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摘抄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一本由[捷] 赫拉巴爾著作,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15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過於喧囂的孤獨》精选点评:
●恩 很真实的状态
●才第二章就差点儿把我看哭了
●我不知道这些在书中读到的片段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无疑在很多年后,再想起来读这本书的今天,一定会觉得它改变了我,像很多年前大刘的《朝闻道》一样!
●赫拉巴爾
●那些于废纸堆中用压缩机打包的一个个属于他自己的装置艺术,他的love story,喧嚣又孤独。
●人最終留下的不過是夠做一匣火柴的那點兒的磷,和充其量也只夠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來上吊的螞蝗釘的那點鐵。
●这不是小资文!这不是小资文!卖弄的叙述引起我肠胃的不适,想呕吐。
●那些于废纸堆中用压缩机打包的一个个属于他自己的装置艺术,他的love story,喧嚣又孤独。
●赫拉巴尔的文字密度极高,充满象征和隐喻。在读完第二遍之后,一种深刻的溃败感在我心底散开,这本书不只是一个孤独的打包工的故事,而是一段历史,一种“天道不仁慈”的绝望现实。
●像一首忧伤的长篇抒情诗,中了魔的人们
《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一):不好看!
未知是否翻譯的問題, 我看不出這本書有值得細味的地方, 角色設定活脫脫就是精神病人...不是想象過度那麼簡單了
總覺得為堆砌字數而完成的一本書, 從根本上很多內容都不需要的
《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二):互联网并没有发明新的文字
最起码,没有发明比人的语言牛的东西。
从人格的形成上看,主人公从废纸中汲取的文字营养和今天从互联网上看到的营养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似乎他老人家这种学习方式比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在最基础的方面还要先进很多。
《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三):殉道者
昨晚开始读这本书。
对于译文小说总有点后怕,因为译后的文字好像不能真正贴近作者的原意。不过这本不同。
我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流眼泪。
我觉得那瞬间我好想懂了。为什么这本书是悲伤的。
那是眼看着文化被吞噬掉,而无能为力的心境。
那些被送进机器搅碎的只是废纸吗,不是的。
好的书籍是承载着文化的容器。好的书籍是美好的。
可是这些美好,好像无人珍惜。
这是一出悲剧。把美好的撕碎给人看,很多人做了这样的事,或是正在做着。
我知道,书中的他是个殉道者。
《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四):值得再讀
《過於喧囂的孤獨》,一個人與一份三十五年的壓紙工作,後果,就是積累了以噸數計算的書籍。他對書的愛,有如對生活和生命的愛。只是,世界總在改變,人們也不愛他所愛。戰爭、愛情、對生命的感悟⋯⋯ 一切的一切,在書中,有一種悲懷,對人類集體的悲愴。 或許,對每個人而言,我們都有著這樣過於喧囂的孤獨。他一再說:天道不仁慈,有頭腦的人也不仁慈。是不是這樣的?是不是?我不斷拷問自己。天道不仁慈,還有愛和同情嗎?這是一本能讓人反思自己的書,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書!在德國坐火車的路上,囫圇吞棗一樣讀完,有時間,要好好地,安靜地再讀⋯⋯
《過於喧囂的孤獨》读后感(五):仅是回忆
三十五年来,我置身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多少年后,当我再读那个三十五年降自己置身废纸堆中的汉嘉时,会不会记得今天?2011年11月10日,孤独的圣单身节前夕。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台版书,繁体竖排,阅读起来,不太习惯。上午一个人去罗湖区确认报名,在地铁上,独自翻完了这本书。
你是否会记得,在环中线上略显空荡的车厢,读到曼丽卡的时候,身旁女人身上传来的廉价香水刺鼻的味道?你是否会记得,当他把沾满血污的纸和各种颜色的苍蝇送进压力碎纸机的时候,地铁穿出了地面,你抬起头,看到了被大片乌云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塘朗山……
他所听到下水道中的各种老鼠的撕斗的声音,他舅舅退休之后建起来的小铁轨与废弃的小火车,他那沾满血水与苍蝇死尸的手去打啤酒,以及那个吉普赛的小姑娘!对啊,还有那个一言不发的吉普赛的小姑娘!
想起这些,你会不会听见地铁里传来的阵阵风声,以及国语、英语、粤语的报站声:坂田、五和、布吉……你会记得么?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