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算法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生算法读后感1000字

2021-03-02 02:32: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算法读后感1000字

  《人生算法》是一本由陈楸帆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算法》精选点评:

  ●还没看 先五星 感觉陈楸帆的大脑很性感

  ●也许有一天,这些故事会成为现实也不一定呢?虽然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hhh

  ●满分推荐,AI正在一点一点的融入到生活的每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伦理道德也在发生改变。当人类的生育可以脱离男人,仅只需要女性便可以独立生育时,女人还需要男人吗?男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当AI已经足够智能到和你谈恋爱时,当你疯狂爱上一个没有实体的一串代码时,你是否会因为对方是AI而感到痛苦?

  ●与AI写作差不多了。

  ●喜欢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 云爱人,陈老师还是女权的好朋友的。有两篇和另一本重复了...

  ●人最深的底层算法是如何看待爱,其次是心智模式。这两个搞好了才能改变人生

  ●故事还行,但几乎所有科幻小说都逃不出人性、伦理、警惕AI那些主流价值观,我讨厌人类,不想关心这些。

  ●很喜欢 科幻类小说 有些情节不能很快掠过 所以看了好几天了也没看完

  ●最喜欢《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让人眼前一亮,颇为回味。书名其实应该以这篇为主。整体上还是偏晦涩和理论,文笔和故事还是太生硬,若不是对科幻着迷的人真的很难读下去,依旧是用一个不切实际的故事去阐释作者的理论,什么时候文章里叙述理论阐释的东西少于正常叙事文字且还能达到最终效果,那才是作者最成功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后两篇干脆看了几页就放弃了。概念和视角还是很好的,如果故事背景尽量不架空的那么飞,不要什么都涉及到政府全球等等这些大概念,我想会更好的。

  ●不明觉厉。。。

  《人生算法》读后感(一):蹭AI热点的无聊「科幻」

  很久以前就在科幻世界上看过几篇陈楸帆的文章,他的小说始终被我归类为「高级的平庸 」 :表面看起来高大上,本质里毫无想象力,这一类的东西从未打动过我。

  这本书更是Premium medicority的典范,整本书的装饰以及前面王咏刚做的序都透露出一种 「作者可是真正的科技圈圈内人士,没有其他科幻作家比他更懂AI了,看懂了他的小说,也就弄懂了AI」 的low劲儿,我觉得作者更适合去知乎Live上骗钱而不是强行造书来浪费纸张。

  《人生算法》读后感(二):风格设定都很喜欢

  对科幻涉猎不多,除了刘慈欣看得多一些,就看过王晋康和何夕的一些作品,此外就是《沙丘》卷一和阿西莫夫。拜读《人生算法》,比较喜欢的几个故事: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云爱人、人生算法

  总体是很不错的,很推荐。作者文笔很好,该浪漫浪漫该简洁简洁,不干巴也不泛滥。专业背景给了他很好的加成,切入的视角各个独一无二。 值得一提的是对热点的采择能力。《快乐》这故事的主题是很敏感的,结婚,怀孕,男人怀孕,女同伴侣结合。一个男作家写这个,最怕的就是字里行间突然流露出立场的天然差异。但这里就还好。借用不同访谈视角去谈,避免观点直接从作者嘴里输出。最后的观点结论我也认可。 最推荐的还是人生算法,人文和科幻的交相辉映。整个故事节奏很快,但到第三次人生时骤然变慢,慢到文字都出现空白。 在无限凝滞的瞬间里韩小华目睹了阿慧的再一次死亡。虽然文字表示形式讨巧,但激化了文字节奏的变化,能get到的话是会哭的。

  看完很喜欢这个作者,有机会的话拜读一下其他作品。

  《人生算法》读后感(三):接纳不了新鲜事物,说明我们老了!

  如果我们老了,还能重新回到年轻时期,在人生的关键点选择其他道路,会发生什么?

  如果人工智能也有爱情,能给我们情感慰藉,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人工生殖技术能让男性怀孕,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科技进步必将入侵并改变现有的社会秩序,面对这种改变,我们该怎么办?

  在这本科幻小说集里,作者陈楸帆结合自己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经历,设想了很多可能成为现实的科幻构想,深入讨论了科技进步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陈楸帆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在谷歌和百度工作多年,也担任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经常面对还在实验室中的新概念和新技术,这就决定了他作品里的科学幻想成分有很深的现实根基,并不是纯粹的无根想象。

  你将听到:

  1. 我们该怎么判断新科技是好是坏?

  2. 当传统的道德伦理受到新科技的挑战时,我们该怎么做?

  3. 新科技会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改变?

  接纳不了新鲜事物,说明我们老了!

  道格拉斯-亚当斯,中年之后的新事物,全是异端邪说。

  《人生算法》读后感(四):一些交互思考

  香水老师在近未来创作上越来越优秀了,而且对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体验更佳,因为书中多数理论模型基调——无论是认知神经科学、还是心智算法或者更偏社科的性别研究,还有各种轻飘飘引进去的诸如大五啊之类的词——都处于已知领域,但文本重构后突然觉得非常时髦,又的确触手可及,会觉得可以是当下的故事。

  还记得刚开始看香水老师的文时,拉着紫薇兴冲冲地在讲座后问香水老师:你是不是对心理学感兴趣啊?香水老师一脸理所应当地说:我很喜欢心理学啊。——香水老师对心理学的兴趣是指向未来的兴趣,难怪其书总是如此时髦,轻巧地从工业时代里跳脱出来。

  这两年读科幻越来越感到阅读的交互性,自己对故事好不好看的标准更主观,更取决于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多层次思考、能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而这一点并不仰赖于文本质量,而更多受自己的认知经验影响。读这本合集的时候正在重新思考life education的问题,所以故事给了我挺多启发。第一篇是关于“生”,第二篇关于生活,第三篇关于爱,即使是最不喜欢的算法一篇,也可以作为讨论人生决策的素材,去理解人生里的算法与参数多变。人生可以从这么多有趣有意义的角度思考,反倒是我被规范shaped了。

  (可能自从当了老师,大脑太久没有接受新异刺激了,看完这本真的很开心哈哈哈哈)

  《人生算法》读后感(五):中篇科幻小说合集

  开始还以为是社会大趋势类的书籍,结果看了才知道,是几个未来趋势的中篇小说。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里面最触动我的是关于人造子宫,代孕,同性恋人之间的生育,以及男人生产的设想,一旦这些成为可能,母子之间的妊娠感情纽带是否会失去?婚姻制度是否会崩塌?当特权阶层可以不受限制地繁衍后代,甚至改造后代的基因的时候,底层人民将何去何从?

  《美丽新世界的孤儿》里引起我深思的一句话是“习惯追逐新奇也就习惯了厌倦本身”。想起了抖音段视频的大火,带来的是人们兴奋点的提高,幸福阀值点的提高,人们变得越来越难满足,总是期待一个又一个浓缩精炼的刺激,失去慢慢做事的耐心。

  《云爱人》让我有一种熟悉感,隔着互联网,人们越来越擅长于把自己塑造成“完美”本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相像,越来越难分清,流行什么就塑造成什么,我们开始失去自我,只考虑吸引别人的注意。偶像就是经济公司包装出来的“云爱人”吧,但偶像只能是一个符号,存在于一个个故事或屏幕里。

  《造像者》意图表达人类感情的重要性,无论多么高明的算法,多么拟人化的机器,它都缺少了人类最具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人类的感情。

  《人生算法》里说,无论你渡过多少轮回,吃过多少次后悔药,哪怕你有一万次重活人生的机会,如果缺少了“生命力”,那结果都是殊途同归,成为只有按程序步向既定终点的血肉机器。而这个“生命力”就是爱。

  《恐惧机器》我没太读明白,大概感觉作者的意思是人类是需要“恐惧”的,因为恐惧可以激发人的各种感受,不至于活的像个机器,长怀敬畏之心的意思吧。

  总体来说几个小故事都挺有趣的,读起来也不累,是结合了现在的社会现象和科学技术做的一系列设想,也试图提出一些警告吧,作为休闲读物挺不错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