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摘抄

2022-03-30 03:06: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摘抄

  《马丁·路德文选》是一本由(德)马丁・路德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丁·路德文选》精选点评:

  ●新教徒

  ●灵粮最好了

  ●由此寻找。

  ●

  ●没太看懂也不敢给新教带头大哥低分

  ●不知道是因为欧洲人的语言表达方法不够简练准确,缺乏艺术性,读起来不够朗朗上口,啰嗦,还是说译者略差。总之,读起来有些绕脑子。

  ●很好,當成靈修書讀。

  ●阅读时间:2007年3月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7-5004-3615-7/B·638 应该读“这是我的立场”

  ●很好的信仰指导书

  ●编译小组很聪明,没有具名。确实,这么多直接的摘抄,编辑成分远远超过翻译。要是编辑时再用点工,把一些不常见的名称译法跟国内主流对照一下,会对可读性帮助不少。无论如何,路德的文章能通过这个途径得见,也是件很好的事情,感谢编译小组。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一):漫不经心的选材……

  初拿到马丁路德文选,心里很是激动,以为自己终于能够与这位改教伟人有神交了。

  然而看过书的目录之后就让人非常失望。实在不明白这部文选是以什么标准选材的。

  首先,路德一战成名的经典《九十五条论纲》没有收录。

  其次,路德三大经典只收录了《基督徒的自由》,让人无法全面理解路德的思想演变。

  再次,所谓“历代信经”部分,根本很多文字就不是路德所写,只是后学对路德的阐释而已。

  再再次,桌边谈话录收录的实在太少,而“日用灵粮”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与其以“日用灵粮”的方式收录路德的散碎著述言论,还不如收录一些完整的解经或讲道文章。

  最后,作为信义宗支柱文献的大小教理问答也没有收录,让人实在怀疑编者对路德和宗教改革史有什么程度的理解。

  所以给了三颗星,三颗都是给路德的,没有给编者的。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二):自觉的灵、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三):自觉的灵、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翻译家,圣诗作家。

  “因信称义”

  “我请求世人不提我的名,不称为路德宗信徒,只称为基督徒。路德算什么?道理不是我的,我也没有为什么人钉十字架。我不是,也不愿作人的师傅。只有基督是我们的师傅。”

  ―马丁•路德 基督更正教之创立者,基督教信义宗的奠基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启者。 ---------- -------------------------------------------------- ----------------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 那时的德国经济分散,政治上分裂割据,国内一片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僧侣们无恶不作,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社会各阶层变革——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这一切点燃了多数民众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民众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人士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叛经离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要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巨大普世意义。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后代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民众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

  马丁.路德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旧式教权统治。 他的宗教改革更正,为基督真理的世界性广泛传播和各民族圣经翻译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后世的世界思想界,宗教界均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quot;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 。

  quot;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 。

  quot;若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 (天主教)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眷束。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quot;我承认粗暴!激烈!好战!"

  quot;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 。

  quot;我是民众的战士" 。

  quot;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诫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着遵守诫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在这屋的伙伴,只要是知道我的,都能够为此做证。我若是拖延着礼拜,祈祷,阅读和其他这类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会痛苦而死" 。

  上帝的話語與音樂是最密切的結合。

  “魔鬼无权使用好音乐 ”。

  quot;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马丁•路德墓志铭>>

  没有马丁•路德,今天的我们没有圣经

  《马丁·路德文选》读后感(四):马丁·路德论基督徒与政府的关系

  前些日子读《圣经·新约·罗马书》保罗关于人们对待政府的态度,大惑不解,虽有巴特《罗马书释义》对此解释甚详,无奈阅读比较困难,真正理解,尚需时日。昨日读《马丁·路德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其中《日用灵粮》对此也有不少解释,语言和意思似乎也没有巴特那样艰深,就抄录下来,作为对比的资料。

  9月6日 政府的权柄

  “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罗马书》十三:4)

  政府的权柄是基督权柄的象征、尝试与式样。教会的事工是叫人永远称义、永有平安并得着永生。政府的权柄是维持治安,使人民受律法的保护。掌握政权的人也是上帝所指派的,而且是上帝的奇妙恩赐。政府是上帝所设立的、所命定的。他的旨意是要政府成为永远需要的机关。国家若没有政府维持秩序,人民的生活就要失掉保障。人民就要彼此伤害,互相吞吃如同野兽一样。政府要保护你的身体免得被人杀害;免得别人奸污你的妻子;也免得你的儿女被人诱拐。政府保护你的家庭房舍,免得被人抢掠,又保护你的田地牲畜,免得被人偷走,被人强占而去。

  假使禽兽能够说话,当她们看见人们中间的政府的时候,岂不要说,“伟大尊贵的人啊,你们与我比较起来,你们简直不是人,都是神了。你的生命财产都有了保障。我们的住所、食物,甚至生命都无保障,连一小时的安全也得不到。你们若不为此而感谢上帝,你们就有祸了。你们的生活若是与我们的生活相比,上帝给你们的是何等荣耀安全的境遇啊。”(送儿女入学讲道词,第379页)

  9月7日 当顺服政府如同顺服父母

  “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罗马书》十三:5)

  《圣经》对国家政府的看法是十分正确的。政府为着怜恤百姓的缘故必须对作恶的人施行惩罚。这种严格统治完全是伪者大家的好处。保罗与彼得都认为政府惩罚作恶的人是应该的,完全符合上帝的旨意。政府报复恶人,向他们发怒是为保护行善的人,使他们的尊贵荣耀不受伤损。政府眷顾行善的人,保护他们,怜悯他们,使他们不受恶人攻击、伤害、杀戮。政府这样行是出于上帝的命令。上帝知道是他的仆人这样行。

  政府惩罚恶人,毫不顾惜,不但使恶人受到当受的刑罚,也是要保护善人,维持社会的治安。这无疑的是出于基督徒的大慈爱,是他们的善良所为。

  上帝给政府权柄不是叫他们剥削百姓,滥用他们的权柄,乃是叫百姓得到最大最多的 利益。罗马人通常称他们执政掌权的人为父母官。我们应该感觉羞耻因为我们从来不会称我们本国的官长为父母。实在说,我们的侯王市长就等于我们的父亲,因为借着他们,上帝给了我们食物,又保护我们的家不受侵害,如同父亲保护儿女一样。因此我们必须顺服他们,敬爱他们,看他们为最宝贵的人,又要防备,不可有反抗他们的事情发生。(1528年第五条诫讲道词,第379页)

  9月9日 上帝与该撒(即恺撒)

  “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路加福音》20:25)

  《圣经》说,将来审判人的不是世人,不是侯王或君王,乃是圣灵借上的道。世人将来都要受审判,受刑罚,无人得以逃脱。然而关于上帝的道若有人自作判断,不愿听从上帝的吩咐,以为自己的权柄高过上帝的道,这样的人是出于魔鬼,是该受上帝的刑罚的。我们要向这等人说:“我的侯王,我的君王和世人啊,论到今生的事,你是有权柄管我的。我在肉身方面,在产业方面,应当顺服你的命令;但关乎上帝的事你是没有权柄管辖我的。你管辖的范围只限定物质方面;至于灵性方面不是出乎你管辖范围的。在灵性方面你和我都一样须受上帝的道管辖。在灵性方面我一定不能听从你的吩咐。你的吩咐若与上帝的道不合,我定要反抗。我只能听从上帝,遵行他的道。

  亲爱的基督徒,我们不是奉君王、侯王与群众的名受洗,乃是奉基督与上帝自己的名。我们的名字也不是君王、侯王或群众,我们乃称为基督徒。除非人知道怎样引人进入天国,他就不应该引导人。只有上帝才能引人进入天国。所以,关乎人灵魂得救的事,除了上帝的道以外,我们什么也不可教导人,也不可听别人讲说别的道理。(《约翰福音》十六章注释,第381页)

  我不是一个基督徒,因为要上宗教史的课的关系,才开始阅读宗教方面的书,尤其是《圣经》等书。因为基督徒与现实中的政府,或者说自己所属的民族、政府、家族等关系,是常常引起人们有很多矛盾思考的关系,所以才仓促找书,看看是否能够解开这些疑团。因此,我无意像路德或者教徒那样,预先就按照信仰或者《圣经》所说来思考。但是,先了解基督徒怎样认识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里似乎也存在着一个理解上的悖论,我都不能接受路德的信仰,又怎么能够找到理解他的前提呢?这些暂且不管,按照我的一般理解,先思考路德这里的三段讲道词。

  这些讲道词有不少矛盾之处。比如拿人与禽兽相比,虽说人和禽兽有相似之处,有时人比禽兽还不如,但人终究又与禽兽有所不同,因此,这样的比附不甚妥当。另外,一味拿物质上的好处来讲上帝的恩典,似乎也有违因信称义的原则。当然,教义是教义,就是约伯受到上帝的考验,不也要体现在儿女的生死和财富的多少吗?因此,《圣经》里有很多我们这些教外之人觉得矛盾乃至不合情理之处,这很正常,路德依据《圣经》而来的解释,有这样的特点,也不奇怪。“除非人知道怎样引人进入天国,他就不应该引导人。只有上帝才能引人进入天国。所以,关乎人灵魂得救的事,除了上帝的道以外,我们什么也不可教导人,也不可听别人讲说别的道理。”也同样是有矛盾的,这或许与讲道词的风格有关。

  撇开这些不说,我们看看路德谈论的核心问题。第一段,路德强调政府就是上帝的工具,因此不可反对。这让人颇为费解。但当他强调政府的职责时,是否已经隐含了政府一旦不能遵行他的职责,则上帝就会惩罚他们呢?这里本身还是有矛盾的,上帝既然万能,又何以他的工具不能遵行他的意志呢?这个也不必多谈。第二段也是如此。第三段就有所不同,政府的权威只能局限在现实和物质层面,但政府不能负责最终审判,权柄最终掌握在上帝手中。而上帝之本在于《圣经》,按照路德的学说,理解上帝,不应当依赖于神父和教会,而应当依据自己的理解。这无疑就给怀疑政府行为的正当性,甚至反抗政府的暴行,开启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至于为何路德如此强调要服从政府,其中理由很多。《圣经》如是说,此其一。路德此时正要依靠政府或者君王对抗教会,不会去强调与对政府对抗的一面,此其二。政府存在自有其无可置疑的价值。此其三。《圣经》为何会如此说?保罗是个罗马公民,保罗深知罗马的强大,以及罗马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宽容态度,他实在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反对罗马政府。《圣经》本身就具有历史性的特点,路德的解说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若把这样历史性的特点当作无可置疑的信仰,实在令人难解。

  不过,上面的一些个人理解,都是在并不具备信仰的前提下的一种思考。自然难免谬误之处,不过是一个没有信仰者初涉宗教书籍的一些浅薄的想法而已。还请朋友们指点迷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