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是一本由何政广 编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铜版纸彩印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精选点评:
●一如他的摩羯,色调大多黑暗,阴郁,强调结构的土相开创了圆形的结构。现代绘画之父?不太明白
●他是梵高喜欢的画家 能担当
●印刷不错 值得入
●暂时看不出来塞尚的厉害处。继续泛读印象派前后时期油画吧。
●塞尚很伟大,书只能看画。
●看完终于算是稍微理解塞尚了 以前总是非常疑惑他绘画的方式 以及很喜欢这套书 评论挺中肯
●非常不错的入门介绍。语言简练,插图精美,脉络鲜明。会继续看别的系列。
●塞尚。构成。
●塞尚一直在寻找新的绘画方式。他的画作带有天地初开原始洪荒的感觉,大概正是这种风格激发了现代绘画各种流派的灵感。他曾说,我这样的人,一百年才出一个。其实他谦虚了,他这样的人,两个世纪以来,也再没出现过。仅从书中介绍的文字来看,这本不及我看过的前两本。
●印的更差。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读后感(一):世界画家全集
这套书是上大一的时候看的,当时正在学习色彩学,需要看一些书籍,同时还看了美术史,和康定斯基的两本书。这是一套谢列的书籍,丛书介绍了世界著名的画家,我看的是从塞尚开始的,往后的一些画家,主要介绍画家的生平,作品,分析作家的一些作品,这套书图文并茂,看起来很是方便,主要就是为了介绍,让大家能够了解这些画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又能提高一下自己的艺术修养。建议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 。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读后感(二):塞尚
塞尚的苹果可谓在艺术上鼎鼎大名,可是呢我一直以来都不太理解。这次一看,倒还真有些感触,原来这纸上二维的苹果却是有着三维的雕刻感。这也许就是塞尚绘画重要的特点。
塞尚与高更、梵高被称为后印象派三杰。各有特色。而塞尚的作品我委实欣赏不了,他的画颜色非常的厚重,感觉就是如同颜色刀抹上去一样,这也许就是这种雕刻感的来历。而其后期的绘画更加如此,也颇有抽象派的感觉,当然说其是现代绘画之父我似乎还没办法完全理解,惭愧!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读后感(三):塞尚
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不过我更在意的是他是反印象派三大画家,另两位是高更和梵高。 我喜欢看风景画,不过看他的风景画,实在感觉受不了。当然不是他画的不好,实在是我太软弱了,无法欣赏他那厚重的笔法。他的画太“灰暗”了。但颜色又太厚重了。充满了力量与质感。可印象派的“美感”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这里倒有一则轶事。塞尚与左拉是同乡还是好友。但他们互相认为对方选错了职业。这巧妙了诠释了两人分别在画坛与文坛的领先观念。是什么地方的水土能养育出这两个人精。左拉还好,开创了自然主义。而塞尚是引领了整个现代绘画。他自己说:我这样的画家,一世纪才能出一个。可是实在是太谦虚了。也许五百年能出一个。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读后感(四):若干年后,面对塞尚的画,长大了的孩子们会想起向塞尚扔石头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书写的很一般,不流畅,一度让我以为是译作(后来发现只是编辑)。
2.画很多,按年份排列,可以集中看塞尚不同阶段的作品,挺好的。
3.最喜欢两个地方:一是作者最后将塞尚的精神世界和尼采所说的人的精神的三种变化作对比。尼采是这么说的,精神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儿童。骆驼象征负担重荷的勇气——骆驼背上重负就向沙漠跑去。这与塞尚孤独一生探索绘画非常近似。尼采又说,在沙漠深处,精神从骆驼变为狮子,精神获得了自由。这与塞尚对抗传统技法,否定规则犹自创作的风格很像。尼采最后说,精神世界最终会变为孩子,孩子是天真的,是新的开始。塞尚也曾说,他要“天真地画一只胡萝卜”,他服从于自己眼睛所见,如孩童般祛除杂想。
4.最喜欢的地方之二,文章的结尾。不喜欢作者写作的原因在于太过克制和理性,就像塞尚的画一般的叙述,将人物仅仅看作物体。实际上,我们在讲述这样一位画家的生平时,很难不带有个人情感,这种个人情感的流露反而显得真实(就像达利那本就很好)。终于,作者在本书最后还无保留地抒情了一把——曾经在塞尚的家乡埃克斯小镇,那些向塞尚扔石头的孩子们,他们不会知道面前的这位画家引发了绘画史上石破天惊的变革,更不会知道塞尚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保存了如他们一般最珍贵的童年气质。
5.当然,这个结尾不是原文结尾,而是我根据原文结尾润色之后的。
《世界名画家全集--塞尚》读后感(五):他把阳光、时间、和宇宙框进小小一副画
最爱的塞尚,印刷不错,铜版纸可能是表现油画最适合的纸了吧。
文字有点捉急,感觉作者一直在尽量靠近绘画语言,然后给人一种特外行的感觉呢。哎,将构图讲颜色讲风格全都特抓不住重点,还不如全印画呢。。。
为什么喜欢塞尚呢,就是单纯的一个西方绘画联展的时候看了他一幅画,哇当时真有种被雷劈了的感觉,那是一幅风景画,现在猜应该是和毕沙罗在一起的时间画的吧,笔触还有些繁复,细密的密布全画的点竟给我一种格外洗练的感觉。颜色好明亮啊,深深浅浅的绿,阳光啊,树叶的清香,甚至风吹的沙沙声响都仿佛翻山过海而来。可他和毕沙罗、雷诺阿给人的感觉又不同,我总觉得塞尚是个特别刚硬的男性。甚或他表达无比柔情的主题时也总带着一种男性的,刚硬的感觉,不是生硬,而是一种力量感。也忘了之前在那个小报刊上看过一句话“现代艺术就是省略一切不必要的,而保留最本质的”(大意),我想塞尚的力量感可能就源于那些省去的吧。
我可能从一副最不那么塞尚的画入了坑,然后深深的躺在了坑底。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那么喜欢,有些太过狂乱的也是难以接受的,比如诸多关于圣埃克里山的油画,浴女图也是不太喜欢的系列。喜欢他的静物,风之屋的风景画、那幅塞尚夫人和绣球花,还有几乎全部见过的素描作品和练习。
静物系列怕是绕不过去苹果吧。太过如雷贯耳了,之前我还想苹果能画出花来还是怎么的。可是很奇妙的,翻到《七个苹果》那一页,还真的不由自主停下来了。这版铜版纸印刷的比起上次看到普通纸印刷颜色晦暗许多,但是一笔一笔认认真真同一方向排列的笔触,竟然有种苹果要滚跑了的感觉哈哈。可能受前几年《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影响,我看到苹果的时候就觉得他们一直在流动,恰好定格了一瞬,被塞尚描绘到了,然后被你看到了。我现状也没看过大师对苹果都咋评论的,但它给我的感受就是在简单笔触里见生命的即时性,同向排列的笔触造成的流动性。时间的即刻和空间的流动奇妙地形成了一种宇宙感,毕竟在永恒中的瞬时总是显得那么动人。所谓塞尚的苹果性... ...打脸之后,古人诚不欺我!
有一幅水彩的《绿水壶》,我又被定格了。一幅简单极了的小幅水彩,画一个小壶,白纸在这幅画里成了最闪亮的高光:水壶的高光就是空白的白纸!然而形成了一种极佳的釉色的质感啊啊啊啊啊啊啊!见识短浅的我又被惊艳了!说是神来之笔都觉得对不住这幅画。而画外空白的白纸丝毫不给人飘飞的感觉,反而白纸充当了那天下午绚烂极了的阳光的角色。塞尚总在平凡的物事中给你惊喜,让你突然觉得:哦,原来事物是这样的呀!
他的风景画总有特别强烈的即时感,可能和受印象派影响有关。雅克布芳的栗树林,小水池,黒堡,采石场的石头... ...明媚的绿是朝气蓬勃的晨光,橘色近黄昏,紫色即入夜;枝芽横斜是冬秋,疏影细密是春夏。喜欢很多对树木的表达,总是糊糊的,他画出了风的样子。
素描线条的洗练足见他曾经走入古典又走出来,慢慢找到自我的过程。还是要用洗练来形容他的线条,啊我这令人崩溃的匮乏语言... ...不敢用遒劲,因为遒劲的感觉是苍老的,挣扎的,可塞尚是生命的,力量的;不敢用刚硬,因为那些生动的、蓬勃的肌肉,泛着浓浓的活力。于是还是用洗练。
构图的趣味。有幅模仿鲁本斯的作品《三位水神》,克里斯托弗说通过这幅临摹塞尚在研习古典大师组织人物和画面元素的关系,说的真好。《丘比特的石膏像》里,我发现了他特别可爱的地方:和丘比特一样置于桌面的棕色陶罐像左上歪斜,罐口接左后方椅子腿,倾斜的椅子是画吗?可是椅子上覆盖的青色布幔又穿越椅子的后侧空间盖到了最前面的桌面上!那把像画的动势的椅子向右接的画板,画板成一纵深面,而画板后又接一幅画,画又在另一个平面空间中去。再来看罐子,罐子马上就要倒了呀!可是后面一系列空间是仿佛被一个罐子倾倒出来一般!回过头来在看这个丘比特像,他还是人间物体吗?他还只是一个像人类小孩一样胖得栩栩如生的雕塑吗?他真的变成了爱神丘比特呀。
他以不断地打破常识认知的构图,不断地重构空间,在这种空间组织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他太妙趣横生了!他太神来之笔了!
对骷髅的刻画据说是他晚年要不断去表达的对死亡和生命思考的主题。有一幅画放置在彩色花布上的骷髅。那是一本书最后的一幅画。啊我这贫瘠的表达,我又被镇住了。当时的文字也巧写到塞尚去世,然后一个放置在明度特别高的彩色花布上的骷髅,它是最为简素的牙白,它在画面偏中山的位置,他黑漆漆的眼窝空洞洞,它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