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爱你的那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最爱你的那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7 04:16: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爱你的那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最爱你的那十年》是一本由无仪宁死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8,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一):知书,辛苦啦

  贺知书也曾深深爱着蒋文旭,为了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地选择他,和他在一起,蒋文旭也曾很好,或者说,他一直很好,因为起码他其实从未忘记知书,只是见过的人形形色色难免乱了心,蒋文旭逐渐的粗心和冷淡,知书身患绝症,在最需要人陪的时候在身边的不是蒋文旭这个曾经的爱人,而是艾子瑜这个细心的男孩,知书对蒋文旭爱的深沉,不可否认蒋文旭也深爱知书,可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无视难免是知书心冷,蒋文旭后来拼命的挽留知书也未曾见他,或许是真的失望到了极致吧……知书,辛苦了,如果有下辈子,和艾子瑜在一起吧,被人爱着护着,自然是幸福的♡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二):没有误会没有阴谋,只是一个平凡的负心人

  

我把据说抄袭的那本《我快死了》也看了一下,情节的确是很相似,改动也不少,主要是主角知书的人设,《最爱你的那十年》里没有误会、没有人恶意陷害,没有恶婆婆挑拨离间,蒋文旭出轨怪不了别人,没有什么阴谋,也不是做戏,就是自然而然的出轨了。没有那么多故事戏剧性,反而像是现实,没有道理,但是不容反驳。

《最爱你的那十年》穿插回忆写了曾经两人的甜蜜,文笔细腻,让人更加悲从心来。曾经多么美好,就衬托得现在多么狼狈。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所以前半部分的确很动人。

《最爱你的那十年》最不接地气的就是艾子瑜,也许最令人憧憬的也是艾子瑜。书的后半部分不是我喜欢的走向。但是至少我很欣慰知书最终还是放下了蒋哥。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三):【最爱你的那十年】为了虐而虐,不喜欢

  很短的一个中篇小说,这么短的小说里几乎全是刀子,虽然很多人说被虐哭了,但是……我没有感觉到太虐,因为太不真实了,没办法共鸣

  人物逻辑奇奇怪怪——

  【蒋文旭】对贺知书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实际上只是厌倦了贺知书,但是谁家恋人在厌倦的时候会把对方踩在泥土里?蒋文旭的很多行为根本不符合“有感情”这个前提,就好像有仇一样,没有哪对厌倦期的夫妻会在对方暴瘦的时候说“你照镜子的时候不反胃吗”这样的话吧

  【贺知书】贺知书完全是个恋爱脑,角色设定虽然是个男人,但是把他当成女人来读也不会有什么违和感,没有男性角色的特点,当年的学霸,后来闪闪发光的职场达人,都只存在在回忆里,除了会看书以外,从他的行为上根本看不出这个人曾经多么优秀

  【艾子喻】艾子喻对贺知书的爱来的莫名其妙,看病的过程中,贺知书展现出来的只是孤独、脆弱、丧,几乎没有什么正面的特质和闪光点,然后艾子喻就疯狂的爱上了,这真的是爱而不是同情吗

  虽然人物有些单薄且不合逻辑,但是小说中描述的“爱死了”的恋爱状态还是让人觉得揪心,贺知书的妈妈说的那句“他喜欢你哪,都可以在别人身上找到”,让人觉得绝望又窒息

  不管同性还是异性,在恋爱里都不能无底线包容,爱死了就赶紧抽身吧,还是不要把自己消耗在一段腐烂的爱情里吧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四):好喜欢贺知书

  最近真的是渣攻文看太多了,典型的就是一醉经年和最爱你的那十年 其实说实话蒋文旭的种种渣渣行为跟宋居寒差不多,但最后的悔恨比宋居寒要强烈,但是我内心始终无法原谅他,后来他也挺惨的,但我也没觉得同情,就是觉得你当初既然不知道珍惜,人都走了,现在悔恨又有什么用,破镜哪里还能重圆,别来哪里还能无恙呢? 但是贺知书的处境却比何故惨很多,性格也有些像,但是文中的贺知书我真的好喜欢呀,就是那种温和柔软,给人云淡风轻,清风徐来,很舒服的感觉,其实看书时一直想象着贺知书的模样,却一直没想到合适的轮廓。还有就是可能文章也是这种娓娓道来的风格去叙述贺知书,慢慢沉浸在贺知书的情绪里,不知看到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一直流。 在贺知书生命的最后,出现了爱他守护他的另一个人艾子瑜,他像当初蒋文旭爱他时一样,他感叹道两个人真像,他不敢再傻第二次,只不过我想艾子瑜遇见他时,他已经千疮百孔,憔悴不堪,并不是年轻时好看的模样,不知道会不会比当初的蒋文旭爱的深?如果贺知书最后活下来跟艾子瑜在一起,我并不确定现在待他这样好,让我非常想让贺知书喜欢上的艾子瑜,会不会以后成为第二个蒋文旭呢?最善变的不过人心,所以才会有七年之痒,十年之痛,婚姻到最后不过仅是陪伴。 想给满分的,因为真的喜欢,虽说看完后真的为贺知书,为艾子瑜,好难过好难过,但是据说是抄袭,真的遗憾。。。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五):推文•无仪宁死的《最爱你的那十年》

  /耽美 虐 / 贺知书X蒋文旭 一个情深不寿 一个多情多愁 还有一个画地为牢 心中留有一个贺知书 贺知书三十岁的时候 生命走到了尽头 在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年里 贺知书常常能看到医院的灰白色墙壁 也常常想起 十七岁时的蒋文旭 三十岁的贺知书 守着一座空凉的房子 等待着三十一岁的蒋文旭 这样无望的等待 已经维持了四年 这一年 贺知书低烧不断 时常呕血 许愿瓶里放满了五颜六色的、仅仅只是维持贺知书性命的药片 而蒋文旭 什么都没有发现 这一年 贺知书身心俱疲 他穿着最喜欢的大衣 仅有的一张卡 一张去往杭州的火车票 离开了蒋文旭 贺知书想 最后的日子 其实也不算太难过 竟然还能遇到一个艾子瑜 已经很好了 杭州的这间茶园 他很喜欢 满屋子的茉莉 香气沁人 像极了他高中年代时爷爷侍弄的那些 贺知书想着想着 突然心口一疼 因为他想起那个男孩子和他说的第一句话: “你身上怎么那么香啊?” 十七岁的蒋文旭是真的喜欢贺知书的 护着疼着爱着…… 容不得别人伤害分毫的 三十一岁的蒋文旭 彻夜不归、 逢场作戏、 猜忌怀疑、 看不到贺知书的伤 看不到贺知书的痛 从十七岁到三十一岁 贺知书悲哀的笑了笑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贺知书的身体凉在艾子瑜怀里的时候 似是恍恍惚惚的看见了穿着校服的蒋文旭 贺知书温和的笑了笑 断断续续的开口: “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这是贺知书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六):不是书评 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

  

蒋文旭

蒋哥: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已经不在了,不知道我还能熬过多久,能不能等到今年茉莉花开的时候,我有点想念爷爷的茉莉园,你还记得吗?那时候你总说我身上的味道好闻,我给你带的一兜茉莉花,是我趁爷爷还没睡醒的时候偷偷掐的,怕它们捂坏了我还刻意掐了几朵花苞。你把它们压在书里做成标本,我坐在你旁边被风一吹就能闻到茉莉花香,我想我就是那个时候爱上你了。

蒋哥,北京的冬天好冷啊,下雪的时候也很冷,今年初雪我吃了四个饺子,四季平安。你呢?你又和谁在一起呢?有没有吃饺子?

蒋哥,楼下那家馄饨加钱没有变,但是他包的肉少了,馅小了,你看,像不像现在的我们?

蒋哥,化疗很疼的,我一个人去医院的时候也很疼,吐血的时候感觉头都要炸了,但都比不上你喝醉那天叫的一句小沈,我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不想活了吧。

蒋哥,西湖风景还是那么的美,你来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我常坐在边上的那棵树,它好像又长大长高了一点。我那天看见你了,在窗户边,你的脸色不好,以后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蒋哥,这大概是我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了,生日蛋糕是甜的,蛋挞也是甜的,我还许了愿,虽然我以前许的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

蒋哥,你妈妈说的对,我们熬不过三十岁的,我妈妈也说的对,两个男人在一起,没有什么未来。我后悔了,蒋文旭。

蒋文旭,我不恨你了,愿我下辈子不会遇见你。

贺知书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七):岁月难争,斯人远去

  爱一个人爱到极致是什么样的?是把你放在心尖尖上,舍不得伤害分毫;是因为不想破坏两个人表面上的和谐,忍受着你给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是不会磨灭过去发生的真实存在的美好,却不想未来的日子里再掺和进自己的人生;是哪怕生命只有最后的时日,也不愿再见你……贺知书爱蒋文旭,爱得过分极致。 年少时的贺知书是一个带着茉莉花香气的男孩子,才让同为少年的蒋文旭为之着迷。那年,少年锦时,贺知书的茉莉花沁入了蒋文旭的鼻腔,蒋文旭的霸道也侵入了贺知书的生活,此间少年,何等肆意,令人羡艳。可是……后来的后来,那个带着茉莉花香的孩子失去了他的茉莉花,染上了世俗烟火气,那个说你好香啊的蒋文旭也忘记了两个人之间的承诺。蒋文旭的爱,开始时难辨真假,在时间的推移下他那些爱你的小行为渗透进贺知书的生命,所以蒋文旭的不忠朝夕相处的贺知书第一时间也感受到了。贺知书的包容,不争让蒋文旭愈发有恃无恐,他总觉得情人不闹到知书面前,知书就会一如既往的爱他。在事业有所小成以后,贺知书就被蒋文旭圈养在家,不让他出来公关,不参与公司事务,蒋文旭也确实有能力将公司越带越好,可是蒋文旭却治不了贺知书的癌症,挽不回贺知书凉透的心。事业起步时候,两个人窘迫的只买得起一碗馄饨两个人吃,那时候蒋文旭满眼氤氲的说这辈子决不辜负一个贺知书,时过境迁,这一年第一场大雪时的蒋文旭接了电话后不耐烦的说着忙,不能陪知书吃饺子,让助理送了外面的饺子过去给贺知书,一盒饺子不过八九个,饺子凉透了,贺知书只吃了两三个个,也不知是饺子凉的,还是心凉。如果蒋文旭可以细心一些发现那些玻璃许愿瓶中放的是药,在贺知书咳血以后强硬带他去医院,发现他凝血出了问题……贺知书也不会一走了之,到生命的最后也不愿意见到蒋文旭。 贺知书走的那天阳光明媚,他在艾子瑜怀里等着他的茉莉花开,可是他渐渐的陷入昏迷,交代了生后事,在最后离开时,他的身边只有艾子瑜和未开的茉莉花,但我想他在人间弥留之际一定看到了家里开了满院的茉莉和占据了他大半人生的少年。 贺知书走了,那个软糯的叫着蒋哥的小书永远的离开了蒋文旭,那个温柔的包容着蒋文旭一切的贺知书再也回不来了,蒋文旭似乎又变成了那个一心只有贺知书的少年,可是斯人已远,那个说不辜负一个贺知书的蒋文旭早已被他的恶劣消磨殆尽。蒋文旭开始旅行,开始给蒋文旭写信,只是不知寄往何处。 最后,贺知书住进了贝加尔湖,不论蒋文旭怎么波动水面,最终都归于平静。 愿你我永远记住年少的爱,莫辜负用生命爱着你的人。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八):人设问题

  首先,抄袭不可原谅(我看完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是抄袭) 其次,人设有严重的问题。

  现在是2020年,大部分人仍都无法接受txl。但在这本早与2020年的小说中txl好像很普遍一样。

  蒋文旭:心理扭曲,疑心病重,虐待狂,偏执,自私,狠毒。按理说,一个能当上老板的人,观察力不可能差到这个地步。连从未与贺知书见过面的沈醉都能看出来贺身体不好,与之相伴这么久的蒋怎么可能不重视心爱之人的身体状况?就算是自我安慰,难道他就不怕有一天会永远失去贺吗?蒋明明察觉到贺身体不好,还对贺施暴,导致贺的病更加严重。事后又说我多爱你我多爱你,甜言蜜语信口拈来。如果说是因为太在乎,还是那句话,蒋就不怕有一天会彻底失去贺?他就那么自信自己的话能让贺的病好?还有一点,蒋和沈醉也相处了很长时间,难道他不清楚沈醉什么性格?竟然没把沈看好,害得贺被沈刺激。真好奇蒋这样的人是怎么当好老板的。如果不是看到结局,真以为蒋是一个喜欢哄骗别人真心的虐待狂。

  贺知书:单纯的不像话,像个缺爱的孩子。身为一个家境良好的孩子,为什么会被一个陌生的同性的甜言蜜语和几次保护骗走?贺的道德挺好的但是为什么会这么单纯呢?难道作为一个疼爱孩子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道德素质而不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吗?这不应该啊?后面写贺知书为了不失去蒋看什么cv,贺明明不缺爱为什么会像个缺爱的孩子一样为了这样让人没有多少安全感的爱这么卑微。

  艾子瑜:家境这么好为什么会是txl?为什么艾的父母不好好教育艾让艾成了txl?这里不是歧视txl,只是现在仍有很多人难以接受txl,那么以前应该也很难接受吧。做为父母应该知道txl会被别人议论吧,会什么不好好教育呢?如果人没受什么刺激是不会变成txl的。艾显然不是抱着玩玩儿的态度接近贺知书。而且艾为什么会看上贺也是个问题。如果是因为贺可怜才爱上他这理由太牵强。贺是因为病了才会看医生,病人的容貌多数会因为身体虚弱而变得憔悴,所以一见钟情也很牵强。艾爱上贺之前两人一直没有很深的接触,所以日久生情更不可能。

  沈醉:斯德哥尔摩征,精神病。作者不应该把沈写成为爱生恨的第三者,因为沈对蒋文旭爱不像爱,更像斯德哥尔摩征。文章里说沈为了一条狗被蒋折腾的没了半条命,就这样还能爱上,如果沈没有斯征那么他的精神一定不正常。正常人,谁会对差点儿折磨死自己并且从未补偿过自己的人动真心。如果作者把沈塑造成一个受害者,那么沈的人设就没有问题。可惜作者为了迎合读者口味把他塑造成了第三者。

  这几个人物在设定上都有很大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抄袭,所以作者只一味追求文笔,而不重视人物设定问题。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九):兰因絮果,现业谁深?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心情很复杂,在这份爱恨交加的感情中让我感受了很多。最直接的就是伤感,看这本书的时候心一直揪着痛,在最后的:“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的时候情绪彻底达到高潮眼泪抑制不住的就流了下来。等到情绪回笼,慢慢平静下来以后,心里却感到很失落。悲剧的美就在于把美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毁给你看,这本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以蒋文旭和贺知书的虐恋情深为主线,上演了一场平淡无奇的闹剧。为什么说平淡无奇,是因为出轨、背叛是感情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它确实很平平无奇就是一对爱人从相濡以沫到分崩离析,就像很多人那样。但就是这分崩离析后才觉悟自己的心意的反复也称得上是一场闹剧。爱其实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贬义词,爱欲相连,爱就是欲望。抛开了光鲜的外壳的爱就是压迫、是禁锢,所以才会有婚姻就是坟墓这一说法。爱具有排他性,它是人们自愿戴上的枷锁,同性之间更是这样,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没有羁绊,甚至很多不被人祝福,而这样的感情是单薄的是脆弱的。为什么蒋贺两人会走到这一步?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致橡树》。爱情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平等的,是各自独立而又深情相对的。想要长久的走下去就必须如此,人们习惯于把已经熟悉的就不再经营了,这是不妥的。贺知书在我看来是一个深情又专情的人,他为了蒋文旭可以冒着和父母决裂和他私奔,为了事业发展而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并且在蒋文旭要求下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到一个共同拿钱但是没有自己名字的房子里做着“家庭妇女才会做的事情”并且对蒋四年的出轨装聋作哑。他太深情了太爱了,从而显得很低贱很卑微,他给的爱太多了。人们常常把容易得到的的珍贵的东西熟视无睹。情深不寿,落得个英年早逝。但幸运的是他在短暂的人生最后的阶段遇到了艾子瑜,他最后是死在了爱他的人的怀抱里。这是上天对这个江南烟雨栀子花香的他,受苦一生的最后温柔。你的爱太轻易又太沉重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直珍惜和承载的起的。像蒋文旭,明明遇到了一个自己发誓保护一辈子的人却不能相守一生。人的劣性可见一斑。最让人心疼的除了贺知书就是艾子瑜,他有什么过错?他最大的过错就是遇到的太晚了,爱的人不爱自己。他出身优越、多金又有自己的事业,作为一个医生他的心地也不错。但是有的人就是第一面就决定了能走到多久,他和他的爱人在一起了,他陪伴他的爱人到在他怀里断气,他把他爱人的骨灰撒进贝加尔湖里,他的一生都不会再爱了。但不管是蒋文旭和贺知书、还是艾子瑜和贺知书,他们的感情都是不平等的。贺知书为了蒋文旭低到了尘微,艾子瑜为了贺知书苦苦不肯放手,蒋文旭最后也明了自己的感情但是也落个老病缠身。佛家讲兰因絮果皆有前因。不知道是因为那年盛夏的栀子花少年还是因为那一句“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

  《最爱你的那十年》读后感(十):多少殷勤全错付,当年戏语误青丝。

  十七岁的贺知书满身的茉莉花香和无尽的温柔 三十岁的贺知书只剩下满身的烟火和无尽的绝望

  这世界上大部分人活着都有一种信仰,南康义无反顾的跳下冰冷的湘江水;而贺知书放弃前途、家人、朋友就为了蒋文旭一句“这辈子绝不辜负一个贺知书”。或许他们的信仰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为了爱,贺知书自缠锁链,画地为牢,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样子,就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同性的爱情太艰难了,世俗的眼光、家人的不支持,还有书里写到的:

  “还记得他妈和他说过的,两个男人怎么可能长久,没有法律保护没有亲人祝福甚至连一个作为牵绊的孩子也造不出来。单靠爱情能撑多久?他爱你身上的哪一点都有可能在以后从别人身上发现出更好的来代替。等开始期盼爱人对你念念旧情的时候,也到了这段感情最终破裂的时候。”

  他们熬过了七年之痒,赴了十年之约,但最后还是走散了。

  我觉得最后贺知书和蒋文旭走到那种地步,贺知书也并不全然无辜,他爱得太卑微了,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在我看来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的。贺知书从来不是凌霄花,但在这十四年里他成了痴情的鸟儿,为蒋文旭的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成了泉源,常年送给蒋文旭清凉的慰藉;成了险峰,只为增加蒋文旭的高度,衬托他的威仪。到了最后,他才幡然醒悟,想起来自己应该是要做蒋文旭这棵橡树近旁的一株木棉,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贺知书从未如此清醒的觉察到自己在后悔,后悔的不是数十年的不顾一切的爱,而是他不该为了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不该把底线放低进尘土里,不该放弃作为一个男人也能出去开拓天地的心愿。”

  如果要给贺知书这个人物一句判词,最贴切的应该就是“多少殷勤全错付,当年戏语误青丝。”

  :

  1、很多人说贺知书的人设偏女性化,但我觉得也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有心思细腻、敏感的男人(像贺知书、南康白起),也会有性格放荡不羁、豪爽得像男人的女人。(历史上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都是这样的性格)

  2、还有人怀疑艾子瑜对贺知书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还有对贺知书最后也把艾子瑜放在了心上感觉不符合逻辑。但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在艾子瑜的番外里,作者已经把艾子瑜是爱上贺知书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了:最开始是同情,后来变成了喜欢(我想贺知书的温柔、善良、坚韧……都可以成为艾子瑜喜欢上他的理由,我想这么好的贺知书,难道值不得一个艾子瑜?)。

  贺知书最后会把艾子瑜放心上,我一点都不奇怪,书里这样写:

  “贺知书不是个铁石心肠的,况且正是最需要有人陪着的时候,他更多时候根本就抵挡不住艾子瑜的温情攻势。 用那种捧宝贝的劲怜惜着贺知书的,除了最开始的蒋文旭,只有艾子瑜,但这两个男人是不一样的。蒋文旭爱的护的是那个十七岁时比花还好看的小少年,艾子瑜疼的却是最狼狈的贺知书,已经和别人在一起十多年,心思难猜,身患绝症的贺知书。”

  3、还有说艾子瑜家境好却是txl这个人设有疑议的人。不知道有的txl是天生的吗? 早在1974年,美国就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分类中抹除。 到了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剔除, 这一天被全世界称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中国精神病学会则在2001年把同性恋从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去除。我觉得如果txl还有误解的人,就不要勉强自己看bl小说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