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世界》读后感摘抄

2020-12-26 00:06: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读后感摘抄

  《世界》是一本由南派三叔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读后感(一):大约是致敬了刘慈欣

  盗墓笔记实在是太惊艳了,虽然坑那么多,但是依旧惊艳。算是三叔的书迷了,新书一出马上入手并读完。 故事,呃,不算出圈,可能有点儿剧透,和三体有点儿类似,但是没人家老刘那么宏大,但是显然借鉴了很多老刘的东西,持剑者啊之类的。 三叔这次想和读者讨论的不是“终极”了,换了个话题,要和你谈谈时空了,所以不需要盗墓那样上山入地了,出出海挖挖坑就够了。 其实三叔优秀的还有文字,反正就是写的让你愿意一直看下去,天下霸唱也差不多,都是有那种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写法,但是不招人烦的气质。 惊喜也是有的,最后勉强还是留了扣子,虽然这本书就算是完结了,但是三叔说这是个病院系列。那这本是精神病院,他要写个4本以上,期待后面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故事吧咱,怎么觉得有点儿怪怪的呢。 “花头礁上,真的有一个东西......”,看到这个不要被他骗了。

  《世界》读后感(二):一点感想

  

初看觉得三叔这几年写作技巧越发成熟,以至于画外音过多,类似告诉读者“这个人物会陪伴我们故事很久,所以多介绍一下”;又比如他不断地强调如果是写小说剧情会怎么发展,但是“现实里”剧情又怎么样。太多这样以“作家”的逻辑去解释故事,让人觉得稍微有点油腻。

后来想了想,文中第一人称“我”本就是以三叔自己为原型来写的,所以这样逻辑上又无可挑剔,所以真的,他的写法真是老奸巨猾……

总而言之,是能在这本书里看见三叔这些年来的进步的。虽然是写类型文学,这些年来,他的脑洞清奇让人始料未及这一点真的一点没消耗,还是那么有天赋。而且文笔老到,善用短句,阅读毫不费劲,画面瞬间就出来了。前半部分以为是个鬼故事,当真相重重揭开,会叫人拍案叫绝。还以为又是个需要十年漫长等待的故事,没想到这次他在一本书里就填完了坑,这点真的满意。

读他的新书,让我怀念起少年时翻开《盗墓笔记》的那个晚上,故事带来的丰沛奇特的想像,那种纯粹沉浸在故事中的愉悦,真正地感染到了我。让我觉得这世界上只要还有作家在,就没有什么无聊的。

  《世界》读后感(三):量子平行宇宙与三千大千世界

  熬夜看了个爽。 三叔写科幻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不太硬,但足够吸引人了。 世界这个题目起得相当好。三叔在这本书里也说了,想探究——或者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一些存在方式。书中提到了两种已有的理论,一是量子平行宇宙,二是佛家的三千大千世界,如果不太讲究的话,这两种理论其实还挺像的。前者是本书表面的书写方式,毕竟是科幻,需要有科学理论做基础,但通篇读完,感觉三叔要强调的重点是后者。 简而言之,无非是要强调一种世界的不确定性。在“我”与未来的交流过程中,“我”的行为会影响未来,导致未来的行为再次影响“我”,如果说这种交流足够频繁,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将会毁掉一切。但事实就是——如果我们把本书内容做一普遍化的猜想,很轻易就能得出——此时此地,不确定性已然毁掉了一切。 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多少小胡同、筒子楼、办公室和公共厕所?这些地方,尤其是你从未去过的部分,应当是不确定性最高的场所。在你推开那扇门前,你永远不会知道后面是一坨黄金还是一坨奥利给。

  两年前刚开始本科课程时,我们老师就曾跟我们说过,历史虽然已经发生,但仍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说甲怎么了乙,明天新挖出个墓,可能就变成了乙怎么了甲。所以历史的不确定性,也是历史学科的一个特色。

  说回本书,世界这个命题并不比终极小,但比终极好写。终极需要一锤定音,需要一个相对确切的答案,哪怕洋洋洒洒三五万字,还是嫌小。而世界不需要去公布答案,世界只需要去展示,去确定下那些不确定性,就像本书中“我”最后用金属探测仪发现深埋的两个胶囊一样。这个写作思路会更宽阔一些,也可以抛去不少负担了。

  总而言之,够新够深够精彩,不过多多少少缺了点味儿,说不太清楚,姑且给四星吧。

  《世界》读后感(四):一点杂谈

  总之我用一下午看完了《世界》,现在终于清理了我乱糟糟的脑袋,坐下来写个短评。先预警一下:含有少量剧透,并且我没看过线上版本,因此不会做出任何对比。      先大体讲讲。首先三叔有另辟蹊径的意思,在题材上,他确实做到了。整体风格可以概括为由灵异怪谈转向类科幻,过渡相当顺滑,前半段我看得手脚冰凉,但是后半段更偏向解密与无形博弈的描写。   说到架构。不愧是三叔,脑洞堪比黑洞,推理到事情原貌的那一刻,看得我起鸡皮疙瘩。只可惜有了刘慈欣老师的硬科幻参照和其他新兴科幻文学对比,三叔想写科幻的设想我是体会得到的,但有一说一,这块儿(后篇?记不太清了)个人感觉写得不伦不类,是反高潮式的结局,似乎有想法但理论支撑不足,论证僵硬,导致很多环节的发展都像是产生自主角的臆想(尤其是主角还在解密过程中进了两次精神病院)。故事架构上是有进步的,甚至胜过了盗笔系列——虽然世界观庞大,但不至于混乱,并且表达与暗线的布置也终于看得清了(这里是参考南部档案来说,当时第一次领略到剧情隐晦得看都没看明白是什么体验),可以看出起码是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兴许坑王也是会浪子回头的吧,6眼泪。      接下来再说说视角与性质。在这个层面,容我私心认为三叔想跳出模式的尝试是不太成功的。这本仍一脉相承“南派三叔式怪诞”,神秘主义如影随形。故事很好,三叔也有把它发展成一个持续的系列的意思,但我觉得太过于相似作家本身的“我”的特征(不停强调自己是作家,这是现实世界,甚至cue到了大刘和又臭又长的处女作),努力打破着次元壁,注定了这就是他怪诞诡谲故事的堆积地,是比较私人的,不出圈的东西。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就是读着像自传,总归不太得劲。

  这是整体。再讲一些乱七八糟的,很多盗笔ky:      1)主角和小林的相处模式莫名令人带入吴邪和解雨臣,在他们买了四十多杯咖啡一起发疯的时候尤甚。      2)本作并不属于盗笔宇宙,在序言里三叔提到想写其他的故事,因此与原著最大的联系就是提到天授唱诗人(虽然这令我很担心年代久远的巨坑沙海和藏海花,sad)…请问有生之年还会填旧坑吗?算我球球了,整个OE也行啊。       3)推理元素我很喜欢,这次算是一下给够了,不是挤牙膏。五位密码我还在推,甚至于最后提到的那个跨时空传递信息缺失的先决条件,我认为更像是一道终极谜题,条件给够,只差读者来做最后一步推理——沙海藏海花如果坑多填一点,我私心也希望是这个样子。最后的结论不必明说,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至少关键点要讲清楚。      4)与我们可能会预判的“志怪灵异”完全不同,后面理智得不可思议,更是完全不灵异,没有鬼神,而是人心。这点不意外又令人意外,希望下一部里这个未来势力能从猜测和迷雾里走出来,现身,然后真正地基于那个灾难而博弈。      5)十年前的书了,可以看出来写作的时候应该精神状态不稳定。书里透露了不少叔的个人想法,比如“我突然死了总会有人续上我没写完的小说的,我又不是天之骄子”…但你是原作者,不要这么看轻自己啊喂。         打分的话4.5/5吧,看完有点微妙的失望,但想想故事还是精彩不减当年,可能题材因人而异,我就更喜欢带点儿传奇色彩的。   就说到这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