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城北京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大城北京读后感锦集

2021-01-20 01:30: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城北京读后感锦集

  《大城北京》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城北京》精选点评:

  ●浮光泛影

  ●如果多一些市井描写会更好。

  ●已经消失的北京,行走在街头,能回首的还有几何?在北京闲逛时心中的地图

  ●railway station

  ●没有写出北京的情趣

  ●你的路

  ●我真的看过吗?!!怎么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

  ●听林语堂徐徐讲述北京城的由来、文化、气息,兼及中国艺术的门类和欣赏。内容受当时考古和认识限制还有错误,但行文娓娓。——不过~~~,之前加书的时候还对啊,怎么突然变成这个鲜红封面了?!

  ●这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北京。

  ●中规中矩

  《大城北京》读后感(一):一直喜欢林先生的作品

  看了里面的很多细节大约写的都是民国前后的北京,与如今的北京区别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居住的环境,比如饮食的习惯,比如交通状况等等。

  我现在住的地方算是老北京聚集的地方,经常还能看到很多老北京的玩意儿。可是在其他区或许就少了。

  其他的等全部读完再写评语。

  《大城北京》读后感(二):逝去的北平

  《大城北京》帮助我们一起追忆那曾经辉煌壮丽的极禁城,巍峨耸立的白塔,青瓦金顶的圣坛,光彩夺目的琉璃影壁,描金绘彩的牌楼和蜿蜒伸展的长廊,还有那掩映于苍松翠柏与湖光潋滟之间的亭台榭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传奇和故事,浸透着抹不掉的历史尘埃,撇不尽的岁月沧桑。无怪乎当年朱自清把北平城誉为意想中中国唯一的好地方。而今,我们也只有在书里或是梦中才能遥想那已经逝去的北平城……

  《大城北京》读后感(三):北京的好处

  这几天在看林语堂的《大城北京》。据说奥运会好多老外来中国,都特别好奇,问:你们的长袍和辫子去哪里了?他们印象里的北京还是林语堂笔下的带有中古色彩的老北京。可不,林语堂是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作家,可是当今作家中,有几个能做到这点呢?文化传播之不得力,由此可见一斑。

  林语堂是很卖力气地在介绍中国,甚至把和北京无干的中国书画史也梳理了一遍。书中错谬也不少,比如写到杭州倒塌的雷峰塔,就记成了保处塔。这算是重大的失误了。今年重版,出版社也没做一点编务工作,仍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实属不该。

  北京的好处是再也回不来了。越读此书,我越明白这个理。

  《大城北京》读后感(四):大爱 ·北京

  北京——我的故乡。如果,你也在这里,就爱上她吧。爱她的宽容与包容。包容着我的爱与怨,我的喜悦与失落。这有郁达夫的槐树,老舍先生的猫散步的胡同…… 在最最郁闷的时候,徜徉在窄窄的胡同里,看着它们犹如我窄窄的人生,满腔的愤懑。深深的院落里,走出的手里端正土簸箕的老人,慈爱地问“姑娘,不认识道儿了吧。”我的眼泪,无法掩饰地奔涌而出。这就是故都,故都的人。生活在这里,她会有如母亲般看着你,陪着你,她给不了你什么,只有内心的踏实。知道无论怎样,都有她在静静地注视着你,看着你的内心和灵魂。爱她吧,不要任何回报地,静静地,亦如她爱着我们……

  想象着,当所有的岁月都老去,我还能,在冬日午后的胡同里,晒槐枝下细碎的暖阳,看红彤彤的日头,挂在胡同的尽头,照着暖暖的灰砖灰瓦……心里有的,只有故都能给你的宽容与平静。

  《大城北京》读后感(五):帝都古建寻访记

  “在北京,我第一次见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虽然初次见面,但一见如故。人的一生中能遇知音是最大的幸福。我庆幸有此幸福。”

  ——陈占祥教授《忆梁思成教授》1986年10月第一版

  在爱上古建筑之前,陈占祥先生的大名对于才疏学浅的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梁陈方案”却是赫赫有名。《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在近年来几乎在不断加深着中国人的遗憾,一声声喟叹之后,更多的反思纷至沓来。

  在阅读了梁先生50年代中期之前的主要论文著作后,方能感受到,若无对以古建为象征的中华历史文化瑰宝的挚爱,便不会有这些让人心生敬畏的心血。而对于同样热爱古建筑的人来说,陈先生的这种三生有幸觅知音的幸福便再正常不过了。

  喜欢上北京古建筑得益于曼邦公益在一个初春组织的教堂之行,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自己按照文保单位在地图上规划线路,沿着历史曾经经历的痕迹,走进宫殿、寺庙、民居,瞻仰教堂、经幢、寺庙。临行前一晚会做做功课,对古迹的前世今生有个初步了解,这样大半年的光景,渐渐发现,这些建筑的纹理共同织就了四九城的历史脉络,也触发了自己许多感想。

  曾听人说,瞻仰古建筑,世界会变得安静,会产生与历史对话的感觉,我却不以为然。而现在,我深信不疑。

  论建筑本身和历史,我非专业人士出身,不敢班门弄斧。在此,希望以一种热爱的态度,来重温部分走过的北京古建筑,梳理当时的感知,记录一些有趣的见闻。

  帝都古建寻访呈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没有特定的学术代表性,也不是按照知名度来排列,基本是按照我走访的专题类别和区域划分进行编排整理,一组为1至2个北京古建筑,下方是一些简单的介绍。有想过会不定期增加,也会提供一些当时我规划的线路。虽然拆了那么多,北京还有那么多值得去,值得看的,因此,每年会去一次北京,每次会再去一些没去过的,重温一些去过多次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