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树木》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树木》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03 00:3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树木》经典读后感有感

  《树木》是一本由[波兰] 彼得·索哈 /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2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木》读后感(一):赞美树,以及与树有关的生灵

  

我必须得说,刚拿到《树木》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小瞧它了。

我起初以为这不过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绘本。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树木的百科全书。所有关于树木的知识,被作者以严谨的体系结构串联了起来。这也是一本让读者重新认识树木的书,在有关树木各种各样的知识之外,也提醒我们,树木对人类来说有多重要——树木为我们提供呼吸的氧气,树木为人类提供建筑和工具的原材料,树木甚至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工具和灵感。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不久以前的校园生活。刚进入珞珈山里是秋季,成熟的橡实从树上跌落下来发出怦怦的响声,拐枣落了一地没有人捡起来吃,湖岸边的小杉果结构精巧,杜仲扁扁的种子一掰开就有标志性的粘性长丝,枫香的果实路路通会突然掉落砸在行人的头上,樟树的种子被车轮碾碎,在一整个秋季都让校园飘散着苦涩的清香……到了第二年春天,梅花最早开放,然后是连翘,接着是最盛大的樱花季,跟着是海棠花……在工作了十余年之后莽撞地返回校园,当时的生活充满了焦虑甚至是苦涩的味道,但因为有那些树木,我的回忆终于不再是灰色的。

在托尔金的魔幻小说《指环王》中,其中有一场对抗兽人的战役,是树人完成的。树人是中土大陆上最古老的种族,存活年代是精灵繁盛、人类年轻的时期。他们有着自己平缓低沉的语言和缓慢的生活方式,但为了保卫森林的安全最终挺身而出,奋力一战。树人并不是托尔金的杜撰,《树木》这本书专门有一部分内容讲述了树妖的传说,树妖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于很多文化的古老传说当中了。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自己最近刚刚读完的小说《邦查女孩》,主体故事发生在花莲名叫摩里沙卡的林场中——流笼和碰碰车、集材柱、咒谶森林、山雾、巨大而古老的树木、各种各样的气味、林间的动物、奇特的传说……树木与人类之间的恩怨纠葛才是这部巨著的主题,也让整个故事变得美好而忧伤。

在《邦查女孩》这本书中,作家甘耀明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使用传统工具进行林木砍伐的匠人——索玛师仔——的故事。他们背着沉重的工具箱,生活在森林中,以最虔诚的方式放倒树木,让树木平静地死去,并用余生种植树苗恢复森林的生机。但《树木》一书中提到,森林并不只是一片树林,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建立起来,而一旦被破坏,也同样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够恢复。所以索玛师仔种树的行为,只能算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救赎。

不无反讽意味的是,这本讲述树木的印装精良的书,其用纸原材料很可能来自于某株存在于地球某个林场的古老树木,只有树木优质木纤维才能制造足够坚硬、光洁的纸张。

但是,如果读完这本书,人们能够懂得一个道理——包括树木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值得被珍视,被保护,被善待,而不应该成为人类贪欲的牺牲品——那些化为纸浆的树木,就不算白白牺牲。

赞美树,以及自然界中一切宝贵的生灵们。

  《树木》读后感(二):和平友爱之树常青

  有书共鸣 #书封面# 332《树木》 浪花朵朵丛书 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 波兰 彼得.索哈 图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 文 刘寅颖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 138元 #看100本喜欢的书# 072 《树木》 很小就被教会,绿色代表希望,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一直也喜欢亲近大自然,希望总得要靠自己去奋斗,但是各种层次的绿意和大自然的声音,至少能缓解因为过度阅读的眼睛。 看到书友们欣喜的在晒波兰彼得.索哈的《树木》,以为也就是无数绘本里平常的那一本,喜欢看,自然会多说几句开心的好话。 可是当我们也拥有了一本《树木》的时候,从接到快递到打开书本,一直惊喜不断。这不是一般的绘本,是889mm*1194mm开本的大书,浪花朵朵童书一向眼光独到,童书市场上常出手不凡,《树木》又是一个新的惊喜。 打开书本之前,我脑子里能猜想到的只是树木的种类,历史,树叶这样平淡无奇的概念,想象力早已经被磨尽。《树木》才不是普通的科普绘本,“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生物历史地理手工艺术音乐绘画宗教建筑盆景……甚至是思维导图!一花一世界一树一天堂到了极致。 这是一本童书,一册绘本。童心不应该有年龄的界限,历尽沧桑依然更加应该童心依旧,这样才能对得起生命中的每一天。彼得.索哈的绘画直接就能把你带进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中,如果意犹未尽,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的文字会为你加深记忆。 经常会把《树木》翻来看看,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颇有在家用眼睛去旅行的感觉,也算是特殊时期的安慰剂了,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眼前困难的日子算什么呢,充满生机《树木》带给我们无尽的希望。 感谢@出版人小班昭 赠书,我常告诉小朋友 ,我们所遇到的惊喜和快乐,源自于各种各样的善缘,常怀感恩心,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长路漫漫,愿和平友爱之树常青。

  《树木》读后感(三):对人类来说,我们需要树木。对树木来说,它却不需要我们

  

给孩子进行自然科普的图书不少,但专门讲树木的科普绘本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给孩子做科普,最难的并不是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介绍,难的是如何介绍孩子们才能有兴趣了解,而且还能记得住。让孩子对某个东西感兴趣并且记住,就要做到两点:一、足够有趣;二、足够有意义。

《树木》这本绘本是一本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这本书不仅有着超高的颜值,还把树木有趣的那一面通过一些非常罕见的知识传递给小读者们。它的图文作者分别是波兰的彼得·索哈和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这本书屡获国际大奖、风靡近20个国家。它的手绘风格细腻逼真,生动有趣。

树木9.7[波兰] 彼得·索哈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 / 2020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首先,说说它的有趣。

(一)

竹子,香蕉树,巨型的仙人掌,这些竟然都不是树?为什么呢?书中给出了答案:真正的树木长有粗大的木质茎,我们通常称为树干。树枝从树干的顶部长出,将树叶高高托起。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空心的竹子确实不是树,它只是一株很大的“草”。

(二)

在印度豪拉市长着一棵巨大的孟加拉榕,它看起来就像整片森林。因为它有3700根树干,树干上连成一片的树冠直径近500米。

(三)

有些树种分布很广阔,可有一些则只在某一个地区生长。比如,索科特拉岛上约37%的植物和马达加斯加岛上80%以上的植物是当地特有的,其中很多是树木。世界上最稀有的是三王毛柴木,它只生长在新西兰附近的三王群岛上,现在野生的三王毛柴木只有一株了。

(四)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树是被称为“亥伯龙神”的北美红杉,它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它有115.6米高,比96米高的英国大本钟还要高出20米。一棵中等高度的苹果树就可以达到8米高,和普通的三层楼楼房差不多高。

世界上胸径最大的树是一棵墨西哥落羽杉,它有11.6米的胸径,即使20个成年人手牵手也无法完全环抱这棵树的树干。

(五)

人们不满足于天然树种,数百年来一直在培育形状奇特的新树种,现在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垂柳其实是由不同品种人工杂交培育出的结果。目的,只是为了观赏。

(六)

森林常常在传说中出现,也总是伴随着一些神秘的色彩。人们敬畏那些古老的树木,向它们祈福,求平安,求姻缘等等。

然后,再来说说意义。

如果只是知识点的罗列,一本书则没有什么亮点。一本书,让读者从阅读、到理解,再到运用,它一定需要传递给人们一种升华的思想。

为什么《树木》要讲木制建筑、木制艺术品、木制乐器、木屋、家族树这些内容呢?作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能了解树,还能带着感情地去关心我们生活中赖以生存的树木。

我们以为树木不过是一种天然材料,为人类所用。却往往不忽视,它们比我们存在得更久,没有了树木,我们也许也难以生存下去。我们应该对树木带着敬畏的心、关爱的心,而不是向树木一味地索取。正如纪录片《大自然母亲》里的那句解说词:我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却离不开我。我的海洋、我的土地、我的河流、我的森林。他们都可以左右人类的存在。

人类过去犯下的错误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如果我们继续攫取,地球还将剩下什么呢?

用《树木》这本绘本,给孩子做自然科普启蒙,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树木》读后感(四):有没有一棵树让你念念不忘?

没有一棵树让你念念不忘?没有一棵树让你心生敬仰?有没有一棵树让你感慨时光之长?

它可能是小时候你爬过的歪脖子树?村口那棵又老又粗的槐树?还是你在街角转身落满金色树叶的银杏树?

这是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讲的是很多很多的树。

它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荣获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等国际大奖。

作者是[波兰] 彼得·索哈(Piotr Socha),绘者,波兰人。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与波兰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都有合作,也为图画书绘制插画。他是一位知名的设计师和插画家,同时也是养蜂人的儿子,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Wojciech Grajkowski),文字作者,波兰人。生物学博士。他是一位儿童科普图书作者、科普期刊的翻译,同时也编写生物教科书。

一、树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自然界的生机,是生命循环的坐标。

书里讲了各式各样的树,有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仙人掌,有原产非洲的高芦荟,原产北美洲的巨人柱以及我们经常看见的竹子。有些看起来像树的植物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

仙人掌虽然可以长到高达十二米,形状像树,但却它的内置树干不是木质的。香蕉树虽然没有树干,它看起来像树根的部分,其实是有一层一层的老树叶包裹而成的,如果看横切树干其实更像洋葱而不是木头。

这些树产地都不同,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比如长得像一条毛毛虫似的,原产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云杉。树干像酒瓶一样的澳大利亚的衍生酒瓶树。长得妖娆多姿,有点像树枝一样的,原产美国墨西哥边界的柱状福桂树,看完后不仅让你感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树!

什么生物要依靠树木?答案是以树枝树叶为食的生物。

比如蜥蜴和梨,还有吃枝叶的大象和长颈鹿、豪猪、考拉 ,还有许多的虫子和菌类,甲壳类之类的都是靠树木为生。树木既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庇护。从一颗种子出发,抽芽、开花、结果,变成生态体系,树木把自己放进中心,做奉献者,传递者,真是有趣的进化史。

二、树木是时间的化身。

说到时间,树木里获得最长的是什么?胡杨被誉为时间的化石,《沁园春.胡杨》有提到“羌笛幽歌,古道巡行,浴血夕阳。赞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大漠胡杨。”

在时间的刻度里,我们人类相比真是沧海一粟。

这本书里讲了最古老的史前树木,让你看到最古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涨知识和见识。

树木用静静无声的方式记录的时间。每一个经过的年轮上都记录着时间流过的痕迹。相比于时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不过是像流星一样划过。但不会有像树木一样留下这么永恒的记录。

它可能在照片里引到你去思考你从哪里来?也许它就在村头告诉你的故乡在哪里?或者它变成你家里的一件桌子,椅子,柜子随着你。在你搬家或者是有故人去世的时候才不断提醒你。

三、树木是媒介,传递我们的思想。

你见过树屋吗?就是在树上造的房子,树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居所,即使不能常住,住几天过过瘾也是很向往的。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木屋?因为我们祖先把丛林里集体记忆已经深深刻在基因里了。

除了树屋,我们还会用树木做的呢?比如,乐器、面罩、木偶等等。用它们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甚至质感等等这些来表达人们的情感,记录一些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木头温润、稳定,带给我们亲近的触感是不可比拟的。这本《树木》让你了解更多关于树的知识,知道生态循环的道理,为践行环保绿色健康理念,做了更多的基础。可以携带小朋友,可以在落叶变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去辨认了解身边的树木。

  《树木》读后感(五):《树木》:7到14岁青少年必读的、大自然科普类绘本

  

不知你们家的孩子,是否喜欢提问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反正我家的孩子早就开始用各种问题“刁难”老母亲了。

这对幼儿园的龙凤胎小朋友,通常从睡梦里睁开眼开始,就跟在老母亲屁股后边“狂轰乱炸”“妈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树精爷爷”“妈妈,树根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猴面包树是什么样子的”“妈妈,年轮是什么意思”“妈妈……”。

好在我有秘籍:浪花朵朵出品、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科普类绘本《树木》。

此套绘本的作者是来自波兰的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生物学博士,他既是一名文字作者,也是一位儿童科普图书作者、科普期刊的翻译家,同时也编写生物教科书。

同样来自波兰的彼得.哈索,他是一位知名的设计师和插画家。其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与波兰许多著名的报刊杂志都有合作。而且他也是养蜂人的儿子,从小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因此其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他的这些童年经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正因此,绘者的作品里总是与大自然相连接。其作品色彩丰富、色调轻快、绘画语言生动鲜明。

可以说读波兰的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的文字,增长见识;看彼得.哈索的画,长命百岁。

不过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一位优秀的翻译官,人们也无法了解到它内在的价值和外在的美。

此套绘本的翻译官是来自浙江的郑寅颖,其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设施园艺专业。现在四中国计量大学讲师,浙江大学教育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教育。爱好读书,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工作。这强大的编辑团队,足以让我们放心去品尝绘本里的美景如画,全面吸收书里所描述的与树木有关的宗教、神话、乐器、建筑和工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此书被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等近20个版本,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曾荣获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200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等国际大奖。

其延续了前作《蜜蜂》,有趣生动的风格。将与树木有关的知识与日常生活里的实物相结合,带孩子们了解吉他、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亦或是亚当和夏娃的传说,又或者是树精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快乐中,了解树木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的意义,进而让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明白“保护树木(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

好了此书的简介介绍到这里。下面让我们来近距离欣赏下这本专门为7到14岁青少年打造,又不仅仅止于青少年的自然科普类著作《树木》。

如果孩子问你“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树精”的时候,你不必慌张,只需要自信满满地给他一本《树木》,然后让他翻到第62页。

这一节的主题是神话故事。左侧一栏,作者用文字讲述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神话故事。右侧绘画师用不同颜色的笔,借助不同树种,创造出了形象各异的树妖的形象。文字+插画的设计,让板板正正的文字,一下子有了生气和活力。而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书本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文字内在含义。

孩子们第一次听说猴面包树,是在听《小王子》这本童话故事的时候。童话故事里的猴面包树,其根系发达到膨胀出了地球,由此我和孩子们以为它是一个野蛮的坏家伙。但当读了《树木》,我们才知道真正的猴面包树,其形象非常可爱,且具有艺术感。

其实这只是《树木》这套绘本里的图片带给我们的一种直观感受。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已知的猴面包树有几种”“它们生长在哪里”““世界上最有名气的猴面包树生长在哪里”“它因为什么而出名”等诸多问题。那就打开《树木》一书的第18页,然后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吧。

关于“树木年轮”的话题,我们随便一搜就能搜出很大答案。但众多答案中,《树木》里的答案表述更清晰、知识点更全面,也更利于理解。

如果孩子总是缠着你问“年轮是什么”,把这个答案拿出来给他看,相信所有的困惑,分分钟便能解决。

从以上的展示中,大家是否感受到了画面的美感和文字上的理性、逻辑、层次和知识性?如果还没有充分感知到它的知识渊博、画面优美,那就来认真读一读《树木》。如果已经感受到它的魅力,还想细细研究,那更得好好读一读这本堪称人间收藏品的《树木》。

  《树木》读后感(六):书评 |《树木》:了不起的树木科普绘本

  

好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过目难忘。一拿到《树木》,我和孩子都惊叹起来:“太棒了!太美了!”

家里数量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了,让我俩同时抢着看的还真是少数。这本绘本当仁不让成为我们的“新宠”。

树木9.7[波兰] 彼得·索哈 [波兰] 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 / 2020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树木》由波兰知名插画师彼得·索哈绘制,文字作者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是一位生物学博士,编写生物教科书,是科普期刊的翻译,同时也是儿童科普图书作者。

彼得·索哈是养蜂人的儿子,他对自然有着超乎常人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他的另外一本以蜜蜂为主题兼具科普、人文和艺术的大开本手绘图文百科《蜜蜂》,获得了10多项重磅国际大奖,被翻译成25种语言,享誉全球。

《树木》是《蜜蜂》的姐妹篇,延续了彼得·索哈一贯有趣生动的风格,将与树木有关的各类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见结合,也是大开本的手绘图文百科,一出版就广受好评,并屡获国际大奖。

《树木》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被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当周最佳童书,获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

翻开书,立马就被精美的插图吸引,可以说,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最棒的树木科普绘本,里面有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

你真的了解树木吗?

看了《树木》才知道,原来竹子不是树。竹子可以长成一整片竹海,但它却是一种“草”。竹子的茎的构造和花园里普通的草的茎相似——中间空心,通体都长着结节。

沙漠里有些仙人掌可以高达十多米,它们是树吗?虽然沙漠里的鸟会在这些仙人掌上啄洞、筑窝,但仙人掌并不是树木,因为它们的茎不是木质的,而是柔软湿润的肉质茎,里面分布着一些细细的木质杆状物,以起到支撑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植物才是真正的树木?原来真正的树木长有粗大的木质茎,我们通常称之为树干。树枝从树干的顶部长出,将树叶高高托起,从而使得其他植物不会挡住自己需要的阳光。树干长得越来越粗壮,支撑起茂盛的树枝,就形成了树冠。

所以香蕉树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树,它看起来像树干的部分其实是由一层一层的老树叶包裹而形成的。如果将香蕉树的“树干”砍断,切面看起来更像洋葱而不是木头。

你知道树木的神奇之处吗?

在印度的一些地方,人们会用印度榕(橡皮树)的根搭建“活着的桥”。人们先在河上搭建一个木制的脚手架,然后把附近的树的根缠绕上去。脚手架会引导这些根长成为桥面和扶手。和普通的桥不同,这种“活着的桥”可以自我修复,而且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越来越结实。有些树桥已经存在几百年了。

有些种子可以飘洋过海,有些种子带有“翅膀”能飞得很远,有些种子还可以弹射。比如来自美洲的响盒子的果实成熟后,会慢慢干瘪,然后爆裂开来,把种子弹射到远处,因为,它也被称为“炸药树”。

有一颗猴面包树,长在南非一个叫桑兰的农场里,它至少有1000年的历史,经受了6次火灾幸存下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树干内部自然腐烂形成了两个天然洞穴。其中一个被布置成了一间舒适的酒吧,另一个变成了一个小酒窖,因为洞穴内常年保持着22度的适宜温度。

还有那些世界上最高的树,最古老的树……;还有木制的建筑、交通工具、艺术品、乐器、树屋等等,千百年来,树木静静矗立在这个星球上,而人类在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树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打开《树木》,在精美的插图中探索关于树木的一切。这本绘本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也适合成人,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可以珍藏好多年,强烈推荐!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书评人和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树木》读后感(七):融合自然、历史、文化的最美童书,让读者了解真正的树木百科

  

拿到《树木》这本绘本时,我惊呆了,书本竟然可以做的这么漂亮。在这本绘本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树木的一切,和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将自然、历史、文化融合到一起。

《树木》讲述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我们对于树木的了解很多时候并未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多,它们的神奇之处会超乎我们的想象,世界上最高的树比大本钟还要高,

一片树林就能为整座山上的动物提供食物。

精彩内容介绍

树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树木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就连我们星球上的庞然大物恐龙也要被树荫所笼罩。

树木具备实用价值也充满着神秘色彩,不仅可以被制成各种乐器、建筑和工具,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树木曾经被视为神圣之物,还在宗教和神话里,化身为各种神秘的精怪……

比如墨西哥的“生命树”,树枝中间装饰着各种各样的符号、图案和小物件,颜色活泼的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严肃的,在《圣经》中常有类似场景或表现生与死的主题。

从古至今,树木不仅是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树木》被誉为“最美童书”屡获大奖,目前已被翻译成成英语、葡萄牙语等近20种语言,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树木》曾荣获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2018波兰知名环境友善媒体生态街票选“年度最佳童书”等国际大奖。

这本书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和我来一探究竟吧。

从自然世界到人类文明史,一本真正了解树木的百科

在自然界中,树木的神奇超乎你的想象:孟加拉榕会绞杀其他树种,最古老的树木在史前就已经存在,“炸药树”会爆裂开来传播自己的种子……

树木的种类非常的多,判断树木的年龄,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年轮间隔看出树木的生长年龄。

不是所有的树木都会变粗,有的树木树干只会长高,不会变粗,比如棕榈树、芦荟和蕨类植物,澳大利亚的软树蕨树干由一捆紧紧缠绕在一起的细根组成。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植物看起来像树,但却不是真正的树。

树木的生长是依靠水分、阳光和空气的,它们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树叶来接收阳光和空气。

树木的根系有的时候对于生长在附近的其他树木而言是一种致命的武器,比如孟加拉榕,它的种子依靠鸟类传播,寄生在其他树枝,不断向下生长甚至渗透土壤。

等到孟加拉榕生长的越来越高、越来越茂密,最终依靠的树木会被杀死,聪明的人类也懂得依靠树木的优势,印度的某些地方利用孟加拉榕的生长特点,搭建“活着的桥”为人类服务。

人类的发展与神秘的大自然息息相关,作者对于大自然进行了引申,比如伐木工的工作(含工具)、木制建筑、木制交通工具、木制艺术品、木质乐器、树屋、森林传说等等。

关于树木,这本书阐述的内容全面而又科学,信息量非常大,值得一探究竟。

波兰知名插画师手绘,听养蜂人的儿子讲述自然的奥秘

34组图文并茂的主题内容,让枯燥的内容阅读时变得轻松有趣,70幅精美华丽的跨页手绘,在阅读中感受自然之美。

《树木》是由波兰知名插画师彼得·索哈绘制,他是一位养蜂人的儿子,擅长用细腻而充满热情的笔触描绘人类与自然世界。

文字作者沃依切赫是一位生物学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类有趣的科普知识。作者笔下的文字生动、专业而又有趣,带领读者了解更多的树木奥秘。

你知道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木有多少岁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首先清晰了定义标准,其次如果按照“必须是一棵一直生长于同一根树干上的树”这个标准来解读的话,世界上最古老的树其实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白山地区的狐尾松。

2012年测量时已经有5062岁了。为了不被人类破坏,首先它的具体位置并未公之于众,其次人们在测量年龄时选择了一种特别的电钻,根据样本进行测量。

如果按照新芽成活来计算,最古老的树木应该是生长在瑞典中部山区的欧洲云杉,在它脚下的土壤当中人们发现9550年前属于它的植物遗骸。

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人们因大自然产生的森林传说关于树木的种种神话故事...自然的奥秘等待着人类更多的“挖掘”。

《出版人周刊》这样评价: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几乎所有方面。通过多角度的观点,两位作者(索哈和格拉伊科夫斯基)巧妙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了解大自然生长奥秘,保护自然,与自然一起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树木》是一本不局限读者年龄的绘本,精彩的插画,有趣的内容,丰富的知识,和作者一起开启探索之路。

  《树木》读后感(八):树会旅行?世界上最高的树在哪?这本最美的童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用寥寥几语就勾勒出一幅秋日落叶图,到了秋天,很多树木就开始落叶,那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落叶吗?

我们经常用成语参天大树,去形容树木高大无比,如果不砍伐,这些树木会一直长高吗?

竹子和香蕉树是树吗?

我用这些问题去问一些身边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出生在城市,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本来就少。

走进大自然,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情况不允许,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书本里去获取此类知识。

做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曾走入一个误区,给孩子买了大量的故事类书籍,而忽视科普类。认为科普类书籍晦涩难懂,考试又不会考,读不读都无所谓,待孩子高年级后,才发现阅读科普书籍和积累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其实,并不是所有科普类书籍都枯燥乏味,只要选对书,一样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比如,《树木:关于树木的一切以及扎根其中的人类文明史》,它是一本以树木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

作者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和彼得.索哈,他们以植物学为基础,从人类文明,历史变迁,树木的分布传播历史等角度来写树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几十余幅跨页大图,细腻的描绘了树木的生存智慧和演化奥秘,并深入探讨了树木与人类的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场自然知识的盛宴。

全书概括起来,主要写了树的概念,树的组成,树的地方物种,树与动物的关系,树与人类的关系,树与宗教神话等等。它的学科跨度之大,涉及之广绝对会超过读者的预期,买一本抵几本!

有朋友笑称,它是一本关于树木的万科全书。

下面我们就去树木的世界逛一逛吧!

一,树木的世界之最

书中主要讲了树木的三个世界之最,分别是最高,最粗,最古老的树,非常有趣。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美红杉,其中最高的一棵叫“亥伯龙神”,至少有115.6米,比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还要高。

世界上最高的树有115.6米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一棵叫“图尔”的落羽杉,胸径约为11.6米(树木的粗细通常用胸径来计算,树的胸径在距离地面130厘米的地方)。它长在墨西哥圣玛利亚图尔镇一个教堂地院子里。20个成年人手拉手都无法完全环抱,可见其大。

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你们可以去书中看看。

世界上最大的树

二,树与人类的关系

日本的法隆寺建于公元711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而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佛宫寺释迦塔则建于1056年,高达67米,以当时的技术,造成这样的高楼,真是令人惊叹!

世界上第一艘独木舟,是用一根原木制成的,它用挖凿或火烧的方式造出了中空的船体。

后来,聪明的人们还用树木制造出了手推车,战车和马车等,最神奇的是,莱特兄弟竟然用木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木质古建筑

树木不但能净化空气滋蓄水源,还能防风护沙保持水土。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们的栖息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三,树与宗教神话

树在很多传说中代表着中心或者起点,比如,在《圣经》故事中,认为人类历史始于伊甸园中的树,当时,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里,靠吃树上的果子为生,伊甸园里的果子随便吃,上帝唯独不准他们采摘一棵叫“善恶树”上的果子(通常被认为是苹果树)。一天在狡猾的蛇的诱惑下,他们偷吃了树上的果子,从此明白了善与恶的分别。

而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则认为菩提树非常的神圣,传说2500年前,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了49天顿悟。

另外,人们还创造了很多关于树木的神秘故事,比如森林传说,树妖等。

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很多亮点,比如形状各异的树屋,不同风格的木制建筑和面具,好看又条理清楚的家谱树等等。

在看完书后,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心仪的树屋,并画了出来。看了家谱树,就顺便帮她厘清了家庭关系,依样画葫芦的做了一份自己的家谱树。其他的玩法,还在挖掘中。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书,真的是关于树木的一切,你想知道的,这本书里都有。

《树木》不但能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树木的物种科属,了解树木的生长特征,发现树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秘密,还能帮他们见识和树木有关的古今文化风土人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植物科普书,你值得拥有!

  《树木》读后感(九):《树木》:探索与发现树木的手绘百科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自然教育是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孩子们,提供释放天性的探索和体验空间。

家里的花草和动物再多,不及大自然的百分之一。所以孩子需要走入自然去寻找动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原生状态,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

走入自然,最简单的方法是楼下花园遛弯,再者就是去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等。

作为父母,给孩子创造足够多的自然时间非常必要。如果孩子喜欢蚂蚁,我们可以蹲下,陪孩子看会儿蚂蚁;如果孩子喜欢大树,我们可以陪孩子寻找发现不同的树木。

自然教育并不局限在户外的观察与发现,科普内容的渗透可以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关于树木,看过了公园的各种树木,把我们看到的内容系统串联起来,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树木的事情,挑选合适的绘本,对于自然教育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树木》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自然的人的手绘百科。如书名一样,讲述内容既有树木本身:树叶、树根和种子的传播;又有树木的周边:以树为食的生物、树上的居民;还有树木的历史和用途等等,三十四个关于树木的主题,让我们深入了解树木。

一、从树叶看树木

树叶是最方便我们接触了解树木的,在树叶的主题,40余种树叶,形状各不相同,有我们熟悉的银杏和刺槐,也有形状新奇的刺通草和辐叶鹅掌柴。平时高高在树上叶子,形状还很有趣。

每次看到树叶的主题,彻宝会说刺通草的叶子像雪花,合欢的叶子和含羞草很像,阔叶椴的叶子像桃心。在户外看到好看的树叶,彻宝也会回来比对一下书里有没有。

正好最近幼儿园在教《你吃啥》的儿歌,彻宝边看书边唱:

大树大树你吃啥,

摇摇树叶来回答,

新鲜空气我爱吃,

枝繁叶茂全靠它。

彻宝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大树吃空气,脑海里能想到光合作用,还是要琢磨一下如何给孩子讲清楚。

树叶主题右侧文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解答彻宝的疑惑,树木只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就能活下来。水分通过树根从土壤中获取,阳光和空气都要树叶来帮忙,树叶中含有可以吸收阳光的绿色色素,帮助树木利用阳光的能量。树叶利用背部地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树叶内部的方音,产生氧气。

《树木》大开本的设计,虽不能放进书架,但能够很好地展示树木,每个开页是一个主题,方便小朋友们对比观察。右侧的科普文字,篇幅不大,对小朋友们很友好,又能帮助爸爸妈妈讲述。

《树木》的文字作者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 ,波兰人,生物学博士,同时他还是一位儿童科普图书作者、科普期刊的翻译,同时也编写生物教科书。

二、一页纸里看四季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间的流逝也在树木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冷杉、橡树、花揪三种树木,四个季节的样子,在一张图片种展示出来,既能从宏观上感受树木的变化,又能在细节上发现有趣的地方。

一张图片,看到了树叶从绿色变黄到干枯,看到橡树开花结果;看到冷杉一如既往的翠绿和挺拔。手绘图画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树木》的绘者是彼得·索哈 ,波兰人。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他是一位知名的设计师和插画家,同时也是养蜂人的儿子,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彼得·索哈将与树木有关的各类知识与日常生活所见结合,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三、生物间的联系

广阔的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树木和动物之间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树木为各种动物提供食物:为蝴蝶和飞蛾提供树叶,为北美豪猪提供树枝、水果和树皮等,为睡鼠提供嫩叶、水果和坚果等。

树上的居民也有很多,有会飞的鸟类和蝙蝠,也有善于爬行的各类猫、松鼠、鼬类。

人类对于树木的开发利用更是广泛,从伐木开始,会用木头构建建筑,又能制造交通工具,更是有各种木制艺术品、乐器等。

树木的未来,本书的最后一个主题,一个巨杉即将被倒下,我思想为之一振,难道树木的最终归宿就是被砍掉吗。

的确,我们需要木材来为未来的孩子创造家园,但是将来这些孩子也需要森林。人们总是忽视天天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东西。树木随处可见,木制品唾手可得。正因如此,我们才常常忘记它们是如此魅力,并且对人们贡献良多。

《树木》不能一口气看完,内容不好消化,更适合闲来无事翻看两页,每页都能给你惊喜,开页的大篇幅里,图片内容丰富,适合细细品读,抛去生活杂事,发现树木的美,了解树木历史,感受人类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与发展。

  《树木》读后感(十):一本超精美的树木科普书,奇奇怪怪的树木知识又增加了

  

每到圣诞节,各大商场都会摆出漂亮的圣诞树,树上挂满星星、圣诞老人,树下摆满礼物盒。原来我以为圣诞树都是假的,是用木棍之类的做出来的,后来看到一个视频,才发现圣诞树其实用的是真树。

大多数都是常青树,像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松柏,是最受欢迎的圣诞树。真树差不多需要40美元一颗,可以维持一个月。有时候孩子会问:妈妈,这些树活了多久呀?最高的树有多高呢?

是时候给他们科普一下关于的树的知识了,那就看波兰的这本《树木》吧,涵盖了一切关于树木的知识,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都能在里面找到。

这本《树木》来头可不小,荣获英国 《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周最佳童书、2018年波兰出版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类“最美童书”等多个奖项,是大奖中的“最美童书”。

由波兰知名插画师彼得·索哈绘制,这本就是大开本的手绘童书。他的画风细腻,是一位养蜂人的儿子,擅长描绘人类与自然世界。文字部分是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完成,他是一位生物学博士,科普知识严谨又有趣。

《树木》中介绍了与树木有关的一切知识:树根、树叶,以树为生的动物,甚至亚当与夏娃的传说、人类的起源等都被囊括其中。

超级美丽的手绘,每一页都是一幅画

这本书真的特别大,共有34组图文并茂的主题内容,70幅精美华丽的跨页手绘。看到的第一眼,总会忍不住会感叹:真的太漂亮了!

在生命树的这一页,是不是有《寻梦环游记》的熟悉感?这是墨西哥的生命树,树被认为是神圣之物。这幅以这棵大树为中心,就像是一幅工整的对称画。

人类是骷髅的形式,而这棵大树却枝繁叶茂,因为树木是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的一百年,只是树的一个开端。

我们熟悉的春暖花开,夏天的绿树成荫,秋风扫落叶等,从每棵树上就可以感知到天气的变化。这棵四季树,充分显示了一年时间的更迭。

下面这一页,绘制的就跟真树一模一样,如果不仔细看,竟然分辨不出这是手绘的巨人柱。

传说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起源于一棵树。

看完之后,是不是你也会惊叹:太美了?

丰富的科普知识,新鲜又有趣

想要了解一棵树,就不得不了解树叶、树根,树有多少岁?这本书将树的构成都讲解清楚了,像树叶、树根、种子等,所以被一位老师称为是迄今为止见过最好的了。

就像开篇中看到的那棵生命树,有的树可以活上千年,但所有的参天大树都萌发自一粒小小的种子。

树的种子会被动物衔着传播,也会随着风传播。像梧桐树的种子有硬毛,可以随着风传播。有的树的种子,由果实成熟之后裂开,种子就会掉落到地上,来年春天再次破土而生。

树叶和树根对树也特别重要,树叶是大树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没有了树叶,树木也无法呼吸。树根从地面上为大树吸取养分,没了树根,树木也存活不了。

但有的树根却是过河拆桥的家伙,像孟加拉榕会以别的树为宿主,寄生在其他树的树枝上,根就会慢慢缠绕在宿主上。随着自己的不断长高,原来的宿主树就会被绞杀。印度豪拉市生长着一棵巨大的孟加拉榕,一棵树看起来就像一整片森林。

那些以树为生的动物们,依赖着树而活。考拉会吃树的叶子,羚羊会爬到树上去吃,还有一些小的毛毛虫也会攀附在树的枝干上、树叶上,吸食树叶。

大自然是一个特别神奇的系统,由它来调节动物、植物的平衡。了解到这些知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是油然而生。

人类与树木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数十亿年前,我们与树木有着共同的祖先。类似一个树干,分成了几个分支,细菌是一个分支,植物是一个,动物又是一个。而这个树干的源头都是同一个生命。

像《圣经》中住在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正是由于夏娃被知善恶树上的蛇的哄诱,与亚当都吃了树上的红果,被驱逐出伊甸园,成为了人类的祖先。

在实际生活中,树木给了我们太多的便利之处,我们擅长就地取材,树木容易获取,制成了各种装饰品,像面具,也被我们制成了各种乐器。

很多地方还会以树为家,制造了很多树屋,瑞典北部的树屋还配有电和网络。历史上,有很多用树木建成的房子,像日本的法隆寺、中国山西的佛宫寺释迦塔等等。

放眼到现,我们经常去玩的北京,像故宫里的建筑,每个宫殿里的斗拱,仍然是木制结构。

树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像我们的桌子、椅子、纸张,都来源于树。树木作为古老的生命之一,依然生生不息。

到现在,不是树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树木了。发展了几十亿年,树木仍然存活了下来。我们人类过度砍伐,最终受到惩罚的将是我们的后代。

这本书涵盖了树木特别多的知识,还可以带领我们认识世界上不同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方有趣的生活习惯,还有关于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