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读后感摘抄
《亲密》是一本由(美)莎思塔•尼尔森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密》读后感(一):如何走进亲密关系
亲密,多指感情、关系等的亲近密切。自出生起,我们每个人都在与人保持着不同的关系。在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人,发展一段不同程度的亲疏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总觉得好似缺少些什么,关系似近未近。我们都想与人保持亲密关系,但是这个从何处入手?
在走进亲密之前,文中为我们介绍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你所期待的和实际中的根本就是两回事。人人期待完美的友谊,但人都不是完美的,要想获得期望中的友谊,首先是要正确对待,接纳不完美,用行动去维护这段友谊。
接着,文中指出在创建友谊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好的友谊会使双方都感到放松愉悦,获得满足感。培养一段友谊,要在这段关系中学会积极、默契和示弱。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大家都喜欢与之相处,也可以使他人被同化并从中获取能量;默契程度会增进两人之间的关系,即你一个手势我就明白你要做什么,节约彼此的精力,有知音的感觉;在一段关系中学会示弱,会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体现在这段关系中的价值。陪伴会使这段关系更稳定,这三个要素会使这段关系更长远。当然,在发展亲密关系中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最后的结果才会是我们期待的那个。
文中指出,在亲密关系的路上,还有很多绊脚石。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用好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把它当作垫脚石,充分利用好时机。要有自信,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其他场合,自信的人最美丽,因此不要害怕自己不够好,也不要担心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够好,要学会欣赏自己,换一种思维去应对。当然,也不要害怕对方不够好,缺陷也是完美,享受友谊。
嫉妒会让我们迷失双眼,错过享受的机会,学会为对方喝彩,不要怕自己的光芒太过耀眼,最重要的是庆祝彼此的成长,然后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在一段关系中,能认识到差距,然后寻找缩减差距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在不断缩小差距的路上使友谊呈螺旋状上升,得到升华。
到位的分析,有种庖丁解牛的感觉,知道了骨架,其他的都是实际的问题了。希望每位看过此书的人都可以收获一段亲密关系,收获一段成长。
《亲密》读后感(二):朋友相处之道
《亲密》是一本广受欢迎的人气畅销心理学书籍,由美国作家莎思塔•尼尔森所著,陶尚芸翻译,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而成。莎思塔•尼尔森是《赫芬顿邮报》的专栏作者,同时也是风靡北美的GFC交友网站创始人。此书一经出版就被《纽约时报》、《福布斯》、《健康》等杂志争相报道。这本书由“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却无话可说?”这样的话题引入,然后用4个章节引导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亲密关系:
第一篇: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举例说明理想朋友与现实朋友之间的差距,让大家明白和接受这个现实。
第二篇:打造自己的黄金朋友圈,描述培养和促进亲密关系的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示弱。
第三篇:亲密关系路上的绊脚石,讨论朋友相处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障碍与羁绊,但归根到底是一种有趣的心理动态——恐惧导致的。本篇详细剖析了五种恐惧心理,它们往往会让我们无法追求梦寐以求的亲密关系。
总结篇:探索如何提升勇气、培养关爱和促进友谊,并回顾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
如果你没有称心如意地拥有那么多朋友,如果你没有如愿以偿地获得那么多支持,那么,我强烈推荐此书给大家。因为不仅是我受益匪浅,一些业界著名人士也是感触颇深:
克里斯蒂•海斯勒是畅销书《二十几岁决定一生》的作者,其说:“莎思塔•尼尔森富有同情心,喜欢鼓励别人,她教会我们广交好友,还指点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避免遭遇友谊中的“期望破碎”。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带给我们爱、沟通以及永久的友谊。”
特蕾莎•多诺万•布朗是《社会性别:友情的历史》的作者,其说:“最美好的友谊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你瞧,莎思塔•尼尔森对自我提升的温柔呼唤,带来了更加满意的友情。“
艾琳•莱文是《永远的好朋友,一辈子不分手》的作者,其说:“即便你有很多好友,依然会憧憬更加亲密的友谊:那是一种简单宽容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朋友之间简单交流就会彼此理解的沟通模式。在这本书中,莎思塔•尼尔森提出了实用性建议,帮助我们磨炼技能和心态,这是发展更加美好友谊的根本前提。”
《亲密》读后感(三):君子之交淡如水
最近有点迷恋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不自然的就去关注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突然发现了一本名为《亲密》的心理学人气书籍,迫不及待的拿来翻阅一番。
《亲密》是一本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书籍,作者是美国交友网站GFC(风靡北美60多个城市)的创始人和CEO,也是《赫芬顿邮报》健康人际关系专栏嘉宾,专栏作者,在北美发表了无数次的讲演的莎思塔·尼尔森所著,由我国优秀的翻译陶尚芸所译。
《亲密》此书各界对此评价很高。莎思塔·尼尔森是个富有同情心,喜欢鼓励别人,她教会我们广交好友,还指点我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避免遭遇友谊中的“期望破碎”。非常的感谢这本书,它给我们带来了爱、沟通以及永久的友谊。并从而解释了和让我们避免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如今却变得无话可说?
正是书页上这句话:“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亲密好朋友如今却变得无话可说”。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是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许我们会永久的失去一个朋友,看了这本《亲密》真的让我有所感悟,要有所改变,珍惜自己要珍惜的,放开那些无谓的!
在书中能够很容易的看到最美好的友谊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瞧,你瞧,莎思塔·尼尔森对自我提升的温柔呼唤,带来了更加满意的友情。
即使你有很多很多的好友,但依然还会憧憬那种更佳亲密的友谊:那是一种简单宽容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朋友之间简单的交流就会产生出彼此理解的沟通方式。在这本《亲密》书当中,莎思塔·尼尔森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帮助我们磨练技能和心态,这就是发展更加美好的友谊的根本前提。
在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往往比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所指的亲密关系,不是沦陷爱河的男欢女爱,而是友情世界里的亲密无间。生活中,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姐妹团或者兄弟团。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朋友总是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十全十美。我并不是说他们不优秀,或者不够美好。我是说,如果他们能像多数人那样敞开心扉去接纳这个世界,学会适时奉献,懂得恰当索取,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友爱………
对于这个开篇我特别喜欢,也是引导我好奇读下去的理由,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亲密》读后感(四):与人交者,可不信乎
人生来是孤独的,都想与同类在一起抱团取火,但人又不同于动物,对彼此都是有提防心理的,这本《亲密》让我读懂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怎么回事。爱其实是给予,当我们付出比对方多的时候,就显示出爱的顺差,相反就是爱的逆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爱与恨之间我们相信自己在一味的施与舍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问题的关键不是证明爱存不存在,而且建立关于爱的长远机制,让我们意识到给予爱中遇到的阻碍因素,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害怕被人利用,我们基于特定的心情与环境必须这么做。总之,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培育出完美的性格,这不是科学计算,只能是一种模糊情境下的成就。通常,我们存在的必要就是培养自己的存在感,进而是自我认知与价值体现,同时我们也将自己的能量保持在健康的区域性内,必要时给予,或者拒绝,本无可厚非。 通常情况下,爱的给予与索取必然是失衡的,潜意识层面认为过错在于对方,但事实上这种过错往往在 于自我,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投之以微笑,反射的也是微笑,你投之以丑相,反射的也是凶恶。当我们寻找——发现——欣赏对方美好之处时,的确应该更多一些自律,少一些指责。 美好的友情需要适度的示弱,你一味的强大只会让人生畏,因为他的存在并不能给你带来正能量、正价值,他长久下去也不会从我那儿发现你的闪光处,正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浅显道理说明的,你示弱了,别人反而能了解你,你强大了,别人就觉得任何建议与意见对于你而言都是多余的。 在谈论友谊和建立友谊时,我们或者肯定前者,或者否定后者,但二者都是极为重要的,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做一些正确的事,不亚于经过深思熟虑地去正确地做事,这种适度放大你的行为,就像船支靠岸让你觉得从内到外的清新与轻松,同时你也发现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让朋友见识了你的光茫,包括你所不愿展示的品质与行为,在朋友面前也是一览无余的。我们需要认识的不仅仅是亲密关系要面对很多绊脚石,而是要用智慧去消除这个绊脚石,让自己大家心同志合地弥除裂缝,加深友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表达自己的爱意、认可对方的感受,不指责对方、征求对方的意见等等。 此书最为精华之处,是其封面,一对憨态可掬的熊大熊二让我们深味这人世间的温暖!
《亲密》读后感(五):《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让我学会了许多
《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让我学会了许多
起初,在刚拿到《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一看题目,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部鸡汤书,其实我最烦阅读鸡汤了,总是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嘴脸,最终还说不到点子上。但是当我真正的开始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本书所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学问,虽然中间夹杂了一些鸡汤,但是大部分的文字是在描述如何与他人相处。最吸引人的就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并且作者非常用心的给读者们介绍了人与人相处遇到的几个难题以及解决办法。所以,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本社交书。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最终的是诚心,这是作者在整本书当中所想表达的一个中心点。当和她人相处的时候,只要本着一颗善良的心,时间久了你就可以充分的和对方交流,进而达到亲密无间的地步。经营友谊是非常困难的,谁也保不齐会出现什么样子的问题,而《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通过大量的文字介绍,让读者认识到,在维持友谊上面的一些误区、错误以及解决方法。学会正确的了解他人,学会真正的聆听,学会真正的包容,以德服人,最终你就会发现,收获的要远远比付出的多得多,这也这本书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其实,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谁也难免会犯错误,有的时候,不去很好的解决这些错误,慢慢被放大的话,会让我们觉得隔阂越来越大,最终非常有可能失去友谊。所以,学会正确的理解他人,才是相处的基础。不论是朋友还是爱人,不是亲人还是同事,都是如此。
《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也是精通人际关系的一个专家,通过自己多年的积累才写出这样一本好书,在国外,这本书的评价是相当的高。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是有感触,那就是: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到如今会变得无话可说?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感触。人生在世,能够得一知已足矣,但是想要找到这样一位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是需要经营的,而且是非常用心的经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的发现的自己身上的不足。人们说读书使人进步,也许这就是我阅读《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原来,生活处处充满了学问,只要我们善于去学习,想要经营好朋友关系,也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最后十分感谢这本书,让我收获良多!
《亲密》读后感(六):朋友一生一起走
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很吸引人去了解它但又却很枯燥难懂,之前只要一听说身边的那位亲人或朋友是学心理学的就很崇拜他。前几天无意中看到这本《亲密》,引发了我的好感,心里默想:朋友间的交往也需要心理学?看完之后感觉非常需要,甚至想要多买几本送给朋友们。
美国作家莎斯塔.尼尔森对朋友间的关系理解很深奥,她教会我们要有同情心,需要鼓励别人,也教会我们要广交好友建立更深的友谊。她是美国交友网站GFO的创始人和CEO,也是健康人际关系专栏嘉宾,在北美也发表了无数次关于亲密关系的演讲,很多杂志争相报道。曾参加各种节目,来讲授自己对朋友间亲密关系的理解。
社会是个复杂的环境,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必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人跟我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有的人却与我们分道扬镳,亲密无间?分道扬镳?这两种极端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么?我们如何保持亲密无间,如何避免分道扬镳。莎斯塔.尼尔森在其书中给我们做了详细分析,并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经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一开始很顺利,彼此之间都很信任,我们有时候会感觉跟某个人的交流像是无话不说的朋友,甚至是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然而随着友谊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彼此之间开始产生各种怀疑和不安全感,甚至是孤独感;有时候我们刚开始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又会觉得这个人很讨厌,想离他远远的,但随着交往的继续,却发现这个人跟我们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按照作者的解释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人不是完美的,这也就注定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是完美的。一部分人为了解决这种尴尬,会迫不及待的去寻找新的友谊,另一部分人却试着去接受这种不完美。如果朋友间有差距了,我们不要试着去缩短差距,而是应该试着去接受差距。
友谊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我们彼此去精心的呵护、帮助和鼓励。我们总是非常渴望友谊,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去维护它。有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示弱,因为朋友不是战场上的对手,不需要针锋相对,适当的示弱可以让朋友觉得我们更加的重视他或者他的想法;适当的传递正能量,适当的给予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学会感激和祝福朋友;言而有信,朋友才会信任你;不要担心自己不够好;也不要担心朋友不够好;不要担心对方太好;更不要担心自己的锋芒。
了解自己,关爱他人,我们可以在友情的世界里尽情遨游,通过我们的努力真的可以成为彼此心目中理想的朋友,从而收获更多的亲密关系,这种健康美好充满活力的友谊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满快乐和宁静。
《亲密》读后感(七):心心相印会有时,相逢相识贵相知
前阵子跟一位女神级的朋友会了面,她曾经是一位商业高手。印象中的她,万人敬仰,有很多人排着队巴结她获得机会。她也非常忙碌,在繁忙中浑身光芒四射。那阵子她有意控制了生活节奏,所以有时间邀我坐坐。席间,女神说,她很羡慕别人都有闺蜜,可以聊天说心事一起逛街。说到动情处,还湿了眼圈。这着实吓了我一跳,有点颠覆了我的想象。一直以为女神身边好友如云,原来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竟然是想有个亲密的朋友。刚刚读完《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这本书,我对女神的这种想法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并不缺乏自己喜欢的朋友,但是关系未必像理想中的那么深厚。尤其是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越成功越要肩负更多的压力,挤压更多的私人时间,用应酬取代休闲。加之微信等高科技联络手段如此方便,能见面坐坐还不涉及利益目的,这样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人际交往,再频繁,也和友谊,和理想中的亲密度,毫无干系。 《亲密》的作者莎思塔·尼尔森是美国一家交友网站的创始人,也是专注于亲密关系主题的演讲人电视人,对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有很多研究和见解。她在书中指出,亲密关系总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需要理解和接受。 但是友谊并非从天而降,只要我们有这样的要求和渴望,就可以通过提升勇气、培养关系等一些方面的努力,有目标地打造出一份亲密的关系。 如何寻找理想中的亲密关系?尼尔森给我们提出了很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首先,我们需要努力建造一个“友谊金字塔”。也就是彼此之间通过反复实践,来成就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不能总等待别人主动,而要学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彼此间要互相信任,才能互相默契,如此获得安全感;最后,要细心彼此关注,让双方都体会到被关注的满足感。适度示弱也是一种信任,但要以美好恰当的方式去倾诉,并在此之前深思熟虑,以防遭遇受伤之感。 其次,我们要认清妨害亲密关系的五大障碍,包括:积极性缺失,不会示弱也不懂默契,懂得示弱却不够默契,等等。总之,积极、默契和示弱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就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在这里,尼尔森提到一个关键点,也提升了我的认知,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失衡都需要全部修正,我们在生活中创建有意义的社交圈,不需要每个人都达到满分。我们的目标是,选择或渴望一段友谊,就努力去促进这份情感,然后去欣赏彼此拥有的东西。 最后,抛开打造亲密关系的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最终要回归到我们的本真。同道之人才能彼此成为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太过刻意地亲近,过犹不及。我们做好真实的自己,保持善良、正心正念、多付出少索取、多关心少利用、多鼓励少批评,做好自己的同时才会吸引到志趣相同品行相近的朋友愿意和我们接近,在彼此交往中凝结真挚的友谊。 每一段友谊都动人,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值得珍惜。心心相印会有时,相逢相识贵相知。愿每位朋友都可以在人生旅途中结交到亲密挚友,共享精彩人生。
《亲密》读后感(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朋友圈
看到《亲密》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被封面上的“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却无话可说?”这句话所吸引了。不可否认的,这说到了我心里的一个痛处。很多从小到大的朋友到现在已经没怎么联系了。小学时候的朋友最多、上了中学就剩下几个了,到了大学后只剩2到3个,结婚后就一个也没有了。我很多时候觉得认识新朋友容易,但是维持友谊的时候就很辛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经常会有很多的不满情绪,到现在完全以家庭为重心,忙的马不停蹄的,不去经营友谊反而感觉更加轻松,不能不说这里面有我自己的消极想法在里面。维系不好,干脆放弃,省的累心,这就是我就真实的感受。
但是友谊是令人向往的,你难过的时候有人可以倾诉;你有困难的时候,朋友可以拔刀相助;你快乐时有人可以分享。你的种种心情有了承载和寄托的对象,那种感觉很美好,甚至可以使人更加长寿。现实中的朋友圈其实也是一个人的人脉圈,打理好这样的一个“圈”,带来的收获绝对不只是心灵上的自我满足,还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看完《亲密》后,我感觉这不仅仅是本讲述朋友间如何达到亲密相处的书,更是从心理方面理解自身、接受自身、完善自身,提高自身魅力的一本指导书。书中提出了“友谊金字塔=积极+默契+示弱”的公式。揭示了打造、维系、扩大朋友圈的关键因素,为我们指出了影响朋友亲密度的几大障碍,并教我们如何去解决和克服。可贵的是作者把每个步骤、要点都按“反思”和“实践”两步来总结和建议,就像制作了一个大的游戏攻略,把如何有技巧地把每一个小怪攻克下来都写得很细致。而对于需要长期执行的方法或者针对不同的交往人群,作者也制作了表格,让我们可以按步骤地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攻克。每个章节后面还有“友谊箴言”,把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精炼出来汇总在一起,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并记住这些有借鉴性的观点。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攻略要改变的最大对象竟然是自己。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原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付出更多的那个,而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对等的回报,心里不平衡。实际上你的付出也许不是别人所要的,所以你经常在做的是无用功。所以,我们对彼此双方的主观认知是有偏差的。
他友谊是需要经营的,但我们可以不用去屈意迎合对方,也不用去刻意改变对方,我们可以通过大家感觉最舒适的方式去交流、交往,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我心态的调整是最为重要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计划、表格帮我们规划了一条通向友谊金字塔顶端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勇于去攀登。书中说道“生活中最大的奇迹出现在思想改变时而非情况改变时”。寻求自己需要的友谊,我们可以更主动地做出努力,为改善友谊改变自己。
虽然智能电子产品的出现能获得点赞等交往,但这些浮于表面。我们更加渴望的是和朋友之间畅所欲言的内心交流,渴望破除社交障碍,拯救自己的坏心情。寻求友谊的人,不妨看看这本书,可以让你明白友谊中的问题,清除友谊障碍,让友谊更进一步,还能扩大你的朋友圈哦!
《亲密》读后感(九):你对每个人都笑颜以待,但你从未敞开心扉
一开始看到《亲密》这个这本书的时候,本来是冲着心理学来看的,后来发现是讲友谊的,如果一开始我知道是讲友谊关系的话,我可能不会有想看的冲动了。活了二十几年对于友谊这件事一直就没有多大的信心和期待,我并不是没有为此去努力过,反而我为此付出了很多,为了让朋友喜欢我,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用一个当初的一个朋友(我曾经认为的朋友)说的一个词,叫奴性。这个词对我的伤害很大,有一次看电视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泪珠就不由地顺着眼睑溜下来了。大家都说我脾气好,很好说话,可是我从来没有在友谊中获得过满足和幸福感。后来我觉得是内向的原因,因为我从来不会说话,也不敢主动表达自己。后来我觉得是自卑,因为我总是很容易觉得自己某某方面欠缺,我不敢在她们面前表现最真实的自我,到后来我已经不想去追究是什么原因了,我总是在追求友谊的路上感到受伤,那我为什么还需要它呢?
孤独的人需要背负很多的东西,心灵鸡汤说,好的心情跟人家分享会得到两倍的幸福,坏的心情跟人家倾诉会减轻负能量,但是像我这种,好坏都自己憋着,上学一个人,去饭堂吃饭一个人,上班找工作了一个人,买衣服也一个人,有的时候我也真的是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有一次整个系的同学两百多个人一起去西安旅行,看着别人三三两两地成群结队,我也只能欺骗自己说,我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才不要和他们在一起,但是我知道,不合群的我不会给人看起来是独特的,反而是顾影自怜的丑小鸭。我只能不断给自己打气,然后又不断的泄气,在打气再泄气,我知道是我自己太过敏感了,可是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做,成功学告诉你的那些,你做不到,心灵鸡汤说的道理你明白却又无法释怀,所以你只能在一个死循环中,越活越孤独,用妈妈的话来说,我就自己活成一个人,不与任何人产生连结。
虽然说是说不在乎,不奢望,可是内心的孤独感却不断传达出你渴望多一点沟通的信号。在这本书中给我找到一点曙光,最起码我不用再自欺欺人地用尽安慰自己的手段。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你把朋友跟找伴侣一样有自己的一套择友标准,你没有办法接受不完美的亲密关系,这与情商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常常会因为在一段关系中没有受到重视或者关爱而感动不被喜欢,然后就会退缩在自己的圈子里呆着,很多时候问题真的是出在自己身上了,虽然你不肯去承认。这本书不是像《好好说话》这类型的书一样,是教你方法论的,她更多的是能让你认清你的缺陷,和你内心的小恶魔,在没有看这本书前的我,更像是一张经过ps的照片,展现出来的是完美无缺,但其实隐藏着很多的缺陷,而你自己却在这种美好的虚幻里假装看不。书里会揭开你的那层面纱,让你真实面对自己后,认真地去看待内心的恶魔。
也许交友不应该像我以前那样需要费尽心思的,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吧,因为你付出的多了,没有相应的回报,你就会去怀疑这段友谊,多放一点关注在自己的身上,不和任何人比较,也不去刻意讨好,专注找出我自己身上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气质,然后欣赏自己。我们必需正视人始终都要背负着孤独,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个,也许就能好好处理友谊的关系,而不会因其而感到烦恼和敏感了。
《亲密》读后感(十):拥有亲密的能力,享受亲密的快乐——读《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
现代生活中,且不说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社交途径。单看微信朋友圈的数量,总是在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发展而日益增多,可是每每翻看朋友圈,总有一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慨叹。朋友圈里很多人不但不能称之为亲密的“朋友”,就连日常的互动也很少。而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迁,变成了朋友圈里躺着的一个名字。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却无话可说呢?《赫芬顿邮报》专栏作者、风靡北美的GFC交友网站创始人莎思塔·尼尔森将通过他的最新力作《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向我们传授自己对朋友间亲密关系的理解。本书由@陶尚芸 翻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