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1000字

2021-02-02 01:06: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1000字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是一本由纪云裳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一):深情谁与共——《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人也不见得会孤独,想另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孤独。一个人可以读书,听音乐,追剧,做饭……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时间都不够用,偶尔一个人静下来什么也不做了,无聊了,顶多算是孤单却不寂寞,因为可以享受一个人的静谧时间。可是心里有另一个人的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想一个人的时候会越想越孤独,那种孤单是入骨的,而多情深情的人对这种感觉再熟悉不过,“多情总被无情恼”。

纳兰容若就是这样一个深情才子。“在纸上下笔如流,文心天然,在岁月里,历久弥香,倾倒众生”。纳兰容若是一位清代的大才子,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大学士明珠。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英年早逝。这本书是评赏纳兰容若的词的一本词集。

这本书一方面入纳兰容若的词,另一方面对这些词进行了注解和翻译。另外就是会有赏析。在赏析里面介绍了很多背景知识,有纳兰容若写这首词的背景知识,也有横向的由此引发的对其他的诗人词人的诗词和背景知识介绍。比如说苏轼,白居易等大才子他们的故事,读起来非常的过瘾。

读完这本书感觉纳兰容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在他心里面友情和爱情是在生命中拥有很崇高的地位。他会为他惺惺相惜的朋友的离开而赋词一首,也会为他所爱的女子的离世而倾泻才华,而且都在词作中赋予深情,每一首词都是“诗酒趁年华”的美好回忆。当他们纷纷离去时,就如这首词集里所写的,纳兰容若自此之后“忧伤入髓,无药可医,红尘苦海,无舟可渡”。没有了这些人的相依相伴,他的人生将是何等的孤寂。没有朋友、爱人、知己,何以寄余生?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十分的优美有品,金句频现。读这本词集就像听一首优美的音乐,像品一幅水墨画,是艺术的享受。“她的眼睛里睡着世间最澄澈的湖泊,可以倒影繁星”、“与爱人分别后,他便在孤独里一夕忽老”、“用满纸哀愁,蘸遍思念,记录一个爱别离、求不得的故事”、“阅读,一如揽镜照心,自当屏息凝神”、“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先看纳兰容若的词,再看译文,最后看他的赏析,完全被带入到当时词人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场景中去,情绪会随着他的词而起伏,很有代入感。纳兰容若和夫人卢氏的凄婉爱情让人充满怜惜;纳兰容若与友人“折柳送别”让人不胜唏嘘。真是不禁让人感慨“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书的附录还收录了《饮水词》等的序言、还有纳兰容若的札记。这本书是纳兰容若迷可以收集的一本好书,系统了解了这位才子的词与情。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二):《原来情深,最是孤独》:纳兰容若孤独的一生

  

作者:嘟嘟妈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这本书主要收录了纳兰容若近百首佳作的的书。作者通过译文和赏析诠释了纳兰容若一生。本书作者纪云裳,畅销书作家。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容若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进一等,五官正三品,他还是清朝著名的词人。 就算你对纳兰容若不了解,但是你一定听说过“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这句话就是出自纳兰的词,这首词是纳兰笔下流传最广的作品。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朗。 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都这首词,让自己想到了什么呢?是不是都有感慨,要是人与人之间永远能保持初见的美好,该有多好呀。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不仅可以说爱情,还可以说友情,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不少的朋友,刚开始我们的关系都会特别的好,但是因为时间、距离等原因,我们可能会和朋友变得渐行渐远,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想到自己的一位故人。

二、一生一世一双人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一生有三段珍贵又凄美的爱情,第一位就是他的表妹,表妹从小寄养在他家里,两人青梅竹马,后来表妹却被送入宫中。表妹送入宫中后,他为了与日夜思念的表妹相见,还曾经不惜冒险买通喇嘛,披着袈裟去见她。无奈宫规森严,他只能远远相望。 第二位就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卢氏死后,他也成了双林禅院的末全僧,人间的惆怅客,千古伤心人。卢氏的灵柩在双林禅院停放了一年多的时间。 第三位就是红颜知己沈宛。 在这三段恋爱中,每一次恋爱他都会倾其所有。纳兰这这一辈子,都没能走出失去爱人的伤痛。 卢氏死过世八年后,纳兰容若大病一场,随之而去。他的爱是痴情的,每一次恋爱他都希望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谁知每次都是造化弄人,爱的三个人都没有能陪伴他一辈子。不过他也是幸运的,在短暂的一生中有三个最爱的人陪着他一起走过,虽然孤独,但也不枉费这一生。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句话放到今天还是很实用的,热恋中的情侣都会希望自己和对方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现在的诱惑太多了,现在能有多少人能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呢?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对这个的向往。 总结:纳兰容若这一生虽然短暂,只有三十余年,但是他的词,和他的每一段恋爱都是流传千古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三):《原来深情,最是孤独》:纳兰容若,情深不寿的才子

  

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祖上是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生活在钟鸣鼎食、簪缨之家,金堂玉马、轩车广厦,

他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文武双全,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

年纪轻轻成为了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心却向往那自由如闲云散鹤、闲散自在的生活。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用来形容纳兰是再妥帖不过的。

可偏偏在爱情和婚姻中,不得善果,31岁早早离开人世。

相传纳兰与表妹青梅竹马,表妹却“一朝选在君王侧”,从自再无可能。

20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纳兰选聘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卢氏温婉可人、知书识礼,才子佳人的良配,却在一开始纳兰也是不喜的。理由竟和现代人的三观很一致——包办,没感情。

他总在书房看书,看晚了,干脆就睡在书房;

卢氏给他夹菜,他不拒绝却也不动筷,就这么剩在碗里。

如此的冷暴力,也没能浇熄卢氏暗许的一刻炙热芳心。

纳兰宿在书房时,卢氏到书房帮他掖好被角,

纳兰衣袖破了,她熬夜在破口处绣上一朵如他一般清冷脱俗的木兰花;

纳兰听雨时,她便从身后为他披上一件外衣。

渐渐的,纳兰被卢氏的温柔融化,他才发现卢氏通晓音律、才情过人。

有一日,忽降大雨,容若遍寻卢氏而不得,心焦之际,却见卢氏在池边撑起两把伞,一把遮着自己,另一把遮住了刚刚开出的荷花。那一瞬间,容若心里的花,也开了个遍。

从自两人一起抚琴唱曲,填词作诗。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神仙眷侣神仙厌。

奈何老天,偏要这好时光引颈就戮。

卢氏在月满临盆的那天,香消玉殒。也是自那天起,纳兰悼念亡妻之词作再无断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往后遇到的佳人再多,始终不曾像与卢氏一般拥有缱绻深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是世间最痴情的人,深陷于与卢氏的过往,始终放不下。就在卢氏过世8年以后,他大病一场,终于在31岁这年去往另一个世界与爱妻团聚。

而这一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卢氏的忌辰。巧合到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是巧合,而宁愿相信是上天被他的深情所感动。

这是一本收录纳兰容若近百首佳作的书,作者通过译文和赏析,写出了一个多情的才子纳兰容若。

300年了,他词里的那些哀婉动人时至今日仍然令人心醉。

短短31年便是一世。可这一世的情与词,却足足让人吟唱里300年,且还将更久,更久。

有笔记小说写,和珅曾将《红楼梦》呈递给皇帝看,乾隆皇帝读后感叹“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因为乾隆的那句话,很多人都讲纳兰视作宝玉的原型。

是或不是,只有作者知道。

红楼梦中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和曹寅评价纳兰那句何其相似:“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谁人知?”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四):《原来深情,最是孤独》:纳兰容若,情深不寿的才子

  

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祖上是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生活在钟鸣鼎食、簪缨之家,金堂玉马、轩车广厦,

他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文武双全,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

年纪轻轻成为了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心却向往那自由如闲云散鹤、闲散自在的生活。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用来形容纳兰是再妥帖不过的。

可偏偏在爱情和婚姻中,不得善果,31岁早早离开人世。

相传纳兰与表妹青梅竹马,表妹却“一朝选在君王侧”,从自再无可能。

20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纳兰选聘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卢氏温婉可人、知书识礼,才子佳人的良配,却在一开始纳兰也是不喜的。理由竟和现代人的三观很一致——包办,没感情。

他总在书房看书,看晚了,干脆就睡在书房;

卢氏给他夹菜,他不拒绝却也不动筷,就这么剩在碗里。

如此的冷暴力,也没能浇熄卢氏暗许的一刻炙热芳心。

纳兰宿在书房时,卢氏到书房帮他掖好被角,

纳兰衣袖破了,她熬夜在破口处绣上一朵如他一般清冷脱俗的木兰花;

纳兰听雨时,她便从身后为他披上一件外衣。

渐渐的,纳兰被卢氏的温柔融化,他才发现卢氏通晓音律、才情过人。

有一日,忽降大雨,容若遍寻卢氏而不得,心焦之际,却见卢氏在池边撑起两把伞,一把遮着自己,另一把遮住了刚刚开出的荷花。那一瞬间,容若心里的花,也开了个遍。

从自两人一起抚琴唱曲,填词作诗。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神仙眷侣神仙厌。

奈何老天,偏要这好时光引颈就戮。

卢氏在月满临盆的那天,香消玉殒。也是自那天起,纳兰悼念亡妻之词作再无断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往后遇到的佳人再多,始终不曾像与卢氏一般拥有缱绻深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是世间最痴情的人,深陷于与卢氏的过往,始终放不下。就在卢氏过世8年以后,他大病一场,终于在31岁这年去往另一个世界与爱妻团聚。

而这一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卢氏的忌辰。巧合到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是巧合,而宁愿相信是上天被他的深情所感动。

这是一本收录纳兰容若近百首佳作的书,作者通过译文和赏析,写出了一个多情的才子纳兰容若。

300年了,他词里的那些哀婉动人时至今日仍然令人心醉。

短短31年便是一世。可这一世的情与词,却足足让人吟唱里300年,且还将更久,更久。

有笔记小说写,和珅曾将《红楼梦》呈递给皇帝看,乾隆皇帝读后感叹“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因为乾隆的那句话,很多人都讲纳兰视作宝玉的原型。

是或不是,只有作者知道。

红楼梦中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和曹寅评价纳兰那句何其相似:“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谁人知?”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五):隔着三百年的浓稠光阴,纳兰诗词依旧散发着孤独的香气

  

隔着三百多年的浓稠光阴,纳兰词就像一瓣一瓣落在心尖的梨花,依然静谧、清透、薄凉,散发着孤独的香气。

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擅长诗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其诗词凄清哀婉,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

纳兰性德,一生留下了千古名作以供后世学习。如此成就的他还得益于显赫的家族。

父亲,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其父亲精通汉语,纳兰自幼耳濡目染,也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大树对雨露地汲取一样,自然的养分足以使他成材。热爱汉人文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旗人武上的深耕,使骑射与汉文化,就这样奇妙地在纳兰身上达到了一个最好的融合,成为文武双全的“浊世翩翩佳公子”。

其母,是亲王之女,未嫁人时是郡主,嫁了人后更是被皇帝亲自封为一品夫人。所以说,纳兰性德从一出生,就有一个家庭富贵和身份尊贵的环境。

只是纳兰容若的诗词都是凄清哀婉,书写着世事惘然,多半由于自己情感的不遂愿,即人活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桩不遂愿的事情,成了心底的刺青,梦中的红笺,舌根深处的茶香,在夜深时,念念不忘,回响砰然,回甘绵软。

莫道青衫不识愁,情窦初开少年时,与表妹初涉情事,花心绽放的少年,对爱情美好愿望却因为表妹进宫而中断。

追忆情千年,无奈幽幽深宫,红墙高驻,此一别便是永诀。刚体会了爱情甜蜜的容若,下一瞬便尝到了苦涩心酸,留下的便是酒不醉人,奈何自醉罢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本以为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一言的婚事,就此过上平淡的夫妻生活,谁曾想与发妻卢氏情投意合,琴瑟和鸣,遗憾的是卢氏早逝,卢氏的离世对纳兰容若的打击很大,心如死灰,岁不曾梯度出家,但内心却已经和僧人无异。那么美好的灵魂,却要日夜为爱憔悴,心灰意冷。

十八年来堕时间,吹花爵蕊弄冰弦,沈宛出现,让纳兰容若仿佛又找到了当初与卢氏在一起的感觉,琴瑟在御,两人的确度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新婚时光,却因为种种原因,两人被迫离开。

放眼纳兰的一生,有过三段珍贵又凄美的爱情,青梅竹马的表妹、青涩和鸣的卢氏、红颜知己沈宛,每一次恋爱,他都倾其所有,却最终都是红尘苦海,无舟可渡,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其作者纪云裳,畅销书作家,作者文字清丽,思想远瞻,善于用轻柔冷峻的文字抚平世间那些苍凉与痛。出版有《优雅女神赫本传:岁月从不败美人》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世有一人,如美景良辰等》等书。

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唯有情谊和诗词,可以如草木山川,星辰皓月,春风十里,夜夜皎洁。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六):他才貌双全,却无法自主命运,挚爱之人生离死别才是他命中劫难

  他是满清八大名门望族之后,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母亲觉罗氏是英亲王的女儿,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他并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不爱声色犬马,不爱风花雪月,却勤奋好学,通经文,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 他17他年纪青青就出了书。文治武功他皆很出色,是皇城中最耀眼的少年。 这样出色的他,命运自己却做不了主。短暂的一生,曾有一段举案齐眉的爱情,斯人逝去,他肝肠寸断。 他就是天生富贵,满腹才情的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是纳兰容若的词与情,作者纪云裳收录了纳兰容若的100余首经典词作,还原了纳兰容若孤独而深情的一生。 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纳兰词就像一瓣一瓣落在心尖上的梨花,隔着三百多年的浓稠光阴,依然静谧、清透、薄凉,散发着孤独的香气。

  他少年得志,是最耀眼的皇城少年,却想远离官场,同山而居,过隐逸清静的生活。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 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 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康熙十五年,纳兰二十二岁,这年三月,纳兰进士及第,却迟迟得不到朝廷任用。十月,朝廷禁止八旗子弟考进士。那段时间,纳兰郁郁不得志,整日以琴书自娱。两年后,纳兰虽被留在皇帝身边,却从未真正获得过一展抱负的机会。 因此纳兰更寄情诗词书画。他把不得志的功名利禄放下,写书,画画。一生著作颇丰。

  他的一生经历两桩不遂愿的情事,他心口的朱砂痣,他永远的白月光。 和青梅竹马的表妹一起长大,表妹却被选入宫,从此他们咫尺天涯。为了再见一面,他甚至想办法化妆进宫相见。却因为后宫戒备森严,彼此连说句话也成奢望。 后来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他和妻子是先结婚后恋爱的,他们诗词唱和,谈天说地,也算是日久生情了。他对妻子的爱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卢氏是大家闺秀,作为重视教育的卢兴祖的女儿,她所受的教育使她成为满腹经纶的女子。再加上她从小和父亲从北京到南方,再从南方回到京城,她可谓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子。 卢氏和纳兰志趣相投,举案齐眉。她精心照顾纳兰病弱的身体,他们都淡泊名利。对于纳兰的初恋,她也很尊重,纳兰写的给初恋的词,她也小心收藏。 在纳兰的心里,妻子是可以与谢道韫媲美的,她不仅出身高贵,才貌双全,还有飘逸脱俗的气质。 可惜在结婚三年,卢氏怀孕生子后,不幸离世。让刚敞开心扉的纳兰又一次感到了绝望。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这是卢氏因病去世后,纳兰为亡妻守灵,夜宿双林禅院,想起往昔恩爱,不禁肝肠寸断,无法走出思念的深渊。 在卢氏去世后,纳兰又纳了几房妾室,但可能再也无法找到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

  在知己友人面前,伤心往事,身世前尘,皆可用来下酒。 要说纳兰的知己,非顾贞观不可。顾贞观是纳兰家的家庭教师,和纳兰容若一见如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此形容他们的友谊也不为过。 顾贞观入仕后被人猜忌排挤,偏他又是一介狂生,恃才傲物,在顾贞观的身上,纳兰看到了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一个可以削去门第身份,自由飘零的文坛浪子。因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甚至以来生相订交。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 冷笑置之而已。

  纳兰容若一生多情,无论友情,爱情,他是幸运的,遇见了自己的知心爱人,他又是不幸的,一生郁郁不得志,又不幸经历爱人的生离死别。或许这才是他们命中注定吧缘分,也是他今生的劫难。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七):古风取名障碍帮助

  

玩游戏是欢乐的,建号时取马甲id名是痛苦的。现在女生玩个古风游戏,捏脸一小时,取名一小时,卡在建号界面上,想找一个文艺的美美的但是又不作的古风id,这个过程困扰过多少ACG女生。翻看各大网游类小说榜单书籍,从《全职高手》的“一叶知秋”到《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一笑奈何”,哪个主角的游戏内ID不是仙气飘飘或侠气满满都带着古风诗气。这个时候,古诗词功底比较好的已经开始翻开古代诗词大佬的诗集找灵感。古文苦手的,可以打开诗集鉴赏书籍,例如今天推荐的这本《原来情深,最是孤独: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就可作为辅助书籍。实在是诗词鉴赏无力却还想有个古风名的,那就从我下面举例的id里面“拿取”吧。

五个字ID举例:“急雪趁轻风”

取自《梦江南》

昏鸦尽,

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书中作者备注了译文,天空骤然下起了大雪,雪花翻飞犹如漫天柳絮,趁着轻风吹到了闺房。将这前半句中的主语“急雪”,和动词“趁”,和后半句的主角“轻风”做一个巧妙的结合,还原了大部分诗词画面,且在脱开原文的情况下也能轻易被解读懂,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古风名。

四个字ID举例:“莫道寻常”

取自《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回忆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是一些寻常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哭断衷肠,有的是闹闹、笑笑,看似寻常无聊的事,和你一起做上千百遍竟然也不会厌。这种感受是可以穿越时空,古今通感的,我们回忆起和爱人相处的片刻,也都是些或小孩气或无甚有聊的寻常事。所以莫道寻常,珍惜寻常,珍惜当下和珍爱之人在一起的时光吧。

三个字ID举例:“未全僧”

取自《忆江南》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

薄福荐倾城。

这句心灰尽,有发未全僧,指的是心已经死了,除了还保留了头发,纳兰当时已与僧人无异。写的是当时纳兰在为亡妻卢氏守灵时的心境,纳兰心死身未死,追思亡妻,最终也在亡妻忌辰八年整当日逝去,奈何情深,奈何缘浅,终究还是追着亡妻去了。“未全僧”这个ID就很适合看似入市实则心死的侠客人设使用,给人一种我身虽于繁华闹市中生活,我心却早已为我爱之人紧锁的沧桑深情感。

文字从简单叠加到繁复,最终又回归到简单,好的文字是简单易懂没有匠气却回味无穷的。纳兰容若最广为流传的诗句大约就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了,句子没有艰涩难懂的用词,没有精美铺盖的辞藻,但是带来的画面感却常常让不懂感情的人都忍不住叹息。字少,却精准的表达描述自己的内心让人有共鸣是文字的艺术,所以两个字的ID要比三字和四字更难一些,大家也各自去这本《原来情深,最是孤独:纳兰容若的词与情》书里找找灵感吧。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八):风靡全球,却为伊独守40载,《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费玉清:几十年独守,只为“伊人飘香” 虽然费玉清已经封麦了,可依然挡不住他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风靡全球,借着朗朗上口的歌词,那唯美得跃入眼前的情境,配上小哥清亮的嗓音,使得《一剪梅》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虽然事业红红火火,可小哥至今孑然一身。不是没爱过,而是用情至深。“不是随便牵手就能点燃一场爱情,不是随便一个女子便能将就半生、恩爱承欢。” 1981年,26岁的费玉清与日本女子安井千惠订婚。订婚后不久,安井千惠的父亲请费玉清到日本一叙。当年的费玉清只是一个家境贫寒的艺人,而安井家却是当地有名的商贾世家,他们要求费玉清退出娱乐圈,入赘日本,子随母姓。 一边是挚爱,一边是家国情怀以及热爱的歌唱事业,两难之际,费玉清踌躇再三,对安井千惠说:“你要跟着我,就留下来。我不会去日本的。你要走,我就送你离开。” 而安井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看到此时,才知道原来《千里之外》,是小哥内心的真实写照。 近四十年的时间,费玉清每次的演唱会安井都会去捧场,让我不禁想起纳兰容若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不是不爱,只是情到深处,若不能相守,惟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多么深情的吟唱,多么情深的男儿,不禁感慨《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纳兰容若:《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最初我是被书名吸引的,细细读来才知道,原来书中讲述的是纳兰容若的一生,因为爱,所以深情,又因为爱得太深,所以孤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的《木兰词》历经三百多年,依然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有多美好!又怎么会有“何事秋风悲画扇”呢? 纳兰容若一生虽然有几段感情,但钟情的只有发妻卢氏一人。 结婚三年,卢氏怀孕生子后,不幸离世。让纳兰陷入了长久的相思深渊。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这是卢氏因病去世后,纳兰为亡妻守灵,夜宿双林禅院,想起往昔恩爱,不禁肝肠寸断,无法走出思念的深渊。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纳兰的代表作之一。青年作家纪云裳翻译了大概:天上明月的辛苦最是令人怜惜,近一个月的夜夜残缺才能换取一些的完满。如果天上月可以,每一夜皎洁完满,就像天下有情人可以每天相守不离,那么让我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 无奈尘缘易断,她已不在人间,只有曾经相识的燕子,还依旧会到来,停住在粘钩上亲昵的呢喃。我的哀愁却不会随着诗歌的产生而终结,希望来世,我们可以做一对无忧无虑的蝴蝶。在春天的花丛中认出对方,双宿双飞。 难怪就连国学大师王国维曾都这样评价他:“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浣溪沙》里,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梦江南》里,他说“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清平乐》里,他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他的孤独跃然眼前。虽盛誉千古,却是惋惜不断。难怪书的扉页上写着: “纳兰的诗就像一瓣一瓣落在心尖上的梨花,隔着三百多年的浓稠光阴,依然静谧、清透、薄凉,散发着孤独的香气。” 结语:若遇深情人,请好好珍惜 无论是纳兰容若,还是小哥费玉清,深情的人难免孤独。可谁又不希望自己也能遇到一个深情的人呢?一生一世一双人,谁都想,可造化弄人的却又太多太多…… 如果你也遇到一个深情的人,请好好珍惜,因为这样深情的人值得你托付一生。 我是无角心,一个深情且多愁善感的女子!愿我的文字可以带给你一丝温暖。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九):曾风靡全球,却为伊独守近40载,《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费玉清:几十年独守,只为“伊人飘香” 虽然费玉清已经封麦了,可依然挡不住他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风靡全球,借着朗朗上口的歌词,那唯美得跃入眼前的情境,配上小哥清亮的嗓音,使得《一剪梅》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虽然事业红红火火,可小哥至今孑然一身。不是没爱过,而是用情至深。“不是随便牵手就能点燃一场爱情,不是随便一个女子便能将就半生、恩爱承欢。” 1981年,26岁的费玉清与日本女子安井千惠订婚。订婚后不久,安井千惠的父亲请费玉清到日本一叙。当年的费玉清只是一个家境贫寒的艺人,而安井家却是当地有名的商贾世家,他们要求费玉清退出娱乐圈,入赘日本,子随母姓。 一边是挚爱,一边是家国情怀以及热爱的歌唱事业,两难之际,费玉清踌躇再三,对安井千惠说:“你要跟着我,就留下来。我不会去日本的。你要走,我就送你离开。” 而安井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看到此时,才知道原来《千里之外》,是小哥内心的真实写照。 近四十年的时间,费玉清每次的演唱会安井都会去捧场,让我不禁想起纳兰容若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不是不爱,只是情到深处,若不能相守,惟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多么深情的吟唱,多么情深的男儿,不禁感慨《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纳兰容若:《原来情深,最是孤独》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最初我是被书名吸引的,细细读来才知道,原来书中讲述的是纳兰容若的一生,因为爱,所以深情,又因为爱得太深,所以孤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的《木兰词》历经三百多年,依然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有多美好!又怎么会有“何事秋风悲画扇”呢? 纳兰容若一生虽然有几段感情,但钟情的只有发妻卢氏一人。 结婚三年,卢氏怀孕生子后,不幸离世。让纳兰陷入了长久的相思深渊。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这是卢氏因病去世后,纳兰为亡妻守灵,夜宿双林禅院,想起往昔恩爱,不禁肝肠寸断,无法走出思念的深渊。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纳兰的代表作之一。青年作家纪云裳翻译了大概:天上明月的辛苦最是令人怜惜,近一个月的夜夜残缺才能换取一些的完满。如果天上月可以,每一夜皎洁完满,就像天下有情人可以每天相守不离,那么让我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 无奈尘缘易断,她已不在人间,只有曾经相识的燕子,还依旧会到来,停住在粘钩上亲昵的呢喃。我的哀愁却不会随着诗歌的产生而终结,希望来世,我们可以做一对无忧无虑的蝴蝶。在春天的花丛中认出对方,双宿双飞。 难怪就连国学大师王国维曾都这样评价他:“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浣溪沙》里,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梦江南》里,他说“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清平乐》里,他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他的孤独跃然眼前。虽盛誉千古,却是惋惜不断。难怪书的扉页上写着: “纳兰的诗就像一瓣一瓣落在心尖上的梨花,隔着三百多年的浓稠光阴,依然静谧、清透、薄凉,散发着孤独的香气。” 结语:若遇深情人,请好好珍惜 无论是纳兰容若,还是小哥费玉清,深情的人难免孤独。可谁又不愿遇到一个深情的人呢?一生一世一双人,谁都想,可造化弄人的却又太多太多…… 如果你也遇到一个深情的人,请好好珍惜,因为这样深情的人值得你托付一生。

  《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十):《原来情深,最是孤独》:纳兰容若做了一辈子的有情人

  

提起纳兰容若人们会想起他写的词:若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一句,千古名句,很多人都知道。除了词,就是他的感情。一个俊朗又深情的男子。 《原来深情,最是孤独:纳兰容若的词语情》这本书中作者收录了100多首关于纳兰容若的词。容若所有的词,都给了他的情。

本书的作者纪云裳畅销书作家,那些我们欣赏的人物在她的笔下别有一番风韵。已出版《优雅女神赫本传:岁月从不败美人》、《婉约词女李清照传:世有一人,如良辰美景》 《原来深情,最是孤独: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看似写纳兰容若,又不仅写纳兰容若。有容若的感情,容若的挚友,还有容若的诗词和其他词人的对比。她的赏析,让我对容若的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01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容若是个富二代,也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位高权重。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是很多人羡慕的。但这究竟是容若幸还是不幸。这里面肯定有幸,容若的才华和品性,是明珠府的悉心教导和熏陶。 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后结识文人墨客,纳兰明珠也从不反对。作为文人,游山玩水,容若有过这样的惬意。只是,他的仕途不是很顺。满身的才华,他却只是康熙的侍卫。康熙和他谈论的,从来都不是国家大事,而是诗词歌赋。也许,康熙把他当成了情感的知己,但容若的内心是骄傲的。他的才华,不止在诗词上。但他最出色的成就,却是诗词。 很多人以为容若的词,都写给了表妹、妻子和红颜知己。这是他的挚爱,但他还有挚友顾贞观。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动了多少人。子期走后,伯牙不再抚琴。对于顾贞观来说,纳兰容若之后世间再无人懂顾贞观。 《金缕曲》是纳兰容若的成名之作,也是他们友情的见证。“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容若走后,顾贞观曾梦见容若,容若留给他一句话:“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时光,愿寻息壤。”当夜,顾贞观的儿媳妇生下一个男孩,容貌像极了容若。然而一个月后,他又梦见容若来和自己道别,醒来后婴儿夭折了。 有人觉得是故事,有人觉得是传奇,然而我看到的是知己的懂得,是深深的思念和情谊。人这一生,无需太多朋友,有一知己,足矣。 02 评价容若,总会遇到深情二字。容若的深情,给了三个女人。 他的表妹,是他初恋。爱情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他的出生太过高贵,享受了常人无法享受的优越,自然要舍弃一定的东西。他的婚事,身不由己。表妹送往宫中,成了秀女。从此,她和表妹隔着一道宫墙,只剩下思念。他爱着的表妹,成了皇上的女人。他面对这一切,只能无能为力。 思念表妹的容若是无奈的,也是孤独的。但老天待他不薄,让他遇到了卢氏。结婚前,他的心里只有表妹。婚后,他越来越爱卢氏。这门婚事,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他和卢氏的婚姻琴瑟和谐。但是,这样的时光,只有三年。 这三年,是容若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他们一起抚琴,一起吟诗。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太美了。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只让人惋惜。 卢氏走后,带走了容若的心。他对妻子所有的情感都只能在寄托在词中。

梦江南,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这首小令很短,但却是他当时的心境,心亦成灰。对于容若来说,失去卢氏就失去了所有。但对于纳兰家族来说,失去卢氏,生活不能停止。容若还要续弦。容若不同意,顶不住家族的压力。就像当初表妹被送入宫中一样,他无可奈何。这一次,娶的是望族千金官氏。 这段婚姻,对于容若来说太痛苦了。他不喜官氏。官氏和容若是两种人。容若是温润如玉的公子,他喜欢温柔娴淑的女子。可官氏偏偏是豪爽大气的女子。容若并不喜欢。这便是容若的无奈,纳兰家族带给他的无奈,他无从反抗。因为,他生在这样的家庭。 容若的一生,固然是深情的一生。但对官氏来说,却是无情,是痛苦的。人这一生,有深情,必然有辜负。 03 想起容若和沈婉的感情,总是一声叹息。替容若难过,替沈婉不甘。沈婉的容貌、性情、才华都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女子。就是因为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他们的感情始终无法得到认可。这是容若的再次心动,也是最后一次心动。 很多人都好奇,容若对沈婉是欣赏,还是爱。这段感情,始于欣赏,终于爱。如果他们只是欣赏,沈婉怎会放下江南的一切来到京城。如果只是欣赏,容若怎么买下宅子,和她生活在一起。如若只是欣赏,沈婉怎么会生下他的孩子。这段感情,他们爱的太苦了。 这是一段无法被接受的感情,他们无法跨越阶级去爱。身为纳兰明珠的儿子,康熙的侍卫,容若不能与汉人通婚。 身为江南名妓,满腹才华,性情再好,也入不好纳兰府。纳兰府娶妻娶的是家世。纳妾,也不能随意。如果,没有那么多规矩,没有那么多禁忌,没有那么多反对。沈婉可以可以陪着容若,或许一切都不一样。 迫于种种压力,他们分开了。这一别,是永别。容若写下了《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是何寻。

容若的一生,他的词和他的情无法分开。他写下的词,就是他的感情。用情至深的人,总是孤独的。容若把他所有的孤独,都写进了词里。他写的这些词,成就了纳兰容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