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翅膀的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长翅膀的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2-03 23:48: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翅膀的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长翅膀的猪》是一部由希尔维·埃斯蒂巴尔执导,塞森·加布埃 / 巴亚·贝拉尔 / 乌尔里希·图库尔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一):人类需要翅膀

  《长翅膀的猪 Le cochon de Gaza (2011) 》这是我今年看见的最佳喜剧片了!

  我在想,若地球明天就毁灭,想来,很多水火不容的地球人,依然会为了谁更先1纳秒而亡,欣喜若狂的!

  人类,其实真的需要“长翅膀”。可以帮助某些人类摆脱小集团利益,更多考虑球体论!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二):《长翅膀的猪》

  今年看到最喜欢的喜剧之一。

  从故事开始就没按常理出牌,荒诞的剧情加上夸张的人物,进展起来让人也难去计较那些逻辑。本身影片希望寄意的现实世界同样不靠谱。

  虽然蜻蜓点水将很多属性的人物都拿来调侃,没有特别的深入核心矛盾,但是就和Jafaar一样,有所获得的生活就能足够的满足。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三):飞天^(* ̄(oo) ̄)^猪

  朋友分享的网盘~囤了2年还是3年才捡起来看完...

  本以为是什么奇遇记(名字总是让人偏行己路),原来是一部颇为黑色幽默的政治恻隐类电影~

  3个国家的不和,遭罪的永远是其中的百姓,包括^(* ̄(oo) ̄)^猪(动物)。

  政治下可怜的人凑到一起,只要向往和平,那就确实可以不拘小节,凑到一起自在生活。

  和平,自由。对于百姓来说就是根本。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四):当猪长出翅膀

  这是一部以黑色幽默来审视中东冲突问题的影片,荒诞又很诗意。 影片的主角是贾法尔和他从海中捞起的猪,充满了政治隐喻。

  影片主人公是巴基斯坦一名渔夫贾法尔,由《乐队来访时》的赛森·加百来扮演这个老实巴交的角色,一天出海时他竟然从水里捞出一头100公斤的黑猪!要知道在伊斯兰教地区,这种家畜极其罕见!贾法尔瞒着自己的妻子把猪藏起来,后又听了街头老理发匠的劝,打算利用这头猪来出名赚钱,而一名叫做伊莲娜的俄国移民女农夫却坚持要用这头猪做种猪下崽。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五):一头猪的使命

  猪小弟要去巴基斯坦大哥家和以色列大哥家拜访,以色列大哥说:“猪是伊斯兰人的偶像(异教崇拜的神,耶和华认为异教的神都是伪神,不如祂,祂才是万神之神),你们家族不准践踏我的家的地。”猪小弟又去拜访巴勒斯坦大哥,巴叔说:“你们家族的怎么能乱跑呢?回去!千万别让我们这种凡人侮辱了你神圣的身体!” 猪小弟不知所措……

  猪小弟其实就是和平,不能着陆,只有长着翅膀飞翔才能带来和平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巴以和平几乎不可能,信仰都不同;比如巴基斯坦和阿三,甘地虽然努力推进和平,但又被狂热者给破坏了,异教之间怎么和平呢?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六):什么是真正的hard模式

  有一段时间人们总爱调侃中国的生存模式是hard模式,很明显,这帮人从来没有见识过真正的HARD模式。

  首先,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对捡到一只猪感到恐惧,甚至要藏起来,何况还是吃海产品长大的猪,得而分食之,不亦说乎。它既不会肮脏我们的土地,也不会破坏我们的信仰,更不会让我们受到宗教法庭的制裁。

  然后,我们欠钱都是大爷,不可能路上有个警察说,你再不还钱我就只能抓你了,大多数欠钱的都是,你去告我呀你去告我呀!

  再然后我们楼上也没有士兵,也不会突然间有个莫名其妙的全副武装的人跑来借厕所,即使我们是个渔民,我们的海域宽到越南马来西亚的海边了,只怕你没油开回来,出去被抓了还能当民族英雄,而巴勒斯坦只能出海四公里,最多的海产品就是拖鞋。

  最后,我们不会因为有猪就被枪指着头必须去背着炸弹炸个什么开垦区,甚至炸完了还不能活着回来,最后不容于祖国和敌国,强拆算个鸟啊,直接来两个大兵带枪拉着推土机来,不走就一枪崩,还不负法律责任。

  最后说一点,伊斯兰国家的红十字会叫新月会,背后的标志都是新月,导演故意用了一个红十字,我有点想不通。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七):《长翅膀的猪》:一头猪的和平演变

  巴勒斯坦的一名穷渔夫有天在海里捕到一头公猪,这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来讲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偷偷把猪关在船舱中几日后,渔夫想尽办法要把这个不详之物尽快处理掉。在冒着人身危险的情况下联系到敌对以色列区域内的一名俄罗斯女孩,本以为可以痛快出手还能顺带大赚一笔外快,没成想,女孩只要公猪的精液,为母猪配种。这下可急坏了渔夫,猪没卖成,还要让猪鸡动,这可如何是好。先在船舱贴满美女猪照片,渔夫再大把下手。通过与女孩几次交易后,让渔夫赚到了大把钞票。但最终事情还是暴露,万不得已,渔夫带着妻子,女孩带着儿童,还有猪,开始了一场荒谬的逃亡生涯。

  影片由法国记者希尔维·埃斯蒂巴尔执导,借着一头猪的名义,表现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复杂情况和各种问题。屋顶上的驻军,猪问题的讨论,虔诚的宗教信仰,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伊拉克老演员赛森·加百更是把所有笑点演绎的出神入化。不知名的俄罗斯女孩也是意外的惊艳。影片不仅在第37届凯撒奖上获得最佳处女作奖,还在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观众奖。

  对于喜欢关注中东乱局的观众们来讲,看到此片的景象或许不会感到太大的诧异。那里由于地理位置的紧凑,历史问题的纠缠,不仅常年战火纷飞,还宗教信仰千奇百怪,使得各路族人和国民不得不长期处在贫穷和纷争当中度日。影片在渔夫和猪的牵引下,把这种种话题一一展现,不失幽默搞笑的趣味,封闭愚昧的思想,真挚温馨的桥段,还包括向往和平美好的理想。更深刻的讽刺在于,一头猪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需要几代人不停的争执和辩论。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八):恰如其分的荒诞

  老人与海这次与马林鱼无关,与越南猪产生了化学反应

  海里能漂来猪奇怪吗,不奇怪。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人的生命去完成毫无意义的圣战荣誉这等奇事都能存在,海里的猪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的稀松平常了

  一个糟老头子,满脸胡渣,衣衫褴褛,穷困潦倒,欠着外债,还能有比这更糟的事情吗,有,不举!好吧,年纪大了不苛责他的生理能力。更倒霉的是,作为一个穆斯林居然捡到头便宜猪,砸手里了。黑色幽默就借着老头和猪的戏剧冲突透着它独特的中东风情。

  于是老朋友的馊主意,老婆的埋怨,小警察的刁难,俄罗斯大妞的商机,圣战分子的斗争一切围绕着小老头的生意经展开了

  巴以矛盾由来已久,锡安主义本着对阿拉伯世界历来的不信任,大搞火药桶国际关系,一点就炸,和极端教义穆斯林搞到一起,于是产生了世界上冲突最为频繁的地区。两国能坐下谈吗,可以,毫无建设性可言,今天谈完了,明天可以因为极端事件重启战火,缺乏起码的国与国沟通,民系之间的谅解。

  到了电影,导演很俏皮的安排了以色列士兵和贾法尔的妻子一起看电影,武装到牙齿的士兵在她家里,一个上一个下,相安无事,偶尔借个厕所,搬张小椅子看看电视,聊聊肥皂剧,多惬意,即便是敌对,也有难得轻松的闲暇,为什么不能把这份安逸维持到永远?

  我倒是不明白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为什么会认为猪是可耻的,不能踏足土地。是否是导演刻意安排,为了能有双方共同追逐的戏码?我的理解,巴以问题是两大民系间某些割不断的劣根性在作祟,即好战和不信任,在追求和平的同时不忘煽动各自利益出发的错误观点,那为什么不能纯粹的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努力?而非两伙追猪人,同床异梦,表面达成一致,却腹诽对方,如何长治久安?

  就像那夜色中的小船,点点星光,皓月当空,你再怎么吵,也是同舟共济,达到彼岸才是共同理想。彼岸在哪,下了船才知道,或许彼岸就是登船处,明白了吴越同舟的真谛,哪里都是彼岸,原点也能成为目的地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九):彼岸不在远处,而在脚下。

  看电影,我注重感觉和情感交流。

  电影艺术我说不出一二,只是觉得比较好看,尤其是结尾部分。

  辛酸的生活,波动的社会环境,琐碎的日子,还要积极的生活。

  生活被一只伪装的猪牵引着前进,我们也渴望他能带我们飞翔和逃离苦难。但是社会是个巨大的牢笼,逃不出。

  我们每个人都是政治或国家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尤其看到被战争逼迫的百姓。驻扎的年轻士兵。越是卑微,越是努力生活。真心觉得政治是被欲望掌控和忽悠的肮脏的扭曲东西,麻痹着掌控着这世界。

  宗教更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为何要对一只猪产生畏惧和厌恶。就像生在中国就有规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像有的人避讳数字13。就像雄狮为何奔跑在草原上追逐羚羊。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宽容博大平和的。各种电影和社会现实传达给我,伊斯兰教是极端的,尤其是在被政治利用的时候,盲目的让人害怕。

  我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就像一切本来可以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实却是唯一的不可逆转的。或许在另一个层次的世界里我们个体会有所不同,但又会是怎样的?越想这些,越坚信佛学的理论了。尽管我觉得我认同的佛学不等同于寺庙里的香火和老太太嘴里的阿弥陀佛。但是我好像看到了一些光亮,指引着我走出谜团。

  我活了二十多年发现从前学到的东西都是不对的,这世界是一个骗子呢还是我太容易上当,或者说对我所处的时空的现有认识不够坚决?我很迷茫。

  于是我有了一些基本认识:

  佛学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解析是正确的完备的。

  世界是唯心的。

  当然,人什么都不想太多,沿着生活的道路随波逐流是最好的,不要像我停下来了,跟不上队伍,也找不到出路,迷失在路上是最可怕和孤独的。

  哪怕你手里牵着一头猪也好,他带着你往前走。

  电影不算上乘,虽然简单偶尔粗糙,但是最后的那些祷告的话语和碧蓝的大海让我有感而发。

  “让我们徜徉在黑夜里,让伤口愈合吧,我们将到达另一个彼岸。”

  而彼岸不在远处,而在于脚下。我们逃不出这个糟糕的环境,唯有从脚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微笑着前行。

  说了很多,不是影评,只是有感而发。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十):向往光明的星星

  文/火焰蓝灵

  ————《长翅膀的猪》观后感

  说实话看完这部影片,脑袋一片凌乱。像迷了路,找不到方向。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电影的缘故,让我有些手足无措。我只能试试看,看能不能把感觉完整地写出来。如果我写得比较片面,或是很差,请原谅我,阿门。

  首先,这部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巴勒斯坦。历史、宗教、种族主义、民族主义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巴以不合是最大的核心问题。如此复杂的环境就如同漫漫长夜,让那里的人们几乎看不到天亮。于是他们就像长夜里的星星,自己发亮,彼此取暖。

  我想导演之所以选择拍贾法尔这个人物,是因为“小人物,更容易表达一群人的心声”,贴近生活,就更容易使观众有所共鸣。

  在贾法尔身上我能看出他是有一点阿Q精神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总是坚持自我。不向恶势力低头,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而那头猪就像上帝手中的一根线,或者说,它是一种让他继续生存下去的一道光。带着它,便能找到天亮的出口。

  在寻找出口的同时,他不得不向各种人伸出手,理发店老板,大街上的孤儿,以及之后认识的犹太姑娘。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向往着和平世界。可终究不是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事情,但如果不想,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和平,其实要从身边人做起。像主角的妻子,跟以色列士兵交流,包括犹太姑娘跟主角做生意。这都是和平的起点。只有你伸出了友好的手,对方才会回握啊。

  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他们四个人加上一头猪坐同一条船去寻找光明世界。虽然在船上有过激烈的争吵,但上岸之后主角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他说:“我们从很远来,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虽然经过很长很艰难的旅程,但我们没有恶意,如果你准许,我们想留在你的国土。我们不制造麻烦,不引起战争,不霸占土地…… ”

  此时我不禁在想,人与猪好像还挺像。都是没有恶意,只有向往自由,渴望和平的心。这难道也有错吗?

  向往光明的星星,无奈又悲哀。

  庆幸我是出生在中国,若是在巴勒斯坦,我估计自己早就变成一只鸟了。

  向往光明的星星,被黑夜拥抱,却阻挡不了他们梦想着明天、期待的美好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