炸这座城市,整个城市一片火海。战争是这样荒谬的,那个时候已经美军已经几乎完胜了,几乎没有必要在轰炸这座城市。

  冯内古特一写到死亡,写到无法预期的事情,就接上一句 so it goes,那种生死看淡我已经麻木的感觉。有个同事 Derby,一出场就写他要死,后来到死了,就是一句话,他拿了个茶壶,被逮捕枪决了。他们在被轰炸后在城里挖尸体,掩埋的废墟下面的尸体,最开始还是没气味的,挖到后面尸体都臭了。最近因为 covid-19,每天看到世界的死亡数字,本地的确诊病例,不知道下一个中招的会不会自己,或者我已经中招了,so it goes。

  读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时空总是转换,写二战的时候突然跳到战争结束后的生活,读起来很难受。中间还夹杂科幻小说和外星人,我差点读崩溃了。

  《Slaughterhouse-Five》读后感(五):荒诞的严肃、虚构的真实

  比想象的还要黑色幽默和触目惊心,很大胆且才华满溢的一部作品,Vonnegut的大脑究竟是怎样的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

  首先就非常大胆的告诉大家你们在读的是本小说,都是虚构都是无理的。Billy也不是hero,战争时不过是小男孩,告诉读者不要从这本个故事中寻找真相和崇高。

  整个故事因为Billy奇特的病症unstuck in time造成的反反复复时间穿越构成,实际上是他用未来的荒谬来缓解当下的不适,又被过去的闪回不断打断眼下的美好,可以说是经历战争的人的共同心态。

  然而这个故事的独特在于Billy和作者自己看起来都非常senseless,没有存活下来的庆幸,没有努力生活的欲望,甚至没有求死之心。这种senseless凸显在估计重复了好几百次的so it goes。但实际上是对战争—这种完全没有道理和逻辑的人类活动—带来的创伤的抑制。像是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The Children’s Crusade所说的,战争不过是两个国家小孩子们的被迫打架,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打,谁也不知道打了对谁有好处。

  黑色幽默的点缀了整个故事,和残忍杂糅在一起,让读者陷于一种不知是否该发笑的尴尬,自己感觉到好笑的话恐怕都要受到自己的道德评判。最大的黑色幽默在于Billy这个看似弱小的角色,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存活下来,还得以和女明星云雨,而所有看似强大的角色最终都要扑街,战争和人生随机性的体现无遗。

  . Ethan Hawke的朗读真是苏死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