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锦集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一本由尼采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精选点评:
●“就像从阴暗的山后升起的晨曦,热烈而强壮。” 同是回归,尼采达到手段是“超人”,托尔斯泰是“至善”。两者都是意志驱动,不过前者的意志源于创造,创造源于勇气;后者的意志来源于道德,道德源于恐惧。
●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一本
●读的是这个版本,可还是习惯翻译成查拉图斯特拉(顺口多了)
●早年读的版本,不评价,读不懂...
●孤独的流浪者。歌唱者。希望和绝望者。
●这个是真的没看懂。
●一下买了两本 一本送给女朋友 不出意料的她没有看。。
●能不能看懂 是个问题 不能全懂的书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尼采,太阳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一):读书笔记之《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查拉斯图拉(又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总体感觉是——晕。我疑惑着,尼采,与其说是一位哲学家,在我眼中,那些书中华丽的词句和满篇满页的暗喻,使他更像是一位诗人。他挑战着我对“哲学家”的最初理解,那种在读《理想国》时建立起的感觉好象数学一样严谨富余逻辑的论证方式。起初看到书的扉页上很拽地写着“一本为所有人而写却无人能懂的书”时不太以为然,但事实证明,自己没能有幸成为例外。
lt;=========省略很弱的观点若干=========>
:我很喜欢这个版本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对于本书的评价是“有些贵的好书”,我会考虑买一本收藏D(之前是从图书馆借来看D)。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二):读书感悟
7.23开启德国版修仙之旅。 7.24隐者要劝留查拉。劝他留在仙界,如他一般礼赞上帝就好。查拉辞谢。走时才默念了一个重要信息,上帝已死。 上一任大boss死啦,他出世历练也是晋升的必然之举。只是修仙路漫漫,没有像扶摇大女主那班历经世间诸苦,如何能够荣峰宝位。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7.25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人是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根绳子。横过深渊的一根绳子。 居然只是绳子,而不是桥梁。想想这绳子的每一个分子,都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一点一滴的吸取着地球的精华元素,然后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一代人一代人的传递,交织,整合,变异……………………基因……………………………………………………………… 太不容易了,修仙路漫漫啊! 查拉为啥要和普通民众说呢?说了也没人愿意信他。哪怕有人相信了,可是,全然否定了他们曾经自以为是的生活意义,他也是不讨喜的。
让一个人不高兴,最多被骂一顿打一顿,但让所有人都不高兴了,大家就会除之而后快了。毕竟,他们认为沉睡中死在铁屋中,比醒着被烧死会更不痛些……………………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三):在他们耳里,我们走在街上的足音,响得太孤独了
“太阳……假如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我对于我的智慧已经厌倦了”
“祝福我吧,你这平静的眼睛能够不妒忌一个无量的幸福”
“那时候你把你的灰搬到山上去,现在你要把你的火带到谷里去吗?”
“觉醒?你现在要到睡着的人群里去做什么呢?”
“我爱人类”“我曾太爱人类。”
“在他们耳里,我们走在街上的足音,响得太孤独了”
“……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
“超人是大地之意义……,不要信任那些侈谈超大地的希望的人,他们是生命的轻蔑者,将死者,他们自己也是中毒者。”
“大地……。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要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致自污。”
“他便是这大海;你们的大轻蔑可以沉没在它的怀里”
“我们的幸福是什么!它是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可是我的幸福正当是使生存有意义的/理智/道德/”
“我的道德值什么!它还不曾使我狂热过。我怎样地疲倦于我的善与恶啊。这一切都是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
“人类是一根系在瘦与超人间的软索——一根在深谷上的软索。”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悬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
“人类……他们有一件自觉可眩之物:文明。这使他们与牧羊者相异。”
……
“人类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是一坐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
“他即使受伤时灵魂还是深邃的。”
……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四):大陆所有的翻译版本都不考究,雷人啊。。。。
建议大家看尼采和叔本华的作品(所有作品)之前还是看看季羡林先生有关古印度与佛教研究的书,会有很大帮助,真的,否则我们读翻译成中文的尼采的作品永远都不知道尼采到底在说什么。。。请相信我。。
因为尼采和叔本华都受印度佛教影响很大,尼采也曾经说过,他要做欧洲的佛陀。关于大陆版的翻译,在我看来,最近十年中的进步仅仅是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改成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已。。。读音跟德语的相近了一些而已,而已!~ 关于翻译,呵呵,说起来,2009年新出的版本除了比原先版本的注解多了,繁杂了,同样的谬误却丝毫没有减少,比如说,在前言中说道:“你看,扎拉图斯特拉走路(下山)的样子多像个舞蹈者啊……”这个“舞蹈者”,其实是来源于古印度语(现在印度语读作رقص)它的读音近似于“溏璀”,事实上,尼采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用“舞蹈者”这个词,是因为尼采很清楚在德语里“舞蹈者”这个词所指的最源头的意义是什么。。。
“溏璀”其实是一种修行用的‘无上瑜伽’,是某一类“佛印”(佛的手印、语言),也就是修行的人与智者、觉者沟通用的语言。(印度佛陀的修行中没有神的概念,佛是经过修炼得道的人)。由于这是种肢体动作表达的语言,所以后来“溏璀”在整个欧洲的字母语种中被定义成“舞蹈”(者),也就是英语的“dance ”,法语的“danse ”,德语的“Tanz”,俄语的“танец”,这其中,俄语和德语的“舞蹈”虽然在读音上清辅音“T”浊化成了“D”,但是打头的字母仍然跟印度语一样,是“T”发音的。也就是说,它们都继承了古印度语رقص“溏璀”的读音。。。另外,尼采在后来说到扎特拉斯特拉要向人们表演“绳索上的舞蹈”,其实这个“索上舞者”应该译作“持戒者”或“禁欲者”,而“表演”这里也应该译作“展示”。也就是说,扎拉图斯特拉要向人们展示而不是表演,他要向人们展示一个持戒者是如何修行的。。。
以上是小生阅读季羡林先生作品再对照尼采的作品总结出的一点点心得,望同伴们共勉、指正。。。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读后感(五):无限崇高的道德
说实话,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但目前它带给我的思考就足以震撼我以前自以为完善的道德观。
在过去的活动中,我自以为是一个还算善良的人,参加公益社团,参加募捐与公益活动。我不无自豪的欣赏着自己对公益的热心和丰富的爱心。当然,压力随之而来。我们需要时刻高举道德主义的大旗,高唱颂扬爱与奉献的圣诗,严谨的把握自我标榜与不够道德不够善良,最好能炉火纯青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过,这实在太难,当善良与道德被赋予太重大的意义时,我实在承担不起。
但我觉得善良、道德、爱心、高尚,他们从来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被顶礼膜拜的口号与框架,他不能太高,太高则浮夸,也不能太低。它是天地之间的人,是人心。
就像尼采所说:“我爱那不愿望着太多道德的人,一个道德由于两个道德;因为悬挂命运,一个绳结已足。”我的理解中,这并不代表对道德崇高性与美好性的否定,更不会是意味着对道德的否定。只是,在众多的道德中,哪一个才是更优秀的道德?哪一个才是道德中的佼佼者?哪一个才是我们更应该遵循的无限崇高的道德呢?一个道德由于两个道德,道德本身做单纯最简洁却也最易被我们复杂化。
“人之所以伟大乃是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标。”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道德也是。但你怀着“我在做公益我善良”的心思去做这一件事的时候,你输了。我想赞扬的道德是:星期天,一个普通平庸甚至有些邋遢的大妈去买菜,也许她会为了两毛钱和菜贩子喋喋不休地争论半天,在地铁口的拐弯处买了一个10块钱的LV,看到旁边的募捐箱把手里捏着的两块钱扔了进去。也许这样并不算慷慨,她斤斤计较,还有些虚荣,可是有些事情(好的事情)已经融入她的思维她这样做了且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与和小贩讨价还价买仿制的名牌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觉得,她赢了。
“我爱那惩责他的神的人,因为他爱着他的神!他必须从他的神的愤怒中毁灭,因他欢喜走过了桥。”尼采如是说。他曾呼啸:“上帝已死!”上帝已死?惩责?推翻?还是炽爱?还是涅槃?几乎是在神学院接受了全部教育的尼采会如此轻易的否定上帝吗?否定一个构成了他最初最基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象?我想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更愿意相信是他所深信的上帝在世人笔下被歪曲是他宁信上帝已死。且看后句:“我爱一切如同大雨点——从低垂在人头上的黑云降下来的人,他们预告着电火的来临,并且毁灭如同先驱者。”这样的形象让你想到什么?难道不是天使?圣徒?曾经的耶稣基督?而你才说他们,是超人的先驱。超人=上帝?上帝已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离的是凡俗的桎楛。你才宣布上帝已死之时,便是他的上帝重生之际。
说了这些,其实我想讨论的不是上帝。把上帝换成道德,把尼采换成我,就是我对现时道德的看法。
我所希求的,并不是无限崇高的道德,而是一种可以下去成为桥梁可以被反思被批判可以用无数种不同的方式演绎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