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推舟》读后感锦集
《顺水推舟》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顺水推舟》精选点评:
●从故事到手法整个都很普通,要说有诡计的话,那也只有老套的变装诡计与意外自杀与他杀的相互混淆了。
●再次站错cp……
●呃,这个结局我有点接受不了。林恩居然能接受企图掐死自己的罗利。
●人生的悲剧就在于人们并不会改变。
●小说是作家骨子里对情感理想的予设,大家也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符合剧情是小概率事件,即使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只能在文笔间回想自己的过往、假设一段新的旅程,但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依然心存美好,追求自己的挚爱,即使发现生活的剧情和故事中的人生不相吻合,但也几经坎坎坷坷,成长成熟。
●人真的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大声告诉我,不是我一个人站错cp。
●不喜欢罗利,结尾为什么不是和大卫一起或者就一个人呢林恩......
●结局不错,前面不好
●好喜欢这本。阿婆对人物,心理,场景等等的描述都太细腻了,看着像单纯的文学作品。“这案子一开始就是颠倒错乱的”,但是这样的构造却让人很满意。唯一觉得不行的,就是最后一章……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
《顺水推舟》读后感(一):你永远无法控制别人怎么想
你永远无法控制别人怎么想 顺水推舟,是今年自己阅读的阿加莎作品的最后一本。 人们总是对于爱情限定很多的条条框框,年龄,外貌,学识,肤色,诸如此类,如果没有符合大部分人的期许,那就是不符合俗世约定的,除非两个人真的与世隔绝了,不然的话没有强大的内心是无法成功的。 这个案件的故事,首先去世的是一个有钱人,这个有钱人有个年轻貌美的太太,而且他还有一群看起来都光鲜亮丽实际上很多时候经济上都在依靠他的亲戚,他的去世,加上没有明确的遗嘱,所以大部分的财产成了这个看起来就是为了他的钱嫁给他的那位年轻太太,大家嘴上看起来要保持格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其实内心都巴不得这个女人死掉吧。 随后传出了这个女人的前任丈夫原本说是已经死去却忽然出现,这就让财产的分配出现变数,很多亲戚热心活动想要一探究竟。 而这个过程中这个女人忽然死掉了,看起来就是被谋杀的,到底是谁呢。 这就是这个故事,大家都顺水推舟,从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人性毕竟是趋利避害的。 至于案件结局,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总的来说,对于遗产的划分问题产生的凶杀案件在阿加莎笔下不在少数,钱帛动人心,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对于其中战争期间参军战后回国的女性如何融入原先的生活或者选择新的冒险,作者描写的十分细致,个人评分8.0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顺水推舟》读后感(二):《顺水推舟》 阿婆的遗珠
这本是阿婆的遗珠 没想到这么不出名的、低调的一本里 竟然出现了三个高光人物 极有个人魅力 第一个是俱乐部里侃侃而谈、絮絮叨叨的上校 年龄越长越不觉得这是聒噪和自擂 只觉得生活范围里有这样性格的人 会平添世俗、日常、安全的气氛 不管世事如何无常 这种人物像一个锚 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只要他还在那里絮叨 日子就如常 多好啊 偏偏这么一个大家都有些低看他的人物 后面选择了一个极有尊严的结局 生时可爱 去后可敬 第二个高光人物是大卫 在一本侦探推理小说里 出现了仿佛名著里会有的男主版的人物 危险又吸引人 感觉下面分分钟要呼啸山庄了 但回过头 落地在侦探处了 为了逻辑和结构 给了他一个忽然猥琐的结局 前面立起来的人格和魅力丰富到能看到脸的人物 一度仿佛要民间枭雄了 结果结局处理的仓促、失了颜色 可惜了 第三个是家族里律师的太太 对比作律师的丈夫 她果断、有城府、聪明、冷静还充满了忠贞的爱 有了她的布局 才有了小说的主线 这样的人 如何出现在现实生活里 是很值得去结交的 能信赖、能依靠 但就这样一个人物也好似开端无结尾 不晓得是阿婆的布局比例?还是当时时代的去高光问题 这本是阿婆的沧海遗珠 但本应更好 再处理的讲究些的话 哪怕这本的故事性有点弱 也不妨碍 单独的角色个体在阿婆的世界里有姓名
《顺水推舟》读后感(三):当你发现一旦停止了思考,生活就将变得何其简单。
近期读的阿婆作品里的上乘之作。 错乱的动机,精彩的设定,我也成功推错了那位重要角色的身份。深谙推理小说套路,却依然被误导到尾,这阅读体验就很值得。
——如果没有最后一章的话。
最后一章毁全书我真的意难平,幸而毁的并非推理线,而是感情线。 女主对于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纠结贯穿全书始终,我甚至曾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她参军回来,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对平静而安稳的乡村生活感到厌烦,与一直留在乡村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夫也再没了共同语言。一方面她想追求变化与刺激,另一方面她感到迷茫: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还从事过需要头脑和高度专注的工作,如今却是漫无目标,缺乏决断——对,就是那个说出来让人讨厌的词:苟且……”
她看着那些按照既定计划嫁了人的家庭主妇们,每天只需要考虑穿什么好看的衣服,该这么操持家事,她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可以满足自己,但她忽然觉得这些家庭主妇们其实都比她的生活充实:
“当你发现一旦停止了思考,生活就将变得何其简单。”
正因为她的纠结贯穿始终,所以最后一章的存在是必要的——女主必须做出抉择,这本书的思想内核才算完整。 然而,万万没想到,结尾她竟然爱上了一个试图掐死自己的男人。 在快要被掐死的时候,她感受到的不是憎恨或恐惧,而是迷恋上了带给她这种刺激感的杀人凶手……你说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对不起,我在她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看不到了看不到了。 并且这个罪犯没有丝毫值得同情的地方,波洛竟然就这么把他放了……放任杀人犯夫妻过新生活去了……诶? 我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阿婆瞎做红娘瞎配对的行为,没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最生气,只有更生气。一星全扣给结尾。
《顺水推舟》读后感(四):很难接受
看了一些阿婆的书之后,感觉很多时候,她对凶手的下场处理的很微妙。我目前看过她5本书,似乎只有《底牌》这一本,凶手是被正常指认并且被警方逮捕的。
《尼罗河上的惨案》和《破镜谋杀案》里面,凶手自杀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里面,凶手被无罪释放了。
而这一本里,“凶手”不仅被波罗“赦免”了,而且还继承了一大笔钱加抱得美人归。我把凶手这两个字打了引号,是因为他确实是没有直接杀人,但是他毫无疑问的间接导致了两个人的死亡,而且他后来也在极力掩盖这件事。所以我认为说他完全无辜,我是接受不了的。
阿婆似乎十分乐于在波罗侦探的身份之上,再加上审判者这样的角色,而这位“仁慈”的审判者,也似乎不止一次的喜欢帮助某些他认为“有情可原”的凶手们逃脱法律制裁。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在小说设定的背景里面,因为法律的漏洞也好,或者其他的情况也好,真正的恶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裁,而凶手挺身而出除掉了恶人,那么这种凶手被“赦免”,也许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本书里面,这位“凶手”是这样的吗?
他在旅馆中失手将人杀死之后,用火钳狠狠补了一下子,还把有误导作用的证物擦拭干净,去掉指纹之后放在现场,一边混淆视听然后嫁祸他人。之后,他马上又去找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并用金钱作为诱饵让后者去做伪证,想要把杀人的罪行嫁祸给另一个人的同时,还能得到一大笔遗产。而这个人也因为这件事而羞愧难当而最终自杀,而这位凶手还偷走了这位自杀的人留下的字条。妨碍警方调查的同时,还企图继续为自己脱罪。接下来,当跟他有婚约女性来找他对峙的时候,他用手掐住她的脖子,而且如果波罗不在场的话,他就有可能把她掐死。
这样一个凶手,被波罗无罪开释了,我真的有点接受不了。
而这本书里面另一件凶案,就是哥哥杀死“假妹妹”这件案子,其实说到最后,波罗也没有确定的证据,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但是就是没有直接证据。而且我也真的没想明白,这个哥哥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他的假妹妹。哥哥就是想要钱,假妹妹死了钱就没了。书中是设定了一个看起来可以让他抛弃一切的女性,但是细究起来,我真的不觉得这位女士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一个心思缜密让别人冒充自己死去的妹妹来骗取遗产的人放下已经到手的钱。我感觉这件凶案,看起来更像是阿婆认为必须安排这位哥哥做点什么不能被饶恕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他合情合理的当成替罪羊,让他把之前那个“凶手”造成的两件案子全部安到他身上。
总之,这本书真的读完之后非常不舒服。故事很精彩,节奏把握的很好,各种设定也很巧妙,但是真的就是读着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