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想见你》是一本由简奇峰 / 林欣慧 / Di Fer著作,水靈文創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见你》读后感(一):献给最努力的陈韵如,全世界最好的莫俊杰
我有一天在网易蜗牛上看到了《想到你》的推荐,喜爱者众多,这部剧今年爆火,我抱者一丝好奇的心态,就去看了这部剧的原著。这部剧在推荐那里有一条留言,我印象很深是“献给过去 未来唯一想见的你”。我想大多数人看这小说的时候应该考看完剧版了,会受剧版的很大影响。电视剧我虽然只看了四集,但对照看书中内容时,脑海中就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待到四集内容过后,这种代入感消失了,我才全身心投入到了小说中。
这部小说有一个特别新奇的构思,通过穿越,悬疑的元素来讲述两段爱情。陈韵如在自杀前的怒吼真是令人震憾,莫俊杰对陈韵如的尊重和爱令我感动。
《想见你》读后感(二):想见你
在2019年与黄雨萱重逢后的李子维,说自己曾是王诠胜时在机场的细微差别时,很诡异啊。 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同时分处两身吗?这样他们是怎样匹配到同一时空的?随机分配?有多少层时空? 如果说,王诠胜的灵魂没了或者一直在小黑屋里,而李子维能在2003年和2017年实现环形无限次穿越。可黄雨萱的穿越呢,她的穿越是有限次还是无限次?很肯定不是环形。虽然她每次穿越回去不过成功与否,时间点都相连略倒退一点点,但在陈韵如身死之后她再穿越不就没有载体了?所以只要陈韵如每次自杀成功,黄就多一次机会回到她临死前一秒?如果陈韵如没有彻底想通只是被黄暂时支配度过了小年夜,这样陈韵如的自杀时间改变了也无所谓?
《想见你》读后感(三):还是想见你
电视剧是真的火,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造势也造了许久,直到前一段时间还看到韩文版的预告片,但它形式怎么改,内核还是没有变化,依旧是黄雨萱穿越到陈韵如的身上结识李子维和莫俊杰,而在黄雨萱消失以后李子维再度穿越到王诠胜的身上,开启莫比乌斯的循环之恋。 小说版本相对于电视剧版本来说单薄了不少,尤其是我很喜欢的那一段安平十三妹,都被删减了。最后的结局也稍微做了一些改动,但是大体的方向没有改变。 至于如莫俊杰的助听器为何会出现在案发现场的废弃大楼这一类的bug还是没有圆回来。 可能是因为先看电视的之故,所以在阅读《想见你》时,每一段文字,都可以回想起电视剧的画面,演员的台词对白,布景的设置,都好像潮水似的涌进脑海里。 那个对死去的恋人念念不忘的黄雨萱,一边回忆着与爱人的点点滴滴,以麻痹自己,一边又认真工作,仿佛已经全然将对方忘记。刻骨的爱情与弥久的愧疚,让她日复一日地沉浸在王诠胜还活在世上的家乡之中。 直到有一天,是偶然也是注定,她看到和王诠胜身影相似的男子,又收到了磁带等,于是乎,再一次重复了已经发生过的命运。 黄雨萱和李子维、莫俊杰在校园、唱片行以及各种小吃店流恋时,是他们最美好的一段时间。而他们的美好恰恰是由陈韵如付出了代价。 电视剧版时不时的都会给到陈韵如镜头,她看着自己的心上喜欢的男孩和喜欢自己的男孩都对一个明明不是自己的另一个人好,是茫然、是无助,亦是痛苦。 所以,后来她试图模仿,试图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完全不是自己原本的样子的黄雨萱。小说里呈现出来的就很是贫瘠,黄雨萱突然变成了陈韵如,并且拥有了她的记忆。但是,陈韵如在最后一章之前始终没有发出过声音。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安平十三妹”的情节,是黄雨萱为陈韵如弟弟陈思源打抱不平所假称的大姐头形象,在小说中直接没有体现。其实这一段在我看来是挺重要的。 陈韵如向来认为没有人爱她,她是荒原,是陨落的星辰,实则不然,通过黄雨萱的来到,可以发现,陈韵如的母亲和弟弟都是很关心她的,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关心。 细数过来,母亲、弟弟、舅舅、莫俊杰、李子维都把她当做听话的乖学生,也愿意对她表现善意。黄雨萱到来后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善意都是源自于原来的陈韵如自身。而小说对这一部分的铺垫实在不足,寥寥几笔罢了。 黄雨萱和李子维真正地相识相知的时间应该是李子维考上黄雨萱所在的大学到李子维所乘坐的飞机失事的那一段,剧版的情节已然紧凑,把这段情节压缩又压缩,小说里更是少的可怜,仿佛是为了走进度一般。 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读这本书还是觉着欣然,就好像重新看过一遍剧版的《想见你》一样。我想在很久以后,提到想见你这三个字时,我都会想起剧集中的台词,仿若言犹在耳。
《想见你》读后感(四):有些喜欢能够穿越时间,依然来到你面前
有些喜欢能够穿越时间,依然来到你面前。————《想见你》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想见你》这部剧格外的上头(首先排除李子维),每天都在循环《last dance》,幸好还没开学,要不然我可能都被赶出宿舍了。所以当看到有同名小说的时候,毫不犹豫就买了。头天买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仿佛又回到了凤南小队的梦里.....
小说对于电视剧来讲,做了大量的删减,弱化了很多无关紧要的故事,只保留了整个故事的大纲。与其说这是一本原著小说,我更愿称她为剧组给粉丝的彩蛋的小礼物。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电视剧中的“名场面”,黄雨萱在公交上的魂穿、李子维和小黄雨萱的初见,文笔略显粗糙的行行文字间,却意外的收获了一种有腔调有画面的神奇享受,穿梭在字里行间里,脑子里脑补音乐,感觉就像把整部剧又看了一遍。
要是以一本文学作品看这本书,它是不及格的。文笔略显粗糙,情节之间跳跃性强,对没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不太友好,可能会导致读者不知所云。人物刻画也不够细腻,角色都失去了电视剧中那有个性让你印象深刻的特点,缺乏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个原因,小说的结尾缺乏了做到电视剧大结局里的升华。但作为一个电视剧的周边,一个粉丝向的礼物,她是非常优秀的。毕竟,回忆是值得被珍藏的。毕竟,喜欢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想见你》读后感(五):循环千遍只为《想见你》
一台蓝色老式随身听,一条红色的耳机,一盘歌手伍佰的《爱情的尽头》磁带,“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飘乎我的期待。平静脸孔映着缤纷色彩,让人好不疼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到这段词,会慢慢不自觉的唱起来。有些歌第一遍听没啥特别,听多了之后你会觉得后劲真大,真上头。
不仅是这首老歌被重新带火,还有一首主题曲《想见你》相信你在各大媒体平台都听到过。同样,《想见你》这部台剧无疑是今年最大一匹黑马,它与以往我们看的傻白甜式的爱情剧不同,有时候我没看泡沫剧就是为了不费脑子打发时间,可偏偏这部剧男女主颜值高演技好,又是穿越时空又是悬疑烧脑的剧情,让人一看就欲罢不能。
有的人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些混乱,剧中很多人都是一人分饰两角儿,时间跨度是21年。2019年的黄雨萱在公司开发寻找面容相似的人中,她用去世两年的男朋友王诠胜照片做实验,无意中找到她自己和男朋友长得一模一样的三人合照,奇怪的是这根本不是她们俩,何况照片中还有一个陌生人,因为照片拍摄时间是20多年前的1998年。于是故事拉开,两条时间线开始推进故事。
一个事物从未来穿越到过去,过去改变着未来,未来又重写着过去,产生了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这就像是莫比乌斯环一样,放在故事中就是如果王诠胜不出意外,黄雨萱就穿越不到未来,那李子维就不会喜欢有着黄雨萱灵魂的陈韵如,那后来的一切将会没有意义。要怎么跳出这个循环,谁才是掌握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能否挽救牵扯进这件事的众人,弥补他们破碎的人生。记得由于播出时候的火爆,剧组还重新聚集演员补拍的彩蛋结局,最终给这部剧划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是这些恋爱暖心的细节,又怎么会有这么轰轰烈烈的爱情。看书和看剧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画面感的冲击和许多细节出现在同一个画面的完整感,加上剧情毫无拖沓,故事不停的反转再反转,让人应接不暇。还有演员折服人的演技,即使是同一人我们也能分辨出谁是谁。演员柯佳嬿演出了青年陈韵如的自卑敏感和成年黄雨萱的开朗大方,还有陈韵如刻意模仿黄雨萱的细节,这是书中所呈现不了。演员许光汉在这部剧中真是圈粉无数,饰演成熟稳重的王诠胜和青春洋溢的李子维,年龄跨度20多年丝毫没有违和感。
带着放大镜重温一遍书籍,你会发现这部剧是值得反复观看和研究的。除去科幻的外衣,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和线索。故事终归是故事,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拯救自己才能不负他人,爱情固然美好,要学会珍惜现在和身边的人。
《想见你》读后感(六):高分《想见你》,“蝴蝶效应”式的“凄美”故事
文丨沐童 “蝴蝶效应”的科学解释与电影描写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以上是百度百科的解释,但是喜欢看电影的读者,应该都看过蝴蝶效应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他幻想着用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弥补种种过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希望与当年暗恋的凯西最终走回一起。然而他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般,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什么由《想见你》联想到《蝴蝶效应》 《想见你》这本书是同名电视剧的原著小说,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电视剧但是并未看过书籍,我是恰恰相反,没看过电视剧却看了《想见你》这本原著小说。为何会将《想见你》和“蝴蝶效应”联系在一起?这大概要归结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吧。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穿越了数个时间段,为了改变某件事,由一个随身听伴随着伍佰老师的《last dance》而展开的一段穿越、感情、悬疑、烧脑神作,这是我初读这本小说所能想象的一连串修饰语句和一连串修饰词。 但是最后每件事情想要改变的事情又伴随着另外的事情连续出现,最终使得小说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这就如同电影《蝴蝶效应》一样,想要改变一件事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最终主角选择了不来到这个世界,结束了所有发生的一切。 《蝴蝶效应》中的记事本-《想见你》中的《last dance》 看过蝴蝶效应的朋友都知道主角因为记忆力的问题,通过记事本的方式记录自己所做的事情,正是这本记事本让主人公具有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的能力。那么《想见你》中是什么成为黄雨萱亦或是李子维(王诠胜)穿越过去现在的媒介的呢?不正是那首《last dance)从随身听传出的沧桑歌声吗?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平静脸孔映着缤纷色彩 让人好不疼爱 你可以随着我的步伐 轻轻柔柔的踩 将美丽的回忆慢慢重来 突然之间浪漫无法释怀 ....... 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媒介作为开始,每一段人生都以一系列故事开始,也许这才是我们记忆中那不变的回忆。对于《蝴蝶效应》主角的记忆封存于记事本,对于《想见你》,黄雨萱和王诠胜的记忆封存于那首沧桑的《last dance》。 爱情的执著VS曾经的救赎 《蝴蝶效应》讲述的是主角因为发现记事本中年少时候自己所做的荒唐事。内心的内疚使得他不断的利用获得的能力去改变过去,他想大家都变成他所认为过得更好的那一个。但是最终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连他最喜欢的女孩儿一次次变得更加悲惨。这也使得大家在看了《蝴蝶效应》后得出万事不得两全的结论。 反观《想见你》,每个角色几乎都是以追逐最真挚的那份爱情来呈现。默默爱着陈韵如的莫俊杰,爱着未来世界黄雨萱的李子维,爱着李子维的陈韵如等等。所有的故事,无论是改变性格去迎合喜欢的人,如陈韵如;回到过去寻找与自己爱人相似的人,如黄雨萱;去到未来寻找自己内心真爱的李子维,都是为了自己内心最爱的那个他。或许你需要靠记事本来翻阅你曾经犯下了的过错,但是你肯定不会忘记那个你愿意付出生命的那个他或者她。这便是《想见你》和《蝴蝶效应》的不同之处。 异曲同工的收尾-回到最初的原点 每一次的穿越亦或是回到过去,到未来都是为了改变某一件事情,但是由于每一次的改变都会伴随着一件不能预测的事情发生。《想见你》中大家都在执著于改变陈韵如的人生,最起码是让陈韵如活下去,不至于在1999年就香消玉殒,所有的文笔仿佛都在围着这一个目的去展开。 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为了去探寻那个隐藏在深处的谋杀者,小说埋下了很多悬念。从前面大篇幅的描写让人怀疑莫俊杰(每个人的认知可能不一),到最后浮现的凶手。给人以悬疑、推理既视感。但是最后又以改变了陈韵如的死亡,改变了整个结局,尽管爱情被掩藏在时间的缝隙当中。但是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亦或是这本身就是一场“陈韵如拯救计划”。爱情只不过是其中的牺牲品,徒添了几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罢了。 这和《蝴蝶效应》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男主角所爱的那个她的命运一样,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其他的不过是夹杂的一些零碎,但是又不可或缺的东西似的。最终所有的悲惨片段,都伴随着男主角不出生而消亡。一切都看起来那么自然。 对于每个读者,一本书,每一段文字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不同。《想见你》这本书将文字描写和想象发挥到了极致,亦或者是对爱情的执著,亦或者是对于美好的向往,亦或是对新鲜事物的遐想,这也许是它能引起共鸣的原因吧。愿君细品!
《想见你》读后感(七):豆瓣9.2《想见你》唯有爱和勇气,才能在思念中找回自己和自我救赎
现象级剧作《想见你》开年热播,豆瓣9.2,腾讯视频9.5霸屏,爱奇艺首页热搜,被无数媒体盛赞“五星良心剧”,“华语剧年度剧王预定”,讨论话题不断。 由著名编剧简奇峰,林欣慧所著的同名原著小说,打动万千读者。这是一个集爱情,时空,命运,勇气,悬疑,烧脑的华语言情故事,文字栩栩如生,读起来别有味道,由磨铁的子品牌文治图书出品。 追过剧的人都知道剧情,在此就不累述。很多人是追剧完后意犹未尽,等待图书仔细品读玩味。笔者是受其感召直接阅读原著,工作之余2天内一气读完,掩卷感叹,深信网友的评价“这是这几年看到的结构非常精巧的纯爱故事,莫比乌斯环的时间穿越,结构完整,细节设计好”,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叙友情,都非常感人。 网友们盛赞:哪个女孩的青春不想要李子维?这神仙爱情让我暴风哭泣! 导演盛赞“近乎完美的剧本”:魔幻穿越,推理悬疑,浪漫爱情,温暖友情,思念刻骨,寻找自己,救赎和被救赎,打破莫比乌斯环式的悲剧循环。而最安慰人的是开放性结局,让我们乐观的想到李子维和黄雨萱注定会在某个时候相遇相爱。 故事还有个显著特点,烧脑。穿越,不仅有时空的,还有人物的,如同蝴蝶效应,每个人物及行动都会造成故事走向的改变,最后反噬自身。 时空来回穿越,莫比乌斯环烧脑 整个故事,主要就在在2019年和1998年之间来回反复穿越。 27岁的开朗明媚的黄雨萱因为男朋友王铨胜飞机失事后,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那个专情又温柔浪漫的王铨胜陪了她5年极度甜蜜幸福的快乐时光,就在他们准备结婚的时候,这个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就这么莫名地消失了。 借着同事开发出来的高科技软件,黄雨萱穿越回到王铨胜的高中时代,但一模一样的他此刻却是李子维的身份,他并不认识黄雨萱,也不喜欢黄雨萱借助的躯壳陈韵如。 喜欢上黄雨萱的李子维,借着王铨胜的躯壳又提前穿越,努力高考去和黄雨萱读一个大学,二人终于成为互相心悦的恋人。 但为了拯救高中同学兼好朋友陈韵如和莫俊杰的悲剧结局,他们又得先后穿越回去,企图改变二人的死亡,不料被同学的弟弟谢芝齐,一名心理医生,杀死了李子维,并且穿越回去继续杀死陈韵如。 确实有点绕。 这就是本书不同于所有的穿越剧情的地方。莫比乌斯环,永远没有开头和终结,循环往复。 在这个循环往复的穿越中,他们其实都是为了寻找真爱,都是为了挽救朋友于危难之间,充分体现了人性之美,人情至纯。 命运和死亡,爱情和友情,悬疑惊悚,勇敢面对 因着黄雨萱的穿越,揭开了一个不被原生家庭善待而走向死亡的悲剧,即陈韵如的故事。 陈韵如的父母分居,不和,在她一路成长过程中,父母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忽视和放弃她。她内向,卑微,压抑,孤独。在李子维和暗恋她的莫俊杰一起给她过生日之际,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表白,却遭遇到外向开朗乐观的李子维的拒绝。李子维说他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孩,何况还是好朋友莫俊杰喜欢的女孩就更不能去越界。 但就在这一晚,陈韵如先受表白打击,又受家人抛弃逃离的打击,竟然受到了莫名的袭击而昏睡几天。正是这几天的昏睡,醒来后是黄雨萱的穿越出场;也是在受到袭击的同一个地方,第二年年初的陈韵如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还是被杀死了。 凶手是谁?虽然现场留有莫俊杰,但肯定应该不是最怕她受伤的莫俊杰所为,但是莫俊杰说自己是凶手,在几年牢狱出来后也跳楼自杀了。 就在黄雨萱穿越回去想要找回凶手,也好找到王铨胜,揭开李子维和王铨胜之间神秘的关系之际,一直有一个神秘的影子追随着。包括之前神秘死亡的欺负陈韵如的女同学,作案手段令人恐怖,疑云重生。而在陈韵如被害死不久,一向勤奋好学又儒雅的班长谢宗儒,莫名的精神分裂住进了精神病医院。 当黄雨萱和李子维分别意识到莫比乌斯环的魔性,为了改变和拯救陈韵如和莫俊杰的死亡命运,为了能够永远的真正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二人勇敢地去面对魔环的诅咒,积极地去抗争,结果李子维被凶手谢芝齐杀死。 杀死李子维,并且迷恋杀死陈韵如的谢芝齐,其实也是一个被家庭忽视未得到温暖的可怜男孩,兄弟二人陷入一种可怕的变态怪圈,“只有标本才能永恒的存在”。 青春的爱情甜蜜纯美,完成了救赎和自我救赎 初恋是甜蜜纯美的。 书中对青春期爱情的描写,读来让人如饮佳酿。 即使是被所有人忽略的灰姑娘陈韵如,内心也有对初恋的憧憬萌动向往。最后,陈韵如也是因为相信并接受了莫俊杰的情感和援手,相信了再糟糕的世界依然还有温暖和希望,才得以逃脱他杀自杀的结局; 也因为陈韵如的险些死亡对家人的震撼,陈韵如才被家人看见,也得到了母亲和弟弟的关爱,逐渐阳光自信起来,完成了自我救赎。 陈韵如被成功解救,莫俊杰也不用因为自责悔恨而选择自杀,莫俊杰也能如曾经帮助自己的李子维那样拯救出陈韵如而感到高兴,能够救赎别人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 黄雨萱正是因为沉浸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才得以穿越,得以发现陈韵如的悲剧,也得以发现自己的私心和任性,为了拯救爱人王铨胜(李子维)能够重新活回来,为了拯救改变陈韵如和莫俊杰的死亡结局,黄雨萱只能放弃并斩断莫比乌斯环。但恰恰是这样的放弃和成全,不仅完成了自我救赎,也才有可能在同一个时空和李子维相遇相恋。书的结尾写的非常唯美和乐观,预示了新的美好故事重新开启。 结语 本书的魅力之处是,借着魔幻烧脑的穿越,既展示了唯美的青春爱情,也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能够认识到问题的缺陷和自身不足,能够勇敢地去面对解决问题,积极地学习和改变,是完全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完成自我救赎的。
《想见你》读后感(八):从上帝视角看,《想见你》陈韵如一路踏过地狱,获得救赎
2020年伊始,穿着花衬衫,松垮裤子的伍佰,带着那首1996年出版的《last dance》,出现在豆瓣评分9.2分《想见你》中时,足以让众人再次爱上他。
《想见你》该片是由黄天仁执导拍摄的,柯佳嬿(饰陈韵如与黄雨萱)、许光汉(饰李子维、王诠胜)等主演,于2019年11月上映,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热烈的讨论。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黑暗之中飘乎我的期待 平静脸孔映着缤纷色彩 让人好不疼爱 你可以随着我的步伐百轻轻柔柔的踩 -《Last Dance》《想见你》同时也是一部中篇小说,由简奇峰、林欣慧两位编剧所作。两位编剧接受采访时曾言:去年见过许多年轻的明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管他们是因何原因,他们都想要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点什么,就像前期的陈韵如是受害者,网友留言都是心疼她,后来当她黑化,网友又开始攻击她,强调她的“恶”。
直到最后陈韵如喊出心里伤痛,简奇峰坦言,他都会时刻关注观众留言,看众人是如何明白那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如今收到最让他感动的回馈,不是说剧本写得多好,戏多好看,是越来越多人跳出来说:我曾经是“陈韵如”。
《想见你》讲述的是: 2019年,女主黄雨萱因为男友王诠胜在两年前意外离世而伤心欲绝走不出来,直到黄雨萱点开了“寻找世界上另一个你”的APP,发现了一张自己与王诠胜的合影,准确的说是一张外貌与自己和王诠胜长相一样的合影,而且这张照片拍摄于自己和王诠胜相识前。
后来,黄雨萱找到了这张照片中的女生的舅舅,得知这个长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生叫做陈韵如,早在1999年就已经因为意外去世了。机缘巧合下,黄雨萱魂穿回1998年陈韵如的肉体上,希望阻止悲剧的发生,却因此结识了与自己已故男友长得一模一样的李子维。
黄雨萱让1998年的李子维爱上了自己,却无法阻止陈韵如(黄雨萱灵魂所在的肉体)的死亡,在陈韵如去世后,李子维出国,2003年归国的李子维发生了车祸,魂穿到2010年王诠胜的身体中,去寻找、结识黄雨萱。
陈韵如:从上帝视角看她的生活
上帝视角:从上而下,不被外界所影响的去俯视别人的人生。每当黄雨萱魂穿到陈韵如身体中时,她就被关在了小小的方盒子里,观望着外界的一切事态发展。家人与黄雨萱相处得非常融洽,从前避她远之的同学也愿意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和黄雨萱成为朋友,连自己喜欢的男生,也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拥有她身体的黄雨萱。
然后,如同太阳般的黄雨萱得到所有人的喜爱,这是陈韵如18年人生中从未拥有,并且向往已久的生活。她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中,为了能够生活在阳光下,她努力的把自己变成黄雨萱的样子,她骗李子维从来就没有黄雨萱,在他们眼前出现的始终只有她一人。
90年代,陈韵如这个角色在家庭中如同炮灰,四口之家,父母离异,父亲嗜赌成性,母亲迫于生计,不得不成为酒家女,而唯一的弟弟却视她为仇人般,对她充满着无尽的嘲讽、怒骂。
可这是从陈韵如的角度所看见的世界,因为她没有上帝视角,所以她不知道,弟弟之所以对她不好,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更加喜欢听话的姐姐。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我们就如同困住陈韵如灵魂的那小小方盒子,一切爱恨情仇,贪嗔痴念都在其中,我们所理解的自己也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可生活却是由亲情、爱情、友情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所组成,若非能够洞察一切,便很难以公平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
犹如《楚门的世界》中,我们看待陈韵如的人生是观众,而陈韵如则和楚门一样,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陈韵如何如踏过地狱,获得救赎?
地狱之花开在这里很多人在讨论陈韵如这个角色时,都会认为她非常阴暗,毕竟前期的她看上去是那么可怜,遭受父母的抛弃,弟弟的白眼。
在黄雨萱穿越之前的陈韵如,不爱说话,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喜欢带着随身听,听伍佰的《last dance》。明明在家乖巧听话,但父母离婚时,却都想要弟弟,不愿意要她。别人眼里,陈韵如不合群,永远都是独来独往。她也想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有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她不敢去打扰别人,也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
当黄雨萱代替她生活之后,所有都改变了,每个人都喜爱她,这让她的内心产生了邪恶的想法。夺回属于自己的身体,并以黄雨萱的性格生活下去。
可最终,这一切都失败了,因为她永远不可能成为黄雨萱,本就是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单单靠模仿,是无法成功的。在被喜欢的人揭露后,陈韵如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于是她选择了跳楼。
救赎的阳光永远在前方陈韵如好不容易通过模仿黄雨萱,暂时得到了家人朋友的关心,可是他们却说真正的自己很讨厌,拜托她不要回到从前。就好像,所有的关心、喜欢都是不属于她的。
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陈韵如的可怜之处在于,她是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人,其实她也讨厌这样自卑又敏感的自己。
如果非说她是幸运的,那么她最大的幸运应该就是遇见了莫俊杰。那个只喜欢陈韵如,想要靠近她,拯救她的男孩子,好在还有一个人从来没有抛弃过她。
当陈韵如即将跳楼时,是三个人拯救了她,一个深爱她的莫俊杰,用爱;一个藏在她心里的黄雨萱,用实际生活;还有就是她自己,仅存的希望。唤醒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全世界都抛弃你又怎样,自己也不能抛弃自己,希望永远都是救赎的代名词,而阳光也总在风雨后。
无数个陈韵如曾和我们擦肩而过
年少不知愁滋味,只知道朋友,家人,学习便是生命中的一切组成。许多人在看完整本书后,都会由衷吁气,为陈韵如得到新生而感到轻松,毕竟有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和她很相似。没有太多朋友,也没有家人许多的爱,连成绩也只是普普通通而已,但即使如此,也在努力的生活,朝着未来前进。
最后即使没有太多的朋友,却也能一个人享受一份爱好,也能正常工作。
很多人慢慢发掘和探索自己,变成了黄雨萱,但偶尔也会想念那个活在自己世界里安安静静的陈韵如。
那些像陈韵如的女孩,她们其实也很可爱,也在努力地尝试着自我改变。
人生在世,比起变成大众喜欢的样子,不如活成自己更美好。
《想见你》读后感(九):想见你
那些戳我的地方,那些让我特别喜欢又心痛的地方。多么可爱的一本书,有着自我的救赎和意义,有着爱的勇气和无助,一定要时刻抓住才是真的拥有吗,存在过的东西哪怕忘记了,也是会在心里留下痕迹的。
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的人充满向往,有的人却是负重行走,并不是所有的陈韵如可以有这样救赎的机会,但是一直向上,肯定有着意义。
你 对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期待。
《想见你》读后感(十):从言情小说的角度谈谈《想见你》这部影视原著
《想见你》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奇峰和林欣慧。两人我都不熟,于是就翻了百度百科。他们都是台湾编剧,特别是林欣慧,更是参与多部偶像剧制作。
(如《花是爱What is Love》、《爱就宅一起》、《翻滚吧,蛋炒饭》)全书共24.5万字,不算长,所以看完只用了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我C”!
这本书脑洞太大了,你根本跟不上作者的节奏,稍有不慎就绕进去了。但是不可否认它确实精彩。
我看言情小说一般注重三点。第一,剧情是否符合我三观(太狗血的我不看);第二,小说主角是否饱满(作者写的人物不仅要“像个人”,还要有让我欣赏的优良品质);第三,小说是否让我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看了一半我还把它放着,那么多半是不会再看了)。
其实这三点综合来看,符合我标准的小说寥寥无几。每找到一本,就手不释卷,狠狠地读。
(比如twentine、关心则乱、笑佳人、绕梁三日、一度君华等大大的书,我通常是熬夜刷好几遍,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就这本小说而言,我可以给它4.1分。(满分5)
下面我将从言情小说的角度谈谈这本书。
一:言情小说常用梗的创新
仔细分析这部小说,发现它用的梗很多。
比如魂穿、重生、悬疑等。
黄雨萱穿越成陈韵如就用了爽文的风格写的。一个人换了个芯子然后一切都变好了,暗恋的人开始喜欢自己,平时冷漠刻薄的同学也变得和蔼可亲,紧张的家庭矛盾也因为这个而缓和了。
这些在言情小说界老生常谈的设定为什么还能吸引读者?
就一点,创新。
第一,允许主角的多元化存在
一般的重生桥段是同一时期只能存在一个灵魂个体。比如魂穿到王诠胜身上的李子维和现实生活中的李子维,穿越到陈韵如身上的黄雨萱和幼年的黄雨萱。他们虽然是两个人,可读者都知道他们其实属于一个灵魂个体,正常情况下只能存在一个。这部小说不仅允许了他们同时存在,还允许了他们对话。
如李子维和王诠胜
李子维找到准备登上飞机的王诠胜(灵魂是李子维),告诉他坐上飞机就会死,告诉王诠胜莫俊杰自杀了,让王诠胜自己选择,王诠胜还是选择坐上飞机,继续这个世界的循环。那时候王诠胜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不搭上这班飞机,你现在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黄雨萱也不会为了我而回到过去,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去拯救莫俊杰、陈韵如,还有……我和你了吧?李子维是怎样的表现呢?
在他(王诠胜)面前的李子维,不禁一愣。李子维没有预料到王诠胜会说出这段话。他以为,王诠胜会和他一样,知道真相后,就此认命。所以这本书里不同时期的主角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有些差异的,他们是一个灵魂,可他们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人是变化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龄,就可能是不同的人。这一点,我觉得作者是用心了的。
第二,将主角赶下神坛
传统意义上的主角,多多少少有些“金手指”的成分在,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都是小意思,大难不死更是常规操作。这本书不同,里面的主角主角光环微乎其微。
无论是李子维还是黄雨萱都和常人无异,他们会死,不能阻止朋友的离去,更不能控制事情的发展,甚至连穿越时空都不是他们独有的技能。只要有那盘磁带就可以实现。他们太渺小了,他们不能改变什么,只能一次次的选择投入莫比乌斯环中,一直循环,直到陈韵如不再选择死亡。
没有了主角光环的主角,他们像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他们的品质又高于我们任何一个人,人格的魅力一览无余,这让读者能更加有代入感,也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比起站在神坛上,令人敬仰的主角,这种与我们同一高度的主角更像是一个“人”,更容易让我们以常人的思维去判断他的行为。更能展现他们平凡中的不凡。
二:莫比乌斯环般扑朔迷离的剧情
《想见你》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爱情、时空、命运、勇气、悬疑、烧脑,千万个时间线里,我只想见你……
在我看来,一部不能吸引人的言情小说是不成功的。
《想见你》就做得很成功,它总有让你读下去的欲望。
比如说它那莫比乌斯环般扑朔迷离的剧情。
一:什么是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是一位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的时候研究其他项目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它的恐怖之处就是,这个环只有一面。
意思就是当你在莫比乌斯环上任找一点开始划线,最后总能回到原点。一直循环,没有尽头。
唯一破解方法就是打破它,从节点断开,然后这个循环才能停止。
二:莫比乌斯环在小说中的应用
小说中多次提到莫比乌斯环戒指,事实上,整个小说的叙事结构也采用了莫比乌斯环的形式。
我们推一下就知道了。(不全面)
本来的顺序应该是:陈韵如从家里出来→车祸→谢宗儒救下陈韵如→谢芝齐穿越砸伤陈韵如→黄雨萱穿越→黄雨萱和李子维相爱→黄雨萱回到现代找到了李子维→李子维被谢芝齐杀死→谢芝齐穿越到谢宗儒身上准备杀死陈韵如关键时刻被叫醒→黄雨萱找到磁带准备穿越却被封印在陈韵如身体里→陈韵如回去从楼上跳下自杀→李子维车祸穿越成王诠胜→王诠胜找到黄雨萱和她相爱→王诠胜空难死亡→黄雨萱找王诠胜→黄雨萱穿越成被砸伤的陈韵如
细细品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事情没有一直在循环,三个人通过磁带不断穿越在时空中,只为一件事,那就是陈韵如的死。李子维和黄雨萱想救下陈韵如,这样莫俊杰就不会死,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谢芝齐想要杀死陈韵如,满足他变态的心理。
如果陈韵如死了,会如何?还是不断地循环。
三:对于人性的表现使人物更加立体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对于人性的考量。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对于人物的塑造都可圈可点。
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韵如。
2019年的李子维,对2019年的黄雨萱说:“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太想要改变这一切,才会导致这些事情一再的发生。”黄雨萱和李子维都想知道陈韵如死亡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们一次次的穿越,只为改变陈韵如的命运。
可细究陈韵如自杀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黄雨萱。她们相差太大,所以陈韵如很清楚地知道,黄雨萱不是她。
她看着因为黄雨萱的出现,自己暗恋的李子维喜欢上了自己,曾经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也变得友好可亲,甚至之前冷漠的家人都变得关心自己……
在这一切翻天覆地的改变中,陈韵如并没有感激黄雨萱,反而她觉得是黄雨萱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黄雨萱越是好,就越显得以前自己的存在是一个笑话。
所以当陈韵如冷眼看着黄雨萱做的一切,她第一反应是嫉妒地发狂。她拥有的东西很少,每一样都弥足珍贵,可黄雨萱不一样,她可以轻易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暗淡的那颗星,拼命发光,想要有人发现我渺小的存在…… 可是,最后等着我的,却只有坠落。 陨落的那一刻,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人记得我…… 我在遗憾的青春中渐渐凋零着,我在失落的荒原中学会了哭泣。 我在扮演自己的过程中,丢弃了我自己…… 我在心中最深处那关着灯的房间里,吟唱着只有我自己才能拥抱自己的情歌……陈韵如在掌控了自己的身体后,处处模仿着黄雨萱,她放弃了自己,所以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在扮演自己的过程中,丢弃了我自己”这样的话。
可是她终究不是黄雨萱,演得再像也只会感觉蹩脚。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原状,可还是不行。
你看到了吧,当我不再去模仿你,重新做我自己,我身边的人都好不习惯,他们都好担心,都问我怎么了?我应该要感到开心的,不是吗?但我知道,他们在乎、想念的,并不是原本的我,而是你之前扮演的那个陈韵如。看到这里,我替陈韵如感到悲伤,她也存在过,凭什么她的存在就要被否定?又凭什么所有人都喜欢主角?
所以是谁杀死了陈韵如?是他们每一个人,更是陈韵如自己。
其实陈韵如这个人,她特别敏感,自尊心也很强,因为成长环境和自身性格的原因,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带着强烈的恨意。她曾经对李子维说,我才不要当被抛下的那个人。
其实对于人生,从来都没有一个准则,谁过得好,谁过得不好也都是相比之下的。而人往往很容易被表象迷惑,然后越走越偏。
陈韵如在最后选择走上自杀的道路。
为什么?
因为她一开始想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好朋友,可由于黄雨萱的到来,她的人生翻天覆地。
那是黄雨萱的人生,不是陈韵如的。
其实就像脚上的鞋,好看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只要舒服,一双布鞋又何妨呢?
陈韵如的人生,有守护神舅舅,有努力养活她的妈妈,有不太听话的弟弟,还有一个默默温暖着她的莫俊杰。这些对于陈韵如来说,足矣。
好在这一次,陈韵如在最后一刻被救下来了。磁带被销毁,没有人再能肆意地进入别人的生活,介入别人的人生。
被砸伤头的陈韵如从医院醒了过来,这一次她终于看见了爱她的家人,还有默默陪着自己的莫俊杰。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陈韵如是美丽的,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体会到了人的脆弱与强硬。
写在最后
《想见你》从言情小说的角度来看,其实我觉得是比不上那些言情大大的作品,但是它的创新,它对于人性的探究,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想见你》它虽然是一本言情小说,但是你从中体会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
读读看,或许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