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景》读后感锦集
《人的全景》是一本由池宇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全景》读后感(一):通俗版《社会心理学》
再次推荐《人的全景》,这本书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一本书。这本书可以理解为通俗版的《社会心理学》,讲述人的情绪、记忆、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正如书名所写是『人』的『全景』。作者清华毕业,游戏文娱产业大佬,百亿身家。莫言、马化腾、高晓松推荐。建议至少5年以上工作经验阅读,工作越久越能体会其中滋味。
《人的全景》读后感(二):我是谁?我在哪?
人最难的就是搞懂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互联网思维根基来思考人性,用精密的分析,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思路。全书中有很多方法论,但我认为方法论虽然重要,但书中所展示出的思路更加有价值。而这种自我剖析的深度,也是寻常人很难达到的。读这本书,探寻成书的思路,比学习书中的方法更有价值。
《人的全景》读后感(三):人的全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
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即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也从宏观中发现微观的亮点。写的是人,但看到的是世界本身。人的全景,也是世界的全景。书中的思维模型,不仅仅是个人工作的指导,又或是企业管理的方法,更是教会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理解世界,理解人。
书中充满了作者自己对哲学的思考,是从比较本质的层面来探讨问题,很有深度。
《人的全景》读后感(四):了解自我的方法
刚开始看书名以为是哲学书,后来看了一些之后发现好像和心理学也有关。人嘛,本来就是自然和社会的综合产物,如何认识自我,自古以来就是一道让人费解的问题。这本书通过一些具有清晰逻辑架构的模型阐述了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让读者可以通过书的内容来全方位反思自我:“我,究竟是谁?” 我并不是一个企业家,也没想自己创业,所以,书里有关管理企业的内容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是它结合企业管理的部分中所包含的一些道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却是十分受用。
《人的全景》读后感(五):认知自我和探索宇宙,同样重要
这本书包罗了非常多的心理学知识点和心理学模型,作者尝试从海量的心理学模型中筛选出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一部分,再结合公司治理带领团队等经验,将诸多心理学模型纳入同一套模型,即“人的全景”模型。这是非常难的,也非常有野心。
《人的全景》提供了一种认识自我触摸世界的新鲜视角,也凝聚了作者纵横商界几十载的智慧洞察。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是木心先生说的。读《人的全景》,笔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而为人的不确定性,那些最原始的本能刻在我们的基因里,藏在我们长长的过去里,经验是如此的有用,因为有用,所以日趋僵固,因为僵固,所以需要打破。我们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螺旋式破局中一点点成长。
期待作者下一部书能针对“人的全景”模型中的各种困境,做出更加实用性的指导。除此之外,我注意到作者是游戏、影视、教育等行业大佬,非常期待作者能结合游戏影视教育等行业的切身感悟这一独特视角解读人性。那一定非常有趣。
《人的全景》读后感(六):理工男对哲学的认知
这本书是互联网游戏行业大佬池宇峰的作品,整本书中很少宣扬自己经历,十分低调。有理工科的思维在里面,相对逻辑性硬伤很少。这本书几个做图不错,整体思路也比较高远,对人的行为心理做了很多系统的完善。有一定的干货,许多实践的东西很有价值,没有趋炎附势。
个人感觉,前面阅读起来比较晦涩,制造了一些名词,显得冗余一些。作者与团队之间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多种需求糅杂在书中,导致输出的效果一般。从学术上讲,缺乏基础性案例研究,引用的案例也相对不是特别系统,受限于自身以及团队的的经历,更多是经验的总结,专业度一般。立意过于高远,给自己挖的坑太大。
几个对我有价值的点:
1,招聘员工,人们总是想找一些可控的,但是实践中那些让自己不舒服得总有收获。
2,我们理解别人很少,不要轻易下结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误解别人。
3,我们对自己得评价一般都是偏高的,对别人评价都是偏低的。
4,我们自查很难,需要让竞争者对手来评判自己。
5,需求不重要,重要的是痛点。
6,本能缺陷,弹簧调整,认知障碍。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小时候受到第一印象影响较大,然后要多收集各种能力,然后再不断地改变自己,跳出舒适区,年纪大了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扬长避短。
总体上不错,有价值、值得一读!
《人的全景》读后感(七):思维自我锻炼的教科书
第一时间拿到了池总的签名书——《人的全景》,一个半月之后才看完,因为书中有太多值得我思考和学习的内容了。可以说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池总通过平衡态、弹簧人、比较器等简单的概念,却能生动、准确地剖析出人行为模式的背后规律及内在逻辑,让我大开眼界;而这又是一本长者实践经验的传承之书,池总无私的将多年创业过程中的实战经验通过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思维体操,向我们描述了职场发展中不同阶段所将遇到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随着池总的文字,仿佛能将大脑中的下意识形态进行冷静解析,将平时我们认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一一进行分拣、解析,然后居然发现,在我们自认为理智选择和理性行为的背后,深藏着那么多与生俱来的思维陷阱,而识别出它们,正是我们提高、进步的先决条件。而同时本书又告诫我们,自己看自己总是盲目的,按池总的话说,自查无错是终极不可避免的,即我们的行为、判断在常规条件下都是基于自身有限的经验价值清单,往往我们会沉浸在迷雾般的自我意识中,无法有效的进行反省。而池总总结的经验和实践方法,正是为我们树立起一面面思维上“正衣冠”的镜子,让我们有机会从已有的思维惯性中跳脱出来,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复盘自己,从而持续改进、形成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鲜有自我批判和复盘的机会,大多数情形下我们往往会强调外部因素对自身行为的影响,而经常忽略对内在思维模式的自省,纵观个人多年的工作经历亦是如此。通过《人的全景》不但可以帮助自己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也可帮助团队整体提升。
《人的全景》读后感(八):这本书很适合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本书很有意思,是把很多心理学、认知科学、管理学、决策判断科学的很多理论,用人的思考是怎么进行、怎么实现、怎么精进这个思路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能看到很多我之前读过的书的影子,真的写得很用心。
虽然讲的是有点抽象的思考和决策的过程,但其实很好读,因为作者很擅长总结,每个概念和方法都起了特别生动的名字,给了特别鲜活的解释,而且,除了抽象的论述,书中也包含着大量的作者本人的经验总结,还有生动的小例子,再者,讲到稍微复杂点的思路,或者层次多一点的拆解,就必然跟着一个图表,思维可视化做得很好。
这本书很适合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思自己犯过的决策错误,这样一遍下来,感觉元认知能力都提升了。新入职场的小朋友读,能避开很多坑,经验丰富的职场人读一读,也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能够通过反思提升。
整体读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有点像是一个睿智的长者回首往事之后给出的谆谆教导,而且是顺着思考逻辑事无巨细给出的,从思考过程的拆解,到分析背后的原因,再到一步步地通过实践提升,顺着读下来,是一个非常友好的思考进阶之旅。
就像题记中说的,献给爱思考的你、不盲从的你、同进步的你,确实如果能够顺着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维习惯,并遵循建议做练习不断精进,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人的全景》读后感(九):追求幸福与进步的心法
这本书的名字很有迷惑性。这个名字太大了,像哲学书,又像是关于宗教的书。以至于一般人很难有勇气去读。而真正沉下心去好好读一下,会发现道理并不晦涩,讲述也非常有条理,甚至在很多地方以图表的方式解释,这是很明显的理工科思维方式。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了一遍,感觉挺受启发。但是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不到一定的境界也没办法完全领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在谈论人怎样求得成功的“心法”,而不是“招式”。现在知识付费泛滥,讲招式的太多了,经常用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告诉读者,某成功的公司用了哪些招数,所以成功了,我现在把这些招数拆解了喂给你,你吃了也能成了。其实金庸老先生早就说过了,如果没有心法和口诀,武功招式练的再好也只是花拳绣腿。
那么“心法”是怎样的呢?心法修炼的是人的本心,更多的是心理学的内容,当然也包括查理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的很多种,综合在一起,让人首先睁开眼睛认识自己,不再是佛家所谓“无明”的状态,然后顺着人性,去追求次第的完善与进步。
书里面举了很多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怎样顺应人性,追求自由意志。比如弹簧人,是指人能够自我达到平衡。但是一味的追求内心舒适,又会陷入阿Q类的“精神胜利法”,所以还需要“比较器”,用人性本身的好胜心来达到自我的成长。又比如利益脂肪,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比喻。意思是收集对人有益的利益,存储起来用于度过艰难的时候。这又是利用了人对于利益追求的无止境,来达到进步的目的,但是又有一种告诫人不要过度肥胖的第二层意思在里面,很有趣。
大部分的时候,人都是道理都懂,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于是作者又提出七个境界,告诉读者,一个一个台阶地迈,总会有进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佛学里面一本知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次第很重要,不要奢望一下就能掌握神功,然后打遍天下。每一个台阶的提升,都会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达到了自我觉知,持续进步的大道。所以这本书也许也可以被称为《幸福道次第广论》吧。
《人的全景》读后感(十):不知有不知无,是时候去为我们自己拿走一些障目的“叶子”了!
1. “模型”致胜:宁向东老师教的管理学模型和李忠秋老师的结构化思维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重要性,本书作者提出了“全因模型”。他认为人的全部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个最基础的“全因模型”,这个模型用平衡态以及负反馈机制解释人的动机来源,并用人从出生后的所有经历、经验解释人的决策机制。基于这套模型去分析人的日常行为,会发现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可以在这个模型中自洽运转。
2.穷根究底式的思考: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考能力很强,把一个问题“掘地三尺”,再穷尽精力思考出答案,把其中的逻辑和思路都掰开揉碎、咀嚼消化过后,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以此能够感受到作者是个认真的学者、严肃的思想家。虽然本书一开始有“本书信息量有点儿大,开始部分读起来有点儿烧脑……”这样的“难读预警”,但实际上作者的认真能让我想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每一章的结尾都一组简单易懂的图用于阐述该节的内容,看完文字再看图迅速回顾,确有一种认知又清晰透彻了一层的感觉。
3.举例有共鸣、感染力强:按说这种严肃的书籍应该颇有冷冰冰的感觉,但作者确能举出非常贴近生活、大家都可能遭遇的活生生的例子,其中有些比喻更是妙不可言,不禁让人掩卷沉思、勾起一些久违的回忆,有时候读到某处不自觉笑出来,非常亲切。当时在读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书中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好多年前在泰国因为下船慢了一步,随行物品全都在下船了的小伙伴身上,自己既没有手机也身无分文的事例,书中的事例大多都像一根根纤绳,导引到过去的经历,踏上久违的记忆草地。
4.时不时蹦出“Aha时刻”、获益良多:李笑来老师说要提升元认知能力,像这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能够有助于提升思维力和认知力的书都应该读一读。标题中的思维体操就是作者针对一些日常误区给出的应对方法,用体操这个词很贴切,的确有很多需要练习和伸展的地方,并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得益于作者强大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他提出的全因模型、解释原理、举例佐证、思考延伸,让我有很多的“aha时刻”,例如“不知有不知无”的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在我不知道它们之前,我对它们的认知是零,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不知道它们,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时候去为我们自己拿走一些障目的“叶子”了!
总之,这是一本只要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就会很有收获和启发的好书,对于阅历越丰富的读者应该感受更强烈。我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以每天阅读百分之五的进度慢慢爬着读的,五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